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握中有悬壁,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这首《寄赠别驾卢谌》,出自西晋的最后一个大将军刘琨。其中的满腔悲愤,自不待言,但于我却是另一番含意。儿时听说,苏联的汽车前面都有一个弹簧,撞车时会相互弹开;上周又闻公言,钢本极硬,制为弹簧却又极具弹性;据说有一种剑,可以绕于指上。钢还是钢,却有如斯之柔,希贤希圣成佛矣!
君子入孝出悌,周而不比,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苟能化为绕指柔,可寿可乐矣!
一、说难
《韩非子.说难》: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矣......
商鞅四见秦孝公,先说尧舜帝道、夏商周治国之道,均不见用,再说春秋五霸武力强国之术,得重用而大行变法。此之谓:要什么货有什么货。
二、色难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难就是“要做到态度好是不容易的”。这两节被编入“为政第二”,是从孝道引申到从政的修养与态度,即所谓君道和臣道。敬与色的关系是,德辉于内,理(礼)发乎外,有德行者容色佳。做部下的,对长官“不敬,何以别乎?”做长官的,对部下态度很差,不尊重人,不留面子,心肠再好也是难以被人接受的。唐太宗天生威严,众臣当面不讲话。魏征告之缘由,太宗对镜学笑,逢人即笑,久而态度和蔼。所谓和蔼可亲,因其和蔼,乃可亲近之。
《乐记》云:“著诚去伪,礼之经也。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不与争也;望其容貌,而众不生慢易也。故德辉于内,而民莫不倾听;理发乎外,而众莫不承顺。”这一段须仔细体会。
要做到态度好,有很多要领和方法,如“临之以庄,则敬”、“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以及子在各种礼仪场合的不同表现(规定动作);又如详及于头、手、足、目、口、声、气、色等,备于全身的礼容要求。”故《中庸》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详见彭林《论郭店楚简中的礼容》)
颜回可算是史上的最佳部下之一了。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在老师面前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好像很笨一样;当他不在老师身边时,善于反省,不但懂得孔子的意思,还能加以发挥。颜回不是笨,是态度好。
三、入孝出悌
何谓老子,入孝出悌;何谓墨子,入孝出悌;何谓快乐,入孝出悌;何谓宁靜,入孝出悌。老子贵柔,孔子贵仁,墨子贵兼,一也,一也!柔弱者,生之道,刚强者,死之途,奈何颠倒乎?!
四、两种修养
勤以养命,静以修德,一动一静,皆有法度,此之谓修养。
所谓勤者:健身、足智、乐天、爱人、成事也;
所谓静者:赋闲、安心、感受、减色、励志也。
此十目,如有恒,吾“得养生焉”。
感受者,感其所受也,如庭前柏树子。减色者,减少眼识、耳识二色刺激之时间及强度也。盖因浮生一日,耳目最劳,宜休养之。
五、四大克制
不惊不怒,不忧不惧,一曰英雄,一曰君子;
五蕴皆空,不忘所受,一曰般若,一曰逍遥。
此四者之谓克制,克己则能复礼。礼之用,和为贵。
苟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