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松:经前乳胀的病机和辨证】

经前乳胀的病机和辨证
作者/高秋松
《浙江中医药》杂志一九七八年第五期,载有拙作《经前乳胀证治》一文,概略地介绍了个人治疗经前乳胀的经验,并附病例加以佐证。本文进一步就经前乳胀的病机、临床的辨证分型、方药的加减运用和几点粗浅体会补充介绍如下。
病机探讨
现代医学认为,经前乳胀的发生,多数系内分泌失调所致,其中主要和性激素的过多或过少有关(雌激素多了,或因黄体素过少而显得雌激素增多),从而发生“经前期紧张症”“乳痛症”及“乳腺小叶增生症”等疾病。由于内分泌紊乱,使体内的钠盐排出减少,因而使水分大量潴留,结果引起组织水肿,水肿发生在脑,就产生精神抑郁,心烦急躁,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症;水肿发生在胸腹、四肢,则有胸闷不适,乳房作胀,触之疼痛,少腹下坠感,颜面、四肢发胀甚至浮肿等症。内分泌-卵巢功能失调,还必然影响月经和孕育的机能。因内分泌紊乱呈周期性变化,所以经前乳胀也颇有规律。
祖国医学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经前乳胀一症,与肝胃两经相关,尤与肝经的关系最为密切。肝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司周身血液及情志活动,女子又常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而善郁,若因七情内伤,最易肝郁气滞,气滞则难于疏泄,影响中焦,胃失和降,于是肝郁胃阻,其肝胃两经经脉郁滞难泄,其经络所过之乳房就作胀,甚则疼痛。轻者兼脘腹痞胀不适,进一步则肝气横逆,犯胃克脾,兼见脘腹胀满,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四肢胀重或浮肿,泄泻等症,甚而郁久化热,热甚化火,见肝火犯胃而口苦吞酸,或激动肝阳上亢,则烦躁易怒,头痛,眩晕,目赤,耳鸣等症蜂拥而至。
凡此种种,都离不开“肝郁”两字,故朱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郑守谦亦说:“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
肝经又与冲、任两脉密切相关。肝之经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灵枢·经脉篇》),与任脉相会于曲骨穴;冲脉起于胞中,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受任脉之资助,是全身运行之要冲,故有“血海”之称;任脉也起于胞中,其经脉络于肝、脾、肾三脏,取三经之精血以为养,并与冲脉会于咽喉,得冲脉之相辅。人体精、血、津、液都属任脉总司,故又称“阴脉之海”。由此可知,肝经通过冲、任两脉与胞宫互相联系,而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对胞宫之行经和孕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月经将来之前,冲脉渐盛,血海渐盈,由于肝郁气滞,影响冲任两脉气血畅流,肝经郁滞之象更为明显,故见经前胸闷、乳胀甚则作痛等症。一旦“任脉通”“月事下”,则血海渐空,肝郁气滞也减缓,故诸症亦见平复。如此往复不愈,故颇呈规律。

辨证分型
经前乳胀,是女子在月经前因由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并影响冲任后所出现一系列症候中的其中一症,如能在临证时抓住经前乳胀这一独特症状,结合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辨证论治,则往往容易切中病机,收到满意的疗效。
根据经前乳胀患者的临床见症,作者将肝郁胃阻所出现的月经前胸闷脘痞,乳房发胀或胀痛,精神抑郁,时欲叹息,嗳气,纳减,或小腹亦胀,甚则常自按胸摩腹,月经正常或延期,舌苔薄腻,脉弦等症作为基本类型,然后以虚实为纲,进一步辨别脾虚、血虚、肾虚和肝火犯胃、肝阳上亢、瘀血痰凝等兼证之差别,归纳如下:
脾虚:兼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痛,泄泻,颜面或四肢胀重或浮肿,面色㿠白,全身乏力,少腹下垂感。月经或先或后。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血虚:兼头晕心悸,神疲寐劣,面色萎黄,唇爪淡白。月经或先或后,量少质淡,或经后少腹隐痛喜按。舌淡,少苔。脉弦细无力。
肾虚:兼腰酸疼痛,头晕耳鸣,肢冷畏寒。或带下清稀量多。月经量少。舌质淡,苔薄白;偏阴虚者,则兼眼干涩燥,咽喉干痛,五心烦热。月经量多先期。舌红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
肝火犯胃:兼胃脘嘈杂疼痛,口苦,吞酸。月经正常或先期。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肝阳上亢:兼头痛眩晕,耳鸣,目赤,口苦,大便干结。月经先期。舌尖边红赤,苔黄;偏阴虚者,舌干少津,苔少,脉弦细数。
瘀血痰凝:兼乳房、胸胁疼痛如针刺状,乳房内有结块,触之疼痛,目眶或面部发黑,唇色紫暗。月经常延期,量少、色紫有块,或经来腹痛。舌边可见紫点或紫斑,脉弦或弦涩。
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对本症的治疗,除采用激素、适当控制食盐和饮水及理疗和手术外,尚缺乏有效的方法。祖国医学却积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作者根据本症的主要病机责于肝郁,遵照《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木郁达之”的原则,采用经前乳胀汤(自拟方)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方由柴胡3~9克,制香附6~9克,广郁金6~12克,大麦芽15~30克,蒲公英12~30克,白蒺藜6~9克,青皮3~6克,茯苓9~12克,米仁12~30克,淮山药12~30克等十味组成,适用于单纯的肝郁胃阻型
方中柴胡,制香附,白蒺藜,郁金能疏肝解郁、活血消胀;大麦芽,蒲公英能散结止胀;淮山药,青皮,米仁,茯苓以健脾和胃,共奏疏健之功。

临床根据虚实兼证之异,进行如下加减:

脾虚者选加党参、黄芪、苍白术、姜半夏、木香、砂仁;
血虚者选加当归、熟地、白芍、丹参、黄芪、枣仁;
肾阳虚者选加杜仲、川断、巴戟天、仙茅、仙灵脾、鹿角片;
肾阴虚者选加川柏、知母、生地、元参、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
肝火犯胃的选加山栀、丹皮、左金丸、白芍、陈皮;
肝阳上亢的选加珍珠母、双钩、甘菊、龙胆草、黄芩、丹皮;
阴虚阳亢者选加牡蛎、鳖甲、阿胶、生地、麦冬;
瘀血痰凝的选加桃仁、红花、川芎、归尾、山楂、橘核、山甲、王不留行、丹参、乳没。

几点体会
一、经前乳胀是妇科临床上特有的症状,其特点为轻者在月经前一、二日发生,重者则在半月前就开始,多数在月经来潮后自行消失,而在下次月经前又重复发作,呈一定的规律。祖国医学文献中对此症记载甚少,估计与封建社会对女子隐晦之处的描述讳忌有关。
二、通过临床实践,作者认为经前乳胀的病机责于肝郁胃阻,并与冲、任两脉的盛衰有关,所以临床上常见到此症患者伴有月经不调和不孕症史,治疗上如能抓住经前乳胀这一独特症候,针对病机进行治疗,往往收效满意。
三、自拟经前乳胀汤一方,具有解郁疏肝、消胀健胃之功,根据虚实兼证的不同随证加减运用,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是否具有调整内分泌-卵巢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四、治疗之时,当重视服药方法。应在预感胸闷乳胀之日开始服用,至经来一、二日方停,连续三个月至六个月方可停药,否则虽有效但仍易复发。
六、经前乳胀患者,多见情怀悒郁,性格急躁易怒,或沉默寡言,故在治疗时,做好思想劝说工作也很重要,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对疾病的早日痊愈也有很大帮助。
摘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第5期,作者/高秋松。
(0)

相关推荐

  • 肝虚

    肝虚

  • 眩晕诊治精粹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本证历代医籍论述颇多.早在< ...

  • 高血压——中医药治疗的十法十方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1 高血压(胃火炽盛证)--清胃泻火法--大黄黄连泻心汤 临床表现:此证多见于 2.3 级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危象患者.此类高血压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头痛,心烦,口渴,面部潮 ...

  • 【高秋松:经前乳胀】

    经前乳胀的病机和辨证 作者/高秋松 <浙江中医药>杂志一九七八年第五期,载有拙作<经前乳胀证治>一文,概略地介绍了个人治疗经前乳胀的经验,并附病例加以佐证.本文进一步就经前乳胀 ...

  • 【高秋松:经前乳胀汤】

    经前乳胀的病机和辨证 作者/高秋松 <浙江中医药>杂志一九七八年第五期,载有拙作<经前乳胀证治>一文,概略地介绍了个人治疗经前乳胀的经验,并附病例加以佐证.本文进一步就经前乳胀 ...

  • 经前乳胀(中医妇科泰斗朱小南教授方) ...

    经前乳胀(中医妇科泰斗朱小南教授方) [处方]香附.合欢皮.娑罗子.路路通各9克.广郁金.焦白术.炒乌药.陈皮各3克.炒枳壳3克. 加减:乳胀甚者加青橘叶.橘核:乳胀痛者加川楝子.蒲公英:乳胀有块者加 ...

  •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经前乳胀汤

    作者/程爵棠 古人谓:"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当我们先后看到<浙江中医药>杂志(1978年第5期)和<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第5期)高秋松同志写的& ...

  • 女,29岁,白带多,色黄,经前乳胀,小腹...

    女,29岁,白带多,色黄,经前乳胀,小腹有坠胀感,腰酸,经量少,经色暗红,经期3-5天,小便热烫,心烦易怒,易抑郁,思路多,舌质红,舌苔黄腻. 诊断:湿热下注,肝气郁结. 治法:固肾清热利湿,疏肝解郁 ...

  • 马老师治疗经前乳胀(高泌乳素血症)验案

    陈相宜 初诊:2012年12月27日.周某,女,26岁.经前乳胀痛5个月.患者平素月经尚规则,未避孕5个月未孕,丈夫检查正常,近5个月月经欠规则,4/24-31,Lmp2012-12-11,量中,色红 ...

  • 经前乳胀汤

    经前乳胀汤 古人谓:"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当我们先后看到<浙江中医药>杂志(1978年第5期)和<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第5期)高秋松同志写的&l ...

  • 山海螺(带下、经前乳胀、产后漏乳)-- 马氏妇科

    带下  周某,30岁.带多色白质稠10余天,稍倦怠.舌淡红,苔薄腻,脉细软.治法:健脾燥湿止带.山海螺30g.北沙参15g.白扁豆20g.薏苡仁20g.苍术10g.海螵蛸20g.白术10g,7剂药后, ...

  • 【】经前乳胀,胸胁胀痛—逍遥丸

    赤脚老师: 经前乳胀,胸胁胀痛 如果一个女人经前容易乳房胀痛,光凭这一点,就可以确定是肝郁导致的.该怎么调理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吃逍遥丸,同时点揉膻中穴,太冲穴,内关穴,每次月经前都用这方法调理,几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