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桥

他跟随毛主席15年,离开时,主席落泪说道,我死了你怎么办...

老歌回放 2021.01.18  土豆微信

他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5年,对毛主席悉心照料,关怀备至,就如同毛主席的左右手,是毛主席最为放心倚重的人。
他总是回忆起与毛主席分别时的情景:我们相对落泪,他对我那令人肝肠寸断的话语,他把我揽入怀中难舍难分的别离之情,对我离开他后的工作安排和嘱托……我终生难忘!
毛主席曾对他说:"我的事,瞒天瞒地也瞒不了你。"毛主席说的这个人是与他关系最深厚的卫士长李银桥。

毛主席身边的武当弟子

1927年9月,在河北安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出生了一个孩子,他就是李银桥。李银桥从小习武,成年之后又去武当山学习剑法。多年习武,使得李银桥成为一个身手敏捷的武功高手。这一身的武艺功夫也为李银桥之后的工作变动提供了基础。
图|年轻时候的李银桥
1947年,参谋长叶子龙和副参谋长将李银桥叫去,告诉他将调任主席卫士。几乎所有人听说要到主席身边工作都会很兴奋,可李银桥却是个例外:"我想到前线部队去。为主席服务,我真怕干不好,但我服从命令。"
不知是不是这个表态被主席知道了,李银桥来到主席身边后一连几天,主席一句话都没跟他说过。李银桥上前搀扶主席,主席就甩开他的手自己走。这种种举动让李银桥的心里很是惶恐不安。
图|毛主席与年轻时候的李银桥
一天傍晚,李银桥陪主席散步。主席问:"你叫什么名字啊?"
李银桥迅速立正回答:"报告!我叫李银桥!"
主席接着问他是哪三个字,为什么叫银桥,而不叫金桥。
李银桥说金子太贵重了,他叫不起。
主席笑了笑:"你还挺有自知之明。"
随后,主席问李银桥,是否愿意到他身边工作,李银桥的内心顿时矛盾起来,自己从1938年参军就当特务员、通信员,早就盼着能下连队,冲到前线与敌人正面抗争。
图|李银桥
"不愿意!"李银桥犹豫了一下,还是很艰难地从口中挤出这三个字,声音很小。否定的回答,主席以前从未遇到过,他停顿片刻,清了清嗓子,表示喜欢李银桥说真话,同时刨根问底,想知道他为什么不愿意。
李银桥倒也坦白:"我担心主席恋旧。"
李银桥说,主席用过的笔墨砚台、旧衣旧物从来不扔,有了好的也不愿意换;身边那匹大青马牙口已经老了,也拒绝另换一匹。
"主席对旧物都容易产生留恋之情,对身边的人岂不更是如此?等我们有了感情,您还会放我走吗?"李银桥这样对主席说。
主席听了后爽朗地笑笑,从没有人这么研究过他,他越发喜欢李银桥了。随即提出,倘若他想要李银桥来,怎么解决?总要有一个人妥协吧?
李银桥老实地回答:"那只好我妥协了。"主席也认真想了想,表示大家都让一步:"我让你帮半年忙,算是借用。"
不曾想,这个"半年"最终却变成了15年,从1947年到1962年,李银桥在主席身边工作、服务了15年之久,李银桥也与主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主席指导我们谈恋爱"

主席最小的孩子李讷7岁时,组织上派了高中毕业、18岁的韩桂馨来负责照看她的生活起居。当主席了解到韩桂馨是河北安平县人时,马上把李银桥叫来说:"银桥,是你的老乡嘛!这叫缘分,你们握个手吧!"接着又对韩桂馨介绍说:"小韩,他是我的卫士组组长李银桥,也是安平人,还是咱们的党小组长。以后你就归他领导,有什么事多在一起商量。"
图|李银桥夫妇
1948年,党中央迁到河北西柏坡。这时全国形势处于战略大反攻阶段,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但是主席依旧坚持艰苦朴素的习惯。衣服穿的实在是不能再补了才会舍得换一件新的衣服来穿。
主席身上的衣物穿得实在是太久了,很多地方都被穿烂,这里一个大窟窿,那里一个大窟窿,很多地方也脱线了,实在是不适合继续穿着了。韩桂馨与李银桥趁机去劝说主席换件新的。
去时只见主席在沙发上看书,听了他俩的来意,和蔼地对他们说:"小韩,你很辛苦。你把李讷照看得很好,又时常为我缝补衣物,已经帮了我的大忙了,我很感谢你,还是请你辛苦一点,把我的毛衣毛裤补一下,能穿就行了。"
图|李银桥夫人
主席微笑地看了眼李银桥,站起身来,话题指向李银桥和韩桂馨,问李银桥今年多大年龄了。李银桥回答说21岁。主席又转过头笑着对韩桂馨说道:"我记得你应该是19岁了,是这样吗?"她还没反应过来主席话里的含义,只是惊讶主席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主席意味深长地一笑:"那很好嘛,你们应该多互相帮助。"韩桂馨蓦然意识到了主席话中的用意,心头一热,没想到主席对他们的关心这么细致。
第二天散步时,主席拉家常一般地问李银桥和小韩谈得怎么样了,合不合的来。李银桥表现的很不好意思,一个劲地傻笑。主席一半批评一半鼓励地说:"不要不好意思呀,你们谈恋爱我是赞成的。"又进一步鼓励李银桥说:"不要靠媒人,我的卫士要自力更生。"
1948年12月10日,李、韩二人写了申请结婚的报告。不到两天时间,各级领导在报告上作满了批示。这份报告李银桥夫妇一直珍藏至今。
报告批复下来,就算结婚了。因为战争尚未结束,婚事一切从简。
主席为李银桥夫妇补办婚礼
后来到北京香山后,主席忙中抽空,把李银桥叫来说:"过去受种种情况限制,你们的婚礼非常简陋。如今好些了,你们再选个日子,把结婚仪式好好补一下。"
图|主席与李银桥夫妇
李银桥的心头一热, 原来主席还一直惦记着他俩的婚礼一事。李银桥连忙推辞说:"大家都正在准备新中国成立的大事,太忙没有空闲时间,就算了吧。"
然而主席却坚持要为李银桥夫妇补办。二人拗不过主席的一片好意,商定了五四青年节的日子。主席听说了后,频频点头,立即说:"好,这个日子选得很有意义。"
举行仪式那天,大家热热闹闹地开了两桌席。遗憾的是,那天主席因为连续开会,接见民主人士,并没能喝上喜酒。事后,二人特意将喜糖送给主席。主席显得格外高兴,他看到自已促成的这桩婚事有了结果,心里的喜悦之情全部都表现在了脸上。
身系举国大事,却还能如此细心,始终关心下属的个人问题。亦领导亦长辈,这份宽心,令人无不为之动容。
图|毛主席
谁能想到,
毛主席在生活上如此节俭......
无论是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全国解放以后,主席都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自从李银桥来到毛主席身边,亲眼看到主席仅有的几件旧衬衫和褪了色的外衣、裤子,补了又穿,穿了又补。就连那件粗糙的旧毛衣,袖子上也补缀着两个不同颜色的补丁。
 毛主席的卧具更是简单极了。一条里外都是白布的薄棉被,两条粗毛毯,白布的枕套,荞麦皮的枕芯,连枕巾也不用,打起包来,只有不大的一卷。战争时期是这样,进城以后还是这样。不仅如此,主席走遍大江南北巡视工作时,总是带着自己的铺盖。看到宾馆准备了华贵的卧具,主席就嘱咐道:把它统统拿走,换我自己的!
毛主席啊!
您为人民造了多大的幸福,
而自己却是何等的俭朴!
北平解放后,到了中南海,主席指示,把他的卧室改为既能会客又能办公的地方。室内只摆一套沙发,一块地毯,一张木板床,一个不大的五斗橱,存放简单的衣服。室内摆满了书籍、报刊、文件、资料,甚至连床上也被占领了一半。
有一次,有人趁主席不在,重新布置了一套讲究的家具:办公桌、坐椅、沙发、睡床和衣橱,一色浅绿,大都裹着名贵的呢绒。主席环视一周,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没顾得上坐下就严肃地对我说:谁搞的,谁要检查,原物送回。今后不准再办这样的事情。主席要我立即把新家具搬走,直到我们把原用的朴素家具摆好,主席才休息。
为了节省开支,毛主席亲自过问自己的生活费用,指示我为他做计划,亲自给我开列项目,规定指标:吃的占多少,日用品占多少,穿的、住的占多少,每月要有多少储存,准备接济困难的同志和更新必要的衣物。主席还指示我按制度办事,为他缴纳家具折旧费,卧室和厕所的房租和水电费,都从他的工资里照付。
毛主席吃得很简单,进城以后仍经常吃糙米和小米做的二米饭,清淡的两三碟菜、一碗汤,有时一顿只吃一盘青菜和一碗麦片粥。主席经常对我们说:小米来之不易,都是农民辛苦种的。
李银桥为主席管理生活费用,严格执行主席的规定,注意节约,避免浪费,主席很高兴。主席见到我们洗衣服,曾经意味深长地说:洗我的衣服不要用太多的肥皂。领子、袖口脏的地方擦上一点,就可以搓出很多泡沫来。
但是,主席经常接济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志。有位司机同志家里孩子多,主席知道了,便叫李银桥送钱给他!
李银桥离开赴职时,
主席不舍落泪说道,我死了你怎么办...
1962年4月,李银桥调离了主席的身边。同时被调离的,还有叶子龙、封耀松、高智和王敬先等人。当时的局长已经与李银桥谈过话了。值班卫士张景芳跑来找李银桥,说主席叫他去。
见到主席后,主席握住了他的一只手,另一只手在他的背上缓慢地摩掌着。两人都不说话,半晌,主席开口了,“听说你要走啊?”李银桥说不出话来。
图|老年时候的李银桥
主席的嗓子有点沙哑:"听说你要求到石家庄去?"李银桥告诉主席,他要到天津工作。时间停滞一般的静谧。李银桥的眼睛有点发潮,他实在舍不得离开。
还是主席先开口:"唉,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你总是陪伴着我,对我照料周到,你帮助了我很多。有你的帮助,使我的工作很顺利,省了不少心。可....主席动了感情,眼圈一红," 可你老跟着我怎么行?我死了你怎么办?"
李银桥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眸子一片模糊。李银桥一哭,主席也受不了了,泪流而下,哽咽地说:"我也舍不得你走啊。我和我的亲人,和我的孩子们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你在我身边工作,我们每天在一起,你们比我的孩子还亲啊。"
李银桥再也忍不住哭出了声,他恋爱、结婚、生孩子,主席就像父亲一样地帮他操心,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主席家庭中的一员,习惯了与主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地生活,一旦离开,他的心里犹如猛地空了一大块。
图|李银桥(左一)
主席难过地说:"我得为你的前途着想,我不能误你的前途,你在我这里,地位够高,职务太低,一直在我这里要影响你的前途。下去多做工作,到基层去,好好锻炼自己,使自己成长,也好胜任更重要的工作。下去以后要好好做人,要搞好团结,多多接触工人群众,多多向周围的同志学习。"
主席说到这里,感情再也控制不住了,一把将李银桥拉到了怀里,万般的不舍化为柔情,哭道:"银桥,以后也要多来看看我啊!" 主席的伤感,使李银桥止不住地又哭起来。
主席擦着眼泪拉开抽屉,放在里面的那个牛皮纸袋中,装着他为李银桥去天津安家准备的800元钱。临别之际,主席又亲笔书写《七律·长征》赠送给李银桥夫妇留念,又一再地叮嘱李银桥:"你们要常来北京,多来看看我,我到外地去路过天津,我也去看望你们。"
图|晚年的李银桥
主席与身边的卫士们朝夕相处,朝夕陪伴。对主席而言,这些卫士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终日陪伴着。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有相聚便有别离,父母都盼望孩子能够去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去有一份作为,主席心如同父母心,即使心中有万般的不舍,终究还是放手孩子离去。
这份爱人如子之心,实在令人叹息。尤其是李银桥与主席分别的那一幕,时至今日,被人谈起,也是津津乐道,两人那一幕犹如生离死别,实在动情,感人至深。
从1947年8月到1962年4月,15个春夏秋冬李银桥与主席形影不离,跟随主席南征北战,照顾主席饮食起居,精细十分。生活中,李银桥无微不至地为主席服务,而主席也给予李银桥很多的支持和难忘的关怀。他们之间建立了很深刻的感情,用"情同父子"来形容主席与李银桥的关系,一点都不过分。
从极其艰难的战乱时期到见证新中国成立走进和平年代,李银桥一直陪伴着主席身边,两人互为依靠,互为支撑,在朝夕相处,日夜相伴,细心照料之中产生了动人的感情。
毛主席与李银桥的故事,让人们真切感到一代伟人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祗,而是平易近人,关心同志,是中一个情感丰富、可亲可敬的长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