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县衙,“古并州治”,三晋第一逾制府衙
欢迎关注
中国经历过长时间的封建统治,而且在此过程中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官府作为这种模式的管理者和推行者,更是要遵循这样的规则,逾制者轻者丢官,重者丧命。但是就是有这么一处地方,“光明正大”的做着逾制的事情,却一直完好的流传到了今天,到底是哪里呢?
老话说“朝堂看故宫,县衙看榆次。”这榆次境内确实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县衙。古代衙门有句话叫“三堂会审”,其中就清楚的表明了古代县衙的规格,“四进三堂”,而榆次的这座县衙却是“六进五堂”。这样的现象经常让不太熟悉三晋历史的人感到奇怪,实际上在这里积淀的是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宋朝成立之初,开国两位皇帝都曾进攻过晋阳,但都未能一次如愿,所以太宗皇帝赵光义一气之下,在攻下晋阳城之后,先是火烧,又是水攻才作罢。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古并州府被毁,无奈之下,只好将府衙迁到了榆次,这样的话,榆次的县级府衙就升为了州际府衙,所以才有了六进五堂的规格。
之后太原城建立了新的政府机构,府衙回迁,但是榆次的县衙却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现在还能看到其匾额上有“古并州治”的字样。
榆次县衙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是全国保留下来的最大的县级衙署。整个建筑群是按照左文右武,前堂后寝,中轴线式的排列分布。一共有26个院落,房屋400多间。按照其功能和作用分为行政管理、文化生活、神庙祭祀三个系统。
整座县衙经过现代的修葺,成为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其间牌楼、牌坊、厅、堂、廊、轩、楼、阁,众多的建筑形式精彩纷呈、生动古朴,砖雕、木雕、石雕等古典建筑的艺术构件刻工精细、为数极多,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历史见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