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颜值?云南普洱发现二级保护动物黑顶蟆口鸱,鸟类伪装大师
云南普洱发现罕见黑顶蟆口鸱
近日,云南普洱的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种长相潦草,毛毛躁躁的罕见鸟类被目击了。它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顶蟆口鸱。这种夜行性的鸟类十分善于伪装在自然环境中,以至于明明在中国、锡金到印度北部阿萨姆、缅甸以及中南半岛都有分布,却很少被目击。
目前该保护区内已在鸟窝旁边安放多个红外相机,用于保护与监控。
黑顶蟆口鸱
黑顶蟆口鸱是夜鹰目的成员,它们都是栖于山林间的夜行性鸟类。但与夜鹰目其他成员标准方正的枭形长相不同,黑顶蟆口鸱显得有点憨厚。它与这些表亲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大更重的鸟喙,更短更圆的翅膀,以及更短小的脚,这些jiao而且它们栖息姿势是直立的。
黑顶蟆口鸱的长度在24-27.5厘米,重约51克,算是比较小型的鸟类。它们的嘴巴又大又厚,占据了它们头部的大部分,使它们看起来像个生气的老头。这个特殊的鸟喙周围还布满了绒毛。
除此之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们脸上和头顶的“炸毛”,这些毛的长短形态并没有明确特征,每只黑顶蟆口鸱的杂毛都各不相同。生物学家对这些杂毛的作用一直都没有准确的定论,因为它们显然不是为了求偶。比较让人认同的说法是,这些毛是为了检测昆虫,当昆虫靠近它的时候,黑顶蟆口鸱能因为杂毛更迅速的感知到,并进行猎食。另外,面部的杂毛也有助于保护它们黄色的大眼睛。
伪装技术和繁殖习惯
这种喜欢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的鸟类拥有棕色和灰色的羽毛,不同颜色深度的羽毛参差不齐,颈部的羽毛斑纹比较黑,头顶和背部多是红褐色,而胸前是白色与深褐色相间的羽毛。这种羽毛的颜色搭配其实是一种伪装技术。
黑顶蟆口鸱的羽毛看起来像树皮,很容易被掠食者与树的一部分混淆。万一捕食者太靠近了,它们还会抬起头部,将其喙朝上,一动不动伪装成断了的树枝,与树木形成一体。
繁殖季节在4月-6月间。这期间,雄性会在白天孵化蛋,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羽毛的颜色比雌性更暗,而雌性在夜间领土防御中更活跃。是少见的“男主内,女主外”的鸟类。30天后,卵就会孵化出来。幼鸟出生不久后,羽毛是白色的,随着越长越大,它们的羽毛颜色会变得更深,并慢慢出现各种斑纹,成为新一代“伪装大师”。
后记
由于栖息地破碎化和低地雨林的栖息地丧失,黑顶蟆口鸱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但它们所处的栖息地实在太广了,使它们无法接近范围大小标准下的易危阈值。
而且种群规模尚未量化,科学家对黑顶蟆口鸱在十年内种群数量会不会下降超过30%争论不修,因此它们不被认为是脆弱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它们被列为无危。
不过在中国,黑顶蟆口鸱近分布在云南西南部潞西三台山附近,因此我国将它们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