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尔泰对自然科学心理学的批判及其效应

  某种程度上,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自然科学心理学的批判史。自然科学心理学在概念、理论、主题、方法及实践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和缺陷,反推着人文科学心理学不断成长和发展。狄尔泰和布伦塔诺共同开创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第一种科学形态描述心理学,奠定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基本精神和发展路向。狄尔泰在极力批判自然科学心理学的过程中创建描述心理学,成为科学心理学早期人文科学心理学最重要的发起者和代言人之一。托马斯·泰奥指出:“在心理学中系统地挑战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研究纲领是由威廉·狄尔泰提出的。”狄尔泰对自然科学心理学的批判,奠基性地影响了后来德语和英语语境中的人文科学心理学家,并在当代多种人文科学心理学取向中继续产生着效应,为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狄尔泰对自然科学心理学的批判

  1883年,狄尔泰在其《人文科学导论》中明确区分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认为两者在研究内容和认识方式上根本不同,生产的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知识。1894年,他在《描述与分析心理学的观念》中明确区分了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并通过对自然科学导向的说明心理学的强烈批判,彰显出要把心理学打造成一门人文科学导向的描述心理学的坚定立场。心理学效仿自然科学形成了自然科学心理学,提供对感知、联想、统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规律及生理和物理机制的抽象说明。狄尔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可自然科学心理学的重要性,但极力反对心理学盲目效仿自然科学。他与自然科学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进行了心理学史上著名的论战。对自然科学心理学的批判,是狄尔泰执行其历史理性批判计划从而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重要内容。

  人的心理生命是整体而富有意义的,活生生地内嵌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情境之中。狄尔泰认为,心理生命的本体论特征决定了心理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效法自然科学必然是错误的,自然科学所提供的因果说明方法无法在心理生命领域得到令人满意的应用。依照他的观点,自然科学心理学会曲解心理生命丰富独特的人文品质,复杂的心理生命不可能仅通过实验和测量得到恰当处理,而更需根据它所内嵌并与之互动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情境予以描述与理解。他提出创建一门以生命体验为出发点的人文科学定向的描述心理学。“心理学要想成为一门真正的人文科学,就必须是一门描述科学而非说明科学。”狄尔泰主张对心理生命的整体而非元素进行描述和分析,对心理生命的意义而非形式规律进行理解和解释。他的描述心理学所彰显的是一种浓厚而澄明的人文科学精神,既是对自然科学心理学批判的结晶亦是利器。

  在德语语境中的效应

  斯普兰格是狄尔泰之后批判自然科学心理学而主倡人文科学心理学的最著名领袖之一。他认为自然科学心理学最大的“科学缺陷”是会破坏心理生命的意义完整性,并强调一门把心理生命一再细分的心理学比不上一门对嵌套在意义情境中的心理整体感兴趣的心理学。自然科学心理学从某种“元素”开始,对心理生命的高级活动不可能作出符合预期的深入考察。为此,斯普兰格提出了一种注重心理生命结构形态描述和完整意义理解的描述心理学,使心理生命同一种受社会、历史和文化制约的环境的种种表现发生关系,还将这种人文科学心理学纲领运用到人格和发展心理学领域。

  胡塞尔严厉批评心理自然化,认为自然科学心理学赋予心理像自然一样的本体论地位,尽管取得了诸多成功,但却无法观照和满足人们对主体性的关切,结果给科学心理学带来严重危机。在他看来,“这种心理学对自然科学错误模仿,是一种试图抹杀心理现象本质特征的心理学”。

  雅斯贝尔斯受狄尔泰和胡塞尔影响,在批判自然科学心理学的过程中主张心理学朝着存在主义方向发展。他在《普通心理病理学》(1913)中,通过元理论反思将心理学分成采用现象学与解释学方法探究心理生命意义关联的理解心理学和采用自然科学方法探究心理生命因果关联的说明心理学,并批判说明心理学将心理疾病视作与生理病变相伴的副现象,而主张利用移情和同情式理解描述患者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奥地利心理学家特奥多尔·埃里斯曼通过创建一门洞见心理学(psychology of insight)对自然科学心理学进行了批判,认为一门对人进行普遍认识的真正心理学,离不开对人的诸心理过程的意义的洞察,而自然科学心理学看似取得了巨大成功,却是在用原子论和机械论思维探究非意义的研究主题和内容。

  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兴起了以批判自然科学心理学为主业的批判心理学运动。它以马克思主义及法兰克福学派为哲学基础,通过弘扬人的主体性和强调人与社会、历史及文化的关系,从知识观和意识形态层面对传统自然科学心理学展开批判和重构。

  在英语语境中的效应

  奥尔波特开创性地区分了特殊规律研究法和一般规律研究法,并对探究人的心理生活的特殊规律情有独钟。他对物理主义及其相应模型在心理学中受到推崇感到诧异,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生活意义的学科,不应只运用抽象法则和理性逻辑简约地推理人,而应遵循一种探求人的独有特质和行为可变性的人文科学心理学的研究程序。自然科学心理学致力于通过实验、测量及统计分析探求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忽视个体心理经验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甚至将个体心理从心理学中驱逐出去。为此,奥尔波特认为必须建立一门专注于探究独特心理特质的特殊规律心理学。

  马斯洛从人本主义视角对自然科学心理学进行批判。他对铁钦纳构造主义的内省法和元素论极度厌烦,对华生行为主义通过研究小白鼠绕到背后偷窥人的本性的做法极度失望。他批判自然科学心理学把人降低和还原为小白鼠,认为小白鼠只是小白鼠,根本无法取代人的“真身”。他批判自然科学心理学将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严密实验设计放在比问题更加优先的位置,只能生产与经验性知识相反的旁观者知识,似乎“图纸比房子还要真实”。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正视人的本性,关注人的尊严、价值、责任和潜能,主张以问题为中心综合开展研究,最终形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潮流。

  乔治在《作为人文科学的心理学》中明确表示,心理学不应成为一门自然科学,而应成为一门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更能让它体现科学品性。自然科学心理学暴露出严重问题:缺乏内部统一和整合,不正视和尊重人的本性,不以有意义的方式开展研究,与生活严重脱节。乔治认为,这都是心理学为标榜自身科学性而“攀附”自然科学,盲目采纳自然科学的标准和视角的结果。在自然科学心理学中,实验和测量先于存在,无法被实验和测量的心理现象难以进入研究范围和话语体系。乔治认为心理学的科学性和严格性应当体现为根据问题和内容选择方法。他积极构建人文科学心理学,并发展为一门现象学心理学。

  在当代的效应

  狄尔泰对自然科学心理学的批判,在当代多种人文科学心理学取向中继续产生着效应,它们对自然科学心理学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后现代心理学,是这种当代效应的典型代表。它以批判和消解自然科学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并从后现代视野重审和重构心理学的科学观、对象论、方法学和具体观点为主要特征。大部分后现代心理学家倾向于将心理学划归人文科学阵营,倡导对更广泛的心理主题进行整体的质性研究,主张淡化对真理的追求从而弘扬独特的人性。后现代心理学在批判自然科学心理学的过程中,彰显出丰富和浓厚的人文科学精神。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描述心理学”(17FZX045)、“江苏社科优青”科研资助项目“新时代江苏‘适合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申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