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李晓东先生的《日涉居笔记》之三十八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我的微友 李晓东,笔名东方木,江苏省泰州市人,现为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作家。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艳遇”三部曲《青桐时代》《紫檀时代》《白槐时代》,《透明色》,随感录《润玉流翠》。2018年3月,其长篇小说《千雪柏》又出版问世。晓东不仅善写,而且善画,笑称自己画画与写作皆为业余涂鸦,由此让胸中丘壑腾起雾霭烟云、烟火日常泛出灵动生机,便觉日子也变得可亲起来。是的,他的画作少匠气,一派洒然天真,却令观者玩味于心;他的文章清新、朗然,亦如其画,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大概也正是我喜欢并欣赏晓东的画与文的原因。不久前,晓东开始写他的《日涉居笔记》,每发其章,我都读之细品良久,都感其写景语皆为情语,而不由沉醉其中;于是乎征得晓东同意,决定在本公号连载他的《日涉居笔记》。“日涉居”是晓东书斋名,取之于陶潜“园日涉以成趣”之句,诗意也。《日涉居笔记》亦诗意也!晓东之画亦诗意也!现特将晓冬其文与之其画连发于此,以飨诸君。

日涉居笔记

李晓东(东方木)

无论是写生,还是古意,都是生活方式的解读。写生取材于世俗之物,大多为蔬果,弥漫着人间烟火的气息,可亲可近,可口可心。古意之画虽为想象,却指引着世俗之人的精神归宿,且实且虚,且远且近。

所以,我喜欢去菜场,喜欢去路边小饭店,喜欢进厨房。在菜场里,我喜欢看看摸摸那些菜,即便不买,也要亲近它们一回。初春的某一天,我看到一家菜摊卖的茨菇很特别,颜色嫩黄青绿,煞是好看,竟萌发了想画它们的念头,于是我买下一小把,共八只茨菇。画好后,将茨菇洗净切片,与青蒜、百页和白菜清炒,鲜美之极。还有一次,买回一斤扁豆,待画完其中几只后,将扁豆与龙头芋红烧,尤其开胃。看到红萝卜,顿生爱怜之心,买回几只以入画,画毕则啃萝卜,水嫩水嫩的;买了些冬枣,青红相间,觉得好看,遂画于纸上,啖之脆嫩香甜;单位发了扶贫香梨,碧青冰莹,画了三只,削皮而咬,香甜没齿。也喜欢出入小饭馆,蹩进厨间,看厨师掌勺,问询菜可新鲜否,当然大饭店的厨房闲人免进。还喜欢下厨房,捣弄菜肴,即便是拣菜洗菜,也会细瞻菜的形状色泽,以为小青菜的根一掐即破,蚕豆的壳蓬松若棉,山芋的藤清炒红椒,菠菜的青红根茎,洋葱的白紫相间,大白菜的青白韫玉,药芹的婉绿异香,都是唐诗宋词的润玉流翠。

蔬果可品味,亦可果腹,最得人间之俗趣。而趋步陌上以观花开花落,流连水湄以嗅岸芷汀兰,登上高处以望云倦云舒,独倚南窗以得茶语清心,孤坐角隅以赏美文嘉辞,又是你的心灵之约和精神之旅。置身于喧嚣的都市,或俯仰,或沉浮,或有得,或有失,便需要修补你的心绪。不如随我而来,闲憩于日涉居,看花圃其叶蓁蓁,朱实离离,说出你的故事还有我的过去,整几朵小菜,浅酌低唱,岂不快意!黄昏时分,天空将蔷薇色的云霞托付给黑暗,这是最飘逸的伏笔。那时,我正在离家不远的路边散步。

温和的晚风将我的心情衬托得不错,更何况此时的路边并不寂寞。每天傍晚,闲来无事的时候,我都会散个步,因为路边的很多的小摊儿特别吸引我,这是一天中最轻松、最具人情味的时刻,马路地摊才是最真实的世俗生活场景。

借着天空的最后一抹微光和朦胧的路灯,很多小摊一字儿排开,吆喝声此起彼伏。有卖自家种的蔬菜的,有卖时鲜水果的,有卖各种小吃的,有卖生活用品的,生意都不错。有时,我也会很随性地,买回菜摊上的最后一把细瘦的韭菜,一小堆长得很丑的山芋,几根长短粗细不一的黄瓜,一只削皮用的木制小刨子,一把用来种花草亦可种诗意的木柄小铁锹,一串油炸臭干或两只油端子或两翼虾糍。甚至,我会蹲下身子来,跟摊贩们搭讪几句,关于种菜或人生的话题。

遛狗的人比较多。春天的狗似乎比春天的人更快活,它们衣食无忧,及时行乐,得过且过。有把小狗脖子上的链子松开的,小狗犹如一条脱缰的野马,世界在它的脚下,都是坦途。也有遛孩子的,孩子没有方向感,会跟小狗一样地到处窜。也有出来跑步的,表情六亲不认,步伐坚定,从你身边,冷漠地掠过去。还有站在路边闲看街景的,不像在等人,也不像在思考,就这么客观地站着。还有只顾着往家赶的,拎着包或袋子,步履匆匆。

傍晚时分的散步,会直接影响到我在黑夜中的思绪。吃罢晚饭,我又会习惯性地立于南窗下,看着窗外的世界。若是没有朋友造访日涉居,那么我会泡上一壶茶,与茶私聊。

人在安静的时候,大抵会想到自己。古语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是每日反省自己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会回忆白天的一切,跟我相关的人和事以及跟我无关的人和事,但我并非君子。我喜欢独处,也不抗拒群居,每至周末,总会有朋友携着春意和故事,来到日涉居,黑暗中的人生不禁丰盈起来。这天下午,几只崭新的麻雀在花圃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有预感,今晚将有老友来访。

自古以来,酒就是用来招待贵客的。《诗经》中就有不少的诗句写置酒待客以尽欢的,如“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最喜欢《诗经》中的这几句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意思是说,呦呦野鹿鸣,来食野中蒿。我有众宾客,品行皆良好。教民不轻佻,依法来仿效。我有上等酒,主客同逍遥。所以,我总是以佳酿待客,尽管我不胜桮杓。

春天最得酒意,醉者之意却不在酒,在乎日涉居之胜景也。此时,岁月不惊,春和景明,时鲜甚繁,且有平川先生昔日所赠之郎君酒,故可举樽相祝,扬风扢雅,以畅叙幽情,舒心释怀。

夕阳西垂之时,我便隐入庖间。一碟油炸花生米是断不可少的,酥脆可口,香里裹着微微的烤焦,有点苦,这是清贫的味道。炝黄瓜亦是必须的,将黄瓜切段再以菜刀的侧面拍之,蒜头和红椒亦拍而碎之,淋点香醋和香油浸泡须臾。盐水鹅切成段匍伏于碟,口味不错,肉质略柴,似含草药陈香。又一碟水蒸香肠,切成薄片,透而不明。

我非大厨,只能杂以冷碟,烧炒炖烩还得引永森君前来掌勺。一份手书菜单置于案上,道是:茨菇青蒜白菜百页肉片之凤城小炒、胡萝卜丝肉丝木耳丝玉兰丝莴笋丝竹笋丝之鱼香肉丝、葱段姜丝笋丝鼓油料酒精盐香菜之清蒸鳊鱼、老咸菜冰糖姜块葱段五花肉之咸菜烧肉、枸杞木耳山药绿芹青椒之雅炒;外加一素炒及一素汤。好了,食多无味,至于龙虾海鲜刀鱼山珍馔玉之类则不入,饕餮者有罪。

于庖间之高阁取青花瓷酒壶及四枚青花瓷酒杯,洗净擦干置于餐桌上,又焚檀香一缕于博古架上,将文竹和兰花移至餐厅一隅。花圃亦懂我的心意,窥我以月季的红,鸢尾的蓝,芍药的粉,牡丹的艳,还有野花的淡。宜保君是我的诗友、文友、书友、球友和茶友,相处十余年了。

那天在日涉居,酒酣之时,宜保君诗兴大发,以“写在谷雨后”为题,即席赋诗一首,其诗曰:

甘霖如酥润陌桑,和风拂面理鬓云。

波中锦鳞羞浣女,林间紫燕窥豪屯。

东君牖前瓯茶香,西宾案上翰墨纯。

如椽秃笔抒胸臆,莫负年华莫负春。

在此之前,桃花盛开的三月,他也赋诗一首,诗曰:

灼灼其华入锦笺,香生小径弥春烟。

应怜南庄悲情赋,直羡解元换酒钱。

诗中的“南庄”是指唐代诗人崔护的诗作《题都城南庄》,此诗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而广为流传。“解元”即指唐寅,他曾中过解元,写过《桃花庵歌》。

稍早一些,春分时节,宜保君又有诗一首,其诗曰:

碧湖春水风吹皱,轻抚岸堤梳翠柳。

三月阳春映阡陌,四时仲景织锦绣。

斜依水榭瓯茶香,端坐明轩翰墨稠。

莫叹时年桑榆晚,直效东隅撸衣袖。

宜保君酷爱读书,学识广博,对凤城的历史文化及民俗掌故了如指掌,尤其谙熟于凤城的河桥巷庙。每与我及众好友相聚,常常即兴吟诗以寄情舒怀,其仿古诗尽得意趣,且几合古体诗之格律,又不拘泥于格律之樊笼,更符于现代人所诵读。其诗格调清雅,言辞古丽,立意幽远,感情充沛,用典亦恰到好处。

宜保君擅诗,其词亦工,曾作《鹧鸪天 · 元宵》一词,词曰:

火树银花三五夜,明月初腾碧落中。

千点桃花紫阁西,一轮玉盘桂堂东。

柳已绿,花正红,击缶当歌话春风。

满斟新醅溢翠斝,普天同庆乐大同。

又作《定风波·梅》一词,词曰:

凛寒英姿笑苍穹,疏影含香润严冬。琼枝凝脂傲霜雪,国风,点染江山万千重。莫道卿家独自开,君看,玉洁冰清仍从容。不逐凡尘世俗癖,当崇,甘为春信作先锋。

每至日涉居,宜保君必以诗词与众相磋。此番小聚,另有二贤士携风而诣,乃海草君及平川先生是也。海草君乃我昔日之门生,在金陵经商达十五年之久,平日并不常回故里。此番相聚,我特意邀其回凤城,因其与宜保君亦为诗友且相言甚欢,互为知己。长年漂泊于异乡,让海草君多有感喟,常和诗于宜保君,以抒其志。众友皆以为其受我影响颇深,性情亦类我,尤喜咀嚼文字,发人生之感悟。其相貌俊朗,如玉树临风,气度翩然,且为人豪爽。

平川先生乃我之同窗,亦是日涉居之常客,因其善解人意且酒量不浅,有着极好的人缘。此君并无殊好,唯嗜酒,然琴棋书画亦略懂一二,偶有谐趣之诗示于众友,诗中竟藏哲意,众皆佩之。长篇小说《千雪柏》中的马安平,多少有他的影子,他是马安平的原型之一。

日涉居小聚也是有规矩的,或者叫做有仪式感的,斟酒便是其一。再华贵的酒瓶也是不上桌的,先得将酒倒进青花瓷酒壶,将酒壶置于桌上。酒杯得用青花瓷小杯,虽说斟酒比较的麻烦,但这才有品酒的感觉。在我的眼里,青花瓷酒壶和酒杯都是古雅的意象,没有它们的衬托和渲染,品酒的趣味和氛围就会黯然失色,事实上,甚至连盛菜的碟盘也一律用青花瓷。

典雅是青花瓷的魂,珍珠般的素胎上勾勒着青色的线条,最高贵的孔雀蓝是青瓷的本色。古语曰:“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走过唐宋的诗风词韵,携来元明的底蕴高雅,伴着一抹悠扬的古曲,携着天青色的烟雨,诱发丰盈的情愫,演绎着江南的风情,伴着皦白的月色,在素色的胚胎上镌刻一段缠绵的心事,让人想起那一弯如虹的拱桥,那黛瓦粉墙的屋檐,那静穆清冷的老巷,瞥见那位身着白底浅蓝花旗袍的女子。

于是,这样的小聚便成了诗。至于幽兰吐蕊,文竹叠翠,书香嗅墨,丹青搵染,则寄托着诗的菁菁意趣。(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