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农巧遇林伯渠,打听参军十年的儿子,说出名字被急送到延安
1938年5月的一天,一位老农风尘仆仆来到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工作人员问大爷有什么事,他说自己从湖南老家来,要去延安看儿子,但路费花完了,希望能帮忙解决一下。工作人员又问大爷的儿子叫什么名字,他答:滕代远。当时滕代远的职务是军委参谋长,工作人员不敢怠慢,急忙把此事报告给了办事处负责人林伯渠。
林伯渠
滕代远是湖南怀化人,出生于1904年,父亲滕国权以种田为生,农闲之余还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日子虽然不富裕但还过得下去,滕代远也因此有机会读书。师范学校毕业后,滕代远参加了革命,来到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第一团从事兵运工作。当时该团的团长是彭德怀,第三营营长是黄公略。1928年7月22日,平江起义爆发,在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的领导下,起义部队顺利攻占了平江县城,俘敌1000余人。
平江起义成功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军代表。之后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部在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一带转战,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28年12月中旬,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领第5军来到了井冈山,和红4军胜利会师。此后滕代远先后担任了红三军团政委和红一方面军副政委等职。
在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期间,滕代远协助彭德怀打了许多大仗和恶仗,获得了一枚二等红星奖章,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1934年9月,滕代远奉命前往苏联学习,因此缺席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7年12月,滕代远一路辗转来到了延安,被任命为军委参谋长。因为环境险恶,加上部队经常四处转战,滕代远参加革命后一直没有给家里写信,再加上敌人的造谣,父母都以为他牺牲了,母亲想念儿子,天天以泪洗面。
直到1938年春天,滕国权才从报纸上得知儿子并没有死,还在延安当了大官,他急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伴,夫妻二人高兴坏了,商量着要去延安看儿子。从湖南到延安千里迢迢,当时的交通远不如现在发达,一些地方还被日伪军占据,路上并不太平。一家人商量后,最终决定让滕国权一人去延安,为了凑路费,家里还卖了一头牛。
现在一头牛可以卖到一万多元,从湖南到延安坐飞机都用不完。但当时由于战乱,这头牛并没有卖多少钱,滕国权一路节衣缩食,走了一个多月才来到西安,带的路费也花完了。老爷子向路人打听,找到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这才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林伯渠曾在中央苏区担任过经济部长和总供给部部长,和滕代远很熟。
得知来人是滕代远的父亲后,林伯渠热情招待了老爷子,随后派专人将他护送到了延安。父子相见后十分开心,滕代远拿出津贴让警卫员买了一只鸡,招待父亲。老爷子不在乎吃什么,看着儿子好好的,还这么有出息,比吃山珍海味还高兴。当晚父子二人抵足而眠,说了一夜的话。老爷子本想在延安多住些日子,但滕代远的工作实在太忙,抽不出时间陪父亲,为了不影响儿子工作,老爷子住了几天就回家了。
当时八路军的经费很紧张,许多人都是不发饷的,滕代远每个月只有几元的津贴。为了给父亲凑返程的路费,他翻箱倒柜也只找出了8元钱,毛主席看不下去了,从自己的津贴里拿出10块钱,还有一件狐狸皮袍子,送给了滕老爷子。抗战胜利后,滕代远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担任过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和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滕代远出任铁道部部长,一干就是16年,为我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长期身居高位,但滕代远的生活却十分简朴,每餐一小碟青菜、一小碟腊鱼或腊肉、一小碗汤,主食是一碗米饭或红薯,衣着就更简单了,春秋一身灰布铁路制服,冬天一身蓝布铁路服。此外他还经常告诫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1974年底,滕代远病逝。临终前,他向小儿子滕久昕要来纸和笔,缓缓地写下了“服务”两个字,这也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