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安徽省宣城市专辑【方文竹篇】
宣城,古称宛陵、宣州, 地处安徽省东南部,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东南沿海沟通内陆的重要通道。敬亭山、柏枧山、水西山、龙须山四山峰峦叠翠;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宣城地处江南,楚头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宣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鳄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南吴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鱼米之乡。宣城文化底蕴深厚,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发展,其文脉源远流长。本期特推出宣城市诗歌专辑,并选了在诗坛卓有成就的诗人方文竹、对诗歌掌控有力的青年女诗人彭仁玲和正走在诗歌路上的90后诗人梓枫,借以展示宣城诗人的人文诗歌风采。
方文竹,男,安徽怀宁人,现供职宣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出版诗集《九十年代实验室》等各类著作21部。“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风云人物”之一(姜红伟语)。1997年6月11日中直三家单位在北京联合召开“方文竹作品暨九十年代中国诗歌研讨会”。2010年主创滴撒诗歌并主编民刊《滴撒诗歌》,从现代语言哲学角度探索汉语诗歌的纯构成境域。获安徽省政府文学奖(2005——2006),“中国当代诗歌奖(2011—2012)”等。
◆ 宣城
天空是一个说话不便的过客
水阳江像一个问号 长长的从未拉直
像破折号或感叹号
一时进入不了北向长江的雄辩
只好在大地上拐弯抹角 捕风捉影
在敬亭山 这位一万年前旧友的门前打个招呼
山顶上 一千年前李白的一声叹息
至今依然让人好奇 难以破译
而通往外省的高速公路上 招商引资的车轮
满载句号一样的硕果
在月夜的千秋关东头湾村 一位美丽的哑女
靠着雕花窗陷入沉思
◆ 宛溪河畔的黄昏
宛溪河畔的黄昏 走动着
透明的半妖之人
没有哪一位成为我的灯火
照亮宇宙之心
而那些低腰之人 纷纷
拿走了百合
天地间的缝隙 再度
颠倒一次
像你的痛 没有根底
像水面的铜镜 磨砺着
◆ 真理
窗台上搁放的一本书
多年了落满灰尘
不敢打开 怕它从里面将自身的灰尘抖个不停
然后蹦了出来 烦扰我
它活在人间 两个字已被拆开
像破裂了的父子关系
或同床异梦的夫妻
生出了智障儿子
在窗台上放下落满灰尘的书
◆ 月亮
我望出了里面的黄金白银
在黑夜里她成为了多少人的财富呀
幸好她与别的财富不同
你越独占 她越增多
可我还是不好意思多占这人间的福利
幸好上帝是吝啬的
按时给她披上一件蓝衣裳
不让你过多分神
◆ 天上的河流
你灿若银河
背带上的河流 心坎上的河流 探路的河流
都大不过词语里的奔涌
在陷阱与花丛中翻卷 作狮子吼
你纵身一跃 仿佛房地产泡沫中的大鳄
手持一把卡尺 接受满世界的荒唐狂笑
多少年了 你在水里洗涮一面巨大的镜子
照亮一万年前的黑鳍 动用无边的利齿
撕咬着你的飓风一样的生活幅度
人世的忧伤曾经像一个整日摩擦地皮的癞子
你突然纵身一跃 化作一只仙鹤振羽
这天上人间 早就有人暗中架桥
这具象之美中有婴儿哭 有命运的游侠 有死亡的速度
我仅撷取一朵
◆ 耳环
历史需要耳环
陪伴夜半翻书之声
群山需要耳环
足以匹配风暴的刺绣
乡愁需要耳环
多少日夜熬成了碧玉
祖国需要耳环
高扬的或颓废的具象之美
而那个在时空中奔跑的人
像一列笔直的火车
根本没有耳朵
◆ 湖面
像文物一样来到人世间
春风考察着我们 啊这夜生活
拥挤在宛陵湖边 心与心之间隔着银河
人对人来说却是光源
此刻 一天上的人 一湖的星星
这如此凝视 似在人间似非在人间
我们已经浑然一体
灵魂附体之后 是一棵湖边的树
湖面重归于一面宁静的镜子
照出了的我们 原来不过是一只只抒情的麻雀
声明:原创作品,报刊采用和网站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诗歌报,并请与作者联系。该作品已同步到中国诗歌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中国诗歌报新浪博客、中国诗歌报专栏。
(本栏策划:诗花 江海婵)
本栏电子邮箱:zgsgb1@126.com
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微信号zgsgb88
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
主编:诗花
执行主编:赵海洋
副主编:孟飞 江海婵 刘心莲
编辑:艾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