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荐书丨事邦国之神祇:唐至北宋吉礼变迁研究

新书推荐

事邦国之神祇:唐至北宋吉礼变迁研究

朱溢 著

2020年8月出版

定价:118元

内容简介

西晋以降,历代王朝的礼仪制度皆采取五礼的架构。作为五礼之首,吉礼以制度化的祭祀礼仪为主体,是帝制时代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本书深入把握吉礼制度的内在逻辑,从大祀、中祀、小祀的纵向结构和祀天神、祭地祗、享人鬼、释奠先圣先师的横向结构出发,主要通过三祀制度、郊祀礼仪、太庙祭祀、释奠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来检讨唐至北宋吉礼的变迁,并且探究其在中国礼制史上的位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此项研究揭示了唐至北宋时期吉礼体系的连续性,从中亦可看到吉礼制度与政治秩序、权力观念、思想学说、宗教信仰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以制度史研究为本位,兼顾制度与思想的互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可望对中国古代礼制研究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整理者介绍

朱溢 ,1980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唐宋史、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礼学思想。2010年入选浦江人才计划。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唐宋礼制研究的起步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唐宋礼制研究的进展

三、唐宋礼制研究的几点观察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大祀、中祀和小祀

第一节 大祀、中祀和小祀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祭祀等级制的展开

一、斋戒

二、祭品

三、祭祀人员

第三节 大祀、中祀和小祀祭祀对象的变化

一、高宗武后时期

二、开元至贞元年间

三、北宋初年至英宗时期

四、神宗时期

五、徽宗时期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郊祀礼仪

第一节 从郊丘之争到天地分合之争

一、郊丘之争与郊祀礼仪的演进

二、天地合祭的出现及其制度化

三、北宋后期的天地分合之争

第二节 皇帝亲郊礼仪

一、三大礼的形成及其争议

二、大礼五使的出现及其展开

三、皇帝亲郊与国家秩序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太庙祭祀

第一节 太庙庙数的变迁

一、“天子七庙”观念及其争议

二、唐初至宋英宗朝太庙庙数的变化

三、宋神宗时期的始祖问题与北宋后期九庙制的出现

第二节 太庙祭祀中私家因素的凸显

一、太庙管理机构的变动

二、宗室参与太庙祭祀程度的加深

三、一帝一后形式的打破

四、常馔珍羞与太庙祭品

第三节 稀袷礼仪

一、稀袷礼仪中的东向问题

二、别庙皇后与稀袷礼仪

三、稀礼的终结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释奠礼仪

第一节 孔庙释奠礼仪

一、释奠礼仪功能的转变

二、释奠礼仪在五礼之中归属的固定

三、孔庙释奠礼仪在北宋地方社会的深入展开

四、儒学复兴与北宋后期孔庙神位的变化

第二节 武庙释奠礼仪

一、武庙释奠礼仪的建立

二、晚唐五代的武庙释奠礼仪

三、北宋的武庙释奠礼仪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礼的原意和最早的表现形式,大抵与祭祀有关,可以说礼是发源于古人对天地自然的祭祀和对鬼神祖先的崇拜。周代后期,礼的内容开始转化,一方面仍是泛指祭祀仪节,另一方面则从礼仪引申为“常道”、“法典”,泛指人与人之间所当具有的关系、态度与行为,亦即人伦规范的意思。如《左传》隐公十一年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昭公二十六年又记晏子对礼的界定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可见礼已经发展成为政治、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行为准则和人伦规范。

礼是儒家思想中重要观念,从内在的道德提升到外在的守礼达人,可说是儒家伦理的一体两面。孔子在《论语》中对礼的阐释,除了泛指古代传下来的祭礼外,也包括了社会政治体制,即周代的典章制度。但讨论得最多的,则是人伦规范方面的含意。如《论语·为政》记孟懿子问孝,孔子的回答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所谓“以礼”,是要合乎当时社会上认为侍奉父母所应有的行为,而且往往要发自真心,不能只是形式。所以“礼”和孝道思想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在儒家来说,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德,而它的外在表现,要通过礼来实现。因此,礼仪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这点可以从礼与仁的关系去加以证明。“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但当孔子解释什么是仁时,他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换句话说,实行仁德,就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由此可见,礼已经成为人类在各种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类的道德人格,建立人文秩序。

祭祀礼仪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人伦规范?首先,古代的祭祀仪式除了代表宗教上的一种信仰外,也带有政治和社会上的功能。祭祀背后所包含的孝道思想、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精神,对政治和社会的安定有一定的作用,因而受到重视,被政治家大力提倡。所以,中国古代礼制的经典《礼记》有以下的记载:“礼至于国也,犹衡至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在位,以处家室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

中国古代的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等级政治,以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为治世的根本。而礼仪制度正能够在这方面发挥效用,因为礼的本质在于区别上下,有了礼才能区别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名分,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各安其位,不相僭越。其次,因为有区别,日后才有“敬”,以下敬上,以卑敬尊,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秩序。所以礼制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在于区别等级人伦,树立人际规范。故《礼记》说:“朝观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表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儒家所倡议的理想社会结构中,自天子以至庶人,自中央以至乡里,都由一定的礼仪规范。国家祭典、人伦秩序,都靠礼仪来维系。而人的生命中每个阶段的变化,都有一套严肃而深具文化意义的礼制来引导,成为了人生必经的“通过仪式”(Rites of Passage)。

汉代以后,中国官方以儒治国,儒家的礼仪进一步制度化、政治化,成为两千年来,中国社会政教合一的重要工具。但古代礼仪文字繁琐,加以历代的变革更新,后人要了解其来龙去脉,绝不容易。学术界过去数十年对三礼的研究比较多,而历代礼制变迁的研究,可谓屈指可数。朱溢博士的新著《事邦国之神祇:唐至北宋吉礼变迁研究》,正好填补目前学术界的空白。

朱溢博士是北京大学历史学及经济学双学位毕业生,在北大历史系时已经一直名列前茅,屡获奖项,其中包括2002年中国第三届全国史学新秀论文奖。2002年以第一名保送北大历史系研究生,2005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同年朱君以优异成绩考取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院,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全额奖学金,从事博士学位研究。除四年全额奖学金外,连续三年获颁作为全校少数顶尖研究生的奖励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奖学金。本书为朱君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论文修改增补而成。他的博士论文在送外审后很快便顺利通过,当年三位评审人之一,已故华盛顿大学陈学霖教授的长篇审查报告中,有这样的一段:

The thesis is judiciously organized to provide an orderly structure to elucidate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Propitious Rituals as they emerged from the classical Zhouli and their modifications and maturation under the Han-Wei and Six Dynasties onto the Tang and Northern Song period. Discontent with the piecemeal efforts of past scholars, the candidate sought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coverage and analysis of the Propitious Rituals through a two-throng approach. It starts with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ajor Sacrifices, Medium Sacrifices and Minor Sacrifices that formed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Ji li, and complements with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four rituals that formed the horizontal dimension of the rituals: Ritual of the Heavenly Deities, Earth Deities, Human Deities, and Shidian Rituals. A full picture of the transformed Propitious Rituals through the Tang-Song transition thus emerges. This well-conceived intelligent design of the thesis is an outgrowth of the candidate’s long years of study of the ritual systems in classical and medieval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political and cultural history, and the result of hi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in research skills and bibliographical search, much of which was enriched during his period of study in Singapore.

陈教授的评语客观地总结了朱溢博士论文的学术成就与建树。朱君除在北京大学接受传统之史学训练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就学期间,受到西方严谨学术研究方法之熏陶,从事学术研究及著述,均一丝不苟。读者阅读是书,当发现其缕析条分,精思博识。朱君穷多年之力,考究唐宋礼制,汇通古今之变,以成一家之言。其筚路蓝缕之功,定能嘉惠学林,启开风气之先。

李焯然

2014年劳动节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0)

相关推荐

  • 【古礼漫谈】漫谈中国祭祀礼

    王锷 祭祀礼是中华传统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左传>僖公十九年(前641)司马子鱼说:"祭祀以为人也."文公二年(前625)记载:"祀,国之大事也.&quo ...

  • 清代的太庙

    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代祭祀包括祭天.祭地.祭祖先,它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祖先.圣贤的崇拜与敬畏之情.随着礼仪制度的逐渐成熟,祭祀体系也不断得到更新 ...

  • 除了登基大典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礼仪

    圆明园遗址公园2021-03-07 18:27:37 "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大典篇 朝廷大典,除登基.授受大典外,还有亲政,晚清的垂帘听政,上皇帝尊号.徽号,上太皇太后. ...

  • 跟着勇哥学《论语》:《八佾篇第三》文字版+语音版

    八佾篇第三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释意] 孔子评价季氏时说道:"他用六十四个人的规模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僭越礼制的 ...

  • 唯有礼义无尽处——《论语》悟读【246】

    人生有穷时,礼义无尽处. <论语>第十篇第十四章: [原文] 入太庙,每事问. [译文] 孔子进入太庙中,每件事都问. [悟读]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引自屈原的诗句,本意是对 ...

  • 上古荐书丨《百兽率舞: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动物纹装饰综合研究》

    上古荐书丨《百兽率舞: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动物纹装饰综合研究》

  • 上古荐书丨周必大集校证

    新书主推 周必大集校证 有宋一代,为中国文化之鼎盛之时,集部昌盛.宋代集部的整理向为古籍整理的重要领域.如<苏舜钦集>.<欧阳修诗文集校笺>.<张先集编年校注>.& ...

  • 上古荐书丨汉上易传

    上古荐书丨汉上易传

  • 上古荐书丨《中国文明:农业与礼制的考古学》

    缘起 2019年2月4日,农历的大年三十,远在日本研修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刘斌老师(我考古实习的带队老师之一)发信息说,两天后要去拜访日本的著名中国考古学家冈村秀典先生,还提到了冈村先生的名作< ...

  • 上古荐书丨《袁英光史学论集》

    袁英光史学论集 邬国义 李孝迁   编 ISBN:978-7-5325-9810-6 定价:178元 袁英光先生 袁先生手迹 1987年海宁王国维故居揭幕仪式 <南朝五史辞典>编纂成员留影 ...

  • 上古荐书丨光绪嘉兴府志

    光绪嘉兴府志(全六册) [清] 许瑶光修.吴仰贤等纂 嘉兴市地方志编纂室编校 2020年12月出版 定价:1800元 内容简介 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制始于秦,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自古为繁华富庶之 ...

  • 上古荐书丨《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

    [日]大木康 著:周保雄 译 定价:58.00 元 出版时间:2020 年 3 月出版 01 内容简介 本书乃根据作者1991年发表于<广岛大学文学部纪要>的特刊,书名为<明末江南出 ...

  • 上古荐书丨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

    <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 杨儒宾 著 定价:85元 01 内容简介 <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的"五行"不是传统自然科学意义下的概念, ...

  • 上古荐书丨《公众考古学(第一辑)》

    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 编 王  涛 主编     范佳翎 副主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ISBN:978-7-5325-9737-6 16开  简体横排  平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