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女博士带着5个月女儿跳楼坠亡,产后抑郁离我们有多近?
在旁人眼里,这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家庭:
夫妻都是博士毕业,有着高学历和体面工作,已育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特别是最近,迎接二胎宝宝的喜悦,像一层柔和美好的滤镜,笼罩着这个四口之家。
然而,当婴儿离开子宫,当丈夫回归工作,当嘘寒问暖的家人渐渐变得倦怠,需要竭尽全力面对被改变的生活的人,只有她自己。
我理应感到快乐,她这样对自己说。可是对于一个新妈妈来说,不快乐才是一种常态。
01
产后抑郁,像无底的深渊
真实的产后抑郁,就发生在身边的日常生活里。
4月27日,长沙市某小区内,37岁的苏女士抱着自己5个月大的女儿,从一栋楼的27层一跃而下,母女双亡。
苏女士是一名海归博士,据家人透露,这位二胎妈妈之前出现过产后抑郁的症状,但家人没想到会这么严重。骤然失去妻女的丈夫喃喃自语:“我只要我的女儿,把我女儿留下好吧!”
原本完整的家庭,在一夕之间支离破碎。
如果不是因为对生活陷入了完全的绝望,又怎么会有一个母亲,会带着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走上这条不归的道路。
这则新闻曝光后,有人在网络上攻击这个母亲,说她用小女儿陪葬,白读了一个博士,心理竟然如此脆弱。还有人说,产后抑郁不过是一种矫情,无非是钻了牛角尖。
尸骨未寒,人间的流言已经恶意满满。
产后抑郁,是一个确实存在且易被忽视和污名化的问题,它绝不等同于无端脆弱、过度敏感和矫情,在新闻中频频发生的孕产妇自杀事件,大都是产后抑郁状态没有及时干预而导致的悲剧。
据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统计,我国有50%~70%的女性会在生产后出现抑郁状态,而最终发展成产后抑郁症的概率在10%~15%之间,也就是说每10名产妇里,就可能有1位遭受着产后抑郁症的摧残。
在生育之后,妈妈身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剧烈变化,因此会影响情绪。产后抑郁状态严重时可恶化为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产后的6周以内,有些可在数月内自行恢复,也有些会持续经年甚至更久。如果再次怀孕,也存在着复发抑郁的可能。
产后抑郁,像一个灰色的阴影,让这些精疲力竭度尽生产之苦的妈妈们,掉入一个混杂着绝望、无助、自责和愧疚的深渊。
02
被忽视的求助,被掩盖的真相
因产后抑郁而导致母婴双亡的悲剧,在不断地重演。
一位28岁的济南妈妈吞下农药自杀,同时带走了仅有8个月大的女儿;一名30岁的重庆妈妈抱着未满百天的孩子,从17楼坠亡;一位31岁的长沙妈妈带着不到1岁的女儿跳下24楼……与普通的抑郁有所不同,深陷产后抑郁的母亲,会出现杀婴的行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扩大性自杀”,由于刚刚结束分娩,母亲和自己的孩子在心理层面未完成分离,而万念俱灰的母亲,由于不忍心将孩子留在这个让她倍感绝望的世界,就会在自杀的同时也杀死孩子。
是什么让一个母亲感到如此的绝望,她所面临的真实困境,真的只有通过死亡才能获得解脱吗?
在社交网络上,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发布了两张这样的照片,第一张图片里,房间看起来非常整洁,收纳柜和玩具箱摆放得井井有条,大女儿乖巧地握着芭比娃娃,微笑望着她,而小儿子温顺地躺在襁褓中,妈妈的脸上浮现出幸福满足的笑意。
这个画面看起来温馨而日常,但很遗憾,它并不是事实的真相。这位妈妈紧接着发布的第二张照片里,她看起来异常疲惫和无助,衣衫不整地瘫坐在堆满杂物的地上,周围的摆件凌乱不堪,大女儿不耐烦地缠着她一起玩娃娃,而小儿子等待着更换尿布,仿佛已经开始啼哭。
这才是一个妈妈需要面对的真正生活,凌乱琐碎,令人措手不及而逐渐麻木其中。妈妈们会尝试着说服和麻醉自己,假装自己很快乐,因为家庭和社会总是没有足够多的耐心和包容,甚至不允许一个妈妈表现出疲惫和脆弱。
我不累,我很好,没关系,我还能坚持。这些背离真实情绪的扭曲准则,几乎完全封死了妈妈们想要挣脱产后抑郁的求助之路。
就算当她卸下重重心防,想要认真与丈夫或其他家人沟通一下自己的困境,所得到的也多半是冷漠和忽视,被看作无理取闹,甚至被调侃为精神失常。
“哪有什么产后抑郁,我看你就是太矫情了。”毁灭一个深陷绝望的母亲,这样一句话已经足够。
03
不快乐是常态,不要选择离开
理解,有时候是极为艰难的一件事。在一则关于产后抑郁的短片中,年轻的妈妈几乎咬牙切齿地说,“是不是我只有去死,你才能知道我有多难受。”
成为一名母亲的过程中,角色突然转换造成了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妈妈们含辛茹苦地操持着一切,却因为细微的疏忽被批评“没有尽职尽责”,而爸爸们总是处于缺位的状态,似乎成为一名不会抱怨、永远乐观的妈妈是一件分内之事,但实际上,妈妈们的处境可能更加糟心。
一位ID为“元气辣妈”的网友这样分享她的产后心得:生产过后,突然和两个从来没有一起生活过的老人朝夕相处,家里突然多了一个终日哭闹的宝宝,丈夫常年在外不能陪伴在身边,她不会照顾孩子,不会处理婆媳关系,也无人倾诉心中的苦闷。
更加令人忧心的是,一个妈妈在生产过后,还需要迅速调整自己回归到工作岗位,证明自己依旧是一名好员工,社会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更加让妈妈们难以喘息。
“做了新妈妈不快乐的情况也是一种常态,并不是只有你自己。”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夏医生这样说。
所以,不要苛求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超人,妈妈们也有疲惫的时刻,需要家庭的理解和社会的支持,强颜欢笑的假面会渐渐击溃内心的最后防线。
接纳那些不快乐的时刻,才能渐渐适应这个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