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基础知识大全

基本知识

1、鱼苗(水花):从鱼卵中孵出来的小鱼,体长7-8毫米,称鱼苗或水花。

2、夏花:鱼苗经过20-25天的培育,长成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也有把这一阶段分成1.5-2厘米的乌子和3厘米的夏花两个培育阶段。

3、一龄鱼种:夏花分塘后至冬天或翌年春天,一般长到10厘米以上称为一龄鱼种。亦称冬片、春片、仔口、新口。

4、二龄鱼种:一龄鱼种再培育一年称二龄鱼种,亦称老口鱼种。

5、水温:指水体的温度,一般用温度计测量,测量位置为水表以下50厘米。

(1)水温是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的第一因子。一般来讲,鱼类在1-33℃水温中都能生长,10-15℃为弱度生长期,15-24℃为一般生长期,20-32℃为适宜生长期,24-30℃为最适生长期;水温超过32℃,鱼类摄食明显下降;水温超过33℃,鱼类停止生长;水温超过36℃,鱼类开始死亡。草鱼在27-30℃摄食最旺,低于20℃,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鲤鱼在23-29℃摄食最旺,低于15℃生长受到抑制。

(2)水温也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和细菌疾病发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流行病。

6、透明度:透明度是用测定萨氏盘(黑白间隔的圆盘)的深度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

(1)其大小取决于水的混浊度(指水中混有的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和色度(浮游生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形成的颜色)。

(2)透明度的测定方法为:将黑白盘缓缓放入水中,当盘上黑白界线模糊时,水面到黑白盘的距离就是它的透明度,单位用“厘米”表示。

(3) 在鱼类生长季节,透明度应保持在20-40厘米之间。

7、酸碱度:又称PH值,它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是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重要水化因子和生态因子。

(1)在常温下,PH<7.0为酸性,PH>7.0为碱性,PH=7.0为中性。

(2)对于水产养殖而言,PH=7.5-8.0的微碱性条件下是大多数鱼类获得稳产、高产较为理想的酸碱度。

(3)在没有外来废水污染的情况下,PH值主要受光照、水温、有机物的含量影响。

8、溶解氧:又称溶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通常简记为DO,单位为mg/L(毫克每升)。

(1)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在一天24小时中,16小时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

(2)溶解氧多少往往是鱼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据统计,直接或间接缺氧致死的鱼类,约占养殖鱼类死亡总数的60%。

(3)改善池塘溶氧条件的措施有:

①根据季节、天气合理投饵施肥,防止鱼类浮头。

②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溶氧平衡。

④施用无机肥料,特别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9、氨态氮:又称氨氮,是鱼类等水生动物主要代谢物及有机质氧化分解的产物。

(1)氨态氮包括离子氨和分子氨,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较易吸收的氮肥;分子氨的毒性较强,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分子氨应低于0.2mg/L。

(2)分子氨和离子氨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值和水温;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7.0时,氨态氮几乎无毒;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所以,如果氨氮已经超标,千万不要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否则,易引起氨氮中毒。

(3)氨氮中毒特点:没有季节,没有昼夜,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高产池、密养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4)氨氮中毒症状: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动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氨氮中毒后,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毫无反应。

(5) 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有:

①换水。

②合理施用磷肥。

③全池泼洒沸石粉。

④全池泼洒硼酸钠(硼砂)。

⑤全池泼洒硫代硫酸钠。

⑥全池泼洒微生态制剂。

⑦晴天中午打开增氧机曝气。

⑧应急时全池泼洒食盐,干扰阻止氨氮继续入侵鱼体,然后立即加换新水。

10、亚硝酸盐: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时可进一步氧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当溶氧不足情况下则生成亚硝酸盐。

(1)亚硝酸盐主要受水温,PH值和溶解氧影响,水温越高,PH值越大,溶解氧越高,则亚硝酸盐的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2)对于水产养殖而言,亚硝酸盐应低于0.1mg/L。

(3)亚硝酸盐中毒一般为慢性反应,表现为摄食量下降,鳃丝及鳃盖内表面血管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体力衰退,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背部底面呈黄色,某些代谢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将导致死亡。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体中,草鱼会发生出血病。

(4)控制亚硝酸盐超量的方法同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

11、摄食性鱼类:指能直接吞食饵料的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青鱼等。

12、滤食性鱼类:指不能直接吞食人工饵料,只能摄取水中的饲料粉末和浮游生物的鱼类,主要指花鲢和白鲢。

13、饲料系数:指生产1千克鱼所需要的饲料量。如饲料系数为2.0,代表吃2千克饲料长1千克鱼。

14、投饵率:100千克鱼吃多少饲料,用百分之几表示。如:投饵率为3%表示100千克鱼吃3千克饲料。

15、三防:指防浮头泛池,防敌害侵扰,防洪涝逃鱼。

16、四消:指池塘消毒,鱼种消毒,水体消毒,食场、饵料、工具消毒。

17、八字精养法:1958年,我国池塘养鱼工作者将复杂的养鱼生态系统进行简化和提炼,形成了“水、种、饵 、密、混、轮、防、管”八个要素,形成了概念模型,简称“八字精养法”。

(1)水: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主要指水质、水温、水深、水的透明度、水源情况等。管好水是管好鱼的基本条件。

(2) 种:包括优良的鱼苗、鱼种的繁殖培育,新品种引进驯化,苗种的提纯优选以及投入品种的合理搭配。苗种必须来源于经国家批准的苗种场,并经检疫合格。

(3)饵 :包括投饵的方法、饵料的种类、配合饲料的配方、饵料与水质的关系、饵料与鱼病的关系等。饵料的使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4)密:指合理密养,因地制宜地确定科学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与鱼的种类有较大的关系。以草鱼为主养鱼的池塘密度要比鲤、鲫为主养鱼的密度稀一些。

(5)混:指合理的混养搭配。包括不同品种的混养,以及同一种鱼大中小规格的混养。这样既可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的目的,又为轮捕轮放打下了基础,还为第二年的生产准备了大规格鱼种。

(6)轮:指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操作制度,轮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调整合理的池塘载鱼量,既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又能使商品均衡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7)防:指防治鱼病,防治虫、鸟、兽的危害,防逃,防偷盗,防止水源和水质的污染,防止水质的恶化和缺氧、浮头等,这是饲养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措施,与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8)管:是八字精养的关键,以上叙述的七个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这个管字上。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巡塘,看管拦鱼设备等。要管好养殖的鱼,不仅要求饲养人员有较好的技术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18、肥、活、嫩、爽:这四个指标为水质的感官指标。

(1)肥:是指水中的浮游生物含量多,池水呈黄褐色和绿色,饲料养鱼与肥水养鱼不同,水质要求不要太肥,透明度在25-40厘米为宜。

(2)活:是指水体在活动,水色早、晚有变化,早上淡,下午浓,俗称“早青晚绿”。

(3)嫩:是指水体肥而不老,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种类多,水面有光泽,看起来比较舒展,不凝重。

(4)“爽”:是指水质清爽,无浑浊感,水体不清爽是鱼浮头,泛池的主要原因。

19、四看:四看是指“看水温、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类吃食情况”。四看是投饵量的现场确定标准,投饵时应遵照执行。

(1)看水温:水温10℃以上即可开食,15℃以上可开始投嫩草、粉碎的贝类和少量配合饲料,水温20℃以上,可逐渐加大投料量,在鱼类发病水温和季节时应限制投料。

(2) 看水色:池塘水色以“肥、活、嫩、爽”为好,可正常投饵。

(3)看天气:天气晴朗,池水溶氧条件好,应多投,而阴雨天溶氧条件差,则少投。

(4)看鱼类吃食情况:投料时根据鱼群争食情况适当调整投料时间和投料量,并借正常情况下早上10点鱼群争食情况判断水质的优劣。

20、五定:五定是指“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查”。做好这“五定”是池鱼丰产的重要措施。

(1) 定质:是指投喂的饲料要新鲜、适口,营养平衡,不含病原体和有毒物质。在生产中,一定要选择优质饲料,不可随意变动饲料配方。

(2)定量:是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适当均匀投喂饲料,不能忽多忽少,每天的投饵量要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投饵30分钟左右为宜。

(3)定时:指投饵要有一定的时间,应准时投饵。精饲料和配合饲料养殖应根据季节,水温和天气等情况适当调整。高密度养殖投饵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4)定位:是指投饵要有固定的位置,使鱼类形成条件反射后方便管理。

(5)定查:指鱼类吃食完毕后,一定要检查残饵情况,以便及时判断鱼的吃食情况,以确定鱼类有无反常行为。

21、匀、好、足:在投饵时,应尽量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

(1) 匀:表示一年中连续不断地投以足够数量的饵料,在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投饵量应相差不大。

(2)好:表示饵料、肥料的质量好。

(3)足:表示施肥投饵量适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鱼将饲料吃完,不使鱼过饥或过饱。

(4)必须强调指出,在当前饵料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饵料成本,充分发挥饵料的生产潜力,应坚持做到一年中连续不断的投喂足够数量的饵料,特别是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应坚持每天投饵,以保证鱼类吃食均匀。渔谚有“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或“一天不投,三天白投”的说法,形象的说明时断时续的投饵对鱼类生长所带来的影响。据统计,同样的单位投饵量(即每放养1kg摄食该种饵料的鱼类一年的投饵量),年投饵次数比正常少30%-50%(即每次投饵量多),青鱼、草鱼、鲂鱼、鲤鱼、鲫鱼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50%,滤食性鱼类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30%。因此,投饵必须坚持匀字当头,匀中求足,匀中求好的要求。

综合知识

1、水色:指水体所呈现的颜色。一般来说,肥水分为:浅绿色水、黄绿色水、黄褐色水、浓绿色水。

2、水华:指水体中某一种或几种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而产生的漂浮物,根据其形态和颜色可以判断出水质肥、瘦、优、劣。如“铁锈水”代表瘦水,“蓝藻水”代表水质过肥等。

3、怎样观察塘水水色:

(1)在相邻两口池塘中部的塘埂上观察,对比相邻池塘的水色。

(2)水色淡,水发黄、发白、发混的一般都是瘦水,溶解氧偏低。

(3) 水色绿的一般都是肥水,判断肥水是否老化主要是观看水体是否发黑,观察方法为:站在投饵机边朝塘埂方向看水与塘埂下泥土的界线是否发黑,如果发黑或黄中带黑就证明水体已经老化,需加换水;另外结合使用透明度仪测定,使塘水透明度保持在20-40厘米。

4、池水变坏征兆:

(1)水色呈黑褐色带混浊。

(2)水面出现油绿色的浮沫或粒状。

(3)水面有浮膜,俗称油皮。

(4)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泛,水色逐渐转变,池水发涩带腥臭。

(5)鱼的活动反常,有时在水面旋转,久不下沉,有时浮头起来后,迟迟不能沉入水中。

5、水体浑混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处理方法

(1)水中浮游生物少,悬浮物过多,水色呈泥黄色,处理方法为:少量换水后泼洒生石灰,五天后施肥和泼洒微生物制剂。

(2)水中浮游生物多,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厚厚的膜,遮蔽太阳光而使水体发混,处理方法为:大量换水并施用微生物制剂。

(3)水中有机质多,塘底通透性差,水发黑发浑,处理方法为:大量换水后,施用底质改良剂,三天后再施用微生物制剂。

6、加注新水的作用:增加水深,降低水温,增加池水透明度,降低有害物质浓度,增氧。

7、加换水需要注意的两点:

(1)水质的变化是一个慢慢积累到忽然恶化的过程,所以对于水质本来就较好的池塘也应时常补水,以冲淡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如果水质已经恶化后再补水,一方面浪费水,另一方面也极易因大量换水引起水质混瘦、鱼体应激和鱼病。

(2)水质恶化后,经过大量换水,水质会逐渐好转;但在水质好转期间,一定要限制投料量,不能投得过多;因为新水入池后,和池塘内原有的水要经过一个相互交换期(夏季1-2天,其余季节2-5天),这个期间内的塘水本身是不稳定的,如果加大投饵量很容易使水质再次恶化;所以在交换期结束后应视水质情况再次补水。

8、蓝藻过量繁殖有何危害:

(1)鱼类不喜摄食蓝藻,且难以消化,会影响鱼类对其他饵料生物的利用。

(2)导致水体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蓝藻大量繁殖恶化了池水的通风及光照条件,抑制了鱼池中的浮游生物有益种类的生长繁殖,阻碍水藻的光合作用,挤占鱼类易消化藻类的生存空间。

(3)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导致养殖水体缺氧、浮头,甚至泛塘。

(4)蓝藻大量死亡时容易败坏水质,可产生藻毒素、硫代氢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水生动物。

(5)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有机质,刺激化能异养细菌的生长,其中部分对鱼类来说是致病菌,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6)蓝藻大量繁殖时,散发腥臭味,影响水体正常功能。

(7)发生蓝藻水华时,水体的理化指标常常超出水生动物的忍受限度,从而引起死亡。

9、鱼类采食过程中的几种情况:

(1) 鱼吃食时嘴部完全露出水面,游动力弱,证明水体缺氧,应适当减料或不投。

(2)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若鱼的吃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食,很可能是水质恶化或鱼生病。

(3)水质混浊的鱼塘,大部分鱼不上浮吃食,而是在水中处于暗浮头状态,这种情况下大量投料会加重鱼体的负担、浪费饲料并引起水质恶化。

(4)鱼类患肠炎或肝胆综合症时,如池塘水质不好,溶氧偏低,早上可以不投料。因消化饲料需要氧气,早上溶氧不足的情况下投料反而会加重肠道和肝胆负担,引起病情恶化。

(5)鱼生病后由于产生了应激反应,很少上浮到水面吃食,为方便观察鱼体恢复情况,应将投饵机的抛撒时间适当缩短,停顿时间适当延长,以促使鱼类上浮吃食。

10、怎样划分鱼群采食情况?

(1)优:鱼群形成强烈的条件反射,饲养人员未到投饵机边,鱼群已在食场周围处于觅食状,鱼群活动旺盛,抢食。

(2)良:饲养人员到投饵机边发出声响后,鱼群在1-8秒内迅速集中至食场,鱼群活动力强,大部分鱼抢食。

(3)中:饲养人员至投饵机边发出声响后,鱼群在8-15秒内集中至食场,鱼群活动力较强,部分鱼抢食。

(4)差:饲养人员到投饵机边发出声响后,鱼反应较慢或无反应,鱼群活动力弱,无抢食。

11、凹形投饲防病:即发病高峰季节尽量减少投喂量,及时加入新水或换水,以保持水温相对稳定,在食场周围或全池定期泼洒漂白粉消毒。

12、鱼类在吃食时发惊是怎么回事?

在给鱼类投喂饲料的时候,经常会发现鱼正在吃食的时候,忽然一惊,鱼群散开,然后再慢慢聚拢,继续进食。造成这种现象的几个原因为:

(1)鱼类的细菌性烂鳃。

(2)在鳃中有指环虫或三代虫,车轮虫寄生,或者有中华鳋寄生。

(3)在体表有锚头鳋寄生。

(4) 患肠炎病。

(5) 投食区缺氧。

13、食盐消毒原则:食盐消毒的时间要以鱼浮头为准,以达到杀菌、杀虫和收敛伤口,防治水霉病的效果。

14、磷肥施用原则:

(1)使用磷肥应先溶于水,待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

(2)泼洒当天不能搅动池水(包括拉网、加水、中午开动增氧机等),以延长肥效。

(3)施用磷肥3-5天后应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加注新水,防止水色过浓。

(4)施用磷肥4-5天内不能泼洒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以避免降低肥效。

(5) 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

15、水质增氧方法:

(1)增氧机增氧。

(2)加注新水增氧。

(3)充空气或充纯氧增氧。

(4)化学增氧,施用过氧化钙、过碳酸钠、活性沸石等。

16、巧用撒网防鱼病

在日常管一理中,可以用撒网不定期观察鱼;了解鱼病和治疗效果。此法是目前最实用的防病方法,可以有效了解鱼病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及时掌控鱼病情况。

17、根据鱼的体色初步判断鱼病

鱼的体色变化往往预示着鱼病,鱼体发白而无其它异常一般都是缺乏微量元素或多维;鱼体头部发黑一般都伴有烂鳃病;鱼体颜色花,有的地方白,有的地方黑,一般都市细菌性腐皮病或肝胆综合征的前兆,也有可能是饲料原料氧化所致。

(0)

相关推荐

  • 休闲农庄怎样落实“六好”养鱼法?

    休闲农业职教周刊是中国休闲农业专业教学首席公共平台(微信公众号xxnyzk2015)该平台云集多方面的农业专家,本着以发展中国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为理念,普及休闲农业专业知识,讲解精典案例,在线 ...

  • 四大家鱼养殖技巧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四大家鱼之所以受到我国老百姓的喜爱,其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在许多宴会上都会摆上四大家鱼以示喜庆和吉祥.因此,四大家鱼仍然具有巨大的需求市场.笔者根据理 ...

  • 白酒基础知识大全,看了受益匪浅!(精华版)

    白酒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基本家家户户都或多或少有饮用白酒的习惯,乃世间五谷杂粮之精华,也是中华饮食场上之催化. 酒是中华民族礼仪与文明的载体.婚嫁.祝寿.酬谢.生丧.应时节.乔新居.宴宾客.洗尘 ...

  • 肥料基础知识大全(一)

    肥料基础知识大全(一)

  • 肥料基础知识大全(二)

    13.什么是缓效肥料? ??养分所呈的化合物或物理状态,能在一段时间内缓慢释放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肥料.缓释是指化学物质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效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 14.什 ...

  •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全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全

  •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大全,715页PPT课件(超详细)

    本期资料<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大全>共715页篇幅较长,这里仅展示200页供读者学习参考,如需下载系统学习,见文末下载方式. 在学习之前,需要大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1.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 ...

  • 阀门分类、结构、选型、安装检修基础知识大全解!

    阀门分类、结构、选型、安装检修基础知识大全解!

  • 小学语文必考基础知识大全,是小学生孩子们...

    小学语文必考基础知识大全,是小学生孩子们小学阶段必备资料. 本次整理到的这一份资料,内容非常的丰富,共有26页,涵盖了小学语文各年级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字母表.音序表.音节.声母.韵母.整 ...

  • 股票基础知识大全--专业名词

    股票基础知识大全--专业名词

  • 高中生物必修2【基础知识大全】

    (1 )记忆法:佝偻病.血友病.红绿色盲.果蝇的红白眼.白化病(常隐) (2)系谱图特征法: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患者的父或子)正非伴性,双亲为杂合子,如图甲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