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青 || 儿童节的家访 ||“延安•红韵”杯“我的扶贫故事”优秀征文展播(68)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老师们和贫困生家长合影)
儿童节的家访
文 | 毛竹青(陕西镇安)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我们这些大朋友沾着小朋友的光,也享受了一把快乐的节日。我们是快乐的,他们也是快乐的。然而就在快乐的同时,学校领导宣布了一项工作:全体教师去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家里扶贫。
“扶贫”,一个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词,但是就在今天让我们做了诠释。如今在我们土生土长的地方,这项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各级行政单位进行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县级医疗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扶贫”,作为教育基层的我们,响应号召开始进行”教育扶贫”,我们的扶贫战斗开始了......
雄赳赳气昂昂,走在扶贫的路上,太阳、云朵捉迷藏,时而闷热,时而凉。
走过羊肠小路,来到了第一个学生家,树林掩映的房子清晰可见。土墙上的沟壑留下被雨水冲刷的痕迹;虫蛀的木门千疮百孔;没有硬化的道场长满杂草;一捆捆柴火堆放的乱七八糟;家畜的粪便随处可见,一不留神就会走“屎运”。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更让我们心寒。
看到我们的到来,一个衣着简陋的妇女走了过来。她大约30多岁,皮肤粗糙,目光呆滞,身材微胖,脸上没有一丝表情,蓬乱的头发搭在眼前,看上去40有余,岁月的煎熬让她看上去如此苍老。她对我们似乎有所防备,似乎又有点羞涩。待我们说明来意,并且告诉她,我们是学校的老师时,她似乎放松了警惕。在她看来,住在大山深处的她家是不会有人来拜访的,除了过年亲戚偶尔走动,平时村干部偶尔来转转,其他任何时候都不曾有人来过,何况是我们这些教书先生呢,我们的到来着实让她有点诧异。
(老师和贫困学生合影)
看到老师似乎看到贵客,刚才羞涩难耐的表情全无,赶紧让老师进屋里坐。环顾四周,摆设简单,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几个古老的椅子摆在堂屋中间,用手一摸好像有点灰尘,我忍着脏坐上去,谁知晃晃悠悠,只好忍住身子不动。女人可能拿出了平时舍不得喝的茶叶为我们泡水,茶水也清亮。忙碌完毕,女人坐下来和我们交谈,我们问什么,她回答什么,不曾多一句话。
说到家里的经济收入时,女人眼里闪动着泪花。她说家里人口多,一个年迈多病的公公,一个痴呆瓜傻的大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公,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花费大,只有靠种烤烟,喂几个牲畜换点钱,有时能得到镇上的一些补助,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说到孩子的生活费,她似乎有点激动,语无伦次,她说多亏学校有“两免一补”的好政策,让娃在学校吃安心饭,她也不用每次为娃的生活费着急。她说感谢学校,感谢老师......
聊了好一会儿,她让我们喝水,正好嘴巴干渴,我拿起水杯正想一口喝下,突然看到一只小虫子在水里游泳,顿时渴意全无,正准备随手倒掉,突然我的目光被一间熏得漆黑的小屋子吸引了,我起身过去,原来是厨房。房间虽小,但也收拾的整齐。可能是早上吃剩的饭菜还摆在案板上。我走近一看,是一碗酸菜,旁边还有一碗凉菜,我大概看的出来,方言叫做“灰条汗”,一个盆里装着干巴巴的“糊汤”。看到如此情景,眼睛模糊,我转身走出去,吹掉杯中的小虫一饮而尽。简单的交流之后,我们告别了她,去往下一家,我不时回过头去,看她一直伫立在路口,像一座雕像。
我们四个一直前进,沉默了好久,彼此都知道心里想着什么,可我们能做的也仅此而已......阳光依旧那么灼热,我们的内心也备受煎熬。
这次要去的是四年级一个学生家里,他是双亲留守儿童,也是单亲家庭。走着走着迷了路,幸好有班主任在,一个电话过去,对方传来高兴的声音:“老师,你在哪?我让娃来接你......”班主任拒绝了让娃来接,我们也撅起屁股,头顶烈日,沿着蜿蜒小路往上爬。
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来到了一个小山包,这里是一个独家村,仅有一户人家,这就是那个学生的家。细心的孩子听说老师来了,还把我们迎接了好远,年迈的爷爷奶奶也在路边等候。看到我们个个红脸大汗,赶紧让去家里凉快,说来也怪,一进大门,凉飕飕的,这或许就是高处不胜寒吧。屋内陈设简单,不过墙壁是白的,但很单一,没有其他装饰。
孩子的奶奶端来凳子让我们做,爷爷跑进里屋拿出饮料“王老吉”招待我们,他还开玩笑说:“老师们,都快喝喝这个,刚好降降火。”听到这里,我们都笑了。我们知道这是老两口知道我们要来,提前准备的。爷爷坐下和我们聊天,孩子也乖巧地依偎在奶奶旁边。这个孩子个头不高,长得虎头虎脑,要是不熟悉的人见了,肯定觉得这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也不好好学习。
(老师和贫困学生合影)
其实不然,只要进到堂屋,一张张明晃晃的金色奖状整整齐齐地贴在墙上,甚是扎眼。不言而喻,这是孩子获得的荣誉,只有在校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优异才能有此殊荣。一份份荣誉也为这个白色墙壁镶上了一幅幅美丽的壁画。和孩子的爷爷奶奶说到这些,老两口的脸上洋溢出幸福和骄傲。
谈到家庭问题时,老两口的心情沉重起来,奶奶眼里布满泪花,懂事的孩子为奶奶拿来纸巾。奶奶说,家里条件不好,对不住娃们。孩子的亲妈嫌弃家里穷,抛下这个孩子离婚改嫁了,娃留下让老两口照顾。孩子的爸爸在外面打工,还有一个小叔叔没有成家,姑娘们嫌穷,都不愿意嫁给他。奶奶说着眼泪直流,孩子在旁边用纸轻轻给奶奶擦眼泪。
爷爷说起家里的经济时也是老泪纵横,本来承包了几亩烟田,靠这挣点钱,由于没有劳力,也请不来小工,准备卖给他人,可就是没有人要。孩子的奶奶长年有病,做了一个心脏支架手术,花去好几万,就这才能管3年,平时每月喝药就得上千元,巨额的医疗费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承受不起,他们打算放弃治疗,说能活到啥时候就算啥时候。
爷爷还说自己头上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也是体弱多病,需要照顾,两个儿子也就那样,家里负担真的不轻,好在娃在校吃饭不掏钱,能享受到贫困补助,解决了生活费的问题,这也得感谢学校和老师。
听到这些,我们真的从心里佩服这老两口,同时也为这个家庭的现状感到痛惜,我轻轻叹了一口气。杨老师打算去看一下爷爷的老父亲,让爷爷带路。我们留下和奶奶继续交流,说到孩子上学远的问题,老人说也没有办法,每次周五接,周末送。其实我们在来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山高路远,曲折蜿蜒,一个人走还有点害怕。奶奶哽咽着说,遇上雨天,路更不好走,泥巴路一走一滑,一脚深一脚浅。每次送娃的时候还得走早点,要不然回来就黑了。看着孩子奶奶那虚弱的身体,我的眼前出现了奶奶送孙子上学的情景,很温馨,也很艰辛......
过了好一会儿,爷爷回来了,看见我们把饮料都拿在手里,他着急了,催促我们赶快喝,看到这一瓶瓶饮料,我们实在不忍喝下,这是费了多大劲才从山下背到山上的,可能他们都还舍不得喝,看见我们来了,拿出最好的招待我们。奶奶也起身去盛米为我们做饭,我们把她拦住了,她说老师好不容易来一次连口水都没有喝,有点对不住。
我们善意地谎说下次来了一定吃,老两口笑了,点头答应。我们也就此告别,爷爷和杨老师还在那里谦让着什么,原来杨老师去看望老父亲的时候塞给了老人200元钱,此时的爷爷非要把钱退给杨老师,还再三说有这份心就够了,钱不能拿,多么朴实的人啊!小孙子把我们没有喝的饮料再次拿出来,让我们路上喝,我们拒绝了,谁都没有拿。爷爷、奶奶、孙子站在路口目送我们离开,站了好久好久......
此时正值中午三点多,太阳没有一点要藏起来的意思,刚才短暂的休息和交流让我们忘记了此时的炎热,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都能长年累月的坚持,那我们又算得了什么?我们继续往前走,去往下一个目的地,我们将要去的是最远的一个学生家。
走着走着,一头牛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个家伙虽憨态可掬,没有狗那样面目狰狞,但它庞大的身躯还是让我内心一震。我停滞不前,换了两个男老师走在前面,我紧跟其后,在与它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我真怕它那个强有力的蹄子踢过来,连忙闪过。眼前是一个道场,平坦而开阔。杂草也在雨后疯长,似乎成了道场另外的风景。道场的左侧是一间羊圈,里面关着数十头小羊,它们眼巴巴地朝外张望,不时“咩咩”叫唤,看到我们,像是看到救星,它们知道广阔的天地才是它们的家,牢笼囚禁的只是它们的身体,却禁锢不了它们的内心。正是有了他们,才能给主人带来收入,可它们并不知道。
一棵粗壮的板栗树伸出茂密的枝叶遮住了半边道场,树上的果实累累,它们似乎在炫耀可以给主人带来财富。三个台阶是连接道场和正房的桥梁。台阶有点高,自然也衬出房子的地势高。黄泥巴墙久经风吹日晒,墙面坑坑洼洼,沟沟壑壑,些许的石头裸露在外。一间破烂的偏房紧紧挨着正房,似乎没有了正房就没有了依靠。
站在台阶看屋内,被烟熏的墙壁一片漆黑,进入里面,仿佛夜晚已经到来。乱七八糟的农具随处都是,刚做完饭的电磁炉和电饭煲还摆在长条凳上。我心中暗想:难道没有厨房吗?再往里走,一间房通着另一间房,走过一道门还有一道门,房间倒是不少,可惜就是尘封已久,光线昏暗,陈旧的家具带着些许的沧桑感,稍不注意,还以为是古董。
此刻我看见了餐桌,上面是剩菜残羹的痕迹。一只黑色的小猫不知从哪个拐角窜出来,露出圆溜溜的黄色眼珠,“喵喵”直叫,冷不丁吓我一身冷汗。我不再往里面深入,眼前的景象就能概括一切。这家主人和我们做了仔细的交流,我们也大概的了解了。交通不便是困扰他们多年的问题,孩子上学往返路程遥远,全靠步行,家里的收入也是靠牲畜。男主人深深感慨,唯一好的就是他们身体健康,没有多少外债。孩子上学也不用过多操心,像他这样的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学校的补助。说到孩子,他满脸的喜悦,或许孩子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动力,他们的辛苦是为了改变孩子的将来。
(本文作者和贫困学生合影)
此时已是下午四点多,我们匆匆告别了这家,踏上了返校的归程。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一点不假,上山虽然累,但走的时候平稳,下山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女同事双腿打颤。一路下坡,都有点“刹不住车”,还好男同事在前面保驾护航,我们才顺利到达小车停靠的地方。顺路我们又去了几个学生家里,他们的情况大同小异。
行程结束了,我们感慨:我们的到来或许是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我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些贫困学生的家里竟是这般景象,虽然饥渴难耐,但不枉此行,全校100多个贫困学生,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凤毛麟角,还有那些非贫困生呢?我们又了解多少?此次说是“扶贫”,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真的算是“家访”,让我们这些久居校园,站在三尺讲台的老师们对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要想改变一个家庭的贫困状态,首先得从思想上改变他们,让他们的下一代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
毛竹青,女,1985年出生,陕西镇安人,小学教师,业余写作,曾在镇安文学网发表过《恩情》、《我的故事》,镇安文学公众号发表《远方的回忆》,原创文学公众号《嘉年华时光》发表《老兵李平安》。
征稿启事
〈嘉年华时光〉“我的扶贫故事”和“最好的风景在路上”全国有奖征文大赛9月22日截稿,,欢迎关注了解。
每期,经过编委会初评、优秀征文展播、文稿质量、读者阅读和评论等,最终综合评选后会在〈嘉年华时光〉公众号公布获奖名单,共评出:
一等奖一名,奖励陕西中烟延安(红韵)两条(每条价值260元)、价值128元核桃酱大礼盒一个、价值49元简装核桃酱一提。
二等奖两名,各奖励陕西中烟价值260元延安(红韵)一条、价值49元简装核桃酱两提。
三等奖三名,各奖励陕西中烟延安(红韵)礼盒两个(每个价值60元)、价值49元简装核桃酱一提。
优秀奖若干名,奖励陕西中烟价值60元延安(红韵)礼盒一个。
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均颁发荣誉证书。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温馨提示:请大家对自己的原创作品再三修改完善以后,附作者简介、个人照片、联系方式(微信号)等投到指定邮箱。切记,请不要一稿多投!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商洛市秦绿源食用菌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是一家集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为一体的集体企业。公司位于陕南秦岭山区,土壤肥沃、雨水滋润,真菌菇类资源极为丰富。
公司四个基地总投资4000万元,生产菌包530万袋,将带动当地400多人就业,千余户贫困户力争三年内脱贫。宽敞厂房、精良设备、专业人才、精湛技术、成熟工艺、完善管理,为打造秦绿源品牌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将全面实现工厂化生产、标准化育菌、自动化栽培、品牌化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全体员工上下一心,为把健康、美味、快乐献给每一个家庭而不懈努力!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