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酒就拉肚子,吹了冷风也拉肚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冷空气说来就来,气温“嗖”地就降下来了,北方有些地区更是下起了雪。但天气一冷,很多人的肠胃却突然不好了——冷风一吹就肚子痛、腹泻,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是所谓的直肠子!

有些人吃顿火锅后,就突然想要上厕所……

有些人一喝酒就要上厕所……

还有些人考试、汇报时,也可能因为紧张也突然肚子疼,一泻千里...

他们真的是『直肠子』吗?这些症状算是病吗?要如何缓解?其实这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一种功能性肠病,当你腹部受凉,感受到冷刺激时,内脏的敏感度就会增加,可能出现胃肠道痉挛,所以会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

此外,当您情绪较为焦虑、紧张等情况时,也可能诱发或是加重肠易激综合征。

从字面上就可以大致明白它的含义:肠道容易受到刺激。

这种病以腹部不适、腹痛和腹泻为主,有时也会有便秘的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可以是表现为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此外,IBS患者还常常伴有慢性焦虑或抑郁。

罗马Ⅲ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

大量研究表明,IBS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功能失调、肠道感染、免疫系统激活、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心理障碍等。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与IBS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根据症状的不同,IBS分为三个类型: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

腹泻型:

每天大便3-5次,常常在早晨起床时或饭后,下腹痛后排出黄色水样或糊状大便,少数患者可混有黏液,一般没有脓血,排便后腹痛缓解。腹泻常与情绪、进食生冷食物有密切关系。此类型的患者常有腹痛、腹部不适感,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但最多见于左下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可表现为胀痛、痉挛痛、钝痛等,但不会逐渐加重。

便秘型:

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1-2次,大便呈块状或硬便,排便时费力,常常需要使用泻药来排便。

腹泻便秘交替型:

腹泻期间,也常出现正常大便或便秘,有时腹泻与便秘会不规则地交替出现。

当然,不是所有的腹泻都是IBS引起的,会导致腹泻的情况有很多,例如胃肠炎,就会使人又吐又拉。

正常情况下,肠道中存有大量的细菌,以厌氧菌为主,其中双歧杆菌和类杆菌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仅有极少的致病菌为梭杆菌和葡萄球菌。在机体健康状况良好时,机体与正常菌群互利共生,各微生物比例稳定。在外、内在因素作用下,正常肠道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随即出现暂时或持久的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肠道菌群失调是指肠道菌群数量增减、比例失调和菌种性质的变化。一系列临床和动物研究发现,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现象,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肠杆菌数量增多。

双歧杆菌/肠杆菌之比(B/E)可作为评估肠道菌群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B/E>1 表示肠道菌群组成正常;B/E<1 表示肠道菌群失调,其比值越低,提示菌群失调越严重。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与健康者相比,IBS患者的双歧杆菌比例显著降低、肠杆菌比例升高(B/E<1),表明IB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后者或在IBS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失调致IBS的可能发生机制如下:

1破坏肠道黏膜屏障

肠道黏膜屏障主要由肠道菌群、免疫球蛋白IgA、黏液以及胃肠分泌的相关溶菌酶组成,可抑制外源性抗原入侵从而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黏膜中黏液生成和肠道黏膜上皮增生异常,肠道通透性增高,并且影响相关抗菌作用蛋白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患者机体内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

2发酵食物产生气体

IBS患者小肠消化吸收能力较正常健康人显著降低。因无法充分吸收肠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气体,IBS患者肠内气体显著增多。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肠道菌群异常发酵产生气体与IBS患者腹胀的临床症状有关,并且增多的甲烷可能导致便秘[5]。

3激活相应的免疫炎症反应

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导致致病菌及其抗原易于通过肠黏膜发生免疫反应,多种炎症细胞及免疫细胞被活化,如循环的肠归巢T细胞增加,活化B细胞的比例增加等,并且释放大量炎性因子,使肠黏膜持续处于炎症状态[6]。

4内脏敏感度增加

相关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可使内脏的敏感程度升高[7]。Crouzet等发现移植IBS患者粪便菌群的无菌小鼠表现出内脏高敏感,而移植健康人群粪便菌群的小鼠无此表现,说明痛觉敏化是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的;进一步分析发现IBS小鼠的硫酸盐还原菌和肠杆菌属明显增多,导致其H2S的产生量分别较正常小鼠高2~3倍和2倍。而H2S被认为是一种促进躯体和结肠疼痛的气体介质[8]。

5 诱发神经-内分泌网络异常

肠道肥大细胞为连接肠黏膜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纽带,分泌炎性介质并作用于邻近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纤维,使之释放一系列神经肽,影响肠道动力和感觉;并将信息传递至神经中枢,导致中枢敏感性增高,引发肠功能紊乱及各种IBS症状。

IBS的传统治疗方式-抗生素治疗相当于饮鸩止渴

细菌性胃肠炎发病后,后续出现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的IBS发病率比正常人增加6倍。因此,肠道感染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之一,抗生素也就成了IBS治疗的选择。有研究证实短期使用抗生素能减轻患者症状,但是并不能治愈,并且长期使用反而有加重病情的趋势。

肠胃解痉药治标不治本

常见的肠胃解痉药包括山莨菪碱、奥替溴铵、匹维溴胺、曲美布丁等。这类药物能松弛胃肠道平滑肌从而达到缓解IBS患者腹痛程度和腹痛频率,较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并不能从根源扭转病情,遇冷凉、辛辣刺激,依然会腹泻。美国胃肠病协会和美国胃肠病学会在2014年发布的IBS药物治疗指南中也以低质量证据低级别推荐解痉药用于IBS治疗。

微生态疗法

研究显示,肠易激综合征病程漫长、病情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IBS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异常,双歧杆菌以及产酪酸的柔嫩梭菌、酪酸梭菌等有益菌数量显著减少。因此,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补充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恢复肠道正常的菌群比例,可能达到治疗IBS的目的。临床上,补充益生菌治疗IBS也取得了喜人效果。

益生菌制剂可以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定植在肠壁上,形成生物屏障,阻止致病菌入侵;刺激免疫器官发育,提高细胞免疫、粘膜免疫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增强肠道抗病能力。另外,部分益生菌还可以分泌酸性物质修复肠粘膜,降低肠道通透性,恢复肠粘膜屏障功能。

此外,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情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常使病人失去信心。对付这种病,要做“持久战”打算,不要想着一次就能看好。

首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认识该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也不会影响人的预期寿命。积极参加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消除精神和心理上的障碍。

其次,改善肠道内环境。可选用微生态制剂补充肠道内正常菌群,可促进肠黏膜细胞生长,尽快修复受损肠黏膜屏障。

参考资料:

1.郭攀,冯津萍,冯超,陈树涛.肠道菌群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9,58(6):476-480.

2.Sperber AD, Dumitrascu D, Fukudo S, et al.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IBS in adults remains elusive 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studies: a Rome foundation working team literature review. Gut 2017; 66: 1075–1082.

3.Mechanism of action and therapeutic benefit of rifaximin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narrative review.  Therap Adv Gastroenterol. 2020; 13: 1756284819897531.

4.Si JM, Yu YC, Fan YJ.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 12) : 1802-1805.。

5.赖淑媚,王立生.肠道菌群失调与IBS关系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8,24(3):182-184.

6.Evidence for Local and Systemic Immune Activation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Gastroenterol. 2019 Mar;114(3):429-436.

7.朱佳杰,于红,马继征,江巧丽,刘忻颖,郭宇.肠道菌群在IBS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9):641-643.

8.The hypersensitivity to colonic distension of IBS patients can be transferred to rats through their fecal microbiota.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3 Apr;25(4):e272-82. doi: 10.1111/nmo.12103.

9.叶院宁,毛华,汪芳裕.利福昔明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2):212-215.

10.Zeber-Lubecka N, Kulecka M, Ambrozkiewicz F, et al. Limited prolonged effects of rifaximin treatment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fecal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Gut Microbes 2016; 7: 397–413.

11.Rifaximin alters intestinal bacteria and prevents stress-induced gut inflammation and visceral hyperalgesia in rats. Gastroenterology 2014; 146: 484–496.

12.Acosta A, Camilleri M, Shin A, et al. Effects of rifaximin on transit, permeability, fecal microbiome, and organic acid excretion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lin Transl Gastroenterol 2016; 7: e17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