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谋、中谋、小谋:谋略的三个层次

一个完整的谋略过程包括局前分析、对局、入局和结局,这是谋略的框架问题。谋略,既有君子权谋,亦有诡道、反道德的阴谋。这是谋略的层次问题。

君子权谋,是战略上的谋略,是大谋,为第一个层次。

诡道,是战术上的谋略,是中谋,为第二个层次。

反道德的谋略,是智巧性谋略,是小谋,为第三个层次。

以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例。

'隆中对'是大谋,是战略性的谋略,重点是建立统一战线。赤壁之战是中谋,是战术上的谋略,重点是抗曹。围绕赤壁之战设下的种种计谋,如苦肉计、连环计、离间计等等,都是小谋,是智巧性谋略。战术性谋略,是战略性谋略的实施方案和操作步骤;智巧性谋略,是战术性谋略的具体措施。

战略性的大谋,一定要以人心向背为依归。《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提出了兵家必须首先考虑的五件事: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五者之中,道为先。这里谈的,是战略问题。

接下来才是战术性谋略。等齐人三鼓才战,这是避其锋芒,以逸待劳;视辙望旗,然后追击,是怕大国佯败,暗设伏兵,这是反诡诈。战术上的谋略,是兵不厌诈,同时,兵贵防诈。

为什么战略性谋略不讲究诡计,而战术性谋略不厌诈?

《孙子兵法》或提供了一种解释:战略性谋略考虑的是包括主客体、敌我友在内的全局性问题,但重点还是我方力量问题。

战术性谋略也要考虑主客体、敌我友问题,但重点是敌方,即如何克敌的问题。

战略性的谋略往往做加法,战术性的谋略往往做减法。

战略性谋略用好了,加法做到了极致,敌方受到最大限度的孤立,战术性谋略就不需要了。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追求的'上兵伐谋'和'不战而屈人之兵'。读《孙子兵法》,倘若记不住这一点,只记住了兵不厌诈,那便是读歪了。

道家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从它开始,从一有一无、一阴一阳、一加一减开始。天之道,有加有减,春夏秋三生,隆冬一杀。三生即三加,一杀即一减。

天之道,好生恶杀,好加恶减。人之道有加有减,友我相加,敌我相减。做加法以求利,做减法以避害。战争与竞争是互减,和平与合作是互加。千谋万略,一加一减。善用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善用则反胜为败,转安为危。

具体来讲,加法谋略包括了予法、借法、化法、合法、信法。减法谋略则有夺本法、夺根法、夺志法、夺路法、夺爱法、引法、累法、趁法、分发、纵法、间法等等。

结合上述的谋略的三个层次,如果把大谋称为设局,中谋就是对局;如果把中谋称为设局,小谋便是对局。只设局,不对局,那便是纸上谈兵。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布局的能力。人分三种:做事、做式、做局。

做事,初级阶段讲究的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靠名声。

做式,并不在意一件事如何做好,更多考虑的是设计出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式'在'术'之上,考虑地更多,需要看懂社会趋势、需要看懂新工具、需要读懂新政策。

为使系统更好的运转,有一些人默默的在幕后布置一个大局,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叫做局。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数量化,把数量的问题程序化,把程序的问题体系化,这是做局的基本逻辑。

在谋略框架中,阴阳、生克、加减、成败,构成一个循环的系统,一个闭环模式。

阴阳生克是考察与分析,加减是制定行动方案,成败是方案实施的结构,回到阴阳,是对结果作出评估,消除谋略结果对可能带来的阴阳失调的负面影响。

无论大谋、中谋、小谋,设谋之前,都需要进行阴阳、生克分析。谋略的框架模式,适用于大、中、小三种谋略,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