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焕仙先生:禅门单传的真正奥义
提 示
袁焕仙先生简介 袁焕仙先生(1887—1966),四川省盐亭县人,南怀瑾先生之师。先后在成都、南京成立“维摩精舍”,讲学传法,一方度化,四众共仰,门下弟子众多,南怀瑾先生为其中翘楚。袁焕仙先生著述由南怀瑾、徐剑秋等编撰、缮稿,整理为《维摩精舍丛书》;近年出版有《袁焕仙著述集》。
(以下摘自袁焕仙先生《黄叶闲谈》) 维摩精舍第一届行七已,诸子日集,每兴难问。若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然则入者何入?趋者何趋?百工之术尚有径循也,矧单提之的旨、万有之至行,可以入而无户,由而无道乎?”于是咸趋座下礼问。 【白话参考】维摩精舍第一届七日禅修活动结束后,学子们每日聚在一起,常常向袁先生提问。比如有人问:“'真正向上进步的路径,往圣先贤都不能传授’,那么学人该由什么途径进阶?该向何处努力呢?普通工匠的技术都有法可循,何况禅宗单传的真正奥义、深广的卓绝品行,可以让学人欲入无门、欲往无路吗?”众人都有此疑问,于是聚在先生座前请求开示。
先生怫然而起,翻然引往。诸子自恣,莫岸其涯。如是数日数问,莫闻其旨。中秋之前夕,庭桂宵馥,砌兰夜芬,共茗月下,申问如前。 【白话参考】先生听了生气地站起来,转身就走。学生们只得各自讨论,但都摸不着边际。这样过了几天,又几次请教先生,都没有得到答复。中秋节前一天晚上,庭中桂树飘香、兰花芬芳,师生品茗于月下,又把前面的问题提了出来。 先生曰:“凡有言说,都无实义,何有吾宗?”进曰:“若然,无言无说即实义、即宗旨、即阶道欤?”曰:“有且非,况无邪?”进云:“行人但有言时不作有想,无言时不作无想,即实义,即宗旨,即阶道欤?”曰:“有有、有无,益增乃病。” 【白话参考】先生说:“凡是言词话语都无实义,禅宗哪有宗旨可说?”学生说:“假如真是这样,那么无言无说就是实义吗?就是禅门宗旨吗?就是修行的进阶道路吗?”先生说:“有言语尚且不正确,何况无言语呢?”学生进一步说:“修行人只要有言语时不当作有言语,无言语时不当作无言语,是否这样就是实义,就是禅门宗旨,就是进阶道路?”先生说:“肯定有言说、肯定无言说,都只是增加你的修学障碍。”
进曰:“噫!我知之矣。有无不拘,一派圆成,出主入奴,法尔如幻,的实义、的宗旨、的阶道矣。故六祖能曰:'有无皆不立,长御白牛车。’如何?” 【白话参考】学生又说:“噢!我知道了。能不拘泥于有无,明白一切本来圆成,然后卓立宗风,体认法尔之理如梦如幻,这便是禅门的真正义理、真正宗旨、真正进阶。因此六祖惠能道:'有无皆不立,长御白牛车。’我这样理解,如何?”
先生曰:“止!止!学般若人慎勿如是戏论、如是谤言,如是恶口。倘不自悛,讵曰遗讥君子,实亦果遭迂曲。”问者大惑益阻,复礼而叩曰:“学人愚昧,罔测幽遐。愿先生哀我赤忱,并矜来学,令未入者思入,思入者能入,能入者升堂及寝而得入,用光前烈,为章后世。” 【白话参考】先生道:“住口!住口!修学般若智慧的人千万不要这样胡言戏说、这样妄语、这样恶口。假如不能自己悔改,且不说被天下君子耻笑,真的会遭报应的。”提问的人更加迷惑不解,再次施礼问道:“我太愚钝了,不能明白如此深远的道理,希望先生可怜我求道赤忱,同时也是为了鼓励后来的学子,让那些还未入道者有入道的希望,希望入道者能够真正入道,能够入道者则可登堂入室,这样也能光显先哲、引领后人。”
如是数请,先生以手拈须,以目顾众,久之,乃曰:“此事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不趋已入,说个直超,早已成了接引之言、方便之语。何也?所谓法身、化身、报身、秽土、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一切一切,已举未举,无不等现,法尔圆成,不从人得,不因师授,不以己求,实无修证,千圣所由,诸佛共履。而当人偏偏要入许多知、许多见、许多奇特不奇特到他分上,遂弄成人人不知具足,个个不悉圆成。于是乎入不得入、信不自信;奇言妙义兴也,魔外邪正之立、三藏十二文字语言、非文字语言兴也。实际理地,哪有如许多事来? 【白话参考】这样请求了几次,先生手拈胡须,四顾众人,过了良久,开口说道:“此事人人本已具足,个个都已圆满成就,不必追求就已进入;如果说什么直超顿悟,早已成了接引诱导的方便言说。为什么呢?所谓的法身、化身、报身、秽土、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诸如此类所有一切,前人说过的、没说过的名词,并无实质的不同。法尔之理圆满成就,既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也不依靠师长的传授,不会因为自身的希求而得,其实也无可修证;这正是古来圣贤所以成为圣贤、诸佛共同践履的真理。你却偏偏要从外面抓取这许多知识、许多见解、许多奇特或不奇特的东西。于是造成了人人不知自性本来具足,个个不明本来圆满成就,于是便会无从进步,不能自信;奇谈怪论随之产生,邪魔外道正邪分野随之成立,三藏十二部文字语言、非语言文字随之兴起。真理的境界中,哪有这么多事端呢?
先圣悯之,为设檀度;上中下乘,为利初机;戒定慧学,乃诠共德。就自肯之浅深,假立阶梯;因入德之难易,权称顿渐,实无实法,宁有要门?当人果能于此一觑觑破,一了了却,不但一切经、一切论、一切临济三玄、曹洞五位、沩仰圆相,云门鉴咦、一切是法非法、胜法劣法等等,皆成话柄,而当人自身亦成话柄也。入,从何入?趋,从何趋?果有入路,或有趋程,诸子,诸子,入来,入来!”众无语。 【白话参考】往圣先贤悲悯众生,设置了法布施;开演上中下三乘法门,为了照顾初学者;传授戒定慧三学,普被大众共有的德性。根据修行者自己证悟的程度,假立阶梯;根据入道的难易,提出顿悟或渐修的方便说法。本来并无一成不变的修法,哪里又有什么要门?你假如真能从此处一下看破这个道理,一下了却这些事情;不但一切经论,一切禅门公案,如临济三玄、曹洞五位、沩仰圆相、云门顾鉴咦等等,一切是法、非法、胜法、劣法,都成了多余的话柄,就连你自己也成了多余的话柄。入道,要从何处入?求道,又向何处求?(假如你们不信)还以为有什么门路,或有什么途径,你们就试试看,进去啊,进去啊!”众人听罢顿时语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