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速读】《内家拳气轴论》精华脉络梳理

最开始我没打算看这本书,因为封面上的老人穿的衬衣加牛仔裤摆姿势就显得不专业,还提出了所谓的“气轴”,我第一感觉是功夫不上路或者是骗人的书。经人推荐,我仔细的看了该书两遍,然后十分惭愧,觉得自己以貌取书了。该书真的是一本好书。

我没有习练到作者的境界,只是从为武术初学者推荐书的角度为大家凝练一下内容。因为作者岁数大了,能够记录练拳经历就十分难得,全书将经历罗列出来,期间穿插小故事的论证,只是有些冗长、重复、跳跃,初学者可能没有耐心读下去,但书里还是比较有货的,不归纳一下怪可惜的。我按照时间顺序,把作者的一些练拳感受和要诀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2011年12月,慢慢转换到气轴走掌,在摸索试探逐渐转换着,有时抓得到,有时摸不着,是在逐渐接上通电的触点。提高内部肌肉单位操作能力来适应高频率的微调运动。

2012年1月,小腿的下半部及足踝的上方肌肉就感觉到特别累。

2012年7月,脚底下特别吃得上力,抓地的感觉明显细腻的多,也就是分工可以分得更细,力量更大,反应细腻。

2012年8月,身形更像木桶形状。

2012年9月,举手投足都慢慢的由气劲来驱动,不知不觉进入气劲阶段。

2012年10月,一举一动,用不着着意于身体架构的完整,劲力一样可以输出无碍。

2012年11月,疲惫不堪,练习两三天就要休息一两天。盆骨与胯部的活动量增加了,有了一定的位移。

2012年12月,开始感觉这种极度疲惫的原因是肌肉连同支撑的骨骼全部松弛了,不像以前可以随意组织起来,以前是部分肌肉支撑、部分肌肉放松,现在是一放松,全部肌肉都放松,像垮掉一样。

2013年1月,感觉到动作推动的主因是在气轴而不是在肌肉与骨架的动作,左右可以随意运作,只是气在运作中,脱离了那一边较为熟练与有力的下意识的顾虑,也就是不再依赖习惯性,随意发挥,都那么快与有力。

2013年2月,各种现象是高频微调的结果,气轴支撑身体的架构不如骨架和肌肉支撑的稳定。

2013年3月,没有那么疲惫,新的状态逐渐稳定,放松也变得是有组织的放松,躯干位移增大,行动阻碍更少了。盆骨部位的灵活可以与掌式动作配合,令本来不大灵敏的气轴运动变得灵活有劲,两者且相得益彰,步法活而吃地,劲力也有明显的更为工整,整体劲力的输送效率增加了。

2013年4月,气轴对四肢提高了感应,陆续感觉似乎接上了线,气轴的牵动是不期而来的。除了中盘气轴的旋转外,明显的感觉受到盆骨两旁的肌肉及腰背的肌肉都在那一刹间都带动了,有明显的节奏感,力量有如波浪式的涌出。

2013年5月,身体重新组合,好像没有了骨节架构,慢慢有种全身无处不弹簧的感觉。觉得走掌的推动力是逐渐全部由内而发动的,每走一步,中气轴都会鼓荡一下,整个外缘力变成了内动力,由骡子在圈外拉动,变成电动机加上齿轮箱在内部底盘推动的概念。这个轴不是人体中线直轴,二是汽车底盘的曲轴,是旋转滚动的。

2013年6月,过去多年走掌是把内气聚合抱团,这是研磨生长,需要岁月时间的功夫。

2013年7月,气沉丹田不用故意去沉,只要意识放松,中盘肌肉处于自然状态,气就自然沉到了丹田。

2013年8月,只要用功锻炼,仍然非常疲倦,慢慢体会到了这不是一般性运动的身体疲劳,这个疲劳乃是身体重新组装的疲劳,有去旧换新,更改结构的作用。逐渐觉得这个气轴固然是带动腰胯肾,不过是拆开了动的,没有那么一个整块一个动作的感受,而是各自的动作,又可以跟整体招式的运作连动一起。

2013年9月,有了二次发力或三次发力,是内气驱动的,与以前用足蹬与身体旋转来再增力有所不同,出拳最后阶段除了身体动能外,气轴再一旋转即启动内气的再一鼓,产生了突发的钻劲,一直送到末梢,加大了原有的重叠劲。

2013年11月,气轴可以启动身体的瞬间滚动,就是狗抖水的感觉。突破了脱肩的关口。

2014年2月,偶然感觉到内部甚为灵活,肌肉的动已不十分明显。有脱骨的感觉,力量传输无阻碍。体会放弃间架结构,进入有势无形的锻炼。

2014年3月,进一步推动了溜臀机制。脚下不是一味的有劲,而是随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与中盘的气团鼓荡合为一体。

2014年6月,提高了气劲与力劲的结合,就像发动机加了增压器。感受到了裆胯劲,含有会阴、阴囊及肛门部位的肌肉。

2014年8月,练习气轴后的腹肌增厚,连同腰胯后面也相应发达,尤其是肋下两旁,身体呈圆柱体。两个臀部能像牛马一样分别动作与发力。能调动各自为政的肌肉群与气团结合发力,像海豚跃出海面的发力。

2014年9月,会阴和肛门的肌肉不再是被动启动,而是主动产生作用。前列腺副作用改进。这部分不要练不到时,自己靠意识瞎导引练习。

2014年11、12月,感觉内气团可以启动整个盆骨部位的力量。

2014年12月,动作像一段一段的传送出去,就像多节动力火车。

2015年4月,动作一进一停犹如机械运动的标准,不拖泥带水,内部有了很大的控制力。伴随新一轮的疲劳。

2015年8月,气轴能够推动胯部肌肉,启动了武术丹田。

2015年9月,腰脊的发弹劲大幅增加,就像虾跳的感觉。单掌劲不能一送到底。

2015年10月,气劲的基础是力劲,力劲的基础是肌肉的细化分工。感觉到了劲变脆。

2015年11月,单手能够靠内劲单独撞出去,劲力可以感觉嗖的一下出尽。   全身卡拉卡拉响,出现再次脱骨现象。

2015年12月,劲的传输就像里面没有阻力一样。除了力劲外,有明显的感觉丹田发出气劲,辅助力劲。

2016年2月,精、气、能融合为一的感觉。

2016年3月,气轴鼓动变强,像加压泵。

2016年4月,膝盖、小腿反应力少了一截一截的使力感,有每步都钻入地下的感觉。

2016年7月,能够出掌到点时再发一次力,除了气劲,有大量的骨劲融入。

2016年9月,型动与气动的两者结合度更高了。出手时不要保持一定的架势。劲力在体内有明显的流动感。

2016年10月,除了体弹簧劲之外,多了个内弹簧劲,发劲时在体内先压缩一下。

2016年11月,学生一动我先反应,你微动,我先动,因为气劲比力劲发动快。

2017年4月,气轴的发动距离和时效都变短了,感觉内家拳的爆劲。

2017年7月,出劲感觉中间有一根棍子,直捅出去,没有力劲的重叠感。

2017年9月,丹田能够绷紧,不单单是会阴部分,包括臀部的大块肌肉。脚栽地的效果更加明显。

2017年9、10月,转腰动作更主动,感觉体内多了发动机。

2017年10月,中间的气动磨盘转多了,步伐有明显的往前推动感。

2017年11月,转掌有磨磨般牵连压迫的感觉。出掌二次发力更为工整。

2018年1月,气轴向前的推动力有一次单向,可以分段随意控制了。

2018年3月,气劲感觉就像抱着能送出的实体。这股劲形成了“劲场”。

2018年4月,气劲可以到达掌指末端,脚趾也有这种感觉,只不过没有手指明显。

2018年5月,从脖颈到海底能够连成一气。

2018年6月,太极气团强大了,可以支撑躯体,走路在晃荡中前进。气劲打出来像刚劲一般的明确,出手就是。

2018年7月,站桩感觉整个身体都沉实的多,像灌了铅,有沉重感。站桩心头挂在海底穴那一带,不要太过于专注。

全书核心逻辑是功夫要循序渐进,不要把各种要求一股脑的、在初学时就都做到,有些要求是结果而不是原则,比如气沉丹田,初学不要把气硬憋在小腹,当你练到放松、气足,那自然而然气沉丹田。这本书对拳经有辩证的思考,尤其是对武术肌肉的解释非常客观,非常符合人们的常识,觉得武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都是有物理学基础的,这为武术初学者指出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路,只是怎样迈步走路,书中没太细说,也确实很难写,需要有人指点和陪伴着练习。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