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郁证医案大全

医案一

陈某,女,32岁。因母病愁思不解,郁而生病。其症:心烦,头晕,失眠,胸胁苦满,午后低热,欲手足贴近砖墙凉而始爽,饮食无味,口苦,时时太息,经期前后不定,量少,色紫,挟有血块,曾服芩连四物汤等寒凉之药无效。其人面容消癯,面颊色赤,舌红而少苔,脉弦责责。此乃肝郁化火,血虚不柔所致。又屡服苦寒之药,损伤脾阳,清阳不能升发,而阴火反乘土位。治仿东垣之法:粉葛根3克,升麻2克,羌活2克,独活2克,防风3克,白芍12克,生甘草6克,炙甘草6克,红参3克,生姜3克,大枣3枚。连服2剂,发热渐退,心烦少安,余症仍然不解,此乃肝郁血虚。方用: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9克,牡丹皮6克,黑栀子3克,煨姜2克,薄荷2克,香附5克,郁金5克,鳖甲9克,牡蛎9克。服药后,一夜酣睡,心胸豁然,渐能饮食,但觉神疲乏力,心悸不安,脉来缓而软,改投归脾汤间服逍遥丸,调治数日,午后之热全退,体力渐增,又以参苓白术散3剂善后,病愈。

【按】气郁化火之证,其治当遵“气郁达之”“火郁发之”之旨,宜用疏达肝胆气机之品,反投苦寒,则不但闭阻气机,使火郁更甚,而且内伤脾胃,遏抑清阳,非见肝治脾之义也。审时度势,治当升脾胃之清阳,兼泻心中阴火,选用升阳散火汤,俾脾气升发,则木郁自达。然血虚肝郁,其势未已,故再以丹栀逍遥加鳖甲、牡蛎,以养血柔肝而建功。本证从战略上讲,离不开脾胃虚弱的问题,故又用归脾汤、参苓白术散而收全功。

引自《刘渡舟验案精选》

医案二

张某,女,36岁,导游。门诊病历,1992年7月6日初诊。主诉精神紧张,恐惧多疑2年。2年前因受惊吓,遂致遇人便精神紧张,头额汗出淋漓。平素郁郁寡欢,恐惧多疑,遇生人则怵惕不安,甚则不能外出乘车或去喧哗场所。经北京安定医院确诊为“精神忧郁症、恐惧症”。每日口服阿普唑仑(佳乐定)10片、多塞平(多内科临证医案虑平)6片、地西泮(安定)2片,疗效不明显。现情绪低落,极易紧张,外出需家人陪伴,凡遇喧哗之处即恐惧异常,鼻尖手心汗出,神呆不寐,喜静厌乱,胸闷太息,心烦易急,颜面麻木,终日头脑昏昏沉沉甚至头晕欲仆,大便干,月经量多,舌红黯边有齿痕,脉细弦。辨证:心肝血虚,痰湿内扰。治法:化痰清热,养肝宁心。处方:清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炙甘草5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炒酸枣仁15克,五味子10克,白蒺藜10克,首乌藤10克,菊花10克,夏枯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7月14日复诊,诉服药后精神稳定,头晕、睡眠均好转,又投7剂,精神转佳,但仍不能停减西药。7月14日再,因生气病情有所反复,舌红黯,脉细弦,守方加黄芩10克,黄连5克,服14剂。8月6日复诊,其自行来诊,欣喜告曰:药后恐惧感消失,人睡极佳。1周来自行逛商店2次亦无恐惧,遇生人亦不紧张。因此停服西药多塞平,阿普唑仑减至每日2片。舌淡红,脉沉弦。守方去黄芩,加枸杞子10克,服14剂。8月21日复诊,心悸、多梦、头晕头胀减轻,偶有紧张,近日觉口黏、纳呆,舌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此肝郁血虚也,乃易方逍遥散以疏肝健脾,养血安神。处方:柴胡10克,薄荷10克(后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石菖蒲10克,佩兰10克,炒酸枣仁15克,五味子10克,蒺藜10克,首乌藤15克,枸杞子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半个月,诸症基本告愈。停服阿普唑仑,半年后随诊,未再反复。

《灵枢·本神》

中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灵枢·四时气》

中云:“善呕、长太息,心中儋儋,恐人捕之,邪在胆,逆在胃。”《素问·奇病论》

中云:“数谋虑不决,故胆虚。”《素问·脏气法时论》

中又云:“肝病虚则善恐,如人将捕之。”故明代龚廷贤乃概之曰:“惕然而惊……心下怯怯,如恐人捕,皆心虚胆怯之所致也。”此案精神忧郁者即属此。祝氏据其心胆(肝)虚怯,脾失健运,痰湿中阻,心神受扰之病机,择十味温胆汤加减,以标本兼治,既健脾燥湿、化痰清热,又养肝宁心。其半夏配夏枯草、蒺藜配首乌藤者,乃祝氏对药经验。前者具平肝和胃、清热化痰、交通阴阳之能,善疗痰热内扰,胸闷、头昏、失眠、头痛之症;后者具益肾平肝、散风热、止疼痛之功,对于用脑过度之头痛、头昏、失眠者颇佳。后又以逍遥散加减善后,意在培本滋肾水,调肝脾,水涵木,木自达,脾运健,而心静神安矣。

引自《祝谌予临证用方选粹》

医案三

某女。许嫁后,夫经商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里床睡,朱诊之,肝脉弦出寸口,曰此思想气结也,药难独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脾主思,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怒属肝木,木能克土,怒则气升发,而冲开脾气矣。令激之,大怒而哭,至三时许,又令慰解之,与药一服,即索粥食矣。朱曰,思气虽解,必得喜,则庶不再结,乃诈以其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愈。

396一

【按】本案为朱震亨治疗郁证验案之一。丹溪治疗郁证,虽创越鞠丸和六郁汤之名方,为后世所宗崇。然观此案,因情志刺激太久,而成郁证。脾主思,过思则脾气结,故其病不食,困卧如痴。脉弦则为肝气郁结之证。丹溪认为“药难独治”,故采用精神心理疗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而以精神心理疗法为主进行治疗。丹溪用喜怒之法,先令其怒,激之使其大怒而哭。因怒属肝木,木能克土,怒则气升发,而冲开脾气矣。思气虽解,必得喜,则庶不再结。故后使其喜,诈以其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其疾而愈。在治疗过程中,还配以精神安慰,心理开导,以及解郁之药。此案可见丹溪继承张子和之遗风,善用心理疗法。

引自《古今名医医案赏析》

医案四

某女。姑苏朱子明之妇,病长号数十声,暂止复如前。人以为厉所凭,莫能疗,戴曰:“此郁病也。痰闭于上,火郁于下,故长号则气少舒。经曰“火郁发之’是也。”遂用重剂涌之,吐痰如胶者数升,乃愈。

K按】本案为戴思恭治疗郁证验案之一。戴思恭少随父受学于朱丹溪,为丹溪得意门生。对丹溪学说颇多继承和发挥。《本草经疏》

中载古人语云:“怪病多属痰,暴病多属火。”说明痰火之为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戴氏《推求师意》

中指出“因气成积,积气成痰”。痰气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本案患者无他病,但长号连声,止而复作。其为郁病,自与“脏躁”有别。戴氏分析病者长号的原因,乃气机失宣,欲求伸展。而气之不舒又因闭痰火郁所致。因长号则气少舒,知其郁闭的关键在上焦。故宗《素问》

之“火郁发之”之旨,用吐法涌去顽痰。在上之痰闭得开,在下之郁火自解,闭郁既除,升降复常,故气舒而病愈。

引自《古今名医医案赏析》

医案五

粟某,女,53岁,工人。初诊(2004年3月22日)。主诉:情志不舒、失眠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焦虑,情志不舒,纳呆,夜寐难成,被某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抑郁症,先给服帕罗西汀(赛乐特)症状有所缓解。服用数月后疗效下降,又换“氟西汀(百优解)”症状稍缓解,仍感忧郁,失眠,故来我院就诊。自述有“胃息肉”史5年。现症:焦虑,忧郁,性情急躁,晨起口苦,纳呆,胃脘不适,腹胀,头昏痛,难人睡,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西医诊断:抑郁症。中医诊断:脏躁(肝气郁结)。辨治:妇人的生理功能与肝密切相关;“女子以血为本”“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妇人多见情志病变。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肝之疏泄失常,肝阴易伤而肝阳易亢,阴阳失调而现诸症。拟柴胡龙牡汤燮理阴阳。龙骨、牡蛎各30克,柴胡12克,黄芩12克,党参15克,制半夏12克,炙甘草9克,淡干姜9克,大枣15克,白芍15克,川桂枝6克,酸枣仁15克,五味子9克,首乌藤30克,丹参15克,川芎9克,知母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2004年4月2日):患者服药后焦虑明显减轻,已减半服用氟西汀,纳可,眠仍差,须服1/4片地西泮(安定)方可人睡,二便调,舌淡红,苔腻薄,脉细弦。经用柴胡龙牡汤燮理阴阳已获效,前方加首乌藤30克,合欢皮12克以安神。7剂。每日1剂,水煎服。三诊(2004年4月23日):焦虑明显缓解,氟西汀已停10余天,头痛有减,但人睡仍差,胃脘胀满不适,打呃,无反酸,纳稍差,舌淡,苔白,脉沉。患者有胃息肉史,消化功能差,故注意健脾和胃,又因为肝主疏泄,主情志,《金匮要略》

中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故疏肝佐以健脾和胃。柴胡12克,黄芩9克,党参15克,制半夏12克,炙甘草9克,淡干姜9克,大枣12克,枳实9克,龙骨、牡蛎各30克,首乌藤30克,合欢皮12克,川芎9克,五味子9克,酸枣仁12克,焦白术15克,川桂枝9克,枣仁15克,茯苓12克,海螵蛸15克,茜草15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益精灵口服液20毫升,3次/日,口服。四诊(2004年5月10日):患者述胃脘胀,牵及右胁,打嗝,头部走串性昏胀,眠差,舌腻,脉沉。此乃肝肾不足之证。患者年已半百,肝主疏泄,藏血,舍魂。肾藏精。因为患者以阴阳失调为主,故继以燮理阴阳,疏肝健脾为治,兼平补肝肾。龙骨、牡蛎各30克,柴胡12克,黄芩12克,党参15克,制半夏12克,炙甘草9克,淡干姜9克,大枣15克,白芍12克,川桂枝9克,首乌藤30克,丹参15克,浮小麦30克,合欢皮12克,益智9克,焦白术15克,茯苓15克,川芎9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益精灵口服液20毫升,3次/日,口服。

【按】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痛,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症状。其由于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从而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主要由肝、肺、心三脏受累及气血失调所致。初期因气滞而夹痰湿、食积、热郁者多属实证,久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中曰:“木郁达之”。治疗以疏通气机为原则,配合行血、化痰、利湿、清热、消食之剂,虚者以益气血挟正为法。此患者年已半百,肝肾阴亏在先,加之个性喜焦虑,肝郁化火,重伤阴液,阴阳失调发为郁证。法当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燮理阴阳。方中柴胡、黄芩疏肝理气,兼清肝热;党参、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半夏、淡干姜和胃;龙骨、牡蛎重镇安神;白芍、川桂枝调和营卫;酸枣仁、五味子、首乌藤、丹参、川芎养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茜草清热;海蝶峭制酸和胃;枳实理气消胀。益精灵口服液是依据作者培补肝肾经验方生产的中成药。临床用药中注意理气之品多属香燥,多用又会耗伤肝阴,需要配伍酸甘化阴,柔肝养肝之品。所用益精灵口服液(院内制剂)含何首乌、枸杞子、茯苓等药,具有补益肝肾,养血安神之效,恰对病机。此外郁证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心理疏导。

医案六

谢某,女,38岁。初诊:2002年5月7日。多年来胸闷嗳气,嗳声嘎嘎作响,时或嗳气深沉如闷雷,胸胁胀满,或胀痛,痛无定处。月经量少,经色暗红,有血块,行经腰痛。舌质暗,舌面布有郁沟,边有瘀点,苔白腻,脉象沉弦,且有涩象。证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胃失和降。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选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柴胡10克,枳实15克,白芍15克,香附10克,川芎6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20克,旋覆花10克,赭石30克,法半夏30克,生姜3片,大枣3枚。3剂。水煎服,每次服300毫升,每日服2次。二诊:药后感觉胸胁宽松,嗳气明显减少,腰痛依然。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15克,枳实10克,白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熟地黄10克,当归10克,赤芍30克,川芎10克,牛膝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香橼10克,八月札10克。3剂。水煎服,每次服300毫升,每日服2次。三诊:服行气活血止痛之方药后,嗳气消失,腰痛缓解。处四逆散加味。柴胡15克,枳实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炒莱菔子30克。6剂。水煎服,隔日1剂,每次服300毫升,日服2次。

【按】郁者,滞而不通之谓也。《丹溪心法·六郁说》

中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郁证可涉及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狂躁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及老年抑郁症等。本例属肝气郁结。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易致胃气上逆,轻则嗳气,重则呕吐,故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旋覆代赭汤和胃降逆,血府逐瘀汤行气活血化瘀而止痛。

引自《谷清溪临证验案精选》

医案七

吴某,女,16岁。黑龙江省泰来人,2000年5月15日初诊。病史:该患者是学生,父亲是西医医生,由父母陪同前来就诊。因其自己不说话,病情均由父母代诉。其患病已2个多月,因生气而发病。主要症状就是不讲话,终日郁闷不乐,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索然乏味,对父母及亲人均无热情,进食减少,学习受影响。其父带领到多家医院诊治,均诊为抑郁症,服用西药治疗2个多月不效,前来求中医诊治。查体:面色青黄,体瘦弱,表情淡漠,郁闷而坐,问话不答,舌淡苔白浊厚腻,脉弦滑。诊断与治疗:因发病有明显的生气诱因,肝郁无疑,病久郁而生痰,故见苔白浊厚腻,脉弦滑,证属痰气搏结,治以逐痰开郁、理气通窍,方用开郁青州饮,服用7剂,试看疗效。7剂后,疗效甚好,能说话。再服7剂,症状明显改善,可与父母交流,进食增加,对人对事均有反应,有笑容,面色转红润。因为医院开生半夏、生白附子均须另开处方,故将生半夏、生白附子去掉,改用胆南星,加柴胡、郁金、白芍、白术、党参等健脾疏肝药,再服7剂,共服20余剂,病告治愈。抑郁症临床常见但不好治愈,许多人饱受其苦,陈老运用青州白丸子有毒药物进行加减,取以毒攻毒之意制成本方,疗效甚为满意。开郁青州饮,组成:制胆南星10克,生半夏10克,生白附子10克,枳实10克,橘红30克,云茯苓20克,全蝎10克,石菖蒲20克。功效:逐痰开郁,理气通窍。主治:抑郁症。

按】抑郁症一般是由于情志不舒、气郁不伸而引起性情抑郁,情绪低落或不宁,悲伤善哭,胸胁胀痛,如有物或痰堵咽中,睡眠异常等多种复杂的症状。属中医的郁证,有虚实之分,初得者或年轻人多实证,而且属气郁痰结者居多。本方正是为治疗气郁痰结所致的抑郁症而设。生胆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为青州白丸子的主要组成药物,其性均辛燥有毒,功能均可驱逐风痰。在青州白丸子中,生用各药,取其力猛,但用井水浸晒,制其毒性;而本方胆南星是用炮制过的,已去其毒性,仅半夏和白附子生用,同样取其力猛之功效。方中枳实、橘红行气消痞,燥湿化痰;石菖蒲祛痰开窍,醒脾安神,与胆南星、全蝎同用,可豁痰开窍,搜风通络,治疗痰迷心窍之癫证或痰气搏结之抑郁症。云茯苓健脾除湿,为治痰之主药,与半夏同用,增强其祛痰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同起到逐痰开郁、理气通窍、健脾醒神的作用。因在青州白丸子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方,故名为开郁青州饮。中医古方就内科而言,千百年来积累了许许多多,各家均有自己的处方用药习惯,陈老在学习了前人的经验后,并不拘泥于古人的经验,而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神明于古法之中,而又变化于古法之外,创制了许多适合自己用药特点的治疗各种病变的新方,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一陈景河》

医案八

董某,女,26岁,工人。初诊:1996年11月7日。病史:患者2年前因恋爱失意,思虑成疾,莫可名状。辗转多家医院,查无阳性结果。诊查:患者精神抑郁,烦躁不宁,时太息,自觉痛苦万分,治疗少效。数欠伸,悲伤易哭,胆怯易惊,自鄙自卑,时萌轻生念头,神散不收,头晕昏蒙,腰膝酸软,月经先期量少,寐少梦多,不能胜任日常工作。舌胖质淡,苔少,脉虚弦。辨证:肝郁脾虚,阴虚火旺,阳亢神浮。治法:疏肝理气,解郁理脾,滋阴镇潜,安神定志。处方:郁金12克,石菖蒲12克,栀子9克,淡豆豉12克,百合15克,生地黄15克,知母10克,莲子心3克,首乌藤30克,合欢皮10克,煅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14剂。每日1剂,效不更方,可继服。二诊:1997年3月20日。精神好转,欲哭不能,烦怒头晕仍重,舌质显红,脉同前,宗前法调方如下:郁金12克,石菖蒲12克,栀子9克,莲子心5克,首乌藤30克,合欢皮10克,百合15克,生地黄30克,知母10克,煅龙骨、牡蛎各30克,珍珠母30克,灵磁石15克。水煎服,7剂。三诊:1997年3月27日。药后好转,诸症减轻,唯心烦,入睡极难。略作调整。处方:川黄连6克,黄芩9克,阿胶珠12克,鸡子黄2个(分冲),白芍18克,炙百合15克,生地黄30克,知母10克,首乌藤30克,郁金12克,石菖蒲12克,煅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7剂。四诊:1997年4月3日。精神集中,思维敏捷,表情丰富自然,应答流利正确,恢复上班,工作自如,服下方以固疗效。处方:炙甘草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7枚,生地黄15克,知母10克,郁金12克,石菖蒲15克,白芍18克,黄芩9克,阿胶珠12克,鸡子黄水煎服。20剂。以资巩固。

【按】由于情志不遂,病始于肝,日久郁结化火,耗伤心血,及于心脾,心火亢盛,下及肾水,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水火不及,心肾不得相交,正如《金匮要略心典》

中所说:“盖五志生火,动必关心,脏阴既伤,穷必及肾。”故见血燥气郁,心血不足,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肝郁抑脾,肾阴亏虚,心火独亢的一系列证候。方用菖蒲郁金汤之意,取石菖蒲开窍宁神,以郁金行气解郁、凉心清心,二药配伍,有清心解郁、开窍宁神之妙功,正如《本草各要》

中所云:“郁金凉心热,散肝郁”,《重庆堂随笔》

中曰:“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宜心思之结而通神明。”本病与《金匮要略》

百合病病机相同,故以百合清心益气安神,生地黄益心营、清血热,知母滋阴清热、除烦润燥,《金匮要略心典》

中云:“百合色白入肺,而清气中之热,地黄色黑入肾,而除血中之热,气血既治,百脉俱清。”以甘麦大枣汤养心神、补脾气、缓肝急,为治心虚肝郁之效方也。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一谢海洲》

医案九

沈某,男性,22岁。13岁误染手淫之恶习,成年之后自愧不已,痛不欲生。头晕健忘,胆小易惊,心烦易躁,惊悸不眠,睡则噩梦不断,幻听幻觉,甚则秽语不休,外出忘归,口苦而黏,胸闷痰多,大便干燥,二三日一行。近来诸症加剧,曾服用多种中西药,但收效甚微。就诊时患者表情淡漠,羞于见人,双目呆滞,不愿言语,由其父代诉病情。望舌黯红,苔黄厚腻边有齿痕,脉弦滑。此属痰热郁结,心神被扰。治以清热化痰,理气开郁。拟温胆汤加味。药用广陈皮10克,广郁金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清半夏10克,生栀子10克,莲子心6克,茯苓15克,炒枳壳10克,瓜蒌子12克,胆南星10克,淡竹茹12克,甘草5克。二诊:上方药服用5剂,自诉痰量减,大便通畅,夜寐得安,仍感心烦,精力难以集中,幻听幻觉。药已收效,上方继进。治疗中酌加淡竹叶、朱砂(不人煎)、生龙骨、牡蛎诸药,共奏化痰清热、和肝胆、除虚烦、清心安神定志之功。此方药连用1个月,患者头晕止,心烦平,头脑清晰,夜寐安,幻听幻觉诸症皆消。

【按】《千金要方》

中云:“胆腑者,主肝也,肝气合于胆,胆者中清之腑也。”又李东垣言“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故“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为中正之腑,喜宁谧而恶烦扰,喜柔和而恶壅郁,肝胆之气主生升,以舒畅条达为顺。患者因无知而染恶习,成年之后因之而心情抑郁不解,久而久之,必伤少阳温和之气,胆失中正决断、疏泄条达之职,而胆虚心怯,气郁生涎生痰化火,痰热内蕴,扰动君火,神不守舍,变化无穷而致诸症。故此病首当清化肝胆痰热,理气开郁。以温胆汤为主方。临床上每有兼症种种,变化颇杂,终不外痰盛化热、气郁化火、化火伤阴、必致阳亢,阳亢则变化动风。为此临证时不要拘泥于一方一证,而当辨清主症兼症,标本缓急,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一魏长春》

(0)

相关推荐

  • 治耳鸣、耳聋病证精选的药方

    治耳鸣.耳聋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耳鸣耳聋证 ...

  • 【咳嗽:7名家验案咳嗽】

    李防御医案 痰热阻肺咳嗽案<槎庵小乘> 徽宗宠妃苦痰嗽,终夕不寐,面浮如盘.诏内医李防御用药,令供伏,三日不效当诛.李忧技穷,与妻对泣.忽闻外间叫云:咳嗽药一文一帖,吃了今夜睡得.李使人市 ...

  • 宋军:药对相须失眠可愈

    栀子配豆豉清火宣郁 栀子配豆豉源于<伤寒论>栀子豉汤.<神农本草经>云:"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赖.赤癞,创疡."栀子归心.肺 ...

  • (十七)小柴胡汤——乳癖,腹痛,闭经

    193乳癖案--米子良医案 白某,女,37岁,2011年4月4日初诊.患者经当地医院B超诊为双乳腺增生(纤维瘤约3cm x 2.6cm):甲状腺多发结节.症见乳房时胀痛,两乳房外侧可扪及肿块,质较硬, ...

  • 老中医治疗鼻渊医案大全

    鼻渊 施今墨医案 游某,男,45岁. 头常晕痛,鼻塞,涕多脓稠有异味,嗅觉不敏,已有年余之久,眠食二便均正常.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鼻为肺之窍,肺气流通,鼻始为用.肺胃积热,郁蒸上腾于鼻,以致浊涕 ...

  • 老中医治疗泄泻医案大全

    医案一 陈某,男,52岁,工人.初诊(1982年4月10日).4年前始患糖尿病,去年明确诊断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每天24~36U胰岛素.近半年来反复腹泻,每日大便3~4次.于4月2日住内分泌科治疗糖 ...

  • 老中医治疗痔疮医案大全

    浏览:467次作者:天鱼 发布时间:2019-09-13 01:41:01 养生之家导读: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痔疮怎么治疗?下 ...

  • 老中医治疗痹证医案大全

    医案一 蒋某,男,25岁,某机械厂工人.初诊:1981年11月5日.病史及辨证:患者从1980年12月份始,左侧臀部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直下足跟处疼痛,并逐渐加剧,与气候变化稍有关系,患肢运动受限,走路跛 ...

  • 老中医治疗遗精医案大全

    医案一 王某,男,32岁.患慢性肝炎已有五载,近期出现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头晕耳鸣,每隔三五日即"梦遗"一次,阳易勃起,不能控制,腰膝酸软,口渴思饮,两颊绯红,目有血丝,眼眦多眵. ...

  • 老中医治疗便秘医案大全

    医案一 夏某,女,49岁.2003年8月5日初诊.便秘病史8年余.初期服用牛黄解毒片.三黄片.果导片有效,后期罔效.曾就诊多家医院,疗效不佳.现患者大便八至九日一行,临厕努挣而便难出,便时汗出,大便略 ...

  • 老中医治疗鼻衄医案大全

    鼻衄 丁甘仁医案 阴虚质体,风燥之邪袭肺,引动肝火上升,始而气短,继则鼻红.先宜清燥润肺而化痰瘀. 冬桑叶二钱,粉丹皮二钱,甘菊花三钱,生石决八钱,茜草根二钱,侧柏炭钱半,川象贝各二钱,鲜竹茹二钱,薄 ...

  • 老中医治疗鼻炎医案大全

    鼻炎 许履和医案 苏某,男,36岁. 每当吹风着凉之后,即鼻塞不通,鼻孔发痒,喷嚏连连,流出清涕不已,此病起已三年,久治不效,曾在某医院诊为过敏性鼻炎.体常畏寒,口不渴,脉不数,舌苔白. 辨证:卫阳不 ...

  • 老中医治疗颈椎病医案大全

    颈椎病 符文彬医案 伍某,女,70岁. 1988年12月26日初诊. 主诉:颈项疼痛反复发作1年半,伴左手麻痹加重1周. 查体:颈3~6椎体两旁压痛(+). X线片示:颈3~6椎体骨质增生. 诊断: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