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行记】桐下:书有光,读最美
相互陪伴,彼此成全
桐下:书有光,读最美
刚开学,花开就在约,说他们的“读吧”,要承办一次成都市的读书活动,我是被指定的嘉宾。虽是“被指定”,但因为我为“书吧”的渊源,极乐意参与和见证这样的美事,所以满口应承。
花开,姓欧,名小丽,达州人氏,本在老家宣汉教书。前些年,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成立,她应聘而去。泡桐花开的网名,也应运而生。我们相识,好像是在“1+1教育网”,她知道“知行社”后,居然带了几个伙伴,驱车两百多里,来参加我们的年度庆典。而且从那时起,直到第9届,一届不拉,都带着人马前来。
2013年暑假快结束时,我从福建返回,被邀到他们学校讲课。那学校,簇新,精致,典雅,大气,让我一见倾心。尤其是,学校以“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奠基”作为“办学思路”,“最大可能”四字,让人眼前一亮。再看,学校居然还有明确的“信仰”:“教育在我们之上”,更觉得感动,感触——记得,那天下午讲课时,我还顺便给他们接续了一句:“未来在我们手中”。
后来,她便闹腾着,做起了“桐下读吧”,并邀我“顾问”。我乐见有更多这样的教师团队,更何况与我一直看重的阅读有关,毫不犹豫地便应了,而且又顾又问,因此有更多机会,认识她的小团队和小伙伴:超群,廖敏,强哥,兮兮,子轩,亮哥……团队真的不大,鼎盛时也不过二十来人,但活动一直在坚持,哪怕有一回交流,据说只她和超群两个,姐妹俩也认真做了分享。
这样的团队状况和风貌,很让人感怀。所以这回,早早就计划好行程,要去捧场。
花开初定的主题是“阅读照亮人生”,连她自己也觉得大,又说“阅读照亮教育”,用我的那个书名,我觉得还是大,便建议她用“书有光,读最美”,给读者签名时我创想的一个极得意的金句。她也喜欢那诗意,和内蕴——26号在现场,这六个大字,通过不同背景的渲染,一次次烘托,在超大的屏幕上呈现出来,越看越醒神,越看越舒爽。不得不感叹,她们那个小团队,执行力和创造力,都超棒。
围绕着主题句里的“光”、“读”、“美”,整场活动被高定为四幕:书之微光,朗读最美;书之霞光,享读最美;书之亮光,导读最美;书之丽光,悦读最美——“朗读”,帅哥靓女一帮,无论所选的的文本,还是朗读的效果,都既有诗意,又柔缓抒情,很能入心;“享读”,是五位老师关于阅读的分享,无论是海燕的“自由”,还是强哥的“回家”,都指向于阅读的真义,而他们的切入,各有其妙趣和妙意。
“导读”,是花开给我指派的“话聊”。原本,我是犹豫着推辞的,毕竟,在他们学校讲的次数不少,而无论教育还是阅读,我的理解和想法,就那么多,老脸一张,老调老腔,听者不腻,自己都觉得腻。但花开说,“话聊”是很重要的,而且主要面对成都其他学校的老师,这才勉强答应。
“导读”其实没有“导”,也没有“读”,而只是我独自说“读”——从老脸老调开始,我先说到曾经的一种感叹:最好的演讲,其实是“一夜情”似的,完事就分手,倘若一而再再而三地面对同样的群体,再好的演讲,都可能会有“审美疲劳”。台下的气氛,略微活泛了些。
我的主题是:读成这样——大假期间,在福州的“张文质写作研修班”上,我讲了“写成这样”,这次,算是“前篇”。
话题从我在台下的一个“小感叹”开始:有的人是“生成”那样的,有的人是“长成”那样的;生成的,很轻松,长成的,要经历量变、质变,困难得多,艰难得多。然后,从我觉得最励志的“体胖就要勤跑步,人丑就要多读书”展开,我谈到自己对阅读的“五感”:自由感、力量感、高远感、丰富感、饥饿感。
现在想来,其实该先谈“饥饿感”,因为现在很多老师不读书,其实是对阅读没有饥饿感,而这几乎是物质富庶时代的通病。没有饥饿感,就很难有满足感,更难有幸福感。第二天在桂林,和人谈及类似的话题,我突然想到:那些厌世的人,首先可能体现为“厌食”——当然,这里所谓的“食”,并非单纯物质的意义。
40分钟时间,说过的话不少,我愿意摘录这样几句:阅读就是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阅读不仅是从奴役走向自由的通道,也是从外界走入内心的通道;有丰富阅读的人,更容易有力量感,而阅读的贫困者,更多“有心无力”或“爱莫能助”;阅读能够让我们更加认同和确证自己,因为读到最后,你会发觉所有他人,其实都是自己;有丰富的感受,才可能有更深切的理解和体谅……
从最后这句,我旁逸斜出了一段——有两种人最容易成为“一根筋”:一种是读书太多却食书不化,像“两脚书橱”,撞倒南墙也不回头,很容易“认死理”,成为“一根筋”;另一种,读书太少,甚至不读书,腹内空空,目光短浅,只能看到浮泛的表面,很容易固执己见,“认己理”,成为“一根筋”——乡下老家人,对“一根筋”有个称谓:咬卵匠,或咬卵犟,不知何意,但肯定不是好话。
因为时间关系,结尾有些仓促,我大致归结到,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尘世中构建美好的天堂——我期望能有更多人,因此而喜欢读书。
“导读”之后,临时插了个“听读”,大家一起静心聆听了林清玄的《蛙鱼归鱼》,配音虽源自网上,但意味很足。主持人随机抽问:你听到了什么?认真听的,能说得头头是道,没人认真听的,自然说得言不及义。
然后才是“悦读”——现场扫码,共读《我的教育梦想》,然后大家再即兴谈感受。“桐下书吧”的成员,或许先读过我的书,谈得自然深透,但即便是现场抽到的老师,也各有感触。十余年前我随手写下的这个小文,喜欢的人还真不少。
200多与会者中,花开是唯一的“不同政见者”,她觉得我结尾“说梦的痴人”显得过于悲观,然后又踢球给我,要我现场回应。其实,听到大家的感言,我本就想要回应的,所以接过话筒就玩笑说,所谓的痴人说梦,其实是说,在梦中都会诉说所思所想的人,才是真正的痴迷者,真正的深爱者。
然后我说,这篇文章所涉,不过是教育的常识,是教育“应有的样子”,但现在的教育,走得实在太远,不仅远离了“应有的样子”,也远离了应该遵循的常识。然后我欣慰地告诉大家,其实已经有学校沿着我的想法落地了,这似乎也说明,梦想真还是应该有的,如马云所说,万一实现了呢?
出席活动的,有成都市教科院教师发展所的所长,青羊区和高新区的教研员,三大美女驾临,虽让我有点小紧张,但也让现场顿时为之增色。而最后的环节,青羊区教研员钟亮的即兴点评,有诗意也有深意,大大提升了活动的档次。
活动结束,在校园里漫步,秋日的太阳很暖,很亮——上午从绵阳出发时,一直细雨霏霏,中午到成都,就出了花花太阳,而活动结束,居然有春光明媚之感,莫非真是“书有光”?
晚上,和“桐下读吧”成员小聚,得知花开又在谋划着“桐下写吧”,而且已经召募到成员,不免又谈了些自己的想法,给了些即兴的建议。看着她和她的小伙伴们,突然有种感觉——愿意做美好事情的人,似乎更容易变得美好,就像我曾经说的,经常说美好话语的人,自己也会长得好看些。
当然,也像泡桐花开——“话聊”时,谈到“长成”的人,我先拿自己开涮,随便也涮了她一下:经过艰苦努力,她终于也长成好看的样子了,虽然我知道,不只是“读最美”的原因,但我确信,其间一定有阅读的滋润在。
当然,也包括所有在“桐下书吧”坚持的人。通过这几年不间断的接触,看着他们点点滴滴的变化,我明显感觉到:那些原本就帅美的人,现在帅美得似乎更有“内涵”了,那些原本不帅不美的人,现在似乎也有了帅美的“外延”。
2017.10.28.绿岛
如果想让更多人读到,动动你转发的小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