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的美貌,曾有这样一个传闻:
“他有一张表情生动的脸,一对明亮的眼睛,长长的脖子,宽阔的胸脯。。。样子文质彬彬。他那俏皮的言谈举止更令人陶醉,他几乎通晓天文地理、哲学、美学,并能口述出来。”
这应该就是你们想要的有颜值、有情调、又有才华的社会精英了。
丢勒出生在纽伦堡一个首饰匠家庭,少年时曾追随父亲习艺,表现出极高的绘画天赋。13岁时,他画了一幅自己肖像,形象生动、逼真。
在这幅画里,他写了这么句话“这是我照着镜子画的自己”。丢勒的代表作,既不是大型的主题创作,也不是色彩丰富的油画。
也许你听过丢勒,是因为那幅了不起的《祈祷的手》,还有那只《兔子》,或者是他自个儿设计的那有趣的签名。
这幅,是以“手”为题材的习作中,最著名的一幅:《祈祷之手》,就像达·芬奇的《梦娜丽莎》和梵高的《星空》一样,这双手,也算得上是丢勒的代表作之ー了。这幅作品竟如此朴素,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突出的西方名作几乎都是主题创作,即使是单人肖像画,也基本都是蛋彩画或油画。像这种连颜色也没有,仅用线条造型来传达情感的作品,应该仅此一件吧。艺术的力量来源对生活的体会,这幅《祈祷之手》的背后有着一个有关爱与牺牲的动人故事。
其它手的作品
画的背后记录了一个关于爱与付出的故事。丢勒的父亲是一名首饰工匠,和他出生的小村庄一样默默无闻。老丢勒夫妇一共生养了17个孩子,丢勒出生那年,老丢勒已经44岁了。为了养活诸多子女,老丢勒一天得工作18个小时。可因为贫穷,只有两个孩子活到了成年。丢勒和他哥哥,流传着一个故事。
大意是兄弟俩都有绘画天赋,但父亲最多只能供其中一个去纽伦堡艺术学院学画。结果弟弟丢勒靠掷铜板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哥哥早早做了矿工分担家里的开销。弟弟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时感恩哥哥的付出,愿意出钱供哥哥去美院深造。然而,哥哥的双手已经因为常年劳作而关节失灵,再也无法拿起画笔和刻刀了。弟弟只能将满腔深情化成了一副名为《双手》的画作。故事无关真假,画很真实,教你感恩,珍惜情谊。
25.1x22.6cm 奥地利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这可是一只510年前的兔子,一双510年前的手,能画出逼真到令人发指的细节,此人的技艺该多不得了。作为自画像之父,他是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
丢勒的自画像(22岁时) 丢勒 德国 1493年 布面油画 57x45cm 巴黎卢浮宫收藏
这是丢勒22岁的自画像,在这幅肖像油画中,画家丢勒将自己描绘成一位成熟的、刚毅的男孩。但是,在这种成熟和严肃的表情下,带着感性的色彩,也蕴藏着某种甜蜜的情怀,而这一切都由花表现出来。他戴着时尚的小红帽,手里还拿着一株刺芹,这在西方是象征爱情的,原来这幅画是寄给未婚妻的。《戴手套的自画像》是丢勒著名的自画像,也是萌颇为欣赏的一幅作品。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画家的地位一般都不高,一般只有他们画别人,替人家干活儿,不太可能出现画家敢画自己……毕竟也卖不出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一点点小小改变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况且丢勒做的还不是小改变——丢勒开创了艺术家系列自画像的先河。自画像在16世纪的欧洲并不普遍,丢勒创作的一系列自画像,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举动。
两年后,他又给自己画了一幅,这幅被誉为他最经典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直观看上去,跟之前的不一样,它开始有了光影,有了立体感,整个人看起来都很真实,仿佛下一秒,他就会向我们走来。
但这幅画为什么会令人尖叫?丢勒的画风又为什么突然改变了呢?
这就要讲到丢勒的另一个故事——独自一人翻山越岭,前往意大利取经的故事。
在那之前,二十来岁的丢勒翻过了阿尔卑斯山,从北方来到了南部,开始了自己的游历之旅。信仰诗和远方的丢勒在意大利的确也见到了不同的世界,在这里他结识了拉斐尔、乔万尼·贝里尼等几位同时期最顶级的艺术大师。在与他们的探讨中,丢勒也接触到了解剖学、透视学等绘画技法。同时,丢勒也给南方的小伙伴们带去了一些新奇的东西——油画。
一番游历之后,他回到了北部,完成了那幅震惊天下的自画像。
他不光要画自画像,更是每隔几年就画一次。在丢勒的近十幅自画像中,最广为人知的应该就是上面这三幅画作(12、26、28岁)。
1490年的春天,老丢勒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但在儿子的画中,他显得十分年轻,好像才四五十岁的样貌。
1497年,26岁的丢勒在欧洲游历七年后意气风发地回到了家乡,却发现70岁的父亲比当年离家时苍老了许多。
父亲的身影却在他追逐梦想的旅途中,变得越来越小。他能做的,只是为他再好好地画一幅肖像。
父亲70岁时的画像 丢勒 德国 1497年
石灰板油画 51x40.3cm 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
七年前他曾为父亲画过肖像,这次他请父亲戴上7年前戴过的那顶黑色帽子,穿上那件棕色褂子,然后为他画了第二幅肖像画。画中父亲不再拿着红色的珠子,眼光也不再望向远方,而是直直凝视着儿子。
孩子是母亲最伟大的艺术,母亲则是艺术永恒的主题。艺术家既是艺术家,又是儿子或女儿;而母亲既是母亲,也是模特。在现实中,母亲造就了孩子,但在肖像中,却是孩子造就了母亲。
1514年3月19日,丢勒在他母亲去世的前两个月,给母亲画了一幅肖像,在这幅木炭画里他创作了他一生中最活泼动人的作品,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的一幅丢勒母亲的肖像。
因为有了丢勒的这一开创,西方艺术家自画像就成为了一种固定的题材。后来的伦勃朗、梵高、毕加索……等等等等人都是沿着丢勒的路子。
丢勒出生于1471年,比伦勃朗早生了135年,比梵高早生了382年。
他也是第一个用全黑背景来凸显人物的,他的这种画法后来也被卡拉瓦乔、伦勃朗等人继承,并且发扬光大。
让我们来看一看丢勒画的其它画像。
板面油画 59.5x48.5cm 里斯本国立博物馆藏
在这幅《圣哲罗姆》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圣哲罗姆右侧后面的墙上,有一具十字架耶稣受难像,这是一种蔑视旧教的象征手法。
这幅画《圣希罗尼穆斯·霍尔茨舒尔像》是丢勒55岁时的作品,成为他最伟大的一幅人物杰作。霍尔茨舒尔是丢勒的一个朋友,是纽伦堡城的一名地方议员,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的信奉者,他曾多次在外敌人侵的情况下保卫了这座城池。
年轻的威尼斯女子 丢勒 意大利 1505年 油画 32.5x24.5厘米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丢勒这幅画《年轻的威尼斯女子》是描绘一位十分文静而漂亮的威尼斯姑娘,她长着红褐色的头发,眉目清秀而充满着幻想。画家以明亮的色调,细腻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她秀美而温 馨的形象。
这是丢勒的习作。丢勒向以对细节一丝不苟的研究而著称,本画就是他在这方面的典型作品。
四使徒 丢勒 德国 1526年 布面油画 左右各215.5x76cm 现藏慕尼黑画廊《四使徒》是丢勒晚年创作中的成功之作。这幅油画不仅体现了丢勒的人文主义思想,还蕴含着他对宗教改革的鲜明态度。全画是在两块狭长木板上完成的,左边一块,画的是约翰与彼得;右边一块,画的是保罗与马可。
圣母子与圣安妮 丢勒 德国 1519年 木板油画 60x49.8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巴巴拉画像 丢勒 德国 1490年
板面油画 47x35.8cm 纽伦堡德国国家博物馆
马西米兰一世的画像 丢勒 德国 1519年
板面油画 61.5x74cm 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
圣母七苦 丢勒 德国 1496年 板面油画 43x109cm 藏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丢勒博学多才,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机械师、建筑学家,他发明了一种建筑学体系,创立了筑城学理论。作为美术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学原理,在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方面卓有成绩,著有《绘画概论》和《人体解剖学原理》。在德国,丢勒享有很高的声誉。自1815年始,全国每年都要举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尔布列希特·丢勒节》。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乡纽伦堡树立起一座丢勒的雕像。这是德国为艺术家设立的第一座公共纪念碑。德国近年出版的有关丢勒的书籍和画集高达数十万册,并翻译成多种文字远销世界各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