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桂枝方汤

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瑟瑟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之主。

  桂枝方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一枚, 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等片刻,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浅析:此言太阳中风证治。阳浮而阴弱,即举之见浮,按之又弱。浮为太阳本脉,卫被风袭,相搏则热自发,弱为气血不充于外,卫不固而荣不守,因汗自出。瑟瑟恶寒,言汗出遇寒则毛窍聚敛,而呈畏缩状。淅淅恶风,乃言恶风之甚。翕翕发热,是指热在肌表如火炙状。风为阳邪,若汗出徒耗其津而风邪不解,则邪壅肌腠,进而影响三焦气机的宣畅,迫于肺则鼻鸣,逆于胃则干呕。十分明显,由风中肌腠致生营弱卫强,是本证的基本病机,故治用桂枝汤解肌驱风,调和营卫。
  治则:健胃解肌而调卫和营
  配穴:风池,京骨,后溪,申脉,足三里

释义:取京骨足太阳膀胱经之原,风池足少阳与阳维之会,因太阳主一身之表,阳维主阳主表,二穴针用泻法,主治太阳病头项强痛,功能散风解热。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穴,通阳跷脉,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俞,通督脉,督脉统摄一身阳气,二穴八法相配,针用平补平泻法,可疏调督脉的阳气与太阳经气,解肌驱风以达表。同时加足三里胃之合,健运后天之本,令谷气内充而达调营卫之用。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浅析: 此泛论桂枝汤之适应证。仲景设桂枝汤方,不止限于治太阳中风,凡病,若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证者,均宜运用。柯韵伯讲:“此条是桂枝本证,辨证为主,合此即用此汤,不必问其为伤寒中风杂病也等,四证中头痛是太阳本证,头痛,发热,恶风与麻黄证同,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证”。诚为熟读精思之言。
  按: 此承上推广桂枝汤之用,可着眼于表热兼汗出方面配穴,如太阳病头痛,发热,可择取大椎,肺俞,风府,风池,以泄经中之邪;汗出,恶风,可择取后溪,申脉,京骨,大杼,足三里等,手法平补平泻,扶正解肌以驱邪。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浅析: 言表证误下后桂枝汤的使用。下后其气上冲者,说明邪仍在外,未因误下而内陷,正气仍有表解之势,故与桂枝汤,服法如前。反之,若不上冲,是下后里虚,邪已内陷,自然桂枝汤不可服。此节教人临证要抓住病机,掌握病势,特别是经误治以后更要注意辨证。

 原文: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浅析: 言表实证禁服桂枝汤。桂枝汤本为解肌,与专力发表的麻黄汤大相径庭。桂枝方义,是从脾胃入手,通过调养气血来调和营卫,故病邪在肌用此,可使精气充于肌腠而驱邪,则邪与汗共并而出,即所谓“桂枝本为解肌”。麻黄汤证是邪实于皮表,欲汗不得,与桂枝证有虚实之分,故万不可于麻黄证投以桂枝汤,犯“实以虚治”之忌。针与药同理,用药法度严谨,用针亦当如之。

 原文: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浅析: 言湿热证禁服桂枝汤。酒能酿湿酿热,惹因酒生热,蒸于外而汗出者,属热证在内也。与桂枝表虚证的汗出不同。此是以酒客作眼,推而论之,凡汗出者,需辨热在表里,属里热汗出者,不可用桂枝汤。
 法则: 清热降逆除湿
 配穴: 至阳,通谷,二间

释义: 至阳属督脉穴,为督之脉气所发,点刺出血可疏经降逆以止呕,通谷为足太阳膀胱经所溜为荥,二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荥穴,荥主身热,故二穴相配可蠲湿热之壅。

原文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浅析:言桂枝证兼经邪热甚治法。太阳病桂枝证,初服即反见其烦而表不解者,为邪甚凝滞经中不得疏通,以致药力外达受阻,反郁于心胸而生烦也。治先施以针刺,疏通经脉,以泻经邪,再发挥药力之用则是表解烦除。
   按: 针刺选穴,仲师针风池,风府,实当明晓。查风府属督脉,为脑海。督脉为手足三阳之会,故称总督诸阳,此脉由尾骶上行入络脑,外则统摄诸阳,内则沟通脏腑精气,取之宣调气血,贯通诸阳,令阴平阳秘。《针炙资生经》说:”歧伯对黄帝之问,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然则风府者,固伤寒所自起也。“风池为手足三阳,阳维,阳跷八脉之会,主偏正头痛,有清热散风之功,二穴为阳经必经络路,泻之可驱经邪,治伤寒百病。

 原文: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浅析:此言时发热自汗出证治。荣卫不和故使汗出,此“卫气不和”即上节“卫气不共荣气谐和”的简文。“时发热自汗出”,说明抗邪力不足,时作时休,自汗只是徒耗津气而邪不解,故治宜桂枝汤先发热之时与药,使邪与汗同出,则荣卫调和而愈。
 治则:调和荣卫
 配穴:太溪,飞扬,后溪,申脉

 释义:取肾经以俞代原穴太溪,配膀胱经之络穴飞扬,可疏调太阳与少阴表里经气,调整脏腑功能,助正外达以谐调荣卫。继开八法,取后溪手太阳小肠经之俞,配申脉足太阳膀胱经穴。针用旋捻之术以固表止汗。如此荣卫谐和,则时发热自汗出可愈。

原文: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浅析:言伤寒衄而未解证治。伤寒当汗不汗,阳郁致衄者,当邪随衄解,不尽解者,宜麻黄汤助之。

 原文: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浅析:辨表里证治。头痛有热,属太阳阳明表里共有之症,若伴见六七日不大便,一般当考虑是否病在阳明而选用承气之治。然病起于伤寒,下法尤当慎重。今见小便清者,说明热不在里,头痛有热仍为太阳表邪见症。进而推之此不大便症,既非表邪入里,更非化热成实,故当用麻黄汤发汗,驱其表邪。若汗后诸症已除唯头痛不罢者,是表解而太阳经邪未解,盖头为诸阳之会,热邪盛此则“必衄”,宜桂枝汤解之。
 治则:疏经解表清热。
 配穴:支正,飞扬,大椎,风府
 释义:支正为手太阳小肠经之络,飞扬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络,二穴针用泻法,宜通太阳经气,主治热病汗不出,可泻经中热邪。督脉总督诸阳,督脉与太阳经同起于目内眦,故取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穴大椎,宣通诸阳经之经气,疏散表邪。配督脉与足太阳和阳维脉之会穴风府,为治疗邪热循经上犯脑府之要穴,功能清热散风开窍。二穴针刺,可解太阳头痛必衄之证。

 原文: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浅析:言汗后复烦证治。太阳伤寒,服麻黄汤发汗,见脉静身和者为欲愈,今半日许复烦,且脉见浮数,说明表邪未尽,转而内郁生烦,故仍从表解。因属汗后表不解,故宜桂枝汤解表,不可再施峻汗。
 治则:清解表里,开郁除烦
 配穴:大陵,外关
 释义:大陵心包经络脉所注为俞,泻之可除烦热。外关为三焦经络穴,通阳维脉。阳维主阳主表,故外关通经活络,清利三焦而解表。二穴原络相配,内可开郁除烦,外则疏解表邪。

原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浅析: 言太阴表脉辨治。太阴病属里虚阴寒,脉当沉而无力。见脉浮者,是阴病现阳脉,欲从太阴经表外解之象,则中阳复振可知。因脾肺同属太阴,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故宜桂枝汤取微似汗,解肌达表。言发汗者,陈道著曰:“太阳以皮毛为表,太阴以肌腠为表”桂枝汤在太阳为解肌,在太阴为发汗’。故不可强作太阳病解而隔阂文义。

治则: 健脾理肺,外调营卫。

配穴: 大都,风府,列缺,商丘。

释义 :大都为足太阴脾经之荥穴,功能健脾利湿,畅达气机,疏散表邪;风府为督脉、膀胱经、阳维脉之会,针之疏导督脉之脉气,通调诸阳,驱风邪外出。二穴平补平泻,取微似汗,可助正驱邪。然惟有手太阴肺之布散,足太阴脾之运行,乃得其血脉周流,精气四布,以司太阴主开之职,故继取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列缺,调理肺气,疏通经络;配商丘足太阴脾经之经穴,健运脾气以输散精微,始合安中解肌,调和营卫之义。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八)

    伤寒论第74条辨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症,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症,若 ...

  • ​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之状。),反汗出(而)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原文14

    ​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之状.),反汗出(而)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原文14 [郑论] 按此条乃太阳风伤卫证. [阐释] 太阳风伤卫证,应用桂枝汤解肌.今增项背强几几一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95条

    0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注解伤寒论>:"太阳中风,风并于卫,则卫实而荣虚.荣者阴也,卫者阳也.发热汗出,阴弱阳强也.< ...

  • 中风病主用桂枝汤解肌和营卫七法

    ---读<尚论>学<伤寒论>-7 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原文13条) 头痛见第一条,发热,汗出,恶风见第六条,重互其文,以叮咛辩证用法,首宜识此 ...

  • #伤寒论#【原文】13.太阳病,头痛发热...

    #伤寒论# [原文]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释义] 本条仍然是讲桂枝汤证的表现.本条所述的八个症状,其实在第1.2条中都提到了,这里只是再次强调.头痛是太阳病的主要见证,而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桂枝汤相关证 桂枝汤的相关证,我们还要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条目对比 总括 脉 头项 是否恶寒 是否发热 是否汗出 是否恶风 其它 方剂 第1条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第2条 太阳病 脉缓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3条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注解伤寒论>:"头痛者,太阳也:发热汗出恶风者,中风也.与桂枝汤,解散风邪." 本条主要讲述桂枝汤证的主要临床症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葛根加半夏汤方

    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以八味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方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柴胡加芒硝汤

    原文: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徽利,此本柴胡症,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7) 柴胡加芒硝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去桂加白术汤方

    原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利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姜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原文: 服桂枝汤,或下之,有头项强痞,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炙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方(2)

    . 原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寒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原文: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以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