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Fitbit收入囊中,谷歌选择再次向欧盟低头

去年11月1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以21亿美元收购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Fitbit,当时称此次收购将在2020年完成。然而当2020年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三后,收购Fitbit这事尚未尘埃落定,因为此次收购被卡在了欧盟手上。
为了获得欧盟方面的批准,谷歌选择做出妥协。日前据路透社的报道显示,谷歌方面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承诺将支持Android上的其他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并继续允许Fitbit用户通过API连接到第三方服务”。也也就意味着在获得了用户的同意后,第三方APP也将能继续访问Fitbit用户的相关数据。
当然,这并不是谷歌第一次就Fitbit收购案向欧盟妥协。今年7月谷歌方面就曾承诺,在10年内不会使用Fitbit生成的健康数据来向用户推送个性化广告。不过由于在欧盟反垄断机构的眼中,谷歌在“垄断”这件事上可谓是前科累累,因此这番承诺可以说是 “对着瞎子抛媚眼”,所以在一个月后欧盟委员会就宣布,对谷歌收购Fitbit的交易展开深入的反垄断调查。
欧盟方面在发起调查时表示,“谷歌提升个性化广告的数据优势后,竞争对手将更难提供可与谷歌媲美的服务。该交易将提高谷歌竞争对手进入和扩张的门槛。最终,广告商与出版商将面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选择”。并且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此前也曾表示,谷歌收购Fitbit的交易可能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并阻碍创新,这笔交易将会改变数字健康市场的游戏规则。
在欧盟与谷歌的竞争对手看来,谷歌收购了Fitbit的问题在于,这不仅仅会使得其获得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中推出硬件设备的能力,更可以获得Fitbit所积累的2800万活跃用户。海量的用户健康数据加上谷歌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方面的优势,最终的结果就是或将进一步帮助谷歌的用户画像,使得其在数字广告业务的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进而对数字广告业的其他服务商造成更大的威胁,因此不利于行业的良性竞争与发展。
简而言之,由于为了增强自家数字广告业务的竞争力,谷歌此前在Android生态中做出了限制竞争对手的举措,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其在欧盟反垄断机构面前的信誉度。因此针对谷歌的又一次妥协,欧盟方面回应称,将征求竞争对手和用户的反馈,然后再决定是接受谷歌的让步,还是要求其作出更多妥协。
事实上,欧盟针对谷歌收购Fitbit的反垄断调查将持续到12月23日,因此在最终“审判日”到来之前,谷歌就连续做出了两次妥协,也将其想要把Fitbit收入囊中的心态昭然若揭。而Fitbit之所以让谷歌难以割舍,或许是因为其将成谷歌渗透健康领域的突破口,同时也可能是其补齐硬件生态短板的捷径。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全球可穿戴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2.229亿台,并且5年内的复合增长率为7.9%。但不同于智能手机领域,可以通过Android系统来“宏观调控”,谷歌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开发的Wear OS(Android Wear),并没有得到设备制造商的青睐。而随着三星及华为等重量级品牌的先后离开,WearOS如今基本失去了对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话语权。
尽管说在苹果、三星,和华为的挤压下,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鼻祖,Fitbit如今依然在智能穿戴领域有着近10%的市场份额,再加上浸淫该领域多年,所积累的人力和技术资源也是客观存的。因此在收购了Fitbit之后,谷歌很快就拥有了打造自家硬件的能力。
而除了与老对手苹果之间的软硬件较量,Fitbit作为可穿戴设备提供商,同时也是谷歌“环境计算(ambient computing)”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谷歌去年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曾提出了环境计算的概念,当时谷歌的设备及服务副总裁Rick Osterich是这样解释的,“在你的一天中,设备会消失在背景中,人工智能和软件则将一起工作来帮助你”。
简单来说,谷歌希望用户能够使用统一的方法和指令,无论在工作、家中,还是在移动,都可以访问到谷歌所提供的可靠且及时的服务,使得其可以做到“无处不在”。
为了实现设备、服务,以及人工智能协作的无处不在,谷歌目前的硬件产品线中已经有了Pixel系列智能手机、Chromebook/Pixelbook电脑、Nest智能家居设备、Pixel Buds真无线耳机,以及Google Home智能音箱等,在很大程度上也实现了对用户生活与工作场景的覆盖。
然而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收集个人生理数据的关键,同时也更是数字健康领域的抓手,在有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帮助后,谷歌就能够为用户提供例如医疗健康等服务。这也使得谷歌对Fitbit的收购,将直接补足谷歌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上的硬件缺口,并弥补环境计算所需要的信息收集缺口。
所以在Fitbit如此重要的情况下,显然也值得谷歌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妥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vivo WATCH评测:颜值拉满,玩法也足够多样

尽管只是首款智能手表产品,但vivo WATCH的表现显然十分出色。

好不容易成年后,为什么还想用回青少年模式

难道只有“青少年模式”,才能让人好好用一款APP?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