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艺术博物馆(2)西周 青铜器 上
X
保利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东四十条立交桥西南角保利大厦9层,从属于中国保利集团。保利艺术博物馆于1998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成立,于1999年12月建成开放,是中国大陆首家由大型国有企业兴办的博物馆。
该馆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为宗旨,积极抢救和保护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
馆藏展示由青铜器和石刻像两大部分组成,展品绝大多数为集团从海外抢救而来,相当部分属于精品、绝品或孤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珍品陈列》所展出的青铜器精品100余件(组)。展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中国古代石刻造像精品陈列》中石刻精品40余件,通过展示公元5至8世纪的石刻造像,勾勒出巅峰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风采。
保利艺术博物馆已被海内外博物界誉为“中国大陆最具现代水平的博物馆之一”,“已跻身中国著名博物馆行列”。
保利艺术博物馆现建有两个专题陈列馆,其中《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精品陈列》展出商代早期至唐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9世纪)的青铜珍品150余件(组),展现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其中商代三牛首兽面纹尊、史尊、犅伯卣及西周神面卣、王作左守鼎、遂公盨、凤首扁盉、戎生编钟等,皆为世所罕见的稀品与孤品。
02.
03.
本篇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论造型多么复杂,表面皆以刻划的花纹作装饰,只是花纹在深浅、层次上有所区别。
西周 (八下面一个系字)氏簋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世纪)食器 田家英先生收藏
这对西周晚期铜簋,铭文相同,都是3行18字,标明是一位姓(八下面一个系字)的贵族铸造的。两者一件失盖,一件保存完整。依西周礼器使用制度,它们很有可能在2000多年前就已离散,如今重聚首,实为难得的幸事。
04.
05.
西周王作姜氏簋。高24.6厘米,口径20.01厘米,腹径25.5厘米,重5.25克。器体?口有盖,盖沿方折,带圈形抓手。器身两耳兽首伏贴,圈足,下附3只兽首小足。盖缘和器口饰带目窃曲纹,盖顶和器腹饰瓦棱纹,圈足饰斜角窃曲纹。器底和盖内铸有相同的2行6字铭文“王乍(作)姜氏(尊)簋”字样。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王世民研究员经过对文物的研究认为,此物乃西周王室之器。从它的形制、纹饰和铭文来看,与1974年初陕西周至县原城关公社出土的一件簋相同,制作年代应在西周夷厉之际。像这样的周王室铜器,存世极少,故其学术研究价值之高可想而知。
06.
西周师酉鼎(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食器。这件青铜鼎造型、装饰均具西周中期青铜鼎的典型风格。鼎内有铭文10行92字,标明它是一位名叫师酉的贵族为了纪念周王在太室接见他,并赏赐给他一件豹皮大衣而铸造的。这篇铭文不仅字数多,而且内容极为重要。铭文开篇有“隹王四祀九月初吉丁亥”等字样,年、月、月相、干支四项俱全,如此完备者存世仅30余件而已,而且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师酉簋密切相关,对西周青铜器断代等方面研究有重要价值。专家们一般认为,铭文中的周王应为周恭王,那么这件青铜鼎就铸造于恭四年,是恭王时代的标准器。
07.师酉鼎内壁的铭文
西周 夔龙纹四足圆鼎
有道是“三足鼎立”。中国古代圆鼎都是三足,符合“三点一面”的原理。然而,这件西周中期的四足圆鼎却是个例外,其鼎身却下接四足,为迄今所仅见,对研究中国古代青铜鼎的形制及使用制度等有难得的价值。鼎内原有铭文6行约30字,可惜大都模糊不清。
一批流散海外的国宝级文物经中国保利集团抢救近日重返故里,并在保利博物馆对外展出。这批稀世珍品包括已知唯一一件周王自作祭祀大鼎(即下图)、四足古代圆鼎等,被专家称为“中国文物考古新成果”。
08.
西周 从簋(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食器。器身侈口,鼓腹,圈足与方座连接。两耳兽首耸角,下有方形垂珥。口沿下饰相间的龙纹和圆涡纹,两面均以小兽首为中心两相对称。腹部饰乳钉纹,底地光素。圈足饰圆涡纹和四蒂纹。方座四面纹饰一致,布局均呈倒凹字形,上部为相对的四个鸟纹,两侧为竖立的龙纹,中部光素。器底有铭文2行9字,通篇线条匀称,没有同期多数铭文的块面和仿形用笔,它虽然代表了金文字体的发展趋势,但其质感与后期的玉篆引的用笔特征还并不完全等同。
10.
11.
西周 应侯壶(一对)及壶盖
为对壶,铸造于西周晚期。通高55厘米,胎体厚实,工艺精美气派。壶上有大圈顶的盖,盖面中心装饰有一只团身飞舞的凤鸟。壶身装饰双线条的波纹,虽相对简洁但雄浑有力,颇具气势。
器盖与器身均铸有13字铭文“应侯乍(作)旅壶,其万年永宝用”,表明它们的主人是分布在今天河南平顶山一带的诸侯国——应国的国君。
12.
西周兽面纹甗(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食器。这件兽面纹甗距今约有2900多年的历史。它与今天的蒸锅几乎相同----由甑和鬲两部分合铸在一起组成,两者间设有桃形的箅子,箅子通过小环与器身连接在一起,箅子上开有5个十字形气孔。三根圆柱形的足,足上部袋状部位中空,内可盛水。在足中间燃烧木柴将鬲中的水烧开,水蒸气透过气孔就可以把箅子上的食物蒸熟。这件甗的鬲部装饰三个高浮雕的怪兽头部形象,耳、鼻、眉、角、口、牙一应俱全,做工非常精细。甗的内壁铸有2行6字铭文,最后一个字很清楚地说明当时它就被称为“甗”。
13.
14.西周 兽面纹甗细部
西周木羊簋(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食器。这对西周早中期之际的铜簋,造型奇特,很像今天的围棋盒,小口,腹部圆鼓,只是腹部两侧多了一对兽耳而已。器内底有铭文9字,最后明确标注其族氏“木羊”,与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青铜器窖藏中出土的多件铜器,同属于微氏家族之物,但这对簋时代早,对研究这一著名西周大族及庄白窖藏有重要参考价值。
15.
西周应国爯簋(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
这件西周中期铜簋造型颇似秦汉时期的奁形尊,较为特别。簋的盖和器底上均铸有5行57字铭文,记述在周历十一月了亥这一天,周王来到卫国的姑城,他没有忘记应国公室,赞美了应国公室人员爯,并赏赐给他三十朋贝和四匹马。据说目前应国有铭文的铜器已发现了几十件,但以这件簋铭文字数最多,对探讨应国的历史特别是周王朝与应、卫等诸侯国的关系具有重大价值。
16.
17.
西周 贤鼎(公元前11世界-前771年) 食器
这件西周中期小鼎,是目前非常少见的鼎形温食器,其鼎腹之下设为圆形托盘,可加炭火温热小鼎中的食物,类似作品仅在陕西宝鸡茹家庄等地有所出土。更为特殊的是,托盘之下还有一铃,铃上饰细阳线的兽面纹。鼎内底有三字铭文“贤作宝”,标明其为西周贵族贤所作。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