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浅谈押手的重要性

现在临床上有些医者并不重视押手,然而押手又是非常重要的。《难经·七十八难》:“然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这里强调了押手即非持针手的重要作用,并用于作为评判是否“知为针”的标准,足以证明对押手的重视。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押手的重要性。

押手在针刺前的作用

1.定位揣穴。取穴若只是按图索骥地运用骨度分寸法等量化的方法定位是不够的。郑魁山老师进一步解释说:“揣穴是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揣摸被针穴位处肌肉之厚薄,孔隙之大小,确定进针的方向和深浅,并将妨碍进针的肌腱、血管等组织分开。遇到关节、筋骨覆盖的穴位,右手握住患者肢体左右旋转、滚摇、屈伸、升降、抬举等活动,使穴位暴露,然后左手拇指或食指指尖切按住穴位皮肤,以备右手进针。”穴位不仅是针刺的部位,也可根据其变异做出诊断。正如《灵枢》所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
    2.候气、激发经气。《针灸大成》中说:“用针之要,以候气为先”,表明进针之前对针之所处经气盛衰的观察判断就需要押手的参与。《难经·八十难》日:“所谓有见如入者,有见如出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人,有见如出也。”表明针刺进针前的候气工作就是靠押手来完成的。

《难经·七十八难》日:“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脉动之状,顺针而刺之。”《类经·针刺类·经脉应天地呼吸分补泻》注:“以指弹其穴,欲其意有所注则气必随之,故脉络嗔满如怒起也。”以此法激发经气,经气到来可感知如脉动之状,努而应手,方感气机,因而易于得气。除弹法外,还有循、摄、揉等方法。

3.分散卫气。《针灸大成》中道:“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荣卫也。”《难经·七十一难》:“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输之处,气散乃内”。均指出针刺前先用押手揉按腧穴部位,使腧穴浅表处卫气散开,以便针刺深部邪气时不伤体表正气,是“刺荣无伤卫”也。

4.缓解情绪,减轻疼痛。初次进行针灸治疗的患者,多因为恐惧而致使肌肉紧张,不仅针向随之改变,且增加了进针难度,疼痛也随之增加。此时,医者在腧穴上做由轻到重的按压、抓切等手法,并给予语言安慰以分散注意力,从而消除病人紧张感,减少疼痛。正如《标幽赋》中所说:“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押手具有缓解情绪、减轻疼痛的作用。
    5.协助进针。爪切进针法时可使针尖紧靠押手切掐指的指甲缘刺入穴位,以稳定针身,准确刺入针刺部位。若在皮肤松弛或有皱纹处施针,押手可帮助绷紧皮肤,使用舒张进针法,以便于进针。若在肌肉稀薄处施针或需平刺、斜刺时,如针刺印堂穴,可利用押手将印堂处皮肤捏起,采用提捏进针法。

押手在行针过程中的作用

1.押手在治神和守神中的作用。治神,是指要求医生在针刺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可分心。、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标幽赋》也说:“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显然握虎时一定是双手紧握的。因此押手在治神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且守神过程中对经气的把握也是一样离不开押手。

2.押手在得气过程中的作用。临床判断得气与否,多是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医生的指下感觉两方面。大多数医家认为得气是在患者产生感应的同时,医者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感应。在行针过程中,押手也是影响针身周围的肌肉纤维缠绕形成的助力或者组织间的压力的重要因素。押手拇、食、中指轻按针体两侧的皮肤,专心体察穴位局部气血经气的盛衰,针感的变化,以决定手法的运用。

3.控制针感方向,气至病所。欲使气至病所,除了璧用循经的一些叩摄手法外,还可以使用押手截按的方法帮助控制针感方向。即针刺得气后针感扩散,欲令针感上行,可用押手拇指紧压在针刺穴位下方1寸左右处.并可做小幅向上推按动作,以闭其下气,令气上行;刺手边行针边将针尖指向上方。正如《金针赋》所说:“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

4.正确把握针刺的方向。在进行透刺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如下关透颊车。自入针之后,押手便要时刻探知针尖在皮下的位置,随着针尖的刺入,通过推按、阻挡等方法,改变行针的方向,以免针尖歪向它穴或误刺入深部,而造成事故。

5.押手在针刺补泻中的作用。在郑魁山教授的经验中,“热补法”是在针刺得气后,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前向捻转3~5次,提插3~5次,再反复一次,针尖顶着有感觉的部位用捻转、推努守气1 min,使针下沉紧,产生热感。同时“凉泻法”中也需要押手的配合,说明烧山火、透天凉等复杂的补泻手法是需要押手的协助才能完成。

押手在出针过程的作用

1.开阖补泻中的应用。针刺补泻过程中以出针时按不按针孔以区分补法和泻法。正如王冰曰:“实者左手开针空以泻之,虚者左手闭针空以补之也。”

2.解除滞针。针刺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移动、紧张、留针时间过长或手法过重等因素使针穴附近的肌肉痉挛,出现针体难于拔出,强拔则易出现疼痛难忍的现象。此时,可通过押手在患者较为敏感的腧穴或局部揉按,也可循经揉按,待患者紧张消除,注意力分散,气血得以通行时,则针下松滑而针出。

3.消除针后不良感。在皮肤较薄弱之处,应由押手固定皮肤后出针,避免皮肤随针而提起引起疼痛或皮下淤血等现象。除放血或泻法为目的的手法,出针后应以棉球轻压针孔以免出血。出针后有些患者遗留针感较强烈,此时可在针处或沿经循按、揉捏,或者帮助患者活动肢体,以行散气血,消除不良针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扁鹊81难经译文注解:第七十八难 针刺押手和补泻方法

    第七十八难 针刺押手和补泻方法 [原文]       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①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 ...

  • 古法针灸大成

    -1- 出处 本歌出自<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著.本歌论述了行针取穴的一些共性问题,诸如行针时要按病人体质之强弱胖瘦,身躯之高矮而决定针刺之浅深.要根据受针者之同身寸进行度量取穴,并应注意 ...

  • 健康术语-手指补泻法

    解读 手指补泻法见于<针经指南>.<难经·七十八难>中有"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纳)针也"的记载,强调左手按压等动作在针刺治疗的重要作用.窦默将有关针刺的 ...

  • 留针时间争议探讨

    留针法,又称停针法,置针术.<灵枢>八十一篇中,其间言及留针之文,有29条.如<本输>篇:"春取中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 ...

  • 『名医经验』浅谈肖承悰教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之经验

    在不孕不育治疗中,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卵母细胞回收率和获得胚胎的数量 ...

  • 『名医经验』浅谈如何正确应用蒙医传统温针疗法

    『名医经验』浅谈如何正确应用蒙医传统温针疗法

  • 『名医经验』浅谈蒙医正骨术的继承与手法创新研究

    『名医经验』浅谈蒙医正骨术的继承与手法创新研究

  • 『名医经验』浅谈蒙医对睡眠障碍的认识及治疗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等原因患睡眠障碍的患者增多.近年来我科用蒙医药结合针灸法治疗睡眠障碍引起的失眠收到良好的疗效. 1蒙医对机体的认识 1.1蒙医对机体的认识是整体的.存在于人体内的&qu ...

  • 『名医经验』浅谈孙思邈治咳经验

    孙思邈,我国初唐时期著名医药学家(公元581年-682年),陕西省耀县人,生前医疗技术精堪,医德高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被尊称为"药王"."仙人",也被当 ...

  • 『名医经验』浅论治淋

    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为"淋闷",并有"甚则淋","其病淋"等的记载.<金匮要略 ...

  • 『名医经验』浅述蒙医肠疗一尼如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优势

    功能性便秘(Fc)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表现为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国际上多采用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来分型,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 ...

  • 『名医经验』再谈附子用量

    由于附子的大辛大热之特质及其回阳救逆.斩关夺隘之殊功,决定了其在相关病情时作用的不可替代.该用时不用,其过即是延误病情.由于其有毒性,盲目大量使用,也会有中毒的危险.那么,怎样用才好?我仅就用量多少谈 ...

  • 『名医经验』赵斌主任医师外病内治辨证经验浅谈

    赵斌主任医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悬壶杏林40载,致力于疑难杂症临床研究多年,经他之手治愈的疑难杂症不胜枚举.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为宗旨,笔者有幸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