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蛤蟆就在什么样的坑。
大家好,我是江晓。
前几天有个姑娘很懊恼的找到我,她说她是正规大学的本科生毕业,而男朋友因为家境困难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了,男朋友因为在姑娘实习的单位楼底下有个小吃铺,一来二去,两个人看对了眼。姑娘非要和他结婚,姑娘家父母气的住院了,死活不同意。姑娘非常气愤地说,我父母不就是嫌贫爱富吗?再说XX(她男朋友)一个月赚的也不少。
我说那你爱上他哪一点了?
姑娘说他对我好,第一次他看我加班到很晚,都多给我一个荷包蛋。后来给我的馄饨都是大碗的,告诉我女孩子要学会疼自己。不像我爸妈,就告诉我要努力努力,也不管我累不累。
我说然后呢?
姑娘说,他就是对我好啊,洗脚水都给我端好,给我洗脚给我洗衣服,不像我爸妈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我说你父母是真的嫌贫爱富吗?
姑娘说,我父母嘴上没说,只是说我们学历相差太大,我本科他初中,以后很难聊得来。但XX(她男朋友)那么努力也在这个城市站住脚了啊。
所以在此提醒一下女孩子的父母,在教会独立生活的基础上,也要有度的娇惯疼爱一些,省的遇见这种给洗衣服的就觉得是好。
言归正传,我在高中的时候曾经看过一篇文章。
大概就是一个大都市女白领,世界五百强的那种,常年加班熬夜,经常从单位出来的时候都没有出租车了,后经常遇见开着三轮拉活的青年,因为城里白天整治三轮车,所以只能夜里出来拉活。
青年人很好,因为经常遇见这个女白领,也觉得她时常半夜自己出来不安全,所以会在半夜等着女白领,安全把她送回家再去拉活。时间长了,两个人就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后女白领因为恋情受挫,工作失误,灰心丧气,这个青年一直在她身边鼓励她。后来女白领做了一个大胆(sha 13)的决定,嫁给了这个青年。辞职跟他回了五线城市的一个乡下。
反正细节我是记不得了。反正男青年对女白领非常好。
但记得最后女白领疯了,因为在乡下生了两个孩子,每天只能在村口等着拉三轮干散活回家的丈夫。这个地方她格格不入,她说的话没人能听懂,她也没办法让自己融入这个村庄里。她老公虽然疼爱她,但是也没有办法长伴在她身边,公婆觉得她矫情,觉得城市姑娘和农村姑娘有什么区别?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装什么装。村里人也觉得青年傻,村里好好的壮劳力姑娘不娶,娶回来一个不会干农活不会做农家饭,还不会说家长里短的城市小姐,这不是傻子这是什么。
就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女白领疯了。
再后来如何,这文章没写。
小时候不懂,觉得咋那么脆弱呢?嫁给了疼爱自己的人,为什么还疯了?
现在回想起来,懂了。
什么蛤蟆就在什么坑里,你跳出来还是能养你的那方天地那方水土吗?非死即伤的好吧?
就像路遥人生中的主人翁高加林一样,他高中毕业之后,当老师的教学名额被人顶替,他回到村里,失意无奈,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
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
后来巧珍来城里看了几次高加林,一次怕高加林冷带来了狗皮褥子,但城里人没人铺狗皮褥子,高加林觉得丢脸,后来当巧珍给他讲的都是村里的一些家长里短,谁家的猪生了几只崽这种事。他一下子觉得很失落,很崩溃。他跟黄亚萍谈论的都是时事政治、国家大事,那才是他想要的两个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当然后来路遥老师的艺术处理让整件事情又回到原点。但如果在生活中,高加林和刘巧珍也是走不长远的,他们三观不一致,没有共同语言,说话都说不到一起去。现实中朋友都要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何况男女朋友,夫妻两个人呢?
回到最初那个懊恼的女孩子,不知道听完这两个故事她会作何感想,有时候门当户对,对的不是家境(当然这一条也重要),最重要的是心灵上学历上的相通,解决事情用同样层次的手段,不会鸡同鸭讲,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