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克莱门茨——告诉你什么是主体
这是再读<摄影构图学>第8章的心得体会。
关于这一章有一个理解归纳,可以找到构图的核心,叫做主体环境干扰。但是原来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还是需要再读这本书。
重点:
一,一个主体很重要。
二,视觉有错误选择性。
三,割爱,弱化掉干扰主体的内容。
四,背景的作用。
如果刚学习摄影或者对摄影了解不够深入,很有可能对下面一段话会产生误解,“拍照要突出主体。”很多时候认为主体很简单,我们拍摄人物那么人物就是主体,我们要拍树,那么树就是主体,我们要拍一个水杯,那么水杯就是主体。但在实际的拍摄中,过于集中观察主体,而忽略分散主体注意力的因素。拍摄时主观的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主体上,同时主观也在排除周围的真实存在细节内容。仿佛他们会自动消失。因为在主观上印象不深,以为他也不会出现在照片中。这就是常说的主观观察的影响,也就是视觉的错误选择性。这是初学摄影时最常犯的问题。
另外,对于拍摄一个题材有多个物体或内容组成时,经常是全部拍下来。包罗万象的拍摄方法,也容易造成视觉混乱,所谓的摄影是减法。是指哪怕是两个主体,也要让其中一个主体变成从属地位,不要影响主要的内容。实在去不掉多余的主体,可以拍成两张照片。
为了突出主体,有时又会犯另外一个错误。拍摄任何照片都是特写形式,这种错误的方法就是让主体撑满画面。没有任何环境内容,丢失掉画面带来的感受。
整个照片或者画面需要一个统一感。一个连接的因素把照片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和整体上的背景环境分离。
主体是什么?主体就是以一定形式,比如说线条、形状、影调、质感等某种概念结合为一体。
背景或环境虽然处于次要地位,但可以表明主体所在的环境或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背景,主体也将失去意义。
无论如何也要围绕主体创作摄影作品。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样的,缺乏思想的语言是空洞的,缺乏思想的照片是杂乱无章的影像。
画面中,如果有两个以上主体也要寻找他们相同的性质,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统一的内容。有时候会使用更宽广的背景,使两个主体靠得更近。也会用到布局、大小、对比的方式,加强两个主体的联系。
总而言之,一幅照片内只能有一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