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方134首学习辑要(上)

1.十四友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药物组成】熟地黄、百茯苓、白茯神(去木)、人参、酸枣仁(炒)、柏子仁(别研)、紫石英(别研)、肉桂、阿胶(蛤粉炒)、当归、黄芪、远志(汤浸,去心,酒洒蒸)各30g,辰砂(别研)7.5g,龙齿(别研)60g

【制法】上为末,同别研四味,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食后用枣汤送服。

【功能】养心补肾。

【主治】怔忡昏愤、神志不宁,睡卧不安。

2.七福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药物组成】人参6g,熟地9g,当归6~9g,白术(炒)4.5g,炙甘草3g,枣仁6—9g,制远志0.9~1.5g。

【制法】用水400ml,煎取280ml,去滓。

【用法】空腹时温服。

【功能】补气健脾,养血宁心。

【主治】心悸,失眠。

3.七味地黄丸(《会约医经》卷十)

【药物组成】熟地240g,枣皮120g,山药120g,茯苓90g,泽泻45g,丹皮60g,肉桂90g,当归90g,白芍6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早晨用淡盐汤送服。

【功能】补肾养心。

【主治】心悸。4.八味定志丸(《丹溪心法》卷三)

【药物组成】麦门冬(去心)、远志(去心)、菖蒲、茯神(去木)、白茯苓(去皮)各30g,白术15g(炒),人参30g(炒,去芦),牛黄6g(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次入牛黄,炼蜜为丸,如黍米大,以朱砂为衣。

【用法】每次20~30丸,矾水送服。

【功能】补心安神,清热化痰。

【主治】心悸惊惕,夜寐不安。

5.人参丸(《太平圣惠方》卷四)

【药物组成】人参30g,茯神45g,龙齿30g(细研如粉),白术15g,防风22.5g(去芦头),金、银箔各50片(细研),麦门冬15g(去心,焙),甘草15g(炙微赤,锉),熟干地黄30g。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功能】补气养血,镇心安神。

【主治】惊悸,心神不安。

6.人参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药物组成】人参、茯苓、茯神、枣仁、远志、益智、牡蛎各15g,朱砂7.5g。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

【用法】每次6g,一日二次,温水送服。

【功能】宁心益智,安神固精。

【主治】心悸少寐,遗精滑泄。

7.人参散(《太平圣惠方》卷三)

【药物组成】人参30g,枳壳22g(麸炒微黄,去瓤),五味子22g,桂心22g,柏子仁30g,山茱萸22g,甘菊花22g,茯神22g,枸杞子22g,熟干地黄30g。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服3g,以温酒调服,不计时候。

【功能】益气温胆。

【主治】心慌心悸,胸中满闷。

8.三仁五子丸(《杨氏家藏方》卷九)

【药物组成】菟丝子(酒浸一宿,别捣,焙干)、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柏子仁、酸枣仁)、薏苡仁(微炒)、沉香、鹿茸(醋涂,炙黄,锉)、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巴戟(去心)、当归(洗,焙)、白茯苓(去皮)、乳香(别研)、熟干地黄(洗,焙)各30g。

【制法】上为末,次入研了药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空心用温酒或盐汤送服。

【功能】补气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惊悸,盗汗怔忪,梦遗失精,四肢倦懈,肌肤瘦弱。

9.大安汤(《医醇剩义》卷二)

【药物组成】白芍4.5g(酒炒),五味子1.5g,牡蛎12g(煅,研),龙齿6g,木瓜3g(酒炒),枣仁6g(炒,研),地黄15g,人参15g,茯苓6g,柏子仁6g。

【制法】金器1具同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滋阴潜阳,镇心安神。

【主治】心悸筋惕。

10.大圣茯苓散(《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药物组成】茯苓、麦冬、香附、陈皮、厚朴、黄芪、紫苏、茯神、黄芩、黄连、川芎、当归、白芍、地黄、人参、白术、木香、甘草。

【制法】上为散。每次10g,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心安神,清热和中。

【主治】心悸怔忡,醒则烦闷,睡则多惊,或卧中言语恍惚,以及臌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宁,气逆迫胎。

11.万全逍遥散(《济阴纲目》卷四)

【药物组成】人参、黄芪、白术、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次9g,加甘草3g同煎,温服。

【功能】益气生血,解郁除烦。

【主治】五心烦躁,心悸怔忡,恍惚忧惧,头昏目眩,夜多盗汗。

12.天王补心丹(《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药物组成】人参、怀山药、麦门冬(去心)、当归身(酒洗)各30g,怀生地、天门冬(去心)各40g,丹参24g,百部、白茯神(去粗皮,坚白者良)、石菖蒲(去毛)、柏子仁(去油者佳,别研)、甘草(长流水润,炙)、北五味、杜仲各20g,远志10g,白茯苓47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3g,用朱砂30g研极细为衣。

【用法】食远、临卧时含化,后饮灯心汤200ml.

【功能】宁心安神,益气固精,壮力强志,清热化痰。

【主治】心血不足,怔忡健忘。

13.加味温胆汤(《万病回春》卷四)

【药物组成】半夏(泡七次)10.5g,竹茹、枳实(麸炒)各4.5g,陈皮6.6g,茯苓、甘草各3.3g,酸枣仁(炒)、远志(去心)、五味子、人参、熟地黄各3g。

【制法】上锉一剂。加生姜、大枣,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行气祛饮,养血宁心。

【主治】病后虚烦心悸,心胆虚怯,触事易惊。

14.天竺黄丸(《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药物组成】天竺黄(细研)、黄连(去须)、川大黄(锉碎,微炒)、牡蛎粉、黄芩、栀子仁、远志(去心)各1.5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5丸,一日二次,以新汲水送服。

【功能】清热化痰,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壮热,惊悸,不得眠睡。

15.天王补心丸(《杨氏家藏方》卷十)

【药物组成】熟干地黄(洗、焙)120g,白茯苓、茯神(去木)、当归(洗,焙)、远志(去心)、石菖蒲、黑参、人参、麦门冬(去心)、天门冬(去心)、桔梗(去芦头)、百部、柏子仁、杜仲(姜汁炒)甘草(炙)、丹参(洗)、酸枣仁(炒)五味子各30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g作10丸,金箔为衣。

【用法】每次1丸,食后、临卧煎灯心、大枣汤化服。

【功能】宁心安神,补血固精,壮力强志。

【主治】怔忡不宁,失眠,惊悸,咽干口燥。

16.中和补心丹(《嵩崖尊生》卷八)

【药物组成】麦冬75g,远志、菖蒲、香附各60g,天冬、花粉、白术、贝母、熟地、茯神各45g,人、当归各30g,牛膝、黄芪各60g,木通24g。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

【用法】每次6g,龙眼汤送下。

【功能】益气滋阴,养心安神。

【主治】心悸,烦热。

17.太乙救主丹(《万氏家传点点经》卷四)

【药物组成】牙猪心(剖开流出血,竹刀切片,文武火焙干,研末)10个,金箔纸10张,真辰砂4.5g。

【制法】上为末,用建莲(去心,研末)30g,龙眼肉30g,黄连1.5g,煮汁为丸,如粟米大。

【用法】每次6g,早晨开水送下。十日内有功力。

【功能】补心定惊。

【主治】心病怔忡。

18.牛黄饮(《圣济总录》卷十四)

【药物组成】牛黄(别研入)22.5g,人参60g,豉(炒)80g,升麻30g,铁精(捣研,别人)30g,龙骨、白茯苓(去黑皮)各60g,栀子仁30g,天门冬(去心,焙)60g,麦门冬(去心,焙)90g。

【制法】上除别研药外,为粗末。每次9g,用水150ml,煎至100ml,去滓,加荆沥少许,再煎令沸,入牛黄、铁精末各0.1g调匀。

【用法】日午、临卧分二次温服。

【功能】养心化痰,镇惊安神。

【主治】惊悸,心神恍惚,半身不遂。

19.牛黄铁粉丸(《御药院方》卷六)

【药物组成】牛黄(研)7.5g,铁粉(研)、紫石英(研)、白石英(研)、酸枣仁(炒)、茯神(去木)、陈皮(去白)、人参(去芦头)各30g。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者和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食前煎人参汤送服。

【功能】镇心宁神。

【主治】惊悸不宁。

20.丹砂丸(《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药物组成】丹砂30g(细研,水飞过),龙齿22.5g(细研),铁精22.5g(细研),金箔引片(细研),牛黄7.5g(细研),麝香7.5g(细研),柏子仁15g,菖蒲15g,远志15g(去心),琥珀15g(细研),人参22.5g(去芦头),茯神15g,生干地黄22.5g。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以金银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益气养血,镇心安神。

【主治】产后气血两虚,惊悸,或时烦闷。

21.丹砂丸(《圣济总录》卷一七○)

【药物组成】丹砂60g(细研,水飞),半夏(汤洗七遍)60g,乳香(研)1.5g,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15g,天南星(炮裂)30g,牛黄(研)6g,龙脑(研)3g。

【制法】上为末,用白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用法】三岁儿服10~15丸,用竹叶、乳香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清热化痰。

【主治】惊悸,眠睡不安。

22.丑宝丸(《古今医鉴》卷七)

【药物组成】牛黄15g,琥珀3g,辰砂3g(为衣),雄黄3g,胆星30g,礞石15g(火煅),沉香4.5g,犀角4.5g,黄芩60g(炒),大黄60g(酒蒸),天麻15g(姜炒),石菖蒲30g,僵蚕21g(姜炒),蝉蜕15g(去足),猪心2具(用血)。

【制法】上为末,竹沥、猪心血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60~70丸,临卧用薄荷汤送服。

【功能】祛风清火,顺气豁痰,安志除惊。

【主治】惊悸怔忡,癫痫。

23.火府丹(《医垒元戎》)

【药物组成】黄芩30g,黄连30g,生地黄60g,木通90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临卧用温水送服。

【功能】清心火,利小便。

【主治】惊悸。

24.水火既济丹(《惠直堂经验方》卷一)

【药物组成】茯苓120g,山药、柏子仁(去油)各90g,归身(酒洗)、生地(酒洗)、五味、圆眼肉(捣膏)、枸杞(盐炒)、秋石、麦冬(去心)、莲肉(去心)、元参各60g,丹参45g。

【制法】上为末,用芦根捣汁,打芡实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g,渐加至6g,早、晚用白天水送服。

【功能】养心血,益心气,滋肾水。

【主治】心悸,失眠,健忘。

25.平补镇心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

【药物组成】酸枣仁7.5g(去皮,隔纸炒),车前子(去土,碾破)、白茯苓(去皮)、五叶子(去枝、梗)、肉桂(去粗皮,不见火)、麦门冬(去心)、茯神(去皮)各37.5g,天门冬(去心)、龙齿、熟地黄(洗,酒蒸)、山药(姜汁制)各45g,人参15g(去芦),朱砂15g(细研,为衣),远志(去心)、甘草(炙)各4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渐加至50丸,空腹时用米饮或温酒送服。

【功能】益气养心,镇心安神。

【主治】神情恍惚,夜多异梦,惊悸烦郁。

26.平惊通圣散(《古今医统》卷五十)

【药物组成】当归、人参、黄连、茯神、远志、甘草(炙)各9g,石菖蒲、朱砂(另研)各6g。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6g,食后、临卧竹叶煎汤调下。

【功能】益气养血,清热镇惊。

【主治】心悸,怔忡,健忘。

27.龙齿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药物组成】龙齿90g,远志(去心)、人参、茯神、熟干地黄、甘草(炙微赤,锉)、当归(锉,微炒)、白芍药、麦门冬(去心,焙)、牡蛎(烧为粉)各30g。

【制法】上为粗散。每次9g,用水300ml,竹叶2~7g。生姜4g,大枣3枚,煎至18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产后心神惊悸,不自觉知,言语错乱。

28.龙眼肉粥(《老老恒言》)

【药物组成】龙眼肉15g,红枣3~5枚,粳米60g。

【制法】上药一同煮粥。

【用法】喝粥。

【功能】养心安神,健脾补血。

【主治】心悸,心慌,失眠,健忘。

【禁忌】龙眼粥每次不宜服用过多,根据各人食量,每天早、晚可各服一至二饭碗,并须热服,过量会引起中满气壅。

29.龙齿镇心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药物组成】龙齿(水飞)、远志(去心,炒)、天门冬(去心)、熟地黄、山药各六两(炒)、茯神、麦门冬(去心)、车前子(炒)、白茯苓、桂心、地骨皮、五味子各150g。

【制法】上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50丸,空心用温酒或米汤送服。

【功能】滋阴益肾,镇心安神。

【主治】惊悸健忘,梦寐不安,遗精。

30.四味补心丸(《杨氏家藏方》卷十)

【药物组成】当归(酒洗,焙干)60g,朱砂30g(别研),肉苁蓉(酒浸一宿,焙干)60g,杏仁150枚(汤泡,去皮、尖,研成膏)。

【制法】上为细末,以杏仁膏同和,如干,以浸药酒煮薄糊添和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30丸,用米饮或温酒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养血补心,安神定志。

【主治】心神不安,怔忡惊悸。

31.归脾汤(《济生方》卷四)

【药物组成】白术、茯苓(去木)、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g,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g,甘草(炙)7.5g。

【制法】上?咀。每次12g,用水230ml,加生姜5片、枣1枚,煎至16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益气健脾,补血养心。

【主治】健忘怔忡。

32.白茯苓丸(《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药物组成】白茯苓30g,熟干地黄30g,人参、琥珀、桂心、远志、菖蒲、柏子仁各1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以粥饮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产后心虚惊悸,神不安定。

33.白茯苓散(《太平圣惠方》卷四)

【药物组成】白茯苓30g,远志22.5g(去心),甘草15g(炙微赤,锉),桂心30g,人参30g(去芦头),白芍药22.5g,防风22.5g(去芦头),熟干地黄30g,铁粉60g,黄芪22.5g(锉),麦门冬22.5g(去心)。【制法】上为、粗散。每次9g,以水250ml,加生姜3g,大枣3个,煎至15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益气养血,安神定志。

【主治】惊悸好忘,恍惚。

34.白茯苓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药物组成】白茯苓45g,熟干地黄45g,远志30g,甘草30g(炙微赤,锉),白芍药30g,黄芪30g(锉),桂心30g,当归30g(锉,微炒),麦门冬30g(去心,焙),人参45g,菖蒲7.5g,桑寄生7.5g。

【制法】上为粗散。每次12g,以水250ml,加生姜4g,大枣3个,竹叶14片,煎至15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中补气,养血安神。

【主治】产后惊悸,言语失常。

35.白茯苓散(《医略六书》卷三十)

【药物组成】熟地150g,人参45g,黄芪90g(酒炙),枣仁90g,当归90g,白芍45g(酒炒),远志45g,麦冬90g(去心),肉桂15g(去皮),辰砂30g,茯神60g(去木),炙草15g。

【制法】上为散。每次9g,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气血双补,养心安神。

【主治】产后气血大虚,心神失养,触事易惊,脉软数者。

36.玄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玄参、白薇、茯神(去木)、山栀子、羚羊角(镑)各240g,石膏(碎)150g,人参45g,生地黄(洗,控干)150g。

【制法】上药?咀,如麻豆大。每次15g,用水230ml,煎至180ml,去滓,入竹沥70ml,再煎三两沸。

【用法】不拘时候服。

【功能】清热养心,安神定惊。

【主治】惊悸嘻笑,心神不安。

37.宁静汤(《石室秘录》卷六)

【药物组成】人参30g,白术9g,白芍30g,熟地30g,玄参30g,生枣仁15g,白芥子9g,麦冬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一日二次。

【功能】益气补血,清热化痰。

【主治】怔忡,心神恍惚。

38.半夏麻黄丸(《金匮要略》卷中)

【药物组成】半夏、麻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三丸,一日三次。

【功能】化痰消饮。

【主治】心悸。

39.加味二陈汤(《济阳纲目》卷五十四)

【药物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术、黄连、远志。

【制法】水煎,去滓,加竹沥、生姜汁。

【用法】温服。

【功能】清热化痰,安神定惊。

【主治】怔忡惊悸。

40.加味归脾汤(《保婴摄要》卷三)

【药物组成】人参、黄芪、茯神(去木)、甘草、白术(炒)各3g,木香1.5g,远志(去心)、酸枣仁、龙眼、当归、牡丹皮、山栀(炒)各3g。

【制法】水,去滓。

【用法】温服。婴儿为患者,子母同服。

【功能】补气养心,解郁除热。

【主治】小儿血虚发热,腹痛发抽,怔忡失眠。

41.加味四七汤(《仁斋直指》卷十一)

【药物组成】半夏(制)75g,白茯苓、厚丰}(制)各45g,茯神、紫苏叶各30g,远志(姜汁蘸湿,取肉,)、甘草(炙)各15g。

【制法】上锉。每次12g,加生姜7片,石菖蒲4.5g,大枣2枚,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行气解郁,化痰宁心。

【主治】惊悸。

42.当归补血汤(《万病回春》卷三)

【药物组成】当归、芍药、生地黄、熟地黄各9g,人参1.5g,白术、茯苓、麦门冬(去心)、山栀仁(炒)、陈皮各2.4g,甘草0.9g,辰砂(研末临服入)0.6g,乌梅1个(去核),炒米100粒。

【制法】上锉一剂。加大枣2个,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惊悸怔忡。

43.朱砂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药物组成】硼砂(研)7.5g,朱砂(研,飞)1.5g,麝香(研)、梅花脑(研)各15g,脑子(研)、牙消(枯)各30g,甘草(浸汁熬膏)2.5kg,寒水石(烧通红,研)120g。

【制法】上为末,用甘草膏为丸,每两作100丸。

【用法】每次1丸,含化;小儿夜多惊啼,用薄荷水化服。

【功能】清热化痰,镇心安神,利咽消肿。

【主治】惊悸失眠,小儿夜多惊啼。

44.朱砂丹(《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药物组成】辰砂(水飞极细)、石膏(烧赤,地内出火毒,取末)、白附子各30g(炮),生脑子1.5g。【制法】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日中晒,朱砂内养。

【用法】每次5丸,薄荷汤送服。

【功能】祛风清热,镇心安神。

【主治】头痛,失眠,心悸。

45.朱砂安神丸(《兰室秘藏》卷下)

【药物组成】朱砂12g,黄连15g,生甘草7.5g。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

【用法】每次10丸,食后用津唾咽下。

【功能】清心安神。

【主治】心乱怔忡,胸脘痞闷,食入反出。

46.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卷中)

【药物组成】朱砂15g(另研,水飞为衣),甘草16.5g,黄连(酒洗)18g,当归7.5g,生地黄4.5g。【制法】上除朱砂外,余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以朱砂为衣。

【用法】每次5丸或20丸,食后用津唾咽下,或温水、凉水少许送服亦得。

【功能】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神烦乱,怔忡,失眠多梦。

【禁忌】忌食辛辣、烟、酒、油腻。因消化不良,胃部嘈杂,有似烦闷而怔忡不安,或不眠等症忌服。不宜多服或久服,以防造成汞中毒。

47.交泰丸(《韩氏医通》卷下)

【药物组成】川黄连15g,肉桂心1.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次1.5~2.5g,空腹时淡盐汤送服。

【功能】交通心肾。

【主治】失眠,怔忡。

48.血府逐淤汤(《医林改错》卷上)

【药物组成】当归、生地各9g,桃仁12g,红花9g,枳壳、赤芍各6g,柴胡3g,甘草3g,桔梗4.5g,川芎4.5g,牛膝10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活血祛淤,行气止痛。

【主治】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

49.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卷四)

【药物组成】茯苓、茯神、人参、远志各30g,石菖蒲、龙齿各1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

【用法】每次6g,开水送服。

【功能】养心益气,安神定志。

【主治】惊恐失眠,夜寐不宁,梦中惊跳怵惕。

50.安神镇惊丸(《万病回春》卷四)

【药物组成】当归(酒洗)30g,白芍(煨)30g,川芎2lg,生地(酒洗)45g,白茯苓(去皮木)2lg,贝母(去心)60g,远志(去心)2lg,酸枣仁(炒)15g,麦门冬(去心)60g,黄连(姜汁炒)15g,陈皮(去白)30g,甘草6g,朱砂30g(研末,飞过)。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50丸,空腹时用枣汤送服。

【功能】养血清心,安神镇惊。

【主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

51.羊心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药物组成】羊心1枚(以水750ml,煎取450ml汁用),甘草(炙)30g,远志(去心)15g,防风(去叉)30g,生干地黄(焙)45g,芍药(锉)、牡蛎(熬)各30g,人参45g,羚羊角(镑屑)15g。

【制法】上药除羊心外,共为粗末。

【用法】每次9g,以煮羊心汁150ml,煎至105ml,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补益气血,镇惊安神。

【主治】产后惊悸,神志不宁。

52.麦门冬汤(《圣济总录》卷一五○

【药物组成】麦门冬(去心,焙)、白茯苓、人参、防风、芎?、当归(切,焙)、紫菀各30g,桂、甘草(炙)、紫石英(研)各15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9g,用水150ml,煎105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养心安神,活血祛风。

【主治】妇人惊悸不定。

53.远志丸(《太平圣惠方》卷四)

【药物组成】远志30g(去心),麦门冬30g(焙),赤石脂30g,熟干地黄30g,人参30g,茯神30g,甘草15g(炙微赤,锉),白术22.5g,薯蓣30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g,食后以清粥饮送服。

【功能】养心益智。

【主治】惊悸多忘。

54.远志丸(《医略六书》卷三十)

【药物组成】远志45g,人参45g,熟地150g,黄芪90g(蜜炙),当归90g,白术45g(炒),阿胶90g(麸炒),柏子仁90g(炒),萸肉45g,麦冬90g(去心)。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次9~15g,金箔汤送服。

【功能】益气补血,镇心安神。

【主治】产后心神失养,致患惊悸。

55.远志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药物组成】远志、龙齿、人参、茯神(去木)、肉桂、芍药(锉)、黄芪(锉)、麦门冬(去心,焙)各.45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6g,用水150ml,煎至105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养心安神。

【主治】产后心虚惊悸,梦寐不安。

56.定志丸(《叶氏女科证治》卷二)

【药物组成】人参、远志肉(制)各30g,蒲黄60g,茯苓9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50丸,白汤送服。

【功能】益气养心,安神定志。

【主治】妊娠怔忡心神不安者。

57.远志散(《太平圣惠方》卷四)

【药物组成】远志15g(去心),菖蒲15g,铁精15g,桂心22.5g,黄芪30g(锉),防风22.5g,当归22.5g(锉,微炒),人参15g,甘草15g(炙微赤,锉)、熟干地黄22.5g,芎?15g,茯神22.5g,独活15g,紫石英30g(细研如粉),五味子15g,麦门冬(去心)、半夏15g(汤洗七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每次9g,以水150ml,加生姜4g,大枣3枚,煎至90ml,去滓。

【用法】食后温服。

【功能】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主治】惊悸喜忘,不思饮食。

58.远志散(《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药物组成】远志30g(去心),白茯苓30g,独活22.5g,白芍药22.5g,当归22.5g,麦门冬22.5g去心),人参22.5g,羚羊角屑22.5g,黄芪22.5g,桂心22.5g,甘草15g(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每次12g,以水150ml,加生姜4g,煎至9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养心安神,祛风定惊。

【主治】惊悸,言语错乱,恍恍愦愦,心中烦闷。

59.远志散(《圣济总录》卷十四)

【药物组成】远志(去心)、人参、赤小豆(炒熟)、附子(炮裂,去皮、脐)、细辛、桂、干姜(炮)、防风、齿(研)、熟干地黄(切,焙)、菖蒲(九节者,去须、节,米泔浸,切,焙干)各60g,黄芪(锉)、白茯苓、术各240g。

【制法】上为细末,拌匀。

【用法】每次9g,空心、晚食前以温酒调服。

【功能】补气温阳,祛风镇惊。

【主治】惊恐,悲思恍惚,心常惕惕,梦寐不定。

60.牡蛎散(《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药物组成】牡蛎(烧为粉)、桂心、白芍药、鹿茸(涂酥微炙,去毛)、龙骨各30g,甘草15g(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每次15g,以水300ml,加生姜3.25g,大枣3个,煎至150ml,去滓。

【用法】食前温服。

【功能】补肾固精,重镇安神。

【主治】心悸,夜梦泄精。

61.辰砂宁志丸(《万病回春》卷四)

【药物组成】辰砂60g(用无灰酒1.8L煮酒将尽,留300ml用之),远志(去心)、石菖蒲、酸枣仁(炒)、乳香(炙)、当归身(酒洗)各21g,人参1.5g,白茯神(去皮、木)21g,白茯苓21g。

【制法】上为细末,用猪心1个研如泥,入前药末,并煮辰砂酒搅匀,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60~70丸,临卧时用枣汤送服。

【功能】养心安神。

【主治】惊悸怔忡,梦寐不宁。

62.辰砂远志丸(《普济本事方》卷二)

【药物组成】石菖蒲、远志(去心,洗,锉,炒令黄色)、人参、茯神(去木)、川芎、山芋、铁粉、麦门冬(水汜,去心)、天麻、半夏曲、南星(锉骰子大,麸炒黄)、白附子(生)各30g,细辛、辰砂(水飞)各15g。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150g,取汁,入水煮糊,为丸如绿豆大,另以朱砂为衣,晒干。

【用法】每次30~50粒,夜卧时用生姜汤送服。小儿减丸服。

【功能】熄风化痰,镇心安神。

【主治】惊悸眩晕。

63.妙香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绍兴续添方)

【药物组成】麝香(别研)3g,木香(煨)75g,山药(姜汁炙)、茯神(去皮、木)、茯苓(去皮,不焙)、黄芪、远志(去心,炒)各30g,人参、桔梗、甘草(炙)各15g,辰砂(别研)9g。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6g,温酒调服,不拘时候。

【功能】补气宁神,行气开郁。

【主治】惊悸恐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无常。

64.坎离两补汤(《辨证录》卷九)

【药物组成】人参15g,熟地30g,菟丝子9g,生地15g,麦冬15g,丹皮6g,炒枣仁9g,北五昧子3g,茯苓6g,桑叶14片,山药15g,白术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连服数十剂。

【功能】补心气,滋肾水。

【主治】思虑过度,怔忡善忘。

65.坚胆汤(《辨证录》卷四)

【药物组成】白术15g,人参15g,茯神9g,白芍10g,铁粉3g,丹砂3g,天花粉9g,生枣仁9g,竹茹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心壮胆,安神定志。

【主治】怔忡,心怦怦不安,似有人欲来捕之状。

66.沙参散(《太平圣惠方》卷四)

【药物组成】沙参30g,白薇30g,石膏75g,川芒硝30g,人参22.5g,茯神30g,栀子仁30g,甘草15g(炙),羚羊角屑30g,子芩30g。

【制法】上为粗散。每次9g,用水250ml,煎至125ml,去滓,入地黄汁50ml、竹沥25ml,更煎一两沸。

【用法】食后温服。

【功能】清心泄热。

【主治】惊悸嘻笑,心神不安。

【禁忌】忌食炙煿,热面。

67.补心汤(《寿世保元》卷五)

【药物组成】当归3.5g,川芎2g,白芍(炒)3g,生地黄3.5g,白术3g,远志(去心)2.4g,白茯神3.5g,酸枣仁(炒)2.4g,麦门冬(去心)3g,黄连(姜汁炒)3g,玄参15g,炙甘草9g。

【制法】上锉一剂。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血清心。

【主治】惊悸怔忡,健忘不寐。

(0)

相关推荐

  • 定志丸[医级]

    名称:定志丸 组成:远志一两(去心),天门冬(去心),茯苓,麦门冬(去心),茯神,龙骨,巴戟,泽泻各半两,辰砂一钱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食后.夜卧以麦门冬汤或开水送 ...

  • 补气健脾息风止惊治小儿惊啼“安神散”

    安神散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荆芥穗各一钱,甘草二钱,朱砂.天麻.茯神各五分,全蝎七个. 制法:上药为末. 安神散的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荆芥煎汤送下. 功能主治: <普济方·婴儿初生门> ...

  • 心悸方134首学习辑要

    心悸方134首学习辑要

  • 心悸方134首学习辑要(下)

    68.参枣丸(<医学入门>卷七) [药物组成]人参.酸枣仁各30g,辰砂15g,乳香6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次1丸,薄荷汤化服. [功能]补心安神. [主治 ...

  • 奔豚气方26首学习辑要

    奔豚气方26首学习辑要

  • 消化性溃疡病名医妙方48首学习辑要

    消化性溃疡病名医妙方48首学习辑要 (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2860人已读 1.章次公 溃疡病方Ⅰ [方药] 凤凰衣9g,琥珀屑9g,炙马勃9g,柿霜18g,杏仁泥18g,浙贝18g,野蔷薇花9g, ...

  • 【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效验方百首】(上)

    魏长春,字文耀(1898-1987年),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主任中医师.历任浙江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顾问,浙江中医院副院长. 01 ...

  • 肩周炎方10首 1、在肩关节上用热毛巾...

    肩周炎方10首 1.在肩关节上用热毛巾作湿热敷,大约5~6分钟,然后用风痛灵药涂擦约2~3分钟,擦后有轻度灼痛感,略待药液发挥,最后再贴上4张麝香镇痛膏,贴后再在膏药外用热水袋热敷半小时,局部由灼辣感 ...

  • 【名医屡试屡效方:心悸、心律失常方5首】

    心悸--宁心汤(张琪方) (组成)干晒参(或红参)15g,麦冬20g,五味子15g,当归20g,生地黄15g,桃仁15g,柴胡15g,丹参20g,黄芪30g,甘草15g. (功效主治)用于心气不足,鼓 ...

  • 传承千年 救人无数 古代中医名方100首(上)

    传承千年 救人无数 古代中医名方100首(上)

  • 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效验方百首(上)

    魏长春,字文耀(1898-1987年),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主任中医师.历任浙江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顾问,浙江中医院副院长.01蝉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