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沉丹田真正的高手都是练习气沉脚底的(松沉到脚是整体的松沉找到命门感知命门体会命门训练命门上身才能和脚底相连才能起到节节贯穿的效果)

(松沉到脚是整体的松沉找到命门感知命门体会命门训练命门上身才能和脚底相连才能起到节节贯穿的效果)

(气沉丹田的训练过程其实就是在身法正确的前提下日久功深,越练越松透的结果做到了气沉丹田就能空胸实腹)

https://m.toutiao.com/is/J7V72TN/

提到气沉丹田,相信许多不练太极拳的人都听过,有人以为是武侠小说瞎编的,有人觉得是高深莫测的武学境界,也有人觉得气沉丹田很简单。

这些我们先不做计较,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点就是,气沉丹田的目的是为了气沉脚底的。太极拳都讲究以意导气,以气摧形,不仅要气沉丹田,更要气沉脚底。只有气沉脚底,才能“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才能“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

用五绝老人郑曼青的话来讲,就是“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

何谓“涌泉无根”?就是不能做到气沉脚底。如何做到气沉脚底?先做到气沉丹田。做不到气沉丹田就是“腰无主”,“无根无主”练太极会怎么样呢?可能会学一辈子太极拳也没什么进境。

你看,是不是一句话就点明了我们练拳的关键呢?当然,如果做不到气沉脚底、腰为主宰,还是会起到一定的养生效果的,毕竟运动要比不运动好很多。话说回来,既然花时间训练了,难道不需要有点精益求精的追求么?

好,长话短说,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如何做到气沉脚底,先从气沉丹田说起。

首先,不要把气沉丹田想得那么玄乎,气沉丹田是一个结果。不常运动的人,气机基本上都是在胸间,运动时很容易出现横气填胸的现象。

而气沉丹田的训练过程,其实就是在身法正确的前提下日久功深,越松越通透的结果,做到了气沉丹田,也就体会到了《道德经》里提倡的“空胸实腹”。

所以,气沉丹田不用说太多,也不需要刻意练习,只要纯任自然,自会一气流行。然而现实中,却有很多拳友故意用意念把气往丹田引导,这样练习,很有可能会伤身。

关于这一点,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在其著作里早已讲得明明白白,当年孙禄堂老先生小腹练的坚如石硬,他去山西见到宋世荣前辈,宋老先生告诉他气不能练到小腹,留在小腹会伤身。要松开,沉到脚底。

这也是古人精神的可贵,孙禄堂宗师走过的错路,自己从来不避讳,反而写在书里,让我们这些后人引以为戒,可为什么还有许多拳友非得在“丹田”处造作不休呢?

松静自然以至于气机自然沉于丹田之后,就要去体会“气沉脚底”了,如果说“气”感觉难以理解的话,咱们换个说法:松沉到脚底

松沉到脚,是整体的松沉,所以身法的要求一定要严格做到,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腰部有没有起到主宰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能找到命门,这样上身才能和脚底相连,才能起到节节贯穿的效果。怎么感知命门、训练命门呢?请参考前文 太极拳一身备五弓的关键:体会命门,命意源头在腰隙

拳谚有“气沉脚跟,入地三分”的说法,《内功四经》里也提到“足为劲之出也,凡一放一松,无不从足底涌泉涌起。劲之入也,一收一紧,无不从足底涌泉而伏。”“气虽入丹田,用意时必存想真气沉至底之势方妙。”

真正做到了气沉脚底,太极拳就剩下了八个字“头顶脚踩,腰催手发”,这八个字,平时也可以在盘架子时去体会,但不必当做常规来练习,因为这是结果,不是过程。重点是“腰为主宰”、“涌泉有根”,练起来吧!

(松沉到脚是整体的松沉找到命门感知命门体会命门训练命门上身才能和脚底相连才能起到节节贯穿的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