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费用占比越高的公司,往往越没有投资价值!

周一有两只转债申购。
泛微转债由泛微网络发行,预计上市价120元左右;比音转债由比音勒芬发行,预计上市价115元附近。
勉强都算是肉签。
我都申购。
今天在观察泛微转债的时候有一些收获。
发行泛微转债的正股泛微网络是一家做软件的公司,从热点上来讲,有云办公和国产替代概念。
从财报上来看也挺不错,找不出什么毛病。甚至一度以为是一只好股,直到我发现这么一个细节。
泛微网络的毛利率高达95%,也就是每卖100元的软件,成本只有5元,软件的边际成本很低,这个倒是可以理解。
不过很遗憾,净利率只有10%,即每卖100元的软件,只能赚10元。这就不太好理解了,成本低才赚那么点!
那么利润的大头到底谁拿去了呢?
答案是销售费用。泛微网络的销售费用占比超过了70%,也就是每卖出100元的东西,打广告、给销售人员开工资等等和销售相关的支出超过70元。
然后我又打开同样是做软件的某公司确认了一下。这家公司毛利率85%,但净利率高达50%。
同样是做软件的公司,但差距真的就那么大。
从泛微网络的销售占比来讲,基本可以确定泛微网络并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就是营销驱动,通过大量挥洒广告费或者其他和销售相关的费用,来实现销售完成业绩。
而如果销售费用的挥洒一旦停止 ,那么业绩的增长、利润的实现恐怕就难以持续了。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
广告费创造的利润,当广告停止播放时,大概率熄火。
多年前有央视标王秦池酒,还有健力宝的第五季,甚至还有近年效益大幅滑落的加多宝,都是营销驱动的代表。
毛利率和净利率的落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一家公司竞争力是否扎实的判断基础,是一家公司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护城河的关键指标。
甚至对于解读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是绕不过去的一环。
由此可以清楚一点,销售费用占比越高的公司,通常来讲往往更不具有投资价值。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
由于行业有周期,产品也有生命周期,甚至公司也有生命周期。
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往往销售费用占比会高一些。
因为需要打开知名度、抢占市场,往往需要宣发、优惠、折让。这些策略背后,必然是销售费用的高企。
这是销售费用高企但公司不一定差的特殊情况。
嗯!说到这里,想起一家白酒企业。
坊间一直说这也是一家营销驱动的公司,但刚才我看过毛利率和净利率的落差,发现好像真不是。
如果一家公司的净利率比较高,那就必然说明这家在行业中处于价值链的优势地位
反向思考,如果不是有核心竞争力然后处于这种地位,凭什么占据这么高的净利率?
越具有自身价值的公司,越是能承受各种挑战,这才是盈利的根基。
毛利率的高低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高毛利也不一定是安全边际,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差值则更加要紧。
净利率的高企固然是好事,但净利率低迷下周转率做高,自然也是好事。
嗯,累赘两句,销售费用占比高企的公司,这两年应该没有比瑞幸更高的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