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的前生往事—绥远城是什么样的?

写了将近一个月了,写了将军衙署的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写了将军衙署北面的街巷,应该我们越来越了解我们的城市的过去,站在千年青城,隐隐能感觉到当年的金戈铁马、民族交融、文化融合、先人奋斗,越了解呼和浩特,越觉得以前认为荒凉、偏僻、野蛮、落后等等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其实是受到了一些误导,当年的富强,强大使中原人对此恐惧,继而进行的不遗余力的抹黑。呼和浩特,这块老百姓称之为的“风水宝地”,在新时代的呼唤下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呼和浩特,未来可期。下面我们说说绥远城建成后是什么样的?

  “呼和浩特”为蒙语的译音,意为“青色的城”,这一名称来源于明代万历三年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与妻子钟金哈屯(人称三娘子)所建城池,为今天呼和浩特旧城的前身“库库和屯”,蒙语意为青色的城,明政府赐名为“归化城”。清代时出于军事驻防的目的在此兴建了绥远城,相对于建于明代的归化城而言,绥远城被称为“新城”,是为今呼和浩特新城区的前身。新城与旧城构成了今天呼和浩特的主体,蒙古族与满族的先人先后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奠定了根基,所以这座城市是一座以蒙古族、满族、回族、汉族等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家庭。而今天的将军衙署直接来源于绥远城的兴建。绥远城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年,是出于巩固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而设置,绥远城占地285万平方米,合4275亩,近正方形,布局合理,街道齐整,四座城门外皆有瓮城,城外有石桥、护城河。城门上有望楼,城角有角楼,城中心有高大的钟鼓楼,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出四条主街道,城内共有各级衙署199所,兵房12000间,而将军衙署就设置在城中心偏西北的位置。四座城门分别为:东门“迎旭门”、南门“承薰门”、西门“阜安门”、北门“镇宁门”。四座城门上面均有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雕刻成的城门名额,也是乾隆皇帝亲题的城门匾额。

  

  自康熙末至乾隆朝,根据军政统治的需要,清廷先后设置了很多如绥远城这样的驻防城,而随着战事的逐渐减少和驻防重点的确定,最终较为固定的八旗驻防城主要有:盛京(沈阳)、吉林(吉林市)、黑龙江(齐齐哈尔)、绥远城(呼市)、宁夏(银川)、伊犁(伊犁)、西安(西安)、成都(成都)、荆州(江陵县)、江宁(南京)、杭州(杭州)、福州(福州)、广州(广州)等13处。由于绥远城是位于长城以北的第一道屏障,所以被誉为“漠南第一府”。

  

  建城之初,山西右卫建威将军旺常奉旨移驻绥远城,总理工程事务,后为第一任绥远城将军,此处即为将军的治所。他的职责是“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绥远城将军直辖当地土默特、乌兰察布、伊克昭盟、各旗蒙古王公、民众。外遇战事有调遣大同、宣化二镇,节制沿边道、厅等特权。

  绥远城竣工后,驻防兵丁主要从京城八旗闲散满洲兵、热河兵及家选兵 内选拔,初期布防共计兵丁3900人,兵丁家眷也全部入驻绥远城。八旗兵在城内的分布,依照京城驻防兵员分布方式,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分驻城内。

  在过去近三百年的岁月里,绥远城内的建筑已留存极少。仅存绥远城将军衙署、左领衙门(位于今新城区满族幼儿园院内)、近700米的城墙。其他的历史遗迹都只能在“鼓楼”、“正白二甲街”、“粮饷府街”这些遗留的地理名称上去追寻了。

当时的绥远城的建筑格局:

面积:据《绥远旗志》记载,绥远城周为“九里十三步”。经1955年呼和浩特市城建部门实测,城墙东西宽1570米,南北长1580米,基本为一方城,占地面积约248.1万平方米。再加上城外四座瓮城、城外40个护城墩、四个角楼外沿和四面护城河的占地面积,约合为36.9万平方米。两项合计,绥远城占地面积约285万平方米。

将军衙署:将军衙署是绥远城内最高的军政指挥部,亦是城内最重要的建筑。它建在钟鼓楼的西北侧。衙署门前正南为大型照壁、东西辕门、鼓炮房、石旗杆、石狮等。将军衙署的前院为公务厅院,朱红大门3楹,八字墙,左右便门供官员出入。进大门院后,迎面是仪门3楹。第二进为大堂大院,大堂为5楹,是将军接待来宾和处理一般事务的地方;大堂前为大平台,可散步休息。第三进为二堂大院,二堂为5楹,是将军处理军政要务的密室。三堂主要是将军的家人及仆人的住处。四堂为将军的起居室。此外,院内设有许多办事机构:折房、印房、土默特官厅、前锋营署、文案处、回事处、佐领官厅、官厅、客厅、箭厅、厨房、车房、马号、更房等。院之西建有土地庙,西南隅为假山花园。

整个大院为五进,每一进院都有东西厢房3间,故每一进院都为四合院。每堂左右各有小门以供出入。衙署共建房132间(后有增减)。所有的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各厅堂的大梁、横木和立柱为红松大料。房顶为悬山五脊飞甍。厅堂建筑高大雄伟,为归、绥两城官衙之首。

绥远城厅理事同知衙门:俗称粮饷府,为旗人发放钱粮之地。八旗兵驻防初期,该衙门1737年修建,初为绥远城将军所辖,后隶于山西归绥道道员。据《归化城厅志》记载和《绥远旗志》载图所示,该衙门位于绥远城东南方,东西宽约50米,南北长约100米,为三进院。大门前有影壁,大门与影壁之间围以鹿角栅,并设东西辕门。大门前有八字墙。大门三楹,门内之西侧为土地祠,东侧为轿夫所。大门后后为三楹的仪门。进仪门后为大堂院(前院),院内建有大堂五楹,中间高大者,为粮饷同知处理一般公务和接待来客的场所,其中西一楹为西库,东一楹为东库,东耳房为库科,西耳房为粮科;东厢房为户科,西厢房为礼科。前院西侧还建有班房。大堂院后为中院,此为同知处理机要事务的场所;院内建有三间堂屋。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中院后为后院,此为理事同知的宅院,建有五楹的寝屋,并有东西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寝屋两旁砌有隔墙,以辟出池地种植花草。

同知衙署的前院、中院和后院四周,环以围墙,以保安全。前院和中院之间有一隔断墙,东西直达围墙,将大院一分为二。全院有三处值班房。该衙门的规模在绥远城仅次于将军衙署。

钟鼓楼:它是绥远城内最高大和最壮观的建筑物,位于城内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叉之中心。楼共三层,通高约20米,建筑质量非常坚固。一层为台基,呈棱台状,底三层由花岗岩条石砌成,条石上为大青砖砌筑,高约8米,长宽各30米。台下正中开东南西北四个券门,石砌拱券,每门高约6米,宽约4米,拱顶部为一青色圆形巨石,上刻一精美的八卦图。台基上为阳台,亦为二楼,四周筑青砖女墙,左边小亭吊一大钟,右边巨型红漆木架上置一大鼓。每天初更(晚九点)时鸣钟108响,后每隔两小时击鼓一次。五更天亮时(早五点)又鸣钟,钟声浑厚深沉,可远扬20余里。钟鼓楼的主要功能就是号令旗民作息。二楼上通三楼,斗拱密檐,楼顶为歇山九脊飞甍。南檐下中间悬一木匾,上刻定安将军手书“帝城云里”;北檐下木匾刻有兵部所颁“玉宇澄清”;西檐下木匾为“震鼓惊鈡”;东檐下则无匾。三楼内有“玉皇弥罗阁”,南檐下悬有“弥罗阁”巨匾,阁内供有檀香木雕刻的一尺多高的玉皇大帝像一尊。楼顶,插檐飞挑,青瓦覆盖,为鹊鸦燕雀之乐土。每年重阳节,楼门开放,人们可登高沿游廊眺望城周之青山黑水美景。

城墙:绥远城的周长为1960丈,按清制合9里13步。城墙高2.95丈,顶阔2.5丈,底宽4丈。城墙构筑很特殊,分立体三层(外墙、夹墙、内墙)为一体。墙基为“白灰三合土”,上铺花岗岩石条,明3层暗2层,再上为城砖和夯土。现残存于旧内蒙古党委大院的北、东城墙共约670米,虽经近280年的风吹雨打,但仍基本保持原貌,由此可见其坚固。城墙顶上铺有砖面,上建女儿墙,高3尺5寸。城之四角建有角楼,面宽各七楹,斗拱飞檐,蔚为壮观。城墙上有炮位44座,分布在城墙四周。这些都充分展示了绥远城军事防御体系的建筑风格。

城门:绥远城座北朝南,城周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东门曰迎旭门、南门曰承熏门、西门曰阜安门、北门曰镇宁门。城门名均由乾隆帝钦定,刻在一长方形汉白玉石上,均为部颁楷书,有满汉蒙三种文字,置于各城门之上方。

各城门有城门楼,均为三层。一层以城墙为券门,券门石拱,高约6米,宽约4米。二层以城墙为平台,四周砖砌女儿墙,城楼面阔5楹,深3楹,二滴水檐为斗拱飞檐,明柱回廊,内设楼梯可上登之。三层楼亦面阔5楹,深3楹,形同二楼,但周围环以栏杆,楼顶为歇山九脊飞甍,颇为壮观。东南西北各城门楼均有命名,分别曰“得树”、“仰日”、“控河”和“吞山”。这四个楼名各刻在一木匾上,悬于各城门楼的第二层中间楼檐下。城门内侧两旁,各有一石条所砌的城墙马道,约三十余阶,以供旗兵上下城墙。

瓮城:绥远城的四座城门外均有瓮城。瓮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外的附属建筑,是相对独立的护卫城门的设施。具体是指: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与城墙连在一起修建,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进攻者用攻城槌等武器直接进攻。四城门对正的箭楼,墙体上又置2层,面阔3楹,二楼至三楼砌有箭窗12孔,可向敌人射箭反击。箭楼的楼顶与城门楼顶基本相同。瓮城为弧形,都旁开城门。北城门的瓮城门向东开,东城门的瓮城门向南开,南城门的瓮城门向东开,西城门的瓮城门向南开,以方便旗民内外行走。各瓮城的拱门大小与城门相等。每一瓮城上都建有一座祠庙和队子(值班)房等。

马面:绥远城四周城垣外筑有护城墙墩(俗称马面),共40座。东城门虽偏南,但城门南北各为5座;南城门偏东,城门东为4座,城门西为6座;西城门偏北,城门南为6座,城门北为4座;北城门居中,城门东西各5座。城墙上的火炮都列于马面之上,每面城墙列10门,城之角楼各列1门,使进攻者望而却步,不寒而栗。即使其攻到城墙之下,也要受到三面火力的猛烈夹击。

哨房:据《绥远城驻防志》记载,绥远城的每面城墙上建有昼夜巡查旗兵所居住的“堆汛”8处,每处建房3间。“堆汛”乃满语,为哨所之意,也称“堆拔”、“堆铺”等。哨屋的墙上悬挂着弓箭、腰刀、长矛,枪架上插着枪械。堆汛兵的职责很杂,除站岗巡逻外,还负有维护社会治安、盘查行人和修整市容街貌等职责。

护城河:在绥远城外四周有护城河,河宽约5丈。正对着四城门之河面上各建有吊桥或石桥,以通城之内外。其中南、西门外河面上为石桥,余为吊桥。护城河是加强防御作战能力的一种工事。古代的军事防御体系一般有城就有护城河,其目的就是在敌人进攻城池时,可有效地防止敌人靠近城墙,或增加进攻者的难度。护城河之两岸长满了各色野花,垂柳随着微风轻柔曼舞,构成了“归绥八景”之一的“柳城荫绿”。

教场: 绥远城内外有两处教场,为八旗兵操演习武之场所。城内西南角为小教场,为考试旗丁披甲为伍之考场,建有马道、检阅台、武器库等。城之西门外有八旗大教场,为将军检阅和操演八旗兵的校武场;场为正方形,每边长600米,计为36万平方米。场之北为面阔七楹的演武厅(亦为将军阅兵台)、武器库,并有看教场房二间。场之南为一高大的影壁。大校场四周密环榆树或柳树,是鹊鸦之乐所。

街巷:绥远城内的街坊格局是以将军衙署和钟鼓楼为中心而规划的。街道直南直北,直东直西,呈棋盘状。其目的是为了八旗兵有军事行动时,能快速集合和乘骑突驰。全城以钟鼓楼为中点,向四个方向辐射出东街、南街、西街和北街(各宽25米)。再以这四条大街为主轴,排列着贯通南北和东西的24条宽街(10米)及32条小巷,这有利于各旗佐的分片管理和旗兵的迅速聚合。四条大街将全城划分为四片区域,但南部区域大于北部区域,西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

寺庙:满族入关前主要信奉萨满教,入关后因势利导则崇尚佛教、儒教和道教,故清廷在修建绥远城时建有许多寺庙,形成各种宗教相生共存的局面。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强烈的文化功利主义思想和远见卓识,也反映出绥远城旗民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绥远城的主要寺庙有:圣庙、观音庙、菩萨庙、财神庙、关帝庙、东岳庙、文昌庙、弥罗阁、太清宫、真武庙、城隍庙、行宫庙、五道庙、土地庙、龙王庙、奶奶庙、药王庙、火神庙、山神庙、灶神庙、大仙庙、马神庙、旗纛庙、万寿宫、家庙。现在仅存太清宫了。

兵房:在绥远城每两条东西方向的街巷间,有八旗兵房两排,前排院门南向,后排院门北向。院门朝南者称“正向”,朝北者称“倒座”。每排宅院四至五户相连。宅院基本呈正方形,占地均为0.33亩(俗称三分三)。居室为两间正房。正房位于宅院北部,为砖瓦结构,房顶呈马鞍状。居室开门之屋称外屋,面积稍大,兼为厨房和会客室;里屋稍小,多设南炕。顶棚为白麻纸糊成。门、窗均为木制。房门上部多镶有玻璃,下部为木板。窗户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窗棂,为关东式,有横格、竖格、方格等样式,从内糊以麻纸;下层多为玻璃窗,以便采光和观察。院内建有东厢房或西厢房不等,厢房的磨砖山墙兼为影壁,墙中央设有神龛,多供土地爷神。

“倒座”正房的一侧为宅院门楼,为砖土混建,顶部起脊,两头翘起,造型精美;院门为木制,色多黑色,双扉对开,安装在门框上,从里可横木以闩,隔绝内外。官佐人家,门楼东侧多有上马石,西侧则有拴马桩。正房的另一侧为箭道,为平时旗丁练习射箭之处。从箭道可绕至正房后,这里置有厕所。宅院东南角立有祭祀用的索伦杆,俗称神杆,置于长宽高各约50公分中间有眼的青石座上。“正向”的宅门开在南院墙上,余与“倒座”基本相同。

正房和厢房门、窗前铺有青砖甬道,余为土地,遍植花草果木,尤以葡萄为多。入夏满眼浓荫,花红叶绿,蜂飞蝶舞,香飘四溢,宛若一座座小花园。满族自古为渔猎民族,故旗户多有养狗、猫、鸟、鸡、兔、鱼之风气,所以城内到处交融着兵营和民居的双重气氛。

其他建筑:绥远城初建时,还建有许多官衙,主要有副都统署2所,协领衙署12所,佐领、防御、骁骑校衙署各60所,笔贴式衙署4所;还有左司、右司、旗库、丰裕仓、宁盈库、学堂、前锋营、仓库大使等200余所,用房8760间(多为砖瓦房)。此外,还有兵房1.2万间;四大街八面铺房1530间。各衙署、兵房、店铺等建筑房屋总计约2.25万间。

总之,绥远城建设规模之浩大,规划功能之协调,布局之严整,城垣之坚固,睥睨之高大,城楼之雄伟,箭楼之壮威,钟鼓楼之高耸,将军衙署之威严,在我国北疆古城建设史中甚属罕见。随着我的脚步,我们深入到呼市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处遗迹,让我们共同了解挖掘呼市的前生往事。

(0)

相关推荐

  • 今天是齐齐哈尔城庆日,330岁!

      一.齐齐哈尔建城历史背景 康熙二十七年(1688),雅克萨战争已经结束,中俄<尼布楚条约>尚未签订,漠西漠北蒙古之间爆发战争,史称"喀尔喀之乱".消息传到齐齐哈尔,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绥远城墙遗址

    呼和浩特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绥远城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垣街和东护城河北巷.距和硕恪靖公主府东南4.4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雍正年间为加强战备,雍正帝将驻守在长城以内的 ...

  • 带你穿越到明朝:游览残留的正定明代镇远城门

    正定城墙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城墙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352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东晋时土筑,北周时石砌,唐代重新扩建为土 ...

  • 嘉峪关,锁钥西北的天下雄关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嘉峪关的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东接酒泉.西通玉门.北倚黑山.南望祁连山,由关城向南北两翼伸出长城,扼住了河西走廊的咽喉,素有"天下第一雄关" ...

  • 兴城古城

    从秦皇岛东山浴场拍完后,匆匆往兴城赶.好在一路高速畅通无比,很快就到达了兴城. 兴城的城门保留得不错,只是大部分城墙是后来修缮的.据说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是唯一一座方形卫城.城墙 ...

  •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内蒙呼和浩特绥远城将军衙署的营建,表面上看隔着个明朝,不关元帝国的事情,实则骨子里面还是被成吉思汗的故事所激发的一种高度戒备. 它是清王朝为巩固西北边陲的稳定,奉行对大漠南北蒙古地区实施政治.军事统治 ...

  • 我国九大古城墙,你知道多少?

    安徽寿县古城墙是我国现存少数几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之一,亦是我国现有存惟一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寿县城墙建于宋代熙宁年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城墙呈方形,周长7141米,有东.南.西.北四门.东北拐 ...

  • 看,那座跨越前生今世,涅槃重生之城

    封面图source:getyourguild.com 我们所了解的华沙多少带有几分悲怆色彩.曾经维斯瓦河畔的小渔村,在14世纪是因占据中东欧核心位置而成为贸易重镇和战略堡垒,16世纪末正式成为波兰的首 ...

  • 崇义文昌塔的前生今世 曾祥裕风水团队走进崇义山城考察随笔

    崇义文昌塔的前生今世 曾祥裕风水团队走进崇义山城考察随笔 曾祥裕 曾海亮 新年伊始,曾祥裕风水团队走进崇义山城考察文昌塔的前生今世. 中国人崇尚读书,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quo ...

  • 前生墨香,今生记忆,风过一段悲喜,一场落花一场碎

    一地落花,牵扯着谁的惆怅:一纸荒唐,书写着谁的经年. 流水为诗,落花成词,爱一个人,恋一处风景,守一颗静心,与时光执手,与岁月偕老. 微雨凉,落花时,满地凄凉意,浣女离溪,倦鸟归巢,一切寂然而伤感,落 ...

  • 秦汉瓦当的前生今世

    秦汉瓦当即瓦挡, 是中国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秦汉瓦当纹饰多样, 其图案或文字随时代而变化, 特别是瓦当上的文字, 对当时的地名.宫殿.官署.仓廪. 陵墓.祠庙.苑囿等的考订,是很重要的依据. ...

  • 物理风雨100年:索尔维会议的前生今世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本文由知社学术圈原创编译. 提起物理学最辉煌的年代,人们都会想起那张群星云集的华丽照片.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包括爱因斯坦.波尔.薛定谔.居里夫 ...

  • 《遥远救世主》,一本你一辈子都读不透的书。千万不要相信有前生来世,更不要信有救世主。

    许久没看过这样好的小说了.几乎茶饭不思地沉在里面,翻来覆去读到深夜,做了好多的笔记.有一两晚是通宵在读.早上晒着洒进窗棂的冬日阳光,回味着书中一句句精彩的对白,一下子竟不知身在何处.接下来,看了原著者 ...

  • 海子《思念前生》解读

    庄子在水中洗手 洗完了手,手掌上一片寂静 庄子在水中洗身 身子是一匹布 那布上粘满了 水面上漂来漂去的声音 庄子想混入 凝望月亮的野兽 骨头一寸一寸 在肚脐上下 象树枝一样长着 也许庄子就是我 摸一摸 ...

  • 这或许是兄弟会、姐妹会的前生,“秘密盟社”,丛林学校的成人礼

    从几内亚(比绍)到象牙海岸境内的班达马河口,在非洲这片西濒大西洋的热带雨林地带,生活着大大小小几十个部族.这些部族在社会组织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广泛存在一种"秘密盟社".每年长 ...

  • 梦以昨日为前生,可以今夕为来世【人生感悟】

      花开的时候,你静静地坐在树下读书,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风起时,满树花瓣随风起舞,你伸手去捧,任那片片落花躺在掌心.它们随风起舞,随风而落,许是化为尘土.许是归于河流,随风而去.恋恋不舍也好,顾影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