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诗人路也

路也,女。现执教于济南大学文学院。著有诗集、散文随笔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以及文论集等共二十余部。目前主要从事诗歌和散文的创作,兼及创意写作和中西诗歌比较等方向的研究。近年出版的主要诗集有《山中信札》《从今往后》《慢火车》以及英文版的“I Live Alone”。

1、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最早激发你写诗的灵感是什么?

我的算得上有意识的并且正规的诗歌创作,应该追溯到1988年。

实话实说吧,那时候我喜欢上了一个同班的男生。那男生长得高而瘦,宽肩膀,长腿,骨格清奇,衣裳穿得松松垮垮,举止懒洋洋的,眼神迷茫,少言寡语,独来独往,跟那些按着既定模板去积极上进的同龄人很不一样……总之很酷,散发着神秘气息,这吸引了我,另外,他跟我一样喜欢逃课,逃了课去图书馆胡乱看书,又让我产生了知音之感。于是我就开始写诗了,确切地说,是在纸上写些青春期的胡思乱想。直到毕业,我只跟这个男生说过一次话,那是因为整个年级只有我和他两个人考砸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门课程,需要补考,有一天我在小树林里坐着发呆,可能在写诗,他不知从哪里忽然冒了出来,走过来,开口问我:“你知道具体什么时间补考吗?”我抬起头来,很真诚地回答:“我也不知道。”然后,他就走了,我继续低下头去,写那些与他有关的诗。

2、请选择2—3位对你的诗歌创作最有影响的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

下面我所列的人,其实谈不上对我最有影响,只是相比其他的我喜欢的诗人或艺术家,这三个人,算是喜欢得最长久的吧。

一个是辛弃疾。他让我懂得,诗歌可以是幽默的。他还让我知道,一个诗人,应该避免“才子气”,我指的是鲁迅先生讽刺过的那种大嚷三大苦难的才子:一曰穷,二曰病,三曰社会迫害我,那结果是失掉了爱人,若用专有名词,则谓之失恋。

还有一个是T·S·艾略特,他使我明白一个诗人的精神背景有多么重要,一个杰出的诗人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

当然,我还喜欢胡适,喜欢他的一切。他对我的影响,并不直接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而是全方位的综合的影响。

3、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10首代表作题目(每首请注明写作年代)。

我理解的代表作,并不一定就是写得最好的,而是从文本质量、风格、流传、认可度、写作阶段性等诸方面综合起来考虑而得出的一个相对意义上的结果。十首如下:《女生宿舍》(1998);《单数》(2000);《山上》(2003);《木梳》(2004);《抱着白菜回家》(2009);《心脏内科》(2011);《城南哀歌》(2014);《信号塔》(2015);《山中信札》(2015);《辽阔》(2018)。

4、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一挥而就和反复修改,这两种情况都有,但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往往是:写得越快的诗,越有可能让自己满意,越有可能是一首好诗,相反,吭吭哧哧写出来的,往往不会是好诗。

我的绝大多数诗歌,是发呆和无所事事的结果,而不是用力的结果。

5. 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在我的理解里,生活、职业和诗歌写作之间,不应该被搞成相同或接近的性质,再粘粘地搅和到一起,而应该若即若离,保持适当的距离一定的距离,就是相距更远一些,也无妨,这样才有可能会产生张力——这种张力对于生活、职业和诗歌创作的任何一方面都是好的。

但实际上,很不幸,我自己就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弄坏了,从一开始就坏了。

无论我怎么看待生活、职业和诗歌写作的关系,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它们明明是三件事,在我这里,却已经演变成了同一件事。上课讲诗,下课读诗写诗,生活则是为诗歌做准备。我从来没有计划要这样去做,但不小心就成了这样,已经成了这样。

其实,我常常为这种状态感到厌倦,但却摆脱不了。我并不认为西西弗斯的不屈不挠和没完没了值得赞颂,那分明是惩罚。我偶尔会产生中途下车的念头,对这种既定的天长地久的“生活-职业-写作”模式进行挑衅,免得让自己麻木和昏睡。所以,我常常会“离开”或“走神”那么一会儿,然后再回到这个老旧的磁场中来,我“离开”或“走神”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旅行,独自一人上路,去穷乡僻壤,去异国他乡;第二种方式是与家人互动或者与圈外朋友往来,一些与诗歌没有直接关系的人,让我既放松又保持了新鲜感,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评价诗歌时,没有圈内人的思维惯性,更不会世故。

6、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当然关注啊,尤其是写得漂亮的评论文章——我这里所说的“漂亮”,指的是既有审美感受力,同时又有独立思想。一个优秀的评论家应该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我在阅读关于诗歌的评论文章时,相对于其中的文学部分,我其实更关注那些超越文学之外或文学之上的部分,比如,哲学的部分和宗教的部分。

我自己也写评论文章,尤其是与诗歌相关的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近些年来,除了自己创作之外,我还从事创意写作和中西诗歌比较等方向的研究。但我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写这方面的文章时,并不刻意为之,也不太用功。我并不擅长理论,也没有做理论的打算,很多时候只是为稻粱谋。

7、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诗坛?

中国诗坛在哪里?过去在期刊和民刊上,后来呢搬到了电脑网络上(包括论坛博客微博),再到后来啊,又搬到了手机微信里去了。

中国诗坛一直都很热闹,而且还将持续热闹下去。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我这样说话,只是为了开玩笑,有时候就是特别想开玩笑了,只是开玩笑,无他。

8、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此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指的是进行诗歌写作的诗人应该具备的三个要素呢,还是指写作出来的诗歌文本应该具备的三个要素呢?

如果是前者,我想套用一下别尔嘉耶夫论述“创造”时的观点,来回答一个诗歌写作者应该具备的三个要素:天赋、自由、使命。

如果是后者,那么,我想这三个要素应该是:经验、语言、个人语调。

(0)

相关推荐

  • 《新诗典时代》:庄生《诗神在头顶上》

    诗神在头顶上 庄生 这是一本当下最好的诗集,我说的是<新世纪诗典·第二季>,第一季的出版早引起中国诗坛的风暴,"三年了,如果说<新诗典>第一季重点在于'全面总结',第 ...

  • 新英格兰采风:访诗人罗伯特 . 弗罗斯特墓地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萍水相逢 随着多个疫苗的问世,新冠疫情得到了抑制,人们终于又可以出门看看原野,访访名胜了.我们在疫情后的第一次远足, ...

  • 王家新 | 访诗人奥登在维也纳远郊的故居

    通向内心平静的最遥远旅程 --访诗人奥登在维也纳远郊的故居 王家新 奥登故居外景 阁楼上奥登纪念馆内景 奥登墓碑:"诗人和文学家" <葬礼蓝调>诗碑 在白日,从一个房舍 ...

  • 再访天目路32号

    再访天目路32号 作者│管怀伦 我曾经写过一篇<天目路32号>的怀旧散文,今天上午在河海大学忙过三个小时后,从扬州路经过钱塘路,刻意重新走进这条留下我无数记忆的天目路,重点当然是看看我曾经 ...

  • 当代诗人 ‖ 路璐 ◆ 对每一种句式都在不断查寻来源

    作者简介 陆璐,笔名牧文,男,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全国公安文联.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参花> ...

  • 也访诗人断魂处

    □任建新 庚子暮春,在中国大地肆虐了三个多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刚稍有平息,城中被封闭的人们便迫不及待走出家门,涌入城郊的大小景点,去放松一下憋闷已久的身体和心灵. 我也不能免俗,主动约几位朋友外出走走.他 ...

  • 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致过去的诗人路易斯·塞尔努达

    路易斯·塞尔努达,西班牙"二七年一代"代表作家,被奥克塔维奥·帕斯评价为"最不西班牙"的西班牙诗人. 塞尔努达1902年出生于西班牙南部城市塞维利亚,他的父亲是 ...

  • 【古代诗人行走的路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古代诗人行走的路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长图

  • 中华诗人|李树喜:有刺有花皆是路,无风无雨也成秋

    李树喜,河北省安平县人.高级记者,作家,人才学和历史学学者.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光明日报>特派记者.机动记者部主任.<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华诗词学 ...

  • 【全球华人文学社】诗人:悠然||新诗《石板路 》敬请欣赏(第01期)

    石板路  作者:悠然 你  又轻轻的走过 这条似无尽头的石板路 白天走过 夜晚走过 每次  都有不一样的心情来来回回 疲惫的身影 在毫无韵律的脚步声中 越拉越长 今夜有雨 雨夜的石板路透着青光 越发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