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仪镇,一座具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镇,并蒂莲就出自于此

正仪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郊,距昆山市区10千米,阳澄湖东南岸,是昆山三宝之一并蒂莲的故乡和昆曲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江南鱼米之乡;沪宁铁路、沪宁城际、312国道横贯境内,有主航道娄江、吴淞江、界浦河等;据考古证实,正仪镇是一座具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镇。

正仪,是江南鱼米之乡,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重,书法名家辈出,仅明清两代就出过擅长书法的举人40多名,20世纪30年代又出了钱大钧和李肖白两位著名书法家,

在正仪镇的新城路上见到上述“中国首家书法艺术之乡正仪镇”的字牌,在网上搜索了一下,1996年8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书法艺术之乡”,2000年获得了文化部社图司“中国民间特色的艺术(书法)之乡”称号。

顾阿瑛是元代名士,他把正仪称为“玉山佳处”,先后兴建园池亭馆36处,并在他的“玉山草堂”雅集28次之多,参加者多为元代大书画家:杨维祯、倪云林、柯九思、赵元……

元末昆山名士诗人顾阿瑛于昆山正仪东亭村兴建“玉山佳处”园林,有亭、台、楼、阁数十处,在池中种植并蒂莲。相传荷种来自中亚细亚,并蒂莲有“双萼并头”、“九品莲台”、“四面拜观音”诸形,更有花茎顶端簇生十三个头的,但以双萼并蒂为稀世罕见。仲瑛“才情妙丽,广交天下文友墨客,饮酒赋诗,踏曲品画,文会之盛,冠绝一时”。当时名流倪瓒、高则诚等常往顾宅赏莲。相传东亭荷池池底铺以石板,板上钻孔如莲房,荷梗便从孔中钻出,故未被人挖绝,才得以流传至今。

马路两侧,有两汪莲池,东侧池内筑三间畅厅名为“君子亭”。

每年8月份,都会有好多喜欢并蒂莲的朋友慕名而来。

通往老街的牌楼,牌匾上题“信义晨晖”四字。

牌楼背面,牌匾上题“东吴夕照”四字。

老街坐落在正仪镇中心区域,主要由上塘街和下塘街组成,老街沿河而建。

景福桥是座古桥。旧名中新桥,又名中津桥。跨渭塘河,初为木桥,康熙四十六年(1707)里人朱光远等改建为石桥,徐昂发曾为建桥作募捐疏。因坐落在旧街中段,俗称“中心桥”。建国后政府两次拨款修理,至今保存完好。

镇上有条南北走向的渭塘河,老街沿袭了江南水乡的风格,倚靠着渭塘河两岸而筑,河东面的街名是上塘街,西对岸是下塘街。

渭塘河景观,居民枕河而居。

一个已经荒废的正仪粮管所。

一处宅院,门额上刻有“倚绿楼”三个字。“倚绿楼”是当地书法家协会的创作基地和“书法之乡”培训基地。

正仪镇不但文化底蕴丰富,而且还是小吃青团子、泡泡馄饨的鼻祖所在。名气震天响的正仪青团子老字号文魁斋位于景福桥畔上塘街。

重新修建的书场

老宅门上,“要斗。。。”,“要斗私批修”?

老街上有许多是原住民,因此生活气息还是比较浓郁。

上塘街中段保留着石板路。

正仪老街的“一线天”

新老民宅“混杂”

北桥,是正仪老街北面的一个出入口

水乡人家,傍水而居。

寿安桥,跨渭塘河,明洪武初顾原纯建。原纯字寿安,桥由此得名。清康熙八年(1669)黄贞孟、徐希夫等重建,宣统《信义镇志》,有黄泓寿安桥记。宣统三年(1911)正仪农民抗租,与昆山催丁发生冲突就在寿安桥西堍。建国后政府曾3次整修,至今保存完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