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节其实没那么简单,双十二你剁了几只手?
双十一和双十二最该打折的是什么?答案是自己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十一双十二都过了,相信剁手党们也把手剁了千百次了吧。那你们知道到底在这两天中,到底有多少人剁手,又剁掉多少手吗?
单拿淘宝天猫来说,在2016年双11当天天,菜鸟网络共产生6.57亿物流订单,支付宝实现支付总笔数10.5亿笔,支付峰值达到12万笔/秒,天猫双十一最终销售数据上显示:1207亿元!而双十二活动中,全球累计超1.1亿消费者参与了支付宝线下活动,就不谈线上的销售了。
这仅仅只是淘宝部分的数据,还有京东等其他电商平台还没算上去,反正小编已经惊呆,不知道你们什么感受。不过说起来,双十一、双十二这种购物节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它们的来源吧。
“双11”、“双12”:它们究竟从何而来
11月11日,光棍节,源于这一天日期里面有四个阿拉伯数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而光棍在中文中有单身之意,所以光棍节成为了单身族的代表性节日。
2009年,当时还叫淘宝商城的天猫开始在11月11日“光棍节”举办促销活动。虽然当时参与的商家数量和促销力度有限,但是这个活动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天猫销售额呈爆炸式增长,震惊友商。
天猫的成功让友商纷纷效仿,经过发展,近年来双十一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并且逐渐影响到国际电子商务行业。此后,双十一成为人们网上购物狂欢节的代名词。
知道了“双十一”的根源,那双十二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原来,自开创了双十一活动以后,淘宝并不满足,于是再次尝试造节,在2011年双十二继续推出“网购盛宴”。2012年12月12日,被网友称之为“世纪要爱日”,淘宝特别推出了“Catch Me”手机客户端功能,伴随着红包和店家优惠券,吸引广大用户参与。
如果说“双十一”注重的是数字,“双十二”则看重的是故事,“优惠”只是淘宝明修的栈道,淘宝暗渡的则是O2O,这是电商的未来。
“人造购物节”真的拉动了消费么?
双十一和双十二最该打折的是什么?答案是自己的手。
虽然是调侃,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电商购物节事实上是利用了国人的从众心理——别人都买了我也去看看买点什么,至少百分之二十左右本没有购物意向的人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从众的。
而“双十一”60%-80%的买家其实都属于经常网购的人,他们只是调整了自己购物需求的时间点,把前几个月和后几个月的购物需求转化成了昨日当天的购物行为。
既然明白了“双节”的绝大部分交易额其实属于时间维度上的平移,而并非是新产生的“促销”,那么大家可能会想问,从整体社会福利的角度来说,“集中消费”所创出的“购物节GDP”对经济真的有贡献吗?
答案是肯定的。从经济贡献角度来看,刺激群体消费是激活经济的手段,只要商品和资本在不断流动,就可以基本确保经济的健康。中国经济的发展,显然已经开始进入大众消费阶段,但是我国的消费观念比西方国家保守,导致GDP的消费构成占比不够,购物节的发展的确有助于GDP结构的调整。
消费当然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刺激生产、提升就业、拉动内需、增加税收等等。而这种“购物节”效应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狂欢,还带动了个体经营、信息科技以及快递行业的繁荣。
人为制造的“购物节狂欢”在微观上可能诟病诸多,在宏观经济上却绝对是功不可没。
“双十一”和“双十二”的产生,展现了一个消费时点演变成一种商业消费模式的变化,也是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的产物,表现出电商对实体经济以及创业创新的带动能力。
这也说明,在不知不觉中,“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掌握专业 IT 资讯
E 生活 | E 科技
Enjoy Electronic Easy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