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沅《过年随笔》

过年随笔

便捷的交通简化了许多传统拜年仪式和习俗,至少我觉得我们家十年前和现在的拜年走亲就大不相同了。一直觉得拜年是一个意义十足的传统习俗,它让平时忙于各自生活琐碎无暇碰面交流,身体中却淌着相似血液的人们得以会聚,分享如今生活的富足美满,世事变迁或是对着斑驳的相框回忆从前吃糠咽菜,泥地打滚的峥嵘岁月。

七十年代以前还没有计划生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观念深深根植于广大农村,因此父母辈的人兄弟姐妹很多,除了几个远嫁的姑姑,剩下的叔伯舅姨们过年时都要一一拜会。七八十年代的人们头脑发热满腔发财致富的热情,务农、学医、开饭馆、商店、制棉衣、跟车跑长途等等都是奔小康的好出路。撑船靠水,打柴傍山,地利因素太过重要,所以从事各行各业的亲戚们住得并不集中。所以每年拜年从父亲这边的叔伯姑姑开始到母亲那边的姨奶奶舅舅们没个十来天是走不完的。我几岁时,父母尚不算老,五十出点头,年年带着长兄长姐和我这个小尾巴拎着大包小包去拜年,拎的可能是自家的腊肠腊肉和鸡蛋,也可能是别人送给我们的“高级”点的拜年礼:鱼肝油、纸包红糖、国公酒或者竹框椪柑什么的。让我印象颇深的是去二姑家拜年,二姑虽然嫁的不远,没有出省,但也不算近,需要翻山走上个把小时才能到。当然我现在说的走个把小时是一个成年人的脚程,这个距离对于当时幼小的我来说却是个不小挑战。大人们总不让我跟着,说是太远,我走得慢跟不上他们,让我就在家看门。能老老实实听从这种命令的小孩那就不是小孩了,我会硬气的说:走不动又不会让你们背!我就要去!然而大人的话总是有道理的,刚出发时信心满满,一蹦一跳地远远赶超在前,偶尔扯把路边的野草潇洒地漫天抛,不亦乐乎。过了十来分钟走完了田间小路到了山脚,冬天的光线昏暗密密的丛林和枯黄的茅草看着渗人,再不敢上前,停下来老老实实地等着大人同行。山路难行,尤其碰上大雪天,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跟在大人身后,出门前仔细擦干净的小皮靴,底部已经沾积了一层厚厚的黄泥,举步更加沉重,如果上坡时不慎滑了一跤大人们会回过头来,眼角眉梢都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戏谑笑意。笑归笑,我实在走不动了,父亲只好交些东西给哥哥空出手来,数落几句后走到我面前随手折根枯枝躬身嵌掉我鞋四周和鞋底的泥,背过身蹲下示意我上来,这时候我也知趣,知道将双脚打的老开免得碰脏父亲的衣服。现在想起来觉得被父亲背着是多大的幸福,当时伏在父亲的背上却是百无聊赖,呆呆的看着远处山峦和灰蒙蒙的天衔接的那根线随着父亲的步伐和不平地势忽高忽低。目光终于渐渐涣散,意识渐渐模糊,心里却还记挂着这一路必经的有趣景点:一棵粗壮的老树和树下的土地庙,忍不住嘱咐父亲到了那一定要叫醒我起来看看。小孩子没意志力不强,迷迷糊糊听见一句“丫头!别睡,就快到了”之后耳边终是万籁俱静,沉沉睡去。醒来时看见已经在姑姑家了,被父亲半抱在怀里,双脚垂在柴灶前,红彤彤的火舌贪婪地探出来,不知已经烤了多久,我的小腿内侧已经隐隐发痛。我又是一阵闷气,怪父亲不早点叫醒我。大人们却围着柴灶烤火嗑瓜子,言笑晏晏,孩子的小脾气根本不以为意。姑姑见我醒了,伸出手亲热地捏捏我的脸颊,又塞给我一把糖果,对着母亲说:长了长了,不经意就这么大了呀,亏哩你躲哟!(我是超计划生育的孩子)我不乐意听这个,挣开父亲的手,跳下凳子跑到院子里去捡漏爆的炮仗,对身后“还是没懂事啊、贪玩得很”等评价置若罔闻。

在我幼年时也就是两千零几年,大家的生活质量已经算是不错,过年的肉食和零嘴已经不再稀缺,但是贫瘠年代从年头熬到年尾等一餐肉的欣喜和珍视以及一家人围着一盆劣质炭火清茶话闲、甘苦与共的情感似乎已经淡化了。如今的拜年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只是一种任务,既然当成任务,效率就自然高了,自己驾车出行不用一天就可以把父母两边的亲戚都串遍。父母年纪大了早已不出门拜年,拜年这项任务很自然地落到我们兄妹几个头上,姐姐难得回来,每年拜年都是哥哥领头带着我和嫂子还有小侄子去。现在也不流行提东西了,鱼肝油、纸包糖等拜年礼早已销声匿迹。出门拜年只需准备现金和红包,虽然方便,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大约是赤裸裸的红票子远不如费一番心意挑选的礼物贴心吧。真的很想念小时候瞒着母亲偷偷拆开别人送来的拜年礼的那份刺激和窃喜,至今还记得剥开糖纸把糖塞进嘴里,甜甜的津液滑进喉咙里的感觉,也记得碰巧被母亲撞上恐慌两秒马上反应过来假装若无其事蒙混过关的小小侥幸感。我知道这些如今再也不会有了,因为长大了,因为自己变了,世界也变了。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渐长的原因,我觉得年味这东西一年淡过一年。所谓年味,大约是许多人怀着相同的祝愿和祈盼齐齐做出相似的行为,相互交流探讨同一主题衍生出的一股热闹劲儿。用我不多的阅历解释为二十九那天一个村子某户杀只肥猪,村里的壮汉都来帮忙,拽脚的拽脚,扯尾巴的扯尾巴,每户的女人们都来分点猪血做晚餐,或者每家每户急切地等着轮流使用村里唯一的石槽舂糍粑,又或是三十晚上砧板剁肉的叮叮哐啷和大灶里火星子爆裂的声音。而以上这些事情在如今只需要去趟超市就能干净利索地解决,省了不少功夫。

许多人怀念以前淳朴平凡的苦日子,怀念一个院、一个村过大年的热闹喜庆。可是日子是自己一天天过来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是因为周遭的变迁更是自己选择和努力的结果,殊不知如今便捷富足的生活也是从前吃糠咽菜的人们所梦寐以求的。所幸的是我们有记忆,一声炮竹牵引出一段往昔,苦辣酸甜都是珍贵的剪影,今年明年年复一年,不变的俱在脑海中了。

(0)

相关推荐

  • 人们常说的“六亲不认”是指哪“六亲”?诛灭九族是哪“九族”?

    引言 前言:从古到今,我们在评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往往会用"六亲不认"来评论,大概意思就是我们可都是好兄弟,你做事居然不讲情面.实际上多用在不讲人情的时候.那么古人为什么会说&qu ...

  • 随笔||孤独的张爱玲

    孤独的张爱玲 张爱玲,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她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1921年的5月,她的父亲因为工作,携她和母亲黄素琼.姑姑张茂渊,到天津生活,1928 ...

  • 【想起父亲 】/ 任小宁

    想起父亲 任小宁        父亲是三年前去世的,农历三月三十是父亲的忌日.这些天,由于疫情影响,我每晚都很难入睡,一忽儿就想起我那辛劳一生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苦命人,他十二岁祖母就 ...

  • 【纪实随笔】肖秀荣‖那最美好的时光

    作者简介 肖秀荣,女,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大佘太牧场人.从小喜欢文学,但因家境贫困,初中未毕业就回家务农.曾在<巴彦淖尔晚报><北方新报>等报刊发表过<丑丑的婚事>&l ...

  • 当你弱的时候,亲情都显得微乎其微

    文/两又同齐 没有任何人的一生会一帆风顺,总有那么一段人生的低谷,让你懂的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人们都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因为在苦难面前你可以看清很多人的真实面目. 同事小兰的母亲打电话给小兰,让周末回家给 ...

  • 亚凌随笔:一种爱,让人落泪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 ...

  • 文学看台407 | 刘祖建捉黄鳝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捉黄鳝 ·刘祖建 我家乡的人们称捉黄鳝为捅黄鳝. 很多年前我家乡水田里的黄鳝很多.那时,虽然黄鳝很多,但捅黄鳝的人也很多,因为在那个很难吃到一顿荤菜的年代,有一盘香喷喷 ...

  • 国际少儿模特明星盛典 代言人田沅沅 高燃歌唱展示《燃烧吧,小太阳》

    行业沉浸式舞美缔造者,少儿模特行业业界标杆品牌IP-IPA模特委员会,圆满举办春季首场时尚盛宴-第六届国际少儿模特明星盛典全球总决赛,3天的紧张赛事,给小超模们一个持续性展示舞台,我们见证近百大赛区, ...

  • 【网诗存档】沅沅:辛丑词集 上半年稿

    辛丑词集 上半年稿     沅沅,三花猫室主人,本体是三花猫,家中有三花猫. 临江仙·宫怨或怀三十年前 每岁纷纷春迫近,流光旁若无人.感春天气倍伤春.宫墙天正远,灯火欲相焚. 坐向东风追小我,大荒徒徙 ...

  • 赣鄱专栏 | 李林:回乡过年随笔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李林 / 图:堆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 ...

  • 【望安山文学】盛作燕||过年随笔两则(随笔)

    过年随笔两则 作者:盛作燕     主编:非   鱼                      一  昨天快三点的时候,外侄女来拜年.老家拜年有小孩都要打发东西,而现在打发人最时兴的就是红包. 可身上 ...

  • 【三湘文艺】郑芬芬/过年随笔

    过年随笔 作者:郑芬芬 小时候,年是爸爸买回来的腊肉奶糖,是妈妈买回来的新衣服,是兜里数了一遍又一遍的压岁钱 ,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溅的烟花爆竹 -- 长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天南海北的奔波,是一年 ...

  • 沅沅《毛小文的故事·立春篇》

    毛小文的故事·立春篇 毛小文住的小乡村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燥.冬寒.分明的四季滋养出不同的乡下野趣儿,虽然是女孩子,可毛小文野得很,生得名不符实. 春天的时候,毛小文一放学就挎着篮 ...

  • 沅沅《分手》

    分手 明远从餐厅出来嘴唇就一直微扬着,从打电话邀约到现在吃完饭一切都很顺利,这一次情人节应该让何曼无可挑剔了吧. 明远边走边回忆今天的所有程序,想着明年毕了业他和何曼就可以修成正果了,不禁又加深了嘴角 ...

  • 沅沅《开英女士》

    开英女士 这秋一年比一年来得晚,已经近中秋边了,晌午走到院子里还是能明显感觉到一股热火窜上身.虽然如此,但还是不比三伏天了,睡到半夜,竹席帖着后背会透出阵阵凉意.人年轻的时候总是能准确地感知季节的变化 ...

  • 沅沅《有瘾的生活》

    有瘾的生活 每逢寒暑假期我都要回家帮母亲做事,炒菜.洗碗,招待客人.夏有威力无比的骄阳,冬有无隙不入的寒风,每次踏上返校的旅途,看着黝黑或皴裂的双手,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世界上应该不会再有比这更难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