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会不会是下一个网约车?
“预计到今年年底前,摩拜单车在上海的投放量将超过10万辆。届时,上海将成为全世界拥有公共自行车最多的城市。”这是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最新透露的车辆投放计划。
在北上广的年轻人们,最近没有没尝试过摩拜的了吧?
对都市人来说,利用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呈现“碎片化”趋势,从一个目的地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可能需要更换好几次交通工具。 而在中间1公里至3公里的短距离换乘中,公共交通不能抵达,出租车既不划算又易堵车费时,所以这一“最后一公里”接驳存在巨大的出行需求。
摩拜等共享单车的诞生,就是瞄准这类“最后一公里”问题。确实,自行车几乎没有噪音和空气污染,其消耗的能源也远低于其他非机动车。与汽车相比,自行车占据的道路和停放空间都较小,经济性优于汽车或公共交通。
但是否需要如此大规模的共享单车,依旧值得思考。毕竟,共享单车的骑行道路、停放、管理都需要综合考虑,而且,如今它急速走俏的趋势,是不是让我们看到了当初网约车的影子?
安全性如何保障?
虽然很多城市都有公共自行车,但并不意味现代都市以自行车为主要通勤工具必定具有便利性。甚至可以说,在大都市里, 把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很危险。
比如,经常可以看到骑车人闯红灯、与机动车抢道等违规行为。根据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2013 年的数据,在城市道路中,40% 以上的交通事故与自行车有关。而且由于自行车在交通中的弱者地位,自行车事故大多是都是有人身伤亡的事故。可见,安全骑行是推广自行车的前提。
数量能否满足?
只有数量够多,才能满足市民随时随地的“最后一公里”需求,从而体现共享单车的便捷性。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曾表示,对一个城市而言,汽车的需求得抑制,但从公交城市和单车城市的发展可以预计:上海的城市人口有2500万,以每3人每天有1人使用自行车、每辆公共自行车每天使用率10次计算,这就需要有80多万辆共享单车。
从这一数据看,即便是摩拜10万辆的投放计划,与专家判断的共享单车数量还很远。
骑行真得必要?
并且,不是每一次共享单车骑行都有必要的——就像在网约车出现之前,很多人因为车价等原因,并不叫出租车,但网约车的“价格战”催生了很多没必要的用车行为,反而增加了用车次数。
共享单车也是如此,本来可以走路,现在非要骑车?要知道, 城市只有拥有足够多的非机动车道,才能支撑起共享单车的安全出行。但像上海这种大城市道路资源有限,不太可能在每条马路上都开辟非机动车道。而且比起共享单车“一人一车”的低效出行方式,更需要公交车、地铁等中、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来承担起绿色、高效的出行责任。
与此同时,停放这些共享单车也需要大量的空间。共享单车的使用具有潮汐性——上下班高峰时间多,上班时间并不多。 这就使得很多共享单车处在闲置状态,白白占用了道路空间。
政府部门怎么管?
共享单车与政府提倡的绿色出行相一致,政府可以帮助共享单车解决很多基础设施问题,很多鼓励自行车骑行的国家都是从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为骑行提供便利的。比如,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荷兰、丹麦、德国这三个国家率先建设了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和路边自行车道,并完善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使骑行者能够安全通过。
但是,政府对共享单车应当保持冷静,不能过度追捧这一尚不成熟的商业模式。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映是最灵敏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也是企业的责任,一旦在运作中出现问题,也应当由企业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政府与企业走得太近,可能会让企业“有恃无恐”。政府和市场各有分工,政府既不应当过度干预企业行为,也没必要帮助企业解决所有的问题。 否则,政府会变成企业的“背书”,使得共享单车在发展中暴露的问题不能得到客观看待和解决。
近期移动出行焦点已转移到单车租赁市场,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早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0.54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425.16万人。
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单车一族,上述的问题如果不好好思考,摩拜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网约车?可是不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