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英格兰战术体系及其运用

导言: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格兰开始抛弃传统的撒克逊步兵盾墙战术,军事体系与欧洲大陆接轨。而在中世纪中后期,由于英格兰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如缺乏马匹),英格兰军队发展出了一套与欧洲大陆迥异的,以重步兵和长弓兵互相配合,密切协同的战术体系,我们将之称之为英格兰战术体系。依靠英格兰军队体系,英格兰军队得以称雄欧陆,取得了英苏(苏格兰)战争和英法百年战争的许多胜利,那么,英格兰战术体系是什么?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又是走向衰落的?本文将为你一一道来。

一英格兰战术体系的组成

英格兰军队中最重要的是由“约曼”(自耕农)组成的长弓兵和贵族组成的下马骑士(重装剑士)。两者号称英格兰军队“双璧”。先说说长弓。公元6世纪,威尔士人(高卢人的一支)在威尔士地区建立了许多诸侯小国,其中,格温内斯王国最为强大。1066年,征服者威廉征服英格兰,威尔士众诸侯向英格兰臣服。1216年,格温内斯国王卢埃林在英王亨利三世支持下统一威尔士,成为威尔士地区的唯一最高领袖,建立威尔士公国。1272年,英王爱德华一世继位后,对威尔士地区垂涎三尺,妄图彻底吞并威尔士地区,1276-1284年,爱德华率大军入侵威尔士地区。面对机动灵活采取游击作战的威尔士军民,诡计多端的爱德华一世决定采取堡垒战略。威尔士王卢埃林·阿普·格里菲德(卢埃林的孙子)率军抵抗,不幸中伏战死,至1284年,英国基本吞并威尔士地区。此后,1301年,爱德华一世封太子爱德华二世为威尔士亲王。此后。威尔士亲王基本成为英国王太子的封号和代名词,直到今天。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后带来了一个先进的武器,这就是著名的威尔士长弓。长弓一般长5英尺7英寸(1.7米)到6英尺2英寸(1.9米)左右,大致齐眉,也有的长达2米,比欧洲常见的4尺弓要长。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上好的弓用紫杉木(Yew)制作,坚硬而有弹性。榆木(Elm)、白蜡木(Ash)、橡木(Oak)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制作弓弦的材料一般是大麻纤维,因为植物纤维受水的影响较小。长弓使用的箭有很多种,作战时长弓使用的通常是白桦木等重材制作箭杆的重箭,长约三英尺(90厘米)头部装有铁箭簇。穿透力和杀伤力较强。制作精良的长弓,射程最大可达400码(360米),在200码范围内具有较强杀伤力(180米),一定距离内足可以射穿骑士的锁子甲。长弓制作流程简单,一个熟练的工匠平均两小时就可以制作出一把长弓,但是长弓绝非粗制滥造,其选料和工艺的标准都非常严格。保证了它的质量。

长弓复原图

在英国,弓箭手通常由“约曼”阶层(自耕农)组成,这些自耕农虽然没有骑士阶层富有,但是仍然有一定财力添置装备,士气也比底层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要高上许多。弓箭手会受到鼓励和资助,因为在与欧陆国家作战时,英国通常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劣势。尽管英国军队的人数常常低于敌军许多,但是当他们学习到如何应用大批的长弓手之后,就开始在战场上取胜。英国人会在各地举行箭术比赛,以鼓励习用长弓。每一个英国的郡都需要依法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长弓手。自爱德华一世以降,弓术被列为义务教育,法律规定所有12—65岁肢体健全的英国男人都必须在每个星期日做完弥撒后集中到教堂附近的校场练习弓术,逃避训练要课以罚款。为了保证练习射箭的时间和体力。在礼拜天,除了射箭以外,其他所有运动都被禁止(比如足球),如此一来军队便能够征募到大批训练有素的长弓手。许多英格兰男孩从7岁开始就用小型弓练习射箭,练习时长长达两年半(不是),长达数十年。而征募长弓手通常不乏应征者,因为当兵的薪俸会比其他工作来得高。对比大致同时期多是“市井无赖”的宋朝军队和因土地兼并,克扣军饷而纷纷逃亡的明朝卫所兵,可以说,统治者的重视,为英格兰军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弓箭手兵源。使得英格兰军队可以横行四海。

长弓手

与欧洲其他国家一样,英格兰也有不少封建制度下的封建骑士,与长弓手配合作战。由于岛国自然地理限制(如缺马)和英伦三岛步兵作战的传统,骑士往往偏好下马充当步兵作战。步行骑士装备锁子甲,骑枪,盾牌,重剑和其他反骑兵武器,具有较高的士气和战斗力,战斗时,往往结成密集阵型保护长弓手免受骑兵冲击。英格兰步兵的经典反骑兵武器有长钩刀(也翻译作钩镰刀)和斧头,前者其名全写为Billhock,意思是“钩喙”。 是由农用镰刀改造而成的长柄武器,刀前端的尖钩如同尖嘴,可“啄”伤敌人,战斗时,使用者可以用弯钩钩倒敌人而后进行砍啄。。由于它在英国是如此的普及,甚至可以作为长弓之外的英国大众武器。以至于在英语中“揭竿而起”对应的俗语是“Risewith bow and bill!由,后者属于经典斯堪的纳维亚和盎格鲁撒克逊风格的武器,最经典的是枪斧和钩斧,在使用的时候,既可以用枪头钩刺对方,也可以使用斧头砍杀对方。

14世纪英格兰骑士装备

长钩刀

二英格兰战术体系的原理及初次运用

英格兰合称战术体系是中世纪一个比较成熟的战术体系,是重装步兵,长弓手。骑士的密切配合。面对敌军优势骑兵,英军通常抢先占据有利地形,重装步兵(下马骑士)结成密集阵型配合拒马桩保护长弓手,防止敌军骑兵步兵冲到阵前近战,使得长弓手源源不断地射出漫天箭雨,持续输出火力,敌军队形混乱时或者开始崩溃时以骑士上马冲之。而在敌军骑兵优势不明显,步兵处于优势并结成密集阵型采取防御态势时,英军通常会以长弓手射出漫天箭雨,打乱敌军阵型,骑兵在弓箭手掩护下进行冲击(类似坦炮协同)。英格兰战术可攻可守,较为灵活,也很难应对,成为英军致胜的法宝。

英军步兵

英格兰战术体系的初次运用是英王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1272-1307)。爱德华一世身材高大,长相英俊,精通军事,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扩张战争。1296年,爱德华率英军入侵苏格兰,苏格兰国王约翰·巴里奥略率军抵抗,被英军打的稀里哗啦,本人及数百贵族被俘,爱德华一世干脆自立为苏格兰统治者,还夺走了苏格兰的圣物“命运之石”。英军征服苏格兰后,英格兰贵族在苏格兰地区倒行逆施,无恶不作,1296年,苏格兰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起义,起义的主要首领有安德鲁·穆瑞,威廉·道格拉斯,威廉·华莱士等。其中,威廉·华莱士实力最强,威望最高,并在1297年的斯特林桥会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英格兰留守军队,爱德华一世大怒,决定御驾亲征,消灭华莱士,1298年,爱德华从欧洲大陆返回,亲率主力征讨华莱士。两军与福尔柯克相遇,福尔柯克会战也成为了英格兰战术体系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

爱德华一世(1239-1307)

面对强敌,苏格兰人在一片松软土地后选择自己的防御阵地。苏格兰的重步兵装备了12英尺长的长矛,使用纵深很大的战斗队形。在防御时,前面一列跪着,手持长矛,将长矛柄触地,后面其余各列则平拿着他们的长矛。苏格兰将重步兵排成四个很大的战斗队形,以形成全方位的防御,而将弓箭兵放在战斗队形之间或重步兵队形的翼侧,并将少量的重骑兵放在步兵队形的后侧。英军骑兵率先从两翼直冲过来,发起攻击,虽然打跑了苏军轻步兵,但面对苏军的密集长枪阵却毫无办法,两军僵持一起。正当骑兵准备再次发起冲击时,诡计多端的爱德华一世下令,下令停止冲击,而是调来了长弓兵,命令他们对苏格兰阵线的几个地点集中射击,射出漫天箭雨。缺乏盔甲保护的苏军步兵在长弓兵箭雨下一排排地倒下,队形开始混乱。开始出现缺口。爱德华命令骑兵从打开的缺口处发起冲击。在箭雨的掩护下,骑兵很快就突破且击败了对手,接着便向苏格兰的步兵发起追击,苏军大溃。华莱士仅以身免,后在1305年在叛徒出卖下被英军捕获后就义。苏格兰民族起义陷入低潮,终爱德华一世一代,英军依靠英格兰战术体系。基本确立了对苏格兰的战略战术优势。

福尔柯克会战示意图(红色为英军蓝色为苏军)

三 英格兰战术的鼎盛时期:百年战争前期

1333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尽管英军人数处于劣势,又在法国境内作战,但是,依靠英格兰战术体系,英军多次取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其中,最经典的当属1346年的克雷西会战与1356年的普瓦捷会战。1346年,英军主力在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率领下与法军在诺曼底的克雷西遭遇,当时,英军不到1万人,而法军有近3万之众,敌我对比十分悬殊,面对强敌。英军抢先占领高地,正对法军必经之路,两侧有森林和村庄掩护,前排放置拒马桩,英军骑兵皆下马作战,保护长弓兵,展开整个布阵情况呈现出一个指向东面的倒V字型阵式。法军阵前热那亚弩兵与英军对射,英军长弓兵各方面性能优于热那亚弩兵,又居高临下,法军正对着阳光,一番对射,法军弩兵大败,开始溃逃。后方的法军骑兵已经等的不耐烦,他们冲上前去,并与溃败下来热那亚弓十字弩手自相践踏,一片混乱。接下来的时间,法军发动十数次疯狂进攻,皆被英军箭雨打退,少数冲到英军阵前的骑兵和步兵,也被英军下马骑士和骑兵砍死,战至黄昏,法军终于支撑不住,开始溃败,英军冲下山来,法军全线崩溃,法王腓力六世带伤逃走,英军大胜。以伤亡500人代价歼灭法军1万5000多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克雷西会战示意图(空心方块为法军,实心方块为英军)

无独有偶,另一场普瓦捷会战也是英格兰战术体系的绝好体现。克雷西战后不久,因黑死病爆发,双方暂时休战,1355年,双方重新开战。次年,英国王太子,绰号“黑太子”的爱德华率军于阿基坦登陆,配合登陆诺曼底的英军主力作战。黑太子爱德华率军出发,部队都骑马作战,展开骑行劫掠,劫掠法国北部各地,打了就跑,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强奸妇女,无恶不作。黑太子希望通过劫掠,破坏法国的战争潜力,扩充财力,最好能迫使法军出动,进行一场主力决战。英军一路劫掠至卢瓦尔河,法王约翰二世忍无可忍,率部追击,两军于普瓦捷遭遇。

百年战争示意图

黑太子爱德华(1330-1376)

兵力对比:英军骑兵3千 长弓手2千 步兵 1千

法军8千骑兵 3千步兵

英军此次背靠树林列阵,左翼有洼地,右翼有水沟做掩护,英军阵前有树篱。同时,英军又用辎重车辆构筑防御工事。法军吸取克雷西会战的教训,这次不用骑兵了,改用步兵,大部分骑兵都下马作战,学习英军好榜样,玩起了下马骑士。法军分成四列,先头部队以三百骑士为先导,步兵紧随其后,发起冲锋。英军长弓兵排出倒V字阵型射出漫天箭雨,虽然法军正面盔甲精良,但是侧面和后方盔甲无法抵挡英军箭雨,纷纷射落马下,开始溃败。后方王太子率领的法军下马重骑兵主力,行动得太晚太慢,还没有全部跨过小溪,就遭到了击退法军两翼骑兵的英军箭雨覆盖,顿时倒地一片,顶着盾牌埋头攀上溪谷时,又迎面撞上己方败退的骑兵,阵脚大乱中吃了英军几轮直射,伤亡惨重,不敌败退。法国王太子查理正试图重新集结部队,下一波攻击的奥尔良公爵见皇太子的步兵败退,率部临阵脱逃。英军后备队和骑士上马追击,由让·德·格莱利(Jean de Grailly)率领的骑兵队绕过法军前阵,攻击法军的侧翼和后方。法国人害怕被包围,开始溃逃。全线崩溃,英军生擒法王约翰二世,王子菲利普及以下贵族数十人,仅法国王太子查理得以身免,英军再次运用英格兰战术大胜。并最终取得了百年战争前期阶段的胜利。而从两场会战的胜利,我们也大致可以总结出面对兵力和骑兵都占据优势的法军,英格兰战术体系能够取胜的必要条件:1)英军占据天然有利地形,迟缓阻遏敌军骑兵冲击速度。2)英军先手布阵,以人工障碍物(如拒马)阻挡敌军冲击3)英军长弓手相对法军远程力量有射程及杀伤力优势4)英军步兵具有较强的肉搏与反骑兵能力。但是,这些,也将成为法军大败英格兰战术体系的突破口。

普瓦捷会战示意图(红色为法军,蓝色为英军)

四 英格兰战术体系衰弱的起点:阿金库尔会战

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再次发动对法国的入侵,在围攻法国北部重镇勒阿弗尔港后英军因伤亡惨重,疾病爆发无力继续进攻,准备进军至英国控制的加莱港,通过加莱港回国或者在此休整。法军得知消息,纠合主力,在王室总管查理·阿布莱特和大元帅布锡考特率领下,倾巢而出,决心歼灭这伙英军。10月25日,双方于阿金库尔遭遇。兵力对比为英军 8000-9000(含5000长弓兵),法军 36000(11000重骑兵 18000重步兵 7千弩手)。英军处于绝对劣势。英军与小路布阵,地形呈喇叭形,通往英军的方向逐渐变窄,英军两翼由森林保护,阵前布置拒马,长弓手按锲形布置,骑兵下马保护长弓手。法军三线布置。第一线两翼是重装骑兵(右翼800,左翼1,600)中间是4,000下马的重装步兵,第二线仍是重装步兵,约3,000-5,000。在这两线间配置了近5,000弓箭手和十字弓手,还有几门大炮。为了抢功,许多法国贵族都挤到第一线来实际上却打乱了队形,使第一线异常混乱臃肿,还把原本应配合进攻的弓箭手和十字弓手挤到两边和后面,反而挡住了他们的视线与射击角度。第三线是近万骑兵,但因为爵爷们都挤到前面去了,基本处于无人指挥的状态。双方前沿相距约900米。两军对峙4个小时,英军向前推进,前进到两三百米处停下,放下拒马。法军终于按捺不住,第一线骑兵开始向英军冲击。法军两翼的重骑兵本应迂回攻击英军的侧翼,但因为两侧的树林不得不正面冲击英军两翼的长弓阵地。

亨利五世(1386-1422)

英军长弓兵射出漫天箭雨。因为前几天暴雨,道路十分泥泞,法军骑士施展不开,速度大减,被英军射的人仰马翻,少数冲到阵前的骑士也被拒马扎死或者英军步兵杀死,终于不支溃败。冲乱了后面的步兵,一片混乱。第二线法军步兵又发起进攻,在英军箭雨和泥泞下倒下一片。剩余步兵终于冲到阵前,已经疲惫不堪,士气大跌,与英军肉搏,手持长戟的法军步兵与手持重剑和斧头的英军步兵肉搏,显然后者具有优势。法军步兵与英军混战一起,杀得难解难分,法军的弩手、弓箭手位于步兵、骑兵的后方,弓弩的射程无法覆盖到英军。位置过于靠后的他们如果开火,还会伤及自己人。位于法军两翼的射手虽然不会伤及自己人,但他们的射程、威力与射速完全无法与英军相提并论,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英军长弓手也用匕首与法军肉搏。尽管法军步兵一度打退英军,甚至阵斩英国约克公爵爱德华(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打伤英王亨利五世,但是最终终于不支败退。英军反击,法军崩溃,三线法军见状,狼狈逃走,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英军大胜。以伤亡不到300人歼灭法军15000-18000人,击毙法军元帅阿布考特。活捉布锡考特。随后席卷法国北部。法军无法阻挡,142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卢瓦尔河以北的土地通通割让英国(如图),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王王位,成立所谓英法联合王国,法国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地步。法国首都巴黎也被英军占领

阿金库尔会战示意图(红色为英军,蓝色为法军)

尽管阿金库尔会战英军再次取得胜利。但是已经暴露出了英格兰战术体系的一些问题,15世纪初,板甲开始大规模装备于欧洲军队,精良的板甲刀枪不入,剑戟不侵,具有极强的防护能力,

面对部分装备板甲的法军骑士,长弓手已经难以对其造成有效杀伤。英军长弓手已经无法阻挡法军冲击,使得法军冲到阵前,与英军展开肉搏,最终,英军靠高昂的士气通过步兵肉搏才最终战胜法军。而在1424年的维尔讷伊会战中。法军右翼的米兰骑士首先发难,米兰骑士乘英军尚未布阵由侧翼冲锋,冲垮英军右翼长弓手,席卷英军右翼,破坏了英军的战术队形,若不是英军统帅贝德福德公爵约翰临危不乱,镇定指挥英军与法军展开肉搏并最终击溃法军。此战胜败实属难料。而通过维尔讷伊会战,法军似乎也找到了对抗英格兰战术体系的办法。

维尔讷伊会战

五 英格兰战术体系的衰落

在法国北部沦陷后,法国爱国军民和奥尔良派拥立查理六世的儿子查理七世在南部称王,建立了偏安小朝廷,坚持抗英斗争。英军和支持英军的法国勃艮第军队(以下简称勃艮第伪军)认识到,如果不迅速扑灭南部的法国小朝廷,将会有更多法国人起来参加抗英斗争,英军和勃艮第伪军决定大军消灭法国南部的小朝廷。1428年底,英军和支持英军的勃艮第伪军围攻通往法国南部的门户奥尔良,1430年,在著名的圣女贞德率领下,前来支援的法军击溃英军,解除奥尔良之围。使得法国战略形势转危为安。解围奥尔良后不久,法军开始反攻。同年,法军在贞德率领下屡次打败英军,先后收复沙隆,特鲁瓦,7月收复兰斯,收复大片失地,1431年,贞德在贡比涅不幸被勃艮第伪军俘虏,随后转交英军,同年5月,英勇就义。

圣女贞德(1412-1431)

贞德尽管牺牲,但是大大鼓励了法军士气,确定了法军最终战胜英军的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在战术上,随着火器的发展,火枪火炮开始大量运用于战场。贞德无论在攻城还是野战,都善于使用火炮轰击,然后骑兵一马当先乘英军未及布阵发起冲锋。贞德创造的“骑兵+大炮”的战术,成为法军对抗英格兰战术的法宝。大炮的轰击使得长弓手的射程和杀伤力优势化为乌有,而炮火轰击,也迫使英军不能再固定不动,坐等法军来攻,使得其被迫放弃有利地形。加上骑兵的配合。逐渐宣告了英格兰战术的末日。

贞德死后,在法王查理七世领导下,法军展开了一系列改革。组建了欧洲最早的职业化炮兵和直属于王室的常备军“宪兵骑士”。用以对抗英格兰军队。1436年,法军再次发起对巴黎的反攻,收复巴黎。随后,1450年,法军发起全线反攻,意图收复诺曼底地区,在同年的福尔米尼会战中,法军主力与英军遭遇,英军故技重施,用克雷西和阿金库尔的队形,背水列阵,。重装骑兵下马,成楔形在长弓手中间。长弓兵位于置好的桩子和浅的壕沟之后。阵前有拒马和壕沟,等着法军冲过来。法军下马骑兵先发动攻击,被英军箭雨打退,随后,两翼骑兵再次发动冲锋,也被英军打退法军见进攻不奏效,调来两门大炮(蛇炮),对准英军阵地狂轰滥炸 遭到炮火轰击的英军损失惨重,英军按捺不住,脱离阵地和工事,发起进攻,夺取法军大炮,击退正面法军.就在英军乱哄哄地搬运大炮的时候,法军的布列塔尼骑兵突然从英军后面杀了过来,杀英军一个措手不及,英军大乱,布列塔尼骑士一波冲锋。将英军冲的七零八落. 先前撤退的法军也发起反攻,夹击英军,英军大败。法军生擒英军主帅克雷尔,法军大胜,随后收复整个诺曼底地区。

宪兵骑士

福尔米尼会战

两年后的卡斯蒂永会战,更是基本宣告了英格兰战术的破产。1453年,八千法军(含1000布列塔尼骑士)以炮兵专家让 布赫为帅,(在福尔米尼会战中,就是他调来的两门大炮轰击英军使得英军最终战败)发起对法国西南部失地阿基坦地区的反击,围攻重镇卡斯蒂永,近万英军以老将索尔兹伯里伯爵约翰·塔尔伯特为帅,迎战法军。前来援救。在抵达卡斯蒂永后,法军就在营地附近构筑了巨大的炮兵阵地。法国人在周围挖掘了壕沟,布置了拒马。壕沟之后是用木材临时搭建的胸墙和炮位。大型火炮的操作人员,可以在移动挡板保护下完成填装。然后拉开身前的挡板,进行发射。大量的小型火炮、火门枪和新式的火绳枪,也布置在炮兵阵地之内,数量足有300门之多。英军则对此毫不知情。

对敌情不明的英军发起进攻,在长弓手掩护下,英军下马骑士发动进攻,法军放大炮,拉大栓,在法军火力下。英军一排一排地倒下,由于英军对所要遭遇的情况估计不足,甚至一度出现了法军开炮一次,就击中6名英军的惨状。在火炮洗礼之余,他们还要遭到大量火枪和弓弩的袭击,几乎完全被压制在敌军阵地前,抬不起头。即便是少量精锐翻越了壕沟,也会遇到法军的下马骑士和步兵。后者以逸待劳,用长柄武器或战斧,将英军打翻下去英军援军赶到,发动第二次冲锋。也被法军打退,士气大跌

在英军艰苦地猛攻法军阵地时,一支由布列塔尼公爵率领的骑士部队,出现于战场附近。这1000名重甲骑兵,迅速从右翼杀出,横扫了队形紊乱的英军步兵。大量只穿轻型护具的长弓射手被骑兵撂倒,落荒而逃者也惨遭身后骑士的砍杀。法军反攻,英军大败。英军主帅老将塔尔伯特被法军小兵一斧砍下首级,其子也死于乱军之中,法军大胜。以伤亡百人的代价歼灭英军4000多人,战后。法军夺取卡斯蒂永,并收复波尔多,进而夺取整个阿基坦地区,至1453年底,法军收复除加莱港外全部失地,百年战争最终以法国的胜利告终。

卡斯蒂永会战

百年战争结束后,英格兰的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为争夺王位,展开了断断续续的长达30年的内战,史称玫瑰战争(1455-1485),在玫瑰战争中,对阵双方大多数时候都使用英格兰战术体系作战,但是,由于板甲的普及和火枪火炮的大规模运用,长弓手的作战逐渐变得越来越有限,双方的胜负,往往依靠天时地利和骑兵所决定。英格兰战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双方的会战也基本沦为菜鸡互啄。随着火器的发展,训练简单,容易成军,威力巨大的火枪淘汰长弓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局势,虽然许多英格兰统治者仍然抱残守缺,坚持使用长弓作战,使英格兰军队在16世纪的战争中成为欧洲极少数仍然能见到弓箭的国家。但是,这一趋势确是不可逆转的。而随着16世纪中期的圈地运动,大量自耕农破产,变成贵族的佃农,年轻人聚集在教堂外练习射箭的景象也逐渐消失,长弓兵的兵源也日益枯竭。1595年,英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在位)颁布《终止长弓法令》,宣告长弓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也标志者以长弓为核心的英格兰战术体系最终的消亡。“技术改变战术,没有永恒不变的战术”,这些语句,用来形容英格兰战术体系,确是十分贴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