王培惠:家乡的水井
家乡的水井
山东齐河 王培惠
我的老家,座落在华北平原,津浦铁路和赵牛河的交叉点处。济邯铁路穿村而过。这儿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五谷丰登,人杰地灵,民风淳朴,
勤劳善良。
全村约千人,都是同宗同祖,原有一座三层楼,故曰:王楼。是清朝年间,从诸城迁徙而来。最令我难忘的是那口“水井”,它闻名遐迩,十里八乡的妇孺皆知。它显著的特点就是“甜”,清澈甘冽,沁人肺腑,回味无穷。洗衣服去污,洗脸掉泥,做豆腐出数,做饭香甜,沏茶芬芳……。
它紧靠一个大湾,挨着路,在高高的台子上,对着学校。
当年,我在老家读书,在学校渴了,我们这些狐朋狗党们,就用“罐头瓶子”,“酒瓶子”,拴上麻线,在井里“打水”喝。喝得津津有味,蜜口香甜,一气喝下,顿感从头凉到脚后跟。如武松在景阳冈上连喝十八碗酒一样豪爽霸气。小小的男子汉,血气方钢,气势如虹。那个痛快啊,甭提了,水质纯洁,甘冽似蜜。哪里有“不卫生?闹肚子”之说啊?
“井”,俨然像一只锐利的眼睛,注视着蓝天、白云,太阳起落,月儿圆缺。风云变幻,雨雪交加。时势变迁,苍桑岁月。一目了然,秋毫洞察。也像一只耳朵,倾听“打水”的男人们的言谈话语,喜怒哀乐。失意的叹息,幸福的叙说。喝酒的痛快,丰收的喜悦。女人们高谈阔论,张家短,李家长。孩子生日娘满月。棒槌的敲击声,逗人的笑话,洗衣的繁忙,迷人的传说。一家人说话,何分你我?
它更像一位伟大的慈母,孕育、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喝着“乳汁”慢慢长大,然后,走向四面八方,去学习,工作,开花结果。它不与高山争雄伟,不与大树争高低,不与牡丹争美丽,不与小人争利益。一味地奉献,那么地执着。用那甘甜的“乳汁”,供养了全族子孙。
我原来在母亲工作的地方居住,每逢节假日都来给爷爷、奶奶“打水”,我才六、七岁,大水桶挑不动,就用小瓷罐子提水。因爷爷、奶奶特爱喝这“甜水”沏得茶。好水配好茶,喝茶心都醉。当时,我很好奇,为什么络绎不绝的人们来挑水,井里不干涸呢?我就趴在井沿上往下看。看到井里面好大啊,直径有五、六米,深有十几米,有几个大泉眼,一股一股地,翻着花儿往外冒。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原来如此啊!从此,我再也不担心水没了。人们都说“吃水不忘掘井人,”是啊,一定是本村人挖得。不知是哪些先人所为,做这等善事,岂不该浮生九屠,福荫后代,双手点赞吗?
我想,我们这平原地带,外表上不依峻山,不傍大河,却有这么一口甜“水井”,令人渍渍称奇,万分有幸。是不是它地下连通万里黄河,脉接五岳之首泰山?
爷爷、奶奶都是“茶客”,嗜茶如饭,尤其是爷爷,喝茶是一等一的高手。对喝茶颇有研究,懂“茶道”。蒲囤一放能保温,紫砂壶长出“茶山”。本祖的十辈家谱就是爷爷所续,他的名字叫王玉安。我记得很清楚,是用这“甜水井”的水,泡上最心仪的茶,慢慢品享,表情凝重,引经据典,参考《易经》,深思熟虑,构思而成。当时,我就在爷爷的膝下凝视着他。爷爷是一个挺出名的大夫,“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浩然正气,刚直不阿。我每年烧纸进香,寄托我的哀思之情。“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是对爷爷一生的写照。爷爷常说,咱这“井水”,与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水相比,没喝出两样来。
这话我记在心里了,适逢去省城济南看望外祖父,家就在趵突泉北门,我从老家特带了一壶水,又从趵突泉提了一桶水,各烧开后,让喝茶高手们,赋闲在家的离退休老干部,都是外祖父的好朋友来“品”茶。“济南名士多,”喝茶的高手如云,人材济济。有省“九三”学社的领导,民族资本的大伽。个个都是走南闯北,叱咤风云,《茶经》娴熟,经验丰富之人。竟没有分出上下。我工作后,专业就是“研究”水的。才知水中含有的钙镁等微生物和泉水不差一、二。堪称奇迹,水之来源,莫如我思?
我对家乡的这口井,怀有深深的爱,厚厚的情,浓浓的思,不尽的念。是我们的滋润之泉,幸福之泉,生命之泉。我们首先是华夏子孙,是祖国的一员。有国才有家,没国哪有家?我们有族谱,有辈份,那怕是走到天涯海角,都流着一样的血,生长着同一种根。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漂泊打工”,都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大鹏展翅,纵翔万里,蓬雀林间,飞仅咫尺,終要回到原点,溶入自然。
家也会接纳累了的子孙,会腾出一方乐土,供尔享用。
可惜,时光荏苒,境地变迁。泉眼淤塞,地下污染。井水不再清列甘甜;
可贺的是,全村早已用上了自来水,免去“打水”之难,担水之苦。哗哗泉水,坐享其成。其乐融融,其欢无穷。
可叹的是,失去了一种乡情,失去了人们见面,洗衣,叙事的机会。水桶、扁担早已进入了博物馆,在赞叹进步的同时,也让人泛起丝丝的伤感。
“水井”消失,但心间的“水脉”不可丢。村子马上就要搬迁了,这口“甜水井”,以后只能在记忆里搜寻了。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王培惠,男,山东齐河人,大专,网名:平民一夫;华夏精短文学会员,签约作家;中国当代作家联盟协会会员,签约作家。自2020年2月始,在【精短小说】,【齐鲁文学】等刊物和平台发表作品13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