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公司被领导揩油,你在小公司给老板磕头

阿干说

还是那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到底是选择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

作者 | 格总
来源 | 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1

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大家一直很关心。

正好我前段时间密集接待了好几批客户、供应商,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的,故事听了不少。

今天专门写一篇,讲下体会。

我接待完,证实了最近几年的一个感觉,就是大公司出来的人,未必就比小公司出来的能打,甚至还略差。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华为,后来跳出来去别的行业,换了好几次行,但跟最早那批老同事联系一直都在。

华为出来换行的比例不大,常见的是去竞争对手,去上游电信运营商,去下游第三方外包的很少,还有些偏软件的能去互联网公司,创业的不是没有,很少,成功的就更少。

本来我以为通信圈比较窄,而且收入偏高,大家不愿意离开。

后来做投资,接触行业多了,发现这个规律跟哪个圈子没啥关系。

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是在大公司呆过超3年的人,基本一辈子就呆大公司了,除非大公司倒闭,倒闭了还想去别的大公司。

这倒不是说在大公司有啥不好,毕竟无数人想去还去不了。

只是想说,大家去大公司之前要有心理准备,你只要进去呆着,基本上人就废了,呆得越久你就越离不开,除了头戴光环,未必有小公司出来的能打。

原因很多,今天主要说这么两个。

2

首先是,大公司的“管理者”太多了。

有些人会说,那不是很正常吗,公司管理本来就需要人啊。这种人一看就是已经废掉的,谁告诉你公司一定需要管理者的?

公司人很少的时候,不需要管理,有啥事互相打个招呼就可以。

只有当公司大了,人太多了,老板一个人打招呼打不过来了,没办法,只好招人来“管理”。

这个人自己不咋干活,不产出价值,拿钱还比干活的人多,换句话说,是干活儿的人养着这人的。

当然了,不能说毫无用处,很多决策需要做,计划需要监督执行,跟老板汇报、跟内部外部对接,都需要管理者,所以这帮人看起来特别忙。

但是大家看下,除了决策有价值(老板要是一竿子捅到底,你连决策都不用做),跟老板汇报其实也不产生价值,跟内部外部对接,对接的也是对方的管理者,其实也没产生啥价值。

管理者很多时间,都在计划监督执行上。

问题来了,如果所有人特别自觉,不需要监督就能干好活儿呢?

那管理者就更没啥价值了。

所以乔布斯说要招“聪明人”,奈飞公司说要招“成年人”,其实都是同一种人,就是不需要管理,不需要考虑他的情绪,钱给够了就能吭哧干活儿,甚至主动把KPI之外的活儿干好的人。

就是为了减少管理成本。

但是一家公司如果都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了,哪里有那么多“成年人”给你干活呢。

我还在的时候,华为搞过一个中层的“瘦身”。

就是任老板发现组织太庞大了,下面干活儿的人很缺,上面撑场子的高管也还将就,但是数量庞大的中层管理者,有部分人(注意措辞)搞管理时间太久,已经不懂业务,不出活儿,甚至开始祸害底层了。

而且他们进公司还早,每年拿股票分红比工资高太多,很多已经接近财富自由,也没啥进取心了。

这种人留着干啥,好过年吗?

所以当时“瘦”了不少人走。

这批人能去哪里呢?关键是,他们会些啥呢?

不能说什么都不会,但是会的东西跟他拿的钱,明显不匹配,因为他拿到的大部分,是“论资排辈”后的时间红利。

小公司的老板们个个都是人精,给的薪酬通常是要打折,甚至打对折的,但这帮人过惯了好日子,生活质量也降不下来,不少脑袋一热,干脆自己创业,结果死的不计其数。

这种人出来,你说他能不能打?

像华为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海外市场做得很好,所以华为成了中国企业出海的“黄埔军校”,输出很多人去了别行业的公司。

我随便说几个有名的比如OPPO、VIVO(手机)、大疆(无人机)、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海康威视(安防)、海能达(专网通讯)、YY(直播)……太多太多了,去海外拓展,华为离职的都是首选。

但是这帮人去了后各种水土不服,留存率并不高。

为啥这样呢?

因为他们会的东西严重局限在本行业,倒还是其次。

关键是,他们非常熟悉,或者说严重依赖华为内部平台的各类支持,业务上的东西反而谈不上精通,刚才说了嘛,管理到后来会变得很虚。

我说的华为,其实任何一个行业的任何一家大公司,都是如此。

而且能混到这个位置,基本都是职场老混混,办公室政治内行人,拉帮结派佼佼者。

一家小公司来两个这样的搅屎棍,基本完蛋。

小公司的人包括管理者,我不敢说没有上述毛病,但是接地气得多,为啥呢?因为老板就在旁边呀,你能不能干活,干好,老板随时盯着。

而且小公司的部门边界模糊得多,指哪就得打哪,时间一长,你都能扛下来小半个公司的事儿了。

3

上面这个主要说的,还是“能力”这个角度,大公司出来的不能打,更重要的,还在于“心气儿”。

心气儿这个东西说起来飘忽,其实非常重要。

每隔一段时间,网上就会传出来大公司裁员新闻,什么甲骨文、滴滴、携程……还有最近点儿背已经背出天际的教培行业,全网哀声一片。

啥时候听说过哪家小公司裁员,员工拉横幅的?

一个原因是大公司名气大,出点事全世界都知道,另一个原因是这帮人已经完蛋了,没啥心气儿了,公司一垮就跟被抄了家样。

为啥会这样?因为大公司归属感太强了。

你想想看,如果你入职一家大公司,薪酬就不说了,朋友同学聚会聊起来多体面呀,而且平时高级写字楼上班,绿树成荫,空调标配,时不时还整个带薪团建,豪华下午茶,巨人性化。

出去参加会议都是高端沙龙,平时聊的,都是圈儿里大佬的趣事,公司的新闻动不动上头条。

非常光鲜,想没归属感都难。

前段时间不是有个段子嘛,说字节跳动(抖音的母公司)的某员工坐地铁,安保人员说有危险品要求开包,结果他从包里掏出字节的工牌,周围人的钛合金眼瞬间都被闪瞎了。

段子来源于生活,这事儿我是信的。

多年前我在华为,就知道某些人进关去深圳市里(华为在坂田,关外),坐公交车也不取工牌,你说他是忘了,还是故意的,这个一言难尽。

归属感的坏处呢,就是你在大公司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感觉这种生活“还可以”,每天都被前一天的惯性推着走。

会忘了你只是一颗小螺丝钉,根本看不到整个业务的全貌,而且你的业务能力慢慢会蜕化,或者说被驯化成适合打工,且只适合在大公司打工。

甚至沾染一些习气,说人话都不会了。

网上流传的“阿里黑话”了解一下。

如果出现重大的市场机会,或者创业机会,你觉得这种人会抓住吗?

非常难,他过不了心头那一关,因为他的心气儿已经被每天的下午茶腐蚀了。

所以大公司基本上把人筛了一遍,去的人都不差,但也好不到哪去,你心智健全照章办事就可以,公司流程成熟,不需要超级英雄。

工作这么些年,我面试过的人怎么也有上千了,大公司出来的,这么讲吧,平均分60及格的话,上下不超过10分。

所以大厂出来自带光环是有原因的,一般公司招人可不就是招个平均水平的嘛,谁干不是干呀。

但是小公司出来的很不一样,烂的烂得抠脚,好的好得一批,数学描述叫做“方差极大”,挑到啥样纯看运气。

因为大公司之间还是很相似的,但小公司差别太大了。

之前我有朋友开小公司的,要招业务员,发现很难,稍微有点经历的、大公司出来的都看不上他们家。

我说你这样,门槛降低,就招一大堆小公司来的,几十上百个一起来,搞完培训再分配任务,就跟养蛊似的竞争上岗,留下的几个待遇给够,够到他眼睛发光。

果然很好使,最后挑出来好几个猛人。

这几个猛人心气儿非常高,大部分留下来成了他的得力干将,有两个后来出去单干,做得也还不错。

4

看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这个大公司的归属感,怎么抵抗呢?比如作者你不也在大公司呆过嘛,你咋没归属感,非要离开呢?

我不一样,我天性比较散漫,不服管。

之前回国培训,同事个个跟回了家样,各种激动啊兴奋啊,只有我看华为培训中心绿草如茵,一张冷脸心想那又咋样,迟早不得走人。

公司收入节节高升大家奔走相告吧,我又想这有啥,又不是我的,除了今年股票分红可能多点钱,那倒是不错。

出去谈合作,合作伙伴一脸堆笑,我对自己说人家是笑给你这个职位,又不是笑给你本人,有啥稀罕的。

这天生反骨,咋可能有归属感嘛。

大组织一板一眼那一套,要玩我也会,我就是受不了约束,不洒脱,不爽。

想买我自由也不是不可以,得加钱。但人家凭啥加钱啊。

所以说到底,这个事儿分人,有的人特别喜欢大公司,归属感越强的大公司呆着,他越幸福。

反过来不得不离开,他也更痛苦。

好吧,刚才吐槽了半天大公司,说出来的人有多不能打,主要是指那些老混混,大公司出来当然也有非常厉害的人,因为有些东西是别地方学不到的,也简单说三个吧。

第一个当然是眼界。

你只要用点心,作为螺丝钉一样可以接触大项目,而且稍微有点职位的话,外部跟你对接的人层级都不低。

特别公司开疆拓土阶段,一个小白也有可能被派出去,跟客户、合作伙伴聊的也是整个国家至少是整个省域的生意。

而且背后有个庞大团队支撑,这是小公司给不了的。

以后你不管打工还是创业,视野跟别人还是很不一样,容易把事情搞大,能不能搞好另说。

第二个是打法套路。

越是成熟业务,越是有一套固定打法,这玩意儿被前人总结之后直接拿来灌输给后人,大公司里很常见。

像华为“一指禅”,阿里“三板斧”,都很好用。

而且看待一个新问题,咣咣咣一二三点,都是大公司常规的思维方式,非常快速精确,拿来就能使。

第三个是业务工具化。

大公司有一大堆工具,你开始可能会比较痛苦,到后来越用越顺手,越用越喜欢,而且这些工具确实很好,你能用出深度来,把事儿办得很专业。

可惜小公司要么用不上,要么买不起。

这就是为啥小公司经常吐槽大公司出来的人,说一天到晚“花里胡哨”,工具可不都是花里胡哨么。

其实都是好东西。

在大公司打工,真正缺乏的是什么?是机会。

已经一个萝卜一个坑了,你就是浑身武艺也没地方施展了,互联网公司还好,传统行业大公司真是一干十几年,年年不得闲,忙完再一看,原地净打转。

但我还是奉劝一句,大家要尽量去做事,做得越多,学得越多,会得越多,未来公司会不会死且不管,你的可能性反正越来越大。

像字节张一鸣、滴滴程维都在大公司搬过砖(酷讯、阿里),人家还不是创办了后来的独角兽。

我之前讲打工人要有“卧底心态”,你看他俩就是去大公司卧底的,大公司的好东西学过来,就够了。

说到底,职场上最牛逼的就是那些明明在大公司,却不甘愿当一颗螺丝钉的人,非去干更多事,把自己当成业务板块的小老板,最后真当老板了。

反过来呢,大多数人只有小公司的命,却得了大公司的病。

你都去了小公司了,一天到晚还计较什么福利,什么调休这些没啥意义的东西,要啥自行车呀,有本事去大公司呀,大公司都给你安排上。

你该计较的,是机会。

公司小,你能窥探到整个业务流程,可以跟每个部门的人打交道,知道每个部门的职能、能力模型啥的。

而且因为人少,稍微努力一点就脱颖而出,哪个边边角角有需要,老板不得想起你,机会不就来了嘛。

边边角角一搞大,你不就是一方要员了嘛。

5

平时文章也就2000多字,今天讨论大公司小公司,放飞一把没咋管自己,一整就整了4200字,不过这话题跟婆媳关系似的,属于千古难题,4200字不够塞牙缝。

最后还是这句话:

你现在这份工作,就是以你的水平能找到的最好的那份。

你在大公司,不要觉得自己出来混就多牛逼,你可能就是运气好点,风口上跟着飞起来了,行业稍微一变化就像这回的教培,很多年轻人才毕业没多久,前两年还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几天就身世浮沉雨打萍了。

小公司的同学,也别妄自菲薄。

少点抱怨,多点努力,永远都是正道。

长期来看,该你得的你终究可以得到;该去的地方,你终究可以去到。

至于我自己,大公司小公司都呆过。

年轻时候有老员工跟我讲,说什么下午茶啊,高福利啊,旅游团建、工作有面儿啥的,都是浮云,自己最后收获了啥,成为一个啥样的人最重要。

现在我人到中年才发现,确实如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