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芹:父亲的灯笼

父亲的灯笼

孙世芹

  时间过得真快,春节的喜悦还未散尽,正月十五转瞬即到,家家户户门前都刮起了琳琅满目的大红灯笼,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孩童时代,让我回味儿时那段最美好的记忆。

  夜幕刚刚降临,等都天上星星开始闪烁了,那时的我迫不及地地提出父亲亲自给我制作的灯笼跑到大街上,不久大街上就冒出了一盏一盏红红的灯笼,由点成线,由线成片,一瞬间便汇成了灯笼的海洋,把村庄映照得红彤彤的,场景颇为壮观。

  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黑白世界,大人小孩衣着单调,黑与灰是是流行色,家家户户离不开粮票,布票肉票煤票油票。吃馒头是奢望,只在来了客人或者每年除夕才能吃得到。那时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豆粒大的灯光昏暗一片。

  但每逢春节,父亲都会我扎制一盏灯笼,让我快快乐乐地度过春节和元宵。父亲是个能工巧匠,他为我制作的那盏灯笼也是不寻常的。

  轧制这样的灯笼,流程非常精密,要求身架不扭、纸张不皱,绘画鲜亮喜庆。先是备好秆。秋天过后,把高粱秆最顶上一节折下,根据粗细长短分类放在平板上晾干,以防弯曲、干瘪;然后裁好料。待进入腊月,将晾好的高粱秆按照一定的尺寸切成20节,需要弯曲的还要放在清水里浸泡;接着插好签。根据需要在节秆上插上牙签似的竹签子,把其可丁可卯地穿插在一起,搭起灯笼的架子。再以32开版式裁好粉白纸,用土制的浆糊裱糊在灯笼的架子上;灯座呢,父亲很会想办法的, 从门外的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烫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便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到瓶中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大了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眼,将铁丝从一只眼传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在扎入另外一只眼,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向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那时从底座中心再订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亮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风光无限了。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功夫。就是说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有时炸成功了,可是个肉罐头瓶子,怎么也擦不干净,只好作罢。

  尽管如此,每年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在人们的啧啧称道和羡慕的眼光中,比吃了蜜都甜。

  于是我就提着父亲为我制作的花灯,走遍大街小巷,在和小伙伴炫耀的同时,暗暗为有这么一个心灵手巧的爸爸而骄傲。

  每每转回家的的时候,我的花灯里的蜡烛烧的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是父亲总笑吟吟地说,把那些光全留在路上了吧?

  我自豪地说,全折腾到路上了,剩下最亮的光赶紧回家啊。

  父亲笑着接过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之极,将死的光芒总是灿烂夺目的。

  小时候总天真地认为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有了盼头;因为有了父亲,年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如今,老家的农村早已实现了村村通电,灯笼的那些事儿也已渐行渐远,时下应节的灯笼品种繁多,制作精美,都是用电池点亮灯泡为花灯照明,缺少了火的灯笼丝毫没能勾起我的兴趣,更让我若有所失。不知怎么,我好想念儿时自己亲手制作的土灯笼,至今仍在记忆中的某个春节的黑夜里熠熠生辉,那透过薄薄白纸晃动着的烛光一直温暖着我的心。

审稿:丁松 编辑:夏显亮
作者简介

  

  孙世芹,70后,小学教师,热爱文学,常有小文散见报端。

(0)

相关推荐

  • 【听睡前故事】丨灯孩儿(红红火火闹元宵)

    亲爱的宝贝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儿童故事集汇,我是你们的婷姐姐.今天我们要听的儿童故事是<灯孩儿>! 灯孩儿--元宵节的小精灵,点亮了灯,点亮了星星,点亮了盲孩儿的眼睛--盲孩儿复明了,灯 ...

  • 元宵节元宵戏│正月十五雪打灯(附精彩视频)

    元 宵 节 正月十五雪打灯 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 前者会让人怅然若失 而到了元宵佳节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如若瑞雪纷飞而来 又会让人兴奋不已 又是一年元宵节 喜气洋洋送上祝福 衷心祝愿大家伙 ...

  • 元夕(刘诗青)

    一轮皎洁的皓月挂在天边,依稀看见点点星光.天空很宁静,大地上却热闹非凡,繁灯似锦,与烟火交织成画.处处可见游人在观赏造型别致的花灯.不远处,有小贩卖糖人.棉花糖,还有热气腾腾.圆润可爱的"白 ...

  • 【永昌非遗】永昌篾制灯笼

    永昌篾制灯笼  灯笼各地均有制作,兰溪以永昌桥东孙氏为著名.其具体工艺流程为:1.制灯罩(灯笼壳).用竹篾劈成细丝,编织灯罩(编织有用双株篾或单株篾的).2.修剪.编织好的罩必须修剪平整.圆滑.3.灯 ...

  • 甘溪灯会

     甘溪灯会 龙灯又称龙舞,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舞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龙的崇拜.板凳龙又称梅竹灯, 是起源于江浙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在集体所有制以前普遍存在于我国南方各省市的年度盛大活动.这一元 ...

  • 散文||岁月深处的那只小牛灯笼【征文】

    岁月深处的那只小牛灯笼 李娟||安徽 临近春节,走在年集上,又见各种漂亮的元宵节灯笼,有龙有凤.有山有树,望着那各种造型奇特的灯笼,我的思绪不由地回到了儿时的春节,那只最难忘的属于我的小牛马提灯笼. ...

  • 元宵节,一起看灯去

    正月十五看花灯,是很早就有的习俗.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很多,大多也是停留在一些文献资料里,真正让人心里高兴的,似乎应该是春节以来的第一个月圆夜.年的味道还未散去,一轮明月当空,自是增添许多的祥和之意.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扎花灯

    扎花灯  文 / 邱德龙       说起扎花灯不得不先说说与花灯有关的事情.       我国正月十五闹元宵.玩花灯的习俗由来已久. 据史料记载:  起源于西周,发展于隋唐,兴盛于宋明,距今约有二千 ...

  • 豫南民俗丨灯送上元夜—元宵节送灯习俗深度解读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元宵节,在河南省信阳市如商 ...

  • 孙世芹:母 亲 进 城

    母 亲 进 城 孙世芹 在州城拼搏数年,终于拥有了以套属于自己的梦寐以求的房子,那种欣喜是无法形容的.乔迁之后第二天便拍不急待把母亲接到城里.回家接母亲时,母亲虽然很高兴,但我看得出她对老家有一种难以 ...

  • 孙世芹:路 遇

    路   遇 孙世芹 二十岁的强子随二叔在工地打工已经两个暑假了.强子命苦,父亲去得早,母亲体弱多病,依靠几亩薄田度日.家贫出孝子,强子很懂事,邻居们都夸他,学习好人又勤快,高中毕业考上了青岛科技大学, ...

  • 孙世芹:麦 秸 垛

    麦   秸   垛 孙世芹 小麦收打完毕,人们开始垛麦秸垛了.乡村的麦场里,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浑圆硕大的麦秸垛,它们错落有致地点缀在乡村的房前屋后,为一年的农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

  • 孙世芹:舌尖的春天

    舌尖的春天 孙世芹 一场春雨,将暖暖的春日浸润的濡意绵绵,田野的麦苗青灿灿的,渠里的水澈澈的,高坡低洼,青黄相接,呼啦啦钻出了一丛丛一簇簇的野菜儿,荠菜.青青菜.蒲公英.灰灰菜--看树上,榆钱金灿灿的 ...

  • 常见病中医验方总结(孙世山)

    常见病中医验方总结(孙世山)

  • 孙世祥书屋的辛酸苦辣|麦芽悦分享第廿一期

    坚持在乡村做公益图书馆的多年志愿者,一个人撑起了云南巧家的孙世祥图书馆. 今晚主要分享一下这些年图书馆的经历.我个人的成长以及巧家图书馆对当地大人和孩子的影响,巧家图书馆这些年得到朋友们的帮助,然后一 ...

  • 【百年风华 红色大埔|人物篇】孙世阶:英勇就义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交通员

    信息来源 ▏中共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 整理编辑 ▏大埔县融媒体中心 李武昌 张帮丽 责 编 ▏罗忠明 编 审 ▏蓝建彬

  • 孙岗||追忆父亲孙铁峰(下)

    [2020年第198期]           作者简介 孙岗,孙铁峰次子,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池坝乡孙家磨村人,男,汉族,生于1963年12月6日.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历任陇南市公安局副科长.科长.纪 ...

  • 孙岗||追忆父亲孙铁峰(中)

    [2020年第196期]                       作者简介 孙岗,孙铁峰次子,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池坝乡孙家磨村人,男,汉族,生于1963年12月6日.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历任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