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1018

在下的第一个海黄明式肚脐底光素笔筒,是一件橙黄橙黄的菠萝黄,气味香甜。那种甜腻腻的芬芳,像极了熟透的杏甫肉蜜饯,饱满的甜腻中带着一丝微凉的酸。
菠萝黄是海黄中的名品,虽然色泽不重,油性却非常充沛,不让大名鼎鼎的深色泽“油梨”。不少人“人云亦云”争说“油梨”,只要色泽浅的就一刀切地扣一顶“糠梨”的帽子,满脸是不屑一顾的鄙夷。
幸亏这菠萝黄的色泽不重,所以赏识者有限,于是轮到姗姗来迟者如在下,直到2006年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请回了家。当时真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黄花梨的黄,也是黄橙橙的黄,绕来绕去,轻易分辨不清。后来看得多了,比较得多了,也就越来越仔细,越来越有条理,渐渐地也就门槛清了。
早期的福建仙游之明式光素笔筒,这种长径比偏大的不在少数。后来才逐渐趋向一比一。
关于菠萝黄,不妨多啰嗦两句。
大概在2008年春节前后吧,有山东同好南下,都是同好喜相逢,于是饭局。在下特意带了一件海南菠萝黄的光素镇尺请同好过目。当时在座的所谓“第一专业论坛”之“知性好人”版主脱口而出:这是越南黄花梨。
眼力这东西,说不清。
还是古人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见多,自然识广。
真正的菠萝黄见得多了,海越之辨大概就真的没什么意思了。
海黄越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不是一样的东西。
上好的菠萝黄,不仅油性充沛,扔到水里直奔水底也不稀奇。
至今对红木国标中的紫黄密度定义不甚了了,沉水的黄花梨,见过不少,不沉水的紫檀,也绝不是凤毛麟角。

如今随着越南黄花梨价格的直上云霄,越来越多人和稀泥地说:海越分辨没有意义。

嗯。。。有道理。
中国人日本人,同文同种,中日分辨没有意义,可不可以?
刚刚听说,中日之间抢来抢去的钓鱼岛,新近索价350个亿。
还是当年出使日本谈邦交的邓大人在搁置钓鱼岛争议时说得好:“谈不拢就放一放,我们这代人脑子不好,将来的人比我们聪明,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顺便说一句:所谓“第一专业论坛”这一称号之发明者的那位版主的“知性好人”之“牌坊”,来自其头顶上的“第一专业论坛”的老板。这种张口就来的“专业”“知性”与“第一”,窃以为是大开门的二五零。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007年9月开始,在下选择了“观棋不语”。

(0)

相关推荐

  • 海南黄花梨知识和真相

    海南黄花梨的保养,海黄生于野地,不择水土,极易成活.成年后往往被伐置于山林,任风吹雨浸烈日暴晒,以致表面厚拙.这是完全的贱养.而到了制作成光亮无比的家具或工艺品后,性情实在变得娇弱无比,空气不能太干燥 ...

  • 林海微澜 金山夜话 20120705

    茶壶之后,谈谈笔筒吧.这也是在下偏爱有加的"坛坛罐罐"之容器之一. 关于笔筒的起源,曾专门写过一个帖子"林海微澜:古今说笔筒",首发于古典网,大概是公元2009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010

    说到家具,在下历来的习惯是看菜吃饭,图"现成",从来不曾动过自己参与制作的念头.无他,对于家具制作,在下一窍不通,于是藏拙.见惯了多少居高临下的指点江山,比如家居装修,主旋律叫做& ...

  • 林海微澜: 金山夜话 20130822

    (早几日外出,发帖不便,晚了三天.) 跑个偏,说点题外话吧,比如近几日天朝非常热络的"握手". 国篮兵败马尼拉,严格地说,不算外战外行.因为上位拦路的对手也叫中华,只能算做是&qu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119

    林海微澜,是在下自2006年以来关于红木,尤其是紫檀和黄花梨之"紫黄文化"的所见,所闻与所思的记录. 进入2012年,改变也好,转折也好,新意也好,想了个"金山夜话&qu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315

    继续俺的涉黄之路. 有了不止一件的黄花梨家具在手之后,心思有点活络了. 于是就想到了足不出户也可以知天下事的互联网. 大概在2005年末,或者2006年初,开始上网"读书".也就是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301

    继续俺的涉"黄"记录吧. 第一件的"橘"之后,自然而然,把当时店铺里陈列在那件黄花梨开光板几周遭的"板凳"也一并顺其自然地"顺&q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23

    说到传承,不妨也展开一点. 在下曾与多次参与故宫古家具修复工程的太和木作主人关毅先生仔细探讨过关于"修旧如旧"这个话题.关老板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虽然入行时间并不算很久,不过做事用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16

    用乌梅木制作的筷子进食,广东地方的传统说法是可以治疗"喉咙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说法是:用紫檀木筷子就"无头疼". 从前的很多说辞,往往是感性经验积累,因人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09

    这次出门,真是一件紫黄都没带. 行囊中唯一和红木粘得上边儿的,只有一把筷子. 地地道道的实用与使用品. 严格地说,这算不得当今天朝红木国标定义下的"红木",因为所用材料的名字,叫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