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让咱们聊聊古代的酒文化!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二》

李白

在当今社会中,酒桌文化很是流行,婚丧嫁娶、朋友聚会,这饭桌上哪少得了酒。自古以来,酒承载着礼,无酒则无礼,没有酒的饭局,好像就是那么不圆满。一杯酒端起喝下肚,好似不管什么事都能够解决

,一帮哥们朋友在一块畅饮,喝的不是酒,那可是感情

。中国有着悠久的酒文化,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对酒有着浓厚的兴趣,一起来了解下吧!

酒的起源

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酒”字,表示当时就有了酒。它的写法是右边一个酒瓶,左边的三点水则表示酒从瓶中溢出。

甲骨文中的”酒“字

古代的酒都是自然发酵的,有果酒和粮食酒。不过那时的酒没有酒曲,度数很低,称为原始酒。关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人们普遍认同的有“猿猴酿酒”、“杜康造酒”、“仪狄造酒”。

猿猴酿酒

《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曾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意思就是猿猴多居住在深山老林中,会采摘一些成熟后坠落山谷石洼中的果子,含糖分的水果经过酵母菌的分解作用就会产生酒精,猿猴采摘花果,”酝酿“成酒,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了惊喜。

杜康造酒

少康 像

约在公元前19世纪,传说当时的夏王朝国君少康,发明了粮食酿酒工艺。《酒法》中说:“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意思是,少康把没有吃完的剩饭,倒置于桑树里,剩饭发酵后,发出芬芳的气味,自然就成酒,没有奇特的方法。
少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事物的规律,发现剩饭发酵会自然成酒,把酿酒的方法记录总结下来,便成了酒的创始人。大家还赐给少康另外一个名字——杜康,这也是酒祖杜康的来历。
其原理是粮食中有丰富的淀粉酶,蒸熟的谷物发酵后能产生曲霉真菌——酒曲。”杜康造酒“就是酿造的高粱酒,从此,人们不仅限于制作果酒,也可酿造更为醇厚的粮食酒。

仪狄造酒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战国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意思是说夏禹的女人,命令仪狄去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酿出来的酒甘甜美味,于是呈献给禹品尝,禹喝过后也觉得非常美味……
还有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láo),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主要讲他们做的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而成的醪糟,多产于江浙一带。性温,味甜,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如今不少的家庭中也自制醪。秫,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
如果硬要将杜康或仪狄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酒的文化

酒文化自诞生之后,便如涛涛江水一般奔流而下,不断发展壮大,在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夏朝开始大规模酿酒,前面提到“杜康造秫酒”,杜康作为夏王朝的五世国王,亲自造酒,可见当时对酒的重视程度。

商代酿酒业迅速发展,拥有充沛物质资源的大商王朝,酒文化非常发达,不仅作酒有了成套的经验,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酒器上足以证明。这时期出现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在中华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商代青铜爵  章丘区博物馆 藏

商代兽面纹青铜觚   章丘区博物馆 藏

  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酒的礼仪成为最严格的礼节,“乡饮习俗,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以年长者为尊,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就是说,喝酒的时候年纪越长搭配的肉越多,表示对老人的尊敬。

周王朝初期曾经以商王朝的覆灭为戒,下令减少用粮酿造酒。但是倜傥浪漫、喜欢周游天下的周穆王撤销了该命令。于是,具有浓厚西周特色的酒文化也开始兴盛起来,而且出现了行酒令。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酒文化不断兴盛,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各种精美青铜酒具的产生,而且其造诣达到新的高峰。下图为铜冰鉴,是用来冰酒的酒器,堪称是最精美、复杂的青铜酒器,是不是古时用的冰箱呢?

可见古人的智慧相当厉害!

两汉时期饮酒逐渐与各种节日联系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酒日,酒的种类也更多。汉代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温酒或盛酒的器皿)置于席地中间,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核心。

三国时期的酒风极“盛”,不论是技术,原料,还是种类等都有很大进步,酒风剽悍、嗜酒如命。陶元珍先生评价三国酒风时曾引用这样一段话:“三国时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

魏晋南北朝时还出现“曲水流觞”的习俗,就是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隋唐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因唐朝诗词的繁荣,对酒文化有着促进作用。酒与诗词、音乐、书法、绘画相结合。酒文化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酒催诗兴”是最高度的体现。

此时,陶瓷制的酒具逐步取代了青铜质地酒具,成为日常应用最广泛的饮酒器,而且唐代人们开始使用桌子饮酒。

宋朝酒文化是唐朝的延续和发展,较之前更丰富,更接近我们现代。此时宋代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夜生活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听曲和饮酒是夜生活的主要方式,酒店遍布大街小巷。

明清饮酒讲究“陈”字,“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饮酒那可是有讲究的,“元旦饮椒柏酒、正月十五饮填仓酒、端午饮菖蒲酒、中秋饮桂花酒、重阳饮菊花酒”。逢什么日,喝什么酒,喝酒那可是有讲究的。

酒的礼仪

酒以成礼

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酒礼是饮酒的礼仪、礼节。我国自古有“酒以成礼”之说。

古人饮酒讲究“温克”(温和谦恭、谨慎自持),多饮但要自持不失言、不失礼,要量足为止。在酒宴上,礼仪更为重要,需遵“拜天、祭地、啐(cuì)、卒爵”四步,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以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啧啧称美,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卒爵”也就是“干杯”。因为古酒淡薄,度数较低,干杯可不算难事。

行酒与干杯

“干杯”,现在酒桌上都是先干为敬,但古人的敬酒礼仪却是后干为敬。陪尊长喝酒时,尊长举杯未干,年少者不能喝。主人敬客人酒时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客人之间相互交错敬酒叫“旅酬”,依次斟酒敬酒叫“行酒”,敬酒时要说“长命百寿”的话语,又叫“为寿”,通常为寿以三杯为度,在敬酒时敬人者和被敬者都要避席起立。

酒,有三巡

对于酒的量度,古人更有酒礼遵循。礼记《玉藻》中记载:“君子饮酒,一杯表恭敬,二杯显温雅,三杯知进退”。当酒过三巡时,则不受礼节约束而可畅饮。但这并非说酒可以一直畅饮,孔子曰“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只要酒后不失礼,酒才能一直喝。
如果不了解酒文化的起源,只会看到酒的弊病,很容易产生偏见。酒,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诗歌文化、祭祀文化,也承载了王朝的兴衰、失意者的绝望和无数失去理智的抉择。

相比于现在,我们应当学习和传承古时的酒礼。饮酒要量力而为,劝酒要适可而止,敬酒要以诚相待。

商务合作 | 83268655    8366877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