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2条解密
第二十二条,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薇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一),文意。太阳病:太阳经层面的外感病。然究为何病?须看下文,方可明了;据下文知,为太阳风寒病,这是一个复合型内伤引起的复合型外感病。
下之后:采用了下法治疗以后。这个治法是错误的。脉促:脉象来数;时一止复来:就是脉搏跳动快,中间又有停跳现象的脉象。胸满者:胸部,确切的说是心脏部满闷。桂枝去芍药汤主之:用桂枝去芍药汤主治这种病。若薇恶寒者:如果稍微有恶寒现象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治这种病。太阳风寒病:(有胸闷现象)医家错误的采用下法治疗,结果,下后病家脉象出现促脉;心脏部出现满闷现象的,(是心阳虚了)用桂枝去芍药汤主治这种病。如果病家还有稍微恶寒现象的,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治这种病。
(二),诊断意。解析《伤寒论》条文,始终不要离开辩证原理,否则动手便错。本案例病家的内伤有两处:一是脾气伤,导致脾脏运化无力,阴液无源;二是心阳伤,导致血脉凝涩,心脏部常有满闷症状。 内伤一,必然导致外感病是伤风;内伤二,必然导致外感病是伤寒。所以本病应是太阳风寒病。内伤加外感,病家发热;恶风;胸闷。这样的病家,往往在陈述自己病情时都说自己心下满脹,烦热。若遇到高明的医家,要四诊合参,具体分析,最后得出一个正确结论,是绝不会仅据病家陈述症状草率结论的。
这个医家是位庸医,错把因心阳虚而出现的胸满当成阳明胃家实满证,采用用了下法;下不但伤阴而且伤阳🍓,且脾胃为土,是心的子脏;故更虚其心阳,加剧了血脉凝涩不通的症状,于是血流不畅,脉象显出促象,心脏部明显显出满闷感觉。此时,振奋心阳加快血液流动,改善心脏供血是当务之急。因此,仲景用桂枝去芍药汤主治这种病。若果,病家还稍微有恶寒感觉,说明心阳伤得重了,桂枝去芍药汤就解决不了问题,还应再加附子以大振心阳,方能力挽狂澜,救危重于须臾之间。
本条与二十一条放在一块,意在说明什么呢?意在说明《伤寒论》的辩证原理和转归路线。二十一条和二十二条同是太阳风寒病,但内伤不同;前者是气伤在脾,阳伤在肾;后者是气伤在脾,阳伤在心。然而共同点都是气阳两伤,所以,引起的太阳外感病相同。初期,都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
可是,必定内伤部位不同;当误治后,转归就不同,因此治疗方法自然就不同。前者转归成一个脾肾两虚证;症状是恶风,汗漏不止, 四肢屈伸不利,用桂枝加附子汤治之;后者转归成一个心脾两虚证,症状是脉促,胸满,或恶寒,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之。看了本条解密,读者还怀疑辩证原理吗?还认为存在依经传?越经传?横传吗?还认为自仲景以后两千年的注解正确吗?
附: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去皮),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上四味,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对比两方,后方重用生姜,更可知振奋心阳祛除寒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