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管你有多么英俊的外表,哪怕你是家境殷实的继承人;不管你聚集了多少的财富,哪怕你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商贾;不管你是有权有势的风云人物,哪怕你有呼风唤雨的本领。然而,你没有一颗智慧的脑,没有足以支撑你精、气、神的智略与智谋,一双远见卓识的眼,你能行多久?走多远?一座城,亦如一个人,不在乎你有多么丰富的矿产资源,哪怕城里有金山银山;不在乎你修了多么高的标志性建筑物,哪怕恢弘气势号称第一;修了多么宽的道路,多么漂亮的街区,哪怕是如花似玉的街名,哪怕你修了多少座高架桥、高铁站,开通了多少条航空航线……然而,城没有一种精神支柱,没有高素质的市民,没有思想内涵的人,城也就是一座城,没有城的精气神,没有思想,没有活力,又何以展示一座城的魅力?表现一座城的生命力?那是一栋楼,一栋恢弘、高大、气派的楼体。有人说,这是攀枝花城的新地标,也有人说这是攀枝花市一张光鲜、亮丽的名片,更有人说,不就是一栋楼吗?是的,这栋楼,可以说是攀枝花市目前最引以为炫耀的楼,也可以称为攀枝花市时下最为有面子的建筑物。楼的新颖、美观、时尚,具有时代的气息,更有浓郁厚重的思想感。这栋楼,与那外型似一朵花盛开的建筑物——“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遥相辉映,形成了浓烈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放远望去,目之所及,有开阔蔚蓝的天空,巍峨厚重的大山;有颇具灵性,显山露水的天星湖、三线文化广场。构成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文化广场、政务中心城市空间次轴上的文化建筑群体,是与未来的行政、商业、商务形成三鼎立的三角结构。身临其境,你可听闻攀枝花三线建设所经历的那段创业与开拓、坎坷而艰辛的峥嵘岁月,也可感受攀枝花荣耀而自豪的当下,攀枝花光鲜与魅力的未来。这栋楼,有人称之为“攀西科技楼”、“攀枝花市民之家”、“攀枝花政务服务中心”。于我而言,我更想将之寓意为攀枝花城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一个有着智慧的脑。在这里,我用耳听了活力城市的心脏,用眼看到了智慧城市的大脑,用心触摸到了未来城市的灵魂。这就是我们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心灵家园,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攀枝花市图书馆。目睹一座新颖、美观的大楼,我更想知道攀枝花市图书馆的起源在哪里?我更想去寻高楼大厦奠基的“基石”与奠基人。历史将我拉回这里,时间定格在上世纪的60年代中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中华优秀儿女们从祖国四面八方、天南地北汇聚到这攀西大裂谷偏远而贫瘠之地;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为国家,舍小家“好人好马上三线”;为了一座城的崛起“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为了让毛泽东主席睡好觉,三线儿女“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时代的号角已吹响,文明向荒蛮宣战,这是中华民族又一次撼天动地,史诗般的战斗历程。开拓、进取、创业、踏荒那是一路坎坷曲折的足迹;拼搏、奉献、豪言、奋争那是一粒红色基因的注入;机声、炮声、吼声、笑声那是一段光辉岁月的历史;誓言、激情、忘我、事业那是一个奋斗年代的印迹;青春、年轮、时光、人生那是一幅壮丽画卷的铭记;作为领导层,他们在高度关注、关切创业者们的一切工作动向的同时,还在生活方面给予关心、关怀,不断改变、完善物质、环境、卫生条件。同时,让他们上心的还有一件紧迫关注,不可忽视的事情——人的精神要素。一个人的精神缺失,导致的将是士气的丧失,那是更为可怕的。一个的精神面貌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动态,精神的富足,就可以面对一切的困难险阻,就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样,1972年的某一天,在当时的“渡口市”三线建设指挥部首脑机关所在地——大渡口,那条最为繁华的街——大渡口街的“新华书店”三楼,建立起第一个图书馆——渡口市图书馆。“渡口市图书馆”的建立,文化局调配了3人开始筹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吧——何钟贵、王文淑、郑绵。图书馆的诞生,是适应渡口市轰轰烈烈三线建设的需要,它的成长发展与渡口市的建设事业一样,历经了艰苦创业,逐步发展的艰辛道路。新开图书馆所藏书刊的来源则是由重庆图书馆先后的两次赠送;从北京、成都、上海购进的中外书籍书刊;原渡口市文化馆残留的部分图书;渡口“新华书店”购买的新书;还有从一些知识分子捐赠的书籍、书刊。当时的“图书馆”,既是一座“固定”的图书馆,也是一个“流动”的图书馆。他们要将赠送、购买、捐赠的图书背回,分类、分拣、加工,上架后,又将书籍报刊肩挑背抗搬运到货车上,再逐个分送到各个藏书点。
如今的攀枝花白马林场,到那儿去的人要不是为了避暑,就是为看风景,观雪景。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远离喧嚣的城市,是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来到白马林场,就是与大自然,与茂密的森林亲密的接触,还能呼吸纯净的天然氧吧,无怪引来那么多的户外徒步爱好者,快乐驴友们的青眯与青睐。1972年的白马林场却是另一番景象,那时机声隆隆、马达轰响,一声声鸣笛的汽车喇叭声,一阵阵飞速旋转的车轮声,伴随着大树倒下发出那“嘎——嘎——嘎——”凄冷声,伐木工人那欢快、洪亮、高亢的吼叫声:大——树——倒——下——啰——那样的酣畅、激情、悠扬,那是劳动的场景,那沸腾的生活。然而,每当日落西沉,夜幕降临的大山里,除了狂野的山风,寂静的四周,最为难熬的莫过于孤独的来临与伴随。这时,最受欢迎的就是“流动图书馆”二位同志的到来,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在白马林场开办的“阅览室”。书籍赶走了他们心里的寂寞和孤独;书籍是永远伴随看不见,却能触摸心灵的朋友。对于常吃住在林区,与他们一道生活的何钟贵、彭永碧二位同志,除心怀敬佩外,更多的是感激,所以,他们俩人自然深受伐木工人们的尊敬与好评。米易县“湾丘五七干校”,在上世纪60年代末曾因是“四川省湾丘五七干校”所在地而名噪一时,人员最多时高达近1万名各级干部。他们种植甘蔗,生产蔗糖,还有的放牛养猪,烤酒种菜、打米磨面,上山打柴;还有的脱土坯、收麦子,栽秧打谷子……为同样驱赶湾丘知青们心灵的孤独、寂寞,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心灵安慰和精神慰藉,渡口市“流动图书馆”的同志们就将“湾丘知青借书点”设在了这里,满足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
他们用背篓送书,从米易湾丘火车站到知青点,要翻山越岭、趟河,晴天一身汗,雨天风雨无阻。虽说极其辛苦,但每当看到那些闻着油墨文字书香,选到自己喜爱的书籍,露出欣慰而感激的笑脸的知青们,何钟贵与文化局政工科科长邬红青二位同志的脸上同样会泛起一种欣慰的笑脸,那也是对工作担当的肯定,那是对他们艰辛付出的回报。远不止将足迹留于两地,他们还要将书用背篓背到仁和的平地镇公社的借书点,进工厂、学校,开展借书活动,在简易的席棚子搭建的“阅览室”白天晚上为读者开放。1973年11月14日,中共渡口市委渡发(1973)162号文件决定“同意建立市图书馆,暂编15人”。1975年,渡口图书馆从市文化局分出成立了单独的建制,办公地点迁至渡口五村69号(原文教局旧址)。环境得以改观,5间干打垒平房用于办公、中外文采编、加工;租用市房管部门的房屋地下室用于外借书库;借用电源公司废旧试片室用于储藏书刊;在大渡口的灯光球场附近修建了一个140平方米,半砖半席棚子的简易书刊“阅览室”。即便是交通不便,即便是路途遥远,有多少的中年人、青年人、学生,从五十四、仁和;从清香坪、陶家渡;从弄弄坪、瓜子坪来到了这里,寻找自己喜爱的科技、工程、专业、文学、小说、戏剧等等书籍,或是翻阅报刊杂志。一捧着书,眼就离不开了。饿了,吃一个自己带的干粮;渴了,喝一口自己带的开水。那场景,就像一个饥饿者啃食一块香味的面包;那场面,就像长途跋涉的饥渴者遇到甘露,那情形,就像徒步沙漠行走者见到绿洲一般。全神贯注、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的阅读,阅读。为充分满足小读者的需求与愿望,1982年渡口市图书馆在炳草岗的二街坊正式开设“渡口市少年儿童阅览室”挂牌。少儿馆就像早晨升起的一轮红日,将那耀眼的光芒,和煦的光辉洒进每一个小读者的心间。
一个人从饥饿、寒冷、困境中走出来的时候;从贫瘠、贫穷、凄清中站立起来的时候;这个人的经济、物质、生活都得以改善的同时,他不会满足现状的。不会,决不会!也不应该,他定会冷静、理智的思考、思索、思量,我还缺乏,缺少点什么?一个人最为重要、最为需要的是什么?人生的悲哀莫过于精神空虚。人生短暂的一生,你可能成不了音乐家、画家,你也当不了作家、舞蹈家,但是,你不可以没有追求,没有思想,即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不会为因平凡度过一生而遗憾什么。
一座城从寂静、荒野、凄凉中苏醒的时候;从不毛之地的裂谷变成了一个世人皆知的刚毅、腾飞、繁荣的工业城市;从一个秘密的“三线建设”变成了共和国地图板块上的渡口市;从一个钢花飞舞,铁水奔流,机器轰鸣,机车飞扬的工业强市一下变成了山清水秀、花开四季、果香万里、休闲旅游之城;一个留有钢铁、矿山、煤业印痕的渡口市,变成了清洁、清秀、能源的攀枝花市。城市转型了,华丽转身了,但城市发展的步伐不会停歇,除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还有一种动力在推动着城同历史一样滚滚向前,这个推动力,就是这座城的精神。1979年开始设计,1981年批准施工,1982年4月竣工交付使用的炳草岗“渡口市图书馆”,再后由“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的“攀枝花市图书馆”正式挂牌对外开放。新的图书馆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4655平方米。
1982年正式开放的“攀枝花市图书馆”属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以馆藏文献资源为依托,不断完善了中外图书借阅、报刊、期刊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年儿童借阅、盲文阅览室、老年读者阅览室、读者自习室、多功能报告厅。随着图书馆的扩大及功能设施的不断完善,汇集于图书馆的读者就不仅是读者与学者,工农商学兵,老中青年幼,凡是有知识需求的人,都踏进了知识的宝库。当一座城的经济基础得以提高,物资、生活、交通改观,这座城的人的思想自然就会随之而变,不在满足一般的吃住行,也不是简单的玩乐购,那注重的定是品味的提高,精神的缺失,需要充电,充实自己的头脑,于是就想到了读书。读书到什么地方去,地摊,只是一种“快餐”或是油条加豆浆式的充饥;书店,固然有风景,但那是一道流动的风景。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的气质与内涵是不可装出来的。可以肯定的是,精神一定是一个人的情怀、情愫、境界、超越;一个人一旦有了精神,他一定不屈、自尊、自信、自强。这也可能成为一个的血性和品节。从吸取母亲第一口奶水,我们便知道了奋斗,奋斗是一个人一生一世的追求和价值取向。为自己的成长奋斗,为自己的学习奋斗,为自己的工作奋斗,为一生的事业奋斗。然而,奋斗最终目的不是要变成一个有着丰功伟绩的伟人,一个名垂千古的英雄,一个流芳百世的名人,一个有着光环荣耀的名士,但一个人一定要自尊和得到别人的尊重。城呢?城要受人于青睐、垂青,除去一座城厚重的历史、经济的实力、优雅的环境,更为看重的是一座城的活力与精神面貌。城要发展,就必须重新开始给自己定位,有一座城的内涵,就应有一座城的新魅力。图书馆承担城市承前启后实效功能,因为书籍记载着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便有了劳动。人类在劳动中除产生了歌声外,一种记事的符号也应运而生,后又由符号演变成为文字。文字的起源,随之应运而生的便是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图书馆。图书馆历史悠久,起初并不叫“图书馆”,而称为“府、阁、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图书馆不一定是贤人雅士,也不一定是文人学士的栖息地,只要爱好阅读,任何一个不满足于现状,从而想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人,都可以大大方方、堂堂正正,昂首挺胸的迈进,走入图书馆。在这里,定会让你心智修炼,修身养性,真正将你塑造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温文尔雅的人。攀枝花城远离浩瀚无边、波涛汹涌的大海,远离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草原。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不仅是她接纳了大江大河,她还吸纳了小溪山泉,哪怕是山崖中的那一滴清水;草原,之所以令人向往,不仅是有催人奋进的马蹄声响,还有开满大地的绿色绿草,装点大地姹紫千红的鲜花、沟纵大地的河流、小溪。城市不一定非在大海旁,但同样可以听到海的波涛声;城市不一定非连着草原,但同样可以听到马的奋蹄声。图书馆的书籍,如大海,如草原。知识,就是海的浪花,草原的大地,只要你阅读吸取,日积月累的获取,一篇美文,一段文字,一句话会吸入我们的大脑,而成为看不见的记忆,那就是大海,就是草原。图书馆,有你仰慕的巨人,有你仰仗的伟人,有风花雪月的缠绵,有阴晴圆缺的情爱……来到攀枝花,来到攀枝花的花城新区,你一定能看到一座漂亮、新颖的建筑物,它外观就像是无数本书籍堆积而成,又像是一个人的左右大脑,突显人的智慧。毫无疑问,这就是我们的“攀枝花市新图书馆”新馆的所在地,我们攀枝花城的智慧智库。我看见新图书馆面积由4655平方米变成了现在的18210平方米,馆内的特色馆藏文献、文化、文创产品,以川西南、滇西北一流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和文化空间为目标。将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多维的空间、丰富的馆藏、现代的阅读、科学的管理;传承文化、教育交流的骨干平台,更显其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与发展,充分展示城市的新魅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让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思想的新领域。精神,对,一定是精神,一个人的精神缺失,那他将变成一个犹如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在人世间行尸走肉的躯壳,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虚空与失落?一个人想要自己聪明,除了要向社会生活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有知识的人学习,更多的还是要向书籍要知识。没有一个写作者不是把心交给读者的,每一本书都是作者与读者相通的。让我们一道走进攀枝花市图书馆,走进文字,走进自己灵魂的宫殿。
四川攀枝花·炳草岗
2020年7月12日
胡跃宁,重庆市人,现居四川省攀枝花市,从事金融工作。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会员,攀枝花市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作家》杂志社签约作家。爱好写作、摄影、运动,擅长散文。作品散见《西南作家》、《攀枝花文艺》、《攀枝花文学》、重庆《二月文学》、《南充文学》,常有文章在《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发表,并有作品获奖。2012年著有散文集《唯有爱 爱才真》由大众文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所著44散文成集《情恋一城》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文学百苑·改稿荐稿”群启事
具体细节电话或微信沟通
联系电话:13343811328 微信:shuai_pengju
重要通知
即日起,平台开始发放稿费,具体措施:点击量以七日计,500点为基准,发放10元稿费;1000点30元,1500点40元,2000点60元(作假者剔除),中间点数不计,参赛作品除外。特别优秀作品直接选入《文学百花苑》杂志,免费赠送样刊。此为试行草案,在新规定未出台之前按此标准执行。
第五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4月1日开赛 今日开始接收参赛稿件
为活跃文坛气氛,发掘文坛新秀,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文学百花苑》杂志社决定举行第五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4月1日起正式启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点数取胜,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2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折合3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最终评奖办法:综合点击量占百分之九十,评委占百分之十。90+10=最终点数),原始综合点数在500点以下者,不纳入最终评奖范围。
6、本次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三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六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五十名,每人奖金50元。
7、本次大赛杜绝恶意刷帖,一旦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发帖公布其不当行为。
8、收稿时间:即日起(4月1日开赛)到2021年2月28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9、获奖者颁发证书,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河南科技报·文学百花苑专栏,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10、2021年4月上旬在河南郑州市举行颁奖典礼(暂定),每位与会者在河南科技报选登一篇文学作品。届时将邀请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与会者表演自制节目及互动。邀请河南电视台制作新闻和专题报道,穿插部分获奖者发言。
主办:文学百花苑
联办: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后期事务:文学百花苑全国征文大奖赛组委会
2020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