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大幅反弹,疫情导致下半年小麦价格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

玉米价格大幅反弹

7月下旬开始,华北地区玉米贸易受暴雨及疫情等突发状况影响,交通受阻,供需出现错配,叠加东北地区部分贸易商抱团取暖,集体抗价,玉米现货价格普遍反弹。截至8月4日,大连玉米期货近月2109合约收盘价2608元/吨,较7月23日上涨106元/吨。7月中旬,由于部分大型进口贸易商要求下游客户集中提货,进口玉米出货速度加快,叠加部分东北产区贸易商受托盘资金等影响,导致玉米期现货价格出现下跌。但7月下旬以来,受华北地区暴雨灾害影响,河南等地交通运输受阻,大量贸易玉米滞留火车站点;进入8月份,部分地区疫情突发,导致各地管控严格,贸易玉米流通再次受到影响。灾害性天气及疫情突发情况导致短期市场出现供需错配,用粮企业到货量偏少,价格普遍调涨。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本轮各地疫情防控的时间至少在半个月左右,短期内玉米供需错配的格局仍然难以缓解。

由于上年度玉米价格高涨,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幅提高,也大幅推升包地的地租成本。按正常年景推算,成本将达到2200元/吨以上,运到北方港口的成本也将达到2400元/吨左右。新季种粮成本对玉米新的价格中枢形成了强烈支撑。另一方面,生猪存栏恢复,市场需求仍然良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3742万头,6月末生猪存栏4391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8639万头、9915万头和93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4.4%、29.2%、25.7%。这三项数据均创出了5年以来的新高。根据目前能繁母猪存栏情况及各大养殖集团的出栏计划,2021年生猪出栏量或将超过7亿头。相比之下,非洲猪瘟暴发前的2017年生猪出栏量为7.02亿头,历史最高出栏纪录为2014年的7.35亿头。生猪产能增加和存栏恢复将对饲料消费带来支撑。

疫情导致下半年小麦价格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

8月4日山东省级储备专场竞价采购交易会,计划采购2021年三级小麦24.45万吨,实际成交9.45万吨,折合均价2648元/吨,成交率38.65%。7月28日北京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第八次竞价交易会,采购2021年小麦22.42万吨,采购底价2740元/吨,全部成交,成交价2600-2700元/吨,均价2640元/吨。

对比来看:北京市级储备采购不是主产区,物流费用稍高(相对于山东储备库),全部成交,竞价较激烈,压价较多。山东在主产区,成交率反倒更低。疫情防控主要在7月31日发生重大变化(对于小麦相关方)。一方面是河南省(小麦主要调出地)郑州市新增疫情通报,山东(生产和加工大省)出现疫情通报。当地疫情防控可能进一步向周围小麦主产区辐射。另一方面是“南京机场和张家界景区”疫情传播链条进一步扩大,各个小麦调入区域都会加强疫情防控。

大致判断,疫情防控影响最大的是物流。各个地市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一般第一步基本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暂时封闭,限制人员和车辆跨区域流动;第二步是核酸筛查和疫苗接种;第三步是确诊(进一步筛查)或疑似病例流动轨迹调查,接触方筛查,隔离和治疗等。看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时间前后相差一周,质量要求和价格、物流费用等情况基本一致,北京和山东的储备小麦竞价采购成交情况差异大,以及同一区域一周内市县级竞价入库同样差异大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各个竞价入库的参与方,面对入库数量巨大,可观利润(可能产生的)让步了,健康和自由更美好。另外一方面,签订竞价入库成交合同后,疫情将给合同履行带来不确定性,补库方面临违约的可能性增大。疫情防控给小麦贸易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大,参与方各种经历不同,时间有差异,各种防控措施有区别。由于市场基本冻结,各个主体只是小范围内活动,小麦的市场行为不连贯,不确定后期(一个月后或者两个月)小麦市场的变化情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