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件人生大事,让孩子学会究竟有多难?

本文首发于故事飞船
全文约3103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故事飞船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呀!本期夜班飞船已抵达。

本期我们带来的是一本知名度很高的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它是由丹麦优秀作家金·弗珀兹·艾克松和瑞典最受喜爱的插画家之一爱娃‧艾瑞克松联合创作的。故事讲述了小男孩艾斯本与逝去的爷爷之间发生的奇妙又温馨感人的经历,也通过他的经历治愈了无数成年人,并告诉了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与告别。

作者:于小漫,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中心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20余年专事儿童文学、绘本、儿童剧、儿童科学文艺的教学、研究与创作。

故事飞船编辑团队

文|于小漫

好好告别

——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中的死亡书写

您跟孩子谈论过死亡吗?认真地谈?

长久以来,我们的文化中存在着死亡话题的禁忌,总认为谈这个不吉利,甚至老人也刻意回避,不愿多谈。于是,难免留下遗憾。理性、豁达地看待死亡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一堂课。

那么如何跟孩子谈论死亡呢?最近,和一位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不约而同都想到了一本图画书——《爷爷变成了幽灵》。不能说书籍是万能的,但是包罗万象的书籍确实常常能为我们指点迷津。

《爷爷变成了幽灵》是一本很经典的、表达死亡话题的书。但是,在这本书里不只有死亡,更有与死亡相伴的亲情、人生与告别。或者你也可以把这本书理解为一本讲述告别的书,我们确实应该重视告别,认真地、郑重地、好好告别。

阅读就是一次次偶然的遇见,偶然读到一篇文章、偶然翻开一本书,阅读就开始了。死亡也常是不期而遇,死亡话题的讨论没办法提前设计恰当的时机,但基本原则是「不必等」
《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本书最适合亲子共读,孩子年龄在四五岁、五六岁、六七岁都比较合适。所谓「最合适」,一是指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孩子可能会有点怕,但是又怕又想读,于是会请求大人陪他一起读,亲子共读这本书,孩子会更有安全感;二是,这本书里浓郁的亲情,以亲子相拥的姿态阅读才能够更充分地理解与感受。

01

故事开篇简明扼要:
有一个小男孩名叫艾斯本。艾斯本最喜欢的人就是爷爷霍尔格了。
可是,他再也没有爷爷了。
爷爷死了。他突然倒在了大街上,因为心脏病发作。
艾斯本伤心极了,趴在桌上,哭个不停。
最爱的爷爷突然死了,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其实,准确地说,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开头,但伤心流泪不是这个故事的作者希望达成的阅读效果。故事从第二页开始就有点幽默了。

那天晚上,妈妈坐在艾斯本的床头,轻声说:「爷爷去天堂了。」

「天堂」艾斯本努力想象着天堂的样子。

「是的,爷爷变成了天使。」

「天使?」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爷爷变成天使的样子。

爷爷长着一对翅膀吗?爷爷穿着白色的长袍吗?

「这样想,你会不会好过一点呢?」妈妈摸着他的脸问。

「没有,一点都没有。」

这段对话的配图是有点令人忍俊不禁的:小床上,妈妈在努力安慰悲伤的艾斯本,试图向他解释爷爷死后去了哪里。母子俩的头顶上画出了大鼻子、粗眉毛、体毛浓厚的爷爷,穿着白色长袍、长着白色翅膀飞在空中的样子。这个样子有点滑稽、有点好笑、有点尴尬。

将伤感与搞笑「混为一谈」,在葬礼上一边流泪一边说笑,大概是西方文化面对自然死亡的基本态度。所以,虽然这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但是基调既不沉重也不悲伤,甚至不太严肃。

02

任何成人固有的观念,一旦落入儿童之手,就会被重新解构,死亡也不例外。艾斯本不能接受爷爷去了天堂变成天使的解释;他感觉牧师讲的那段很长的话一点意思都没有;他想象不出爷爷到地下去变成泥土的样子。

艾斯本并不相信爸爸妈妈的话,他觉得:爷爷既不会变成天使,也不会变成泥土。

「那怎么办呢?」

爷爷到底去哪儿了?

艾斯本的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

其实,大人并不能回答孩子的所有问题,也不必回答所有问题。大多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是与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问题,共同思考问题。他们想要的答案,必须自己去寻找。
这就像诗人纪伯伦对父母们所说的那样:你所能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会有自己的思想……
「爷爷到底去哪儿了?」此时,故事中深陷困惑的,不仅是艾斯本,爷爷也是。

这天晚上,爷爷回来了。爷爷突然就回来了。爷爷坐在艾斯本的橱柜上,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

艾斯本和爷爷都纳闷,为什么死了的爷爷还会出现在这里?后来,艾斯本断定,爷爷是变成了幽灵,他看过一本介绍幽灵的书,他让爷爷试试幽灵独有的穿墙术,爷爷屡试不爽。
「哇塞,爷爷,你真的变成了一个幽灵。这太好玩啦!」艾斯本说。
「这太好玩啦!」,是的,这个关于幽灵的故事、这个关于死亡的故事,既不恐怖也不沉重。
从这里开始,故事似真似幻。这也是现代创作的一种常见手法,把幻象与真实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如《夏洛的网》《纳尼亚传奇》。
这其实也是儿童区别于成人的一种独特的生命状态,他们脚踩着现实的大地,心灵却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尤其是幼儿,泛灵、幻想是梦中与梦醒的日常,他们常常把眼前的物象与头脑中的幻想嫁接在一起,衍生出一个奇妙的世界,那是缺乏想象力的大人完全看不见的一个世界。
所以,与孩子们讨论问题,大人需要多一点想象力,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看不见、想不到的东西。

03

「爷爷变成了幽灵」艾斯本觉得很好玩,爷爷却感觉一点都不快乐,「我本不该在这里,却又在这里。我不能总当一个幽灵啊。」
爷爷一遍一遍地穿过墙壁,又一遍一遍地走回来。他入迷地读着那本关于幽灵的书。书上说,如果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忘了做一件事,他死后就会变成幽灵。
「忘记了什么事呢?」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叙述线索。于是,接下来祖孙俩花了三个夜晚,来寻找那件忘记了的事情。
第一个晚上,他们回到爷爷的家,爷爷看着墙上的照片,想起来很多事:
「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哥哥把他的自行车送给了我;和你奶奶约会时得到的第一个吻;你爸爸尿了我一身尿;还有从院子里采来的草莓的味道……」
第二天夜里,他们在镇子上转来转去,希望能想起来那件被忘记的事情。爷爷想起了
「博物馆里的大象标本;体育场里激烈的拳击比赛;与好朋友喝醉了,钻进水桶;和奶奶飞去摩洛哥只为看一眼单峰骆驼;在轧钢厂干过活;坐船去过北极圈;总是幻想从飞机上跳伞,可是一次也没敢跳……」

爷爷跟艾斯本一起,回忆起了一生中的很多很多事,有趣的、无趣的、滑稽的、可笑的……

故事在这部分的行文,只是铺陈,而不煽情、更不评论。作为成人读者,我感觉到作者似乎在说:生与死是一体两面,每一个生命都是向死而生,与其说我们在谈论死,不如说我们在谈论生。

生命的意义在于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我们活着的时光。这些日常小事就是我们的人生,平凡而珍贵。然而,读到这里,一个孩子会读出什么呢?试试看吧!听听他们怎么说。

04

想起来很多事,可是,忘记的那件事仍然没有想起来。第三天夜里,爷爷终于有了线索,那是和艾斯本有关的一件事。于是,艾斯本努力回忆和爷爷一起经历的事:
「你带我去游乐场,我坐过山车时差点吐了;我们在你的花园里挖一个大坑种树;我踢球踢坏了你的郁金香,你冲我大吼大叫;一起在车展上看漂亮的赛车;看一场无聊的电影时打着呼噜睡觉;还有一起堆沙堡、一起扮鬼脸、一起偷偷讲粗话、使劲挠我的痒痒、差点没让棒棒糖把我给憋死……」
最后,爷爷说,「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我忘记什么事了。爷爷说着,不再笑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爷爷和艾斯本都哭了。
永远地告别了,不能在一起玩了,是令人伤心的。但,这是一本读来笑中带泪、破涕为笑的书。接下来,爷爷对艾斯本说,「你要乖一点(但也不用太乖)」,他们还说好了「要时不时地想着对方(不过,不用一直想着)」。
这两个括号中的附缀补充太有意味了。前一个,「乖一点(但也不用太乖)」是一个不乖的爷爷对小孙子的宠爱吧!
后一个「时不时地想着对方(不过,不用一直想着)」是一个洒脱的爷爷对情感的拥抱与放松、对世间的留恋与告别吧!
当艾斯本说要把爷爷的照片挂到墙上去的时候,爷爷开心极了。最后,爷爷开心地走了,去找奶奶了,消失在黑暗中,不见了。艾斯本呢?安心地上床睡觉了,明天能够去上幼儿园了。好好告别,各自安心,生活如常。

小读者们读完了这本书,对于生与死、离别和怀念,能领会到什么程度呢?可能每个孩子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好书耐读,正在于其开阔的解读空间。

end

(0)

相关推荐

  • 看完这些绘本,不再发愁给孩子讲死亡

    大概从三岁左右起,孩子会在某个时间,或者是刚好家里有亲人离世时,对"死亡"这件事发生兴趣,孩子会不厌其烦的问,人死了会去哪里,甚至反复说妈妈我不想死.死亡似乎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莲 ...

  • 绘本中的好爷爷

    每个孩子都有宠爱自己的爷爷吧?我的爷爷是个老中医,个子不高,仁心慈爱,是个老好人.每次我因为淘气挨我妈打的时候,他总是气哼哼地背着手出门去,以表示自己的不满.所以,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总是背着手,远去的 ...

  • 面对生死,用绘本为孩子做好准备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从怀抱挣脱开来,撒开腿,努力地学习走路,到自己会跑,就仿佛是一眨眼的时间.而且,他的小脑瓜里一夜之间似乎就蹦出了无限多的问题,让我应接不睱. 另一位家长说:家里长辈突然去世,孩子参 ...

  • 孩子一愤怒就“自残”?让孩子敬畏生命,从重视“死亡教育”开始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中国,很少听到'死亡教育'这四个字,很多时候,我们单单听到'死亡'的时候就已经很害怕了,如果孩子再开口死字,大人们的反应一般都会是:呸呸呸,吉祥如 ...

  • 绘本故事《爷爷变成了幽灵》分享

    绘本作者:金‧富兹‧阿肯森 (Kim Fupz Aakenson),丹麦人,1958年生.除了为报章杂志画插画外,出版超过40本作品,包括漫画.童书.小说和短篇故事,作品屡得大奖,包括1990年丹麦文 ...

  • “妈妈,你会死吗?”和孩子谈生论死,你需要选对一本绘本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人似乎很忌讳"死亡"这个词.然而,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不是我们不谈,就不会发生的.很多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对死亡产生懵懂的认知.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对孩子进行 ...

  • 绘本推荐 | 《爷爷变成了幽灵》让孩子认识死亡、接受死亡

    睡前,小石姐姐读个故事给你听! ﹀ ﹀ ﹀ 推 荐 理 由 爷爷变成了幽灵 文:[丹麦]金·弗铂兹·艾克松 图:[瑞典]爱娃·艾瑞克松 译:彭懿 适读年龄:3-7岁 播讲:小石姐姐 <爷爷变成了 ...

  • 90%中国家庭欠缺的“死亡教育”,可以这样讲给孩子

    2020托德学院 「天生爱阅读」计划 我是Tina老师 童书编辑+儿童心理咨询师 你家孩子是这样吗? 到了两三岁, 突然对"死"开始感兴趣, 问出让大人无言以对的"死亡问 ...

  • 别难过,其实那些死去的人并没有真的离开

    最近的热搜太多关于生死的事儿了. 袁隆平.吴孟超爷爷逝世,甘肃山地马拉松事件造成21人死亡,大连轿车撞人导致五人死亡... ... 提到死亡这两个字,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不吉利,甚至反感. 但我接下来要 ...

  • 献给想念着亲人的孩子----《爷爷变成了幽灵》导读

    清明节特辑:[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101号献给想念着亲人的孩子----<爷爷变成了幽灵>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尊敬的读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解读的经典绘本公众号,你可以先点击上边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