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闲草|年味:冬米留香

冬  米  留  香

作者:陈明华

老家有一句很有意思的俗语:“这娃长得像冬米泡似的。”很显然,这是在夸赞娃子长得胖乎又白净,像炒发了的冬米,可以说是两美相映了。与“人比黄花瘦”一样,这也是一个形神相通的美学意象了。
冬米泡是什么?这可是山野细民的又一个美食创造了。说不清如何起源,但它确可以纳入小老百姓的发明谱系。也许是闲着无聊的瞎琢磨,也许是好事者偏要弄出个创意,也许是哪位巧媳妇灵感所至,更有可能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集体创作,于是就有了这个人间美味。
其实,蒸煮是从原始社会就有了,那时,最古拙的陶器里就有了蒸煮的器皿。当然,古人蒸什么,怎么蒸,我已无法知晓。不过,我们老家的蒸煮法并不繁琐,用的是杉木桶“蒸笼”,下底面要高出底脚两寸多,这样,锅内的水蒸气就可以沿着底面留出的缝隙,去拥抱每一粒浸泡透了的米粒。最适合蒸煮的就是糯米,采取这“蒸”的做法可能是源自于糯米实在的个性,不喜欢过分的水性,除非你让它粉身碎骨。人们懂得了糯米的性格,只要有一点水它就绽放,于是在水里浸泡几小时就沥去水分备用了。它更喜欢和杉木桶搭挡,这样它就变得富有弹性,富有光泽,最诱人的还是那持久沁心的香气。“蒸”的尝试一下子就获得了物与人的双向认可,这蒸出的“冬米坯”,一旦出锅,就是横空出世,便被请进上等美食之府。就着热吃,用油盐烹着吃,裹着油条吃……反正就是味美。
农人们几乎都选择在冬季的夜晚,把这糯米蒸熟,然后就让它“冻”在寒夜里,好像经历过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在以后用得着的日子,它才能拿得出那种应有的气魄。不过,这“冻”的分寸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让它冻坏身子的。冬米坯制成了,还要接受阳光最后的爱抚,干爽成暗白色的玉粒儿。这样的冬米坯,吸纳着柴火铁锅的热力,白白胖胖香香脆脆的“冬米泡”,就可以在各种舞台大显身手了。乡下人喜欢干脆和简单,蒸的,炒的,都笼统地称作“冬米”了,没有人不懂。
旧法炒冬米,你看了可能要吃惊,我小时候就吃惊得要掉下巴。这炒冬米怎么会用大碗的黑沙呢?其实,这沙子那时是不容易得的,需要几经辗转从江边弄回来,淘之汰之,留下均匀而结实的沙粒,还要用桐油“窖上”一段时间,然后放到铁锅里拌炒,就成了“铁沙子”,这是需要经验老手做的,一个庄子,甚至几个村庄也才有那么一两份。火热的铁锅,发烫的桐油沙,保证了冬米坯的热力均匀,而米坯呢?如鱼得水一般,在火热中成就了白胖的身躯,细格竹筛抑或是铁筛会将沙和炒熟的冬米干净分离,我的惊讶也会和散发的热力一样,迅速飘去,开始大把大把地咀嚼香喷喷的冬米来。
“鸡汤泡炒米”、“打三个鸡蛋泡碗炒米”之类,可能给很多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在旧时也算是高规格的接待了。吃法上也各有偏好,我更喜欢在滚烫的油汤里,撒一点葱花蒜末,然后撒一把炒米,边吃边喝边嚼,米脆,油润,葱香,五脏六腑都会愉悦起来。
这炒冬米,与当今街面上的还真不一样呢。饭店常用的是油炸杂交籼米,米粒细长而板结。还有一种是薏仁米的吧,也是很白很胖,但似乎有些绵,不脆,更没有我们这里经过浸、蒸、晒、炒等诸多工序的糯米冬米的脆和香啊。
“欢欢”和“团团”曾经是热度很高的国宝动物的名字。它们浓缩的词“欢团”,在我们乡间的历史已久远得无从考证。欢团,最常出现在节日或喜庆的时候。这时候,有人要找来“糖匠”,把山芋糖熬得用筷子挑起来一吹就成片,炒制好的冬米倒入锅中“三下五除二”拌匀了,就着热力捏出一团一团的“剂”儿,摆满一根光滑酡红的竹片。大约十几二十多个时,就压上另一根竹条,糖匠师傅变魔术了,两手交互搓动一番竹片,团团糖果儿欢快地蹦哒着进了箩筐。多好的名字----“欢团”,这种场合最兴奋的是孩子,上灯瞌子早被赶跑了,捧起几个欢团,有的还带着红绿的花纹,惬意地狂嚼一番,然后,就是甜美的梦乡了。
“狮子头”,多气派的名字,节日的餐桌上很常见,但不会有血腥,它是一种猪肉丸子裹着冬米坯的绝活。我很佩服主妇们的美味创意和取名艺术。但如果没有了这冬米坯,狮子头的美感和神气,还有主妇们的匠心,也都无以施展了。这时的冬米坯切不可炒了,可将干米坯直接敷裹在肉丸的表层,待米坯润湿直接上蒸笼,就是一道人见人爱的佳肴。
米,大自然的馈赠;美食创造,生活的智慧。把生活交给自己,往往可以领悟一些生活美感的个性特质。家人共度,自做亲尝中也会有一种温馨。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生活.记录】冻米糖里的徽州

    冻米糖里的徽州 (图片来自网络) "冻米糖",想起来都是个香气四溢的词语.它萦绕在甜美的徽州乡村情愫里,在这临近年关的寒冷冬夜,飘荡浮现,招惹得我舌下生津. 童年记忆里,在腊月初的 ...

  • 茹明悦《美味糖圆子》指导老师:阮世联

    美味糖圆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心小学 茹明悦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种文化,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种美食文化,也是我们当地的特色小吃.我的家就在杭州郊区一个美丽的小镇上--余杭区仁和街道.我的家乡有各种美 ...

  • 云岩闲草|【周末品读】米粑三味

    配乐诵读:唐吉谦 (枞阳电视台 主播) 米 粑 三 味 作者:陈明华 又是萝卜上市的季节.这萝卜真是个好东西,萝卜烹虾米是我抹不去的记忆:萝卜块烧肉更是让人提起来就动容:萝卜馅米粉粑也是餐桌上的一道美 ...

  • 云岩闲草|大泊,曾经热闹的地方

    大泊,曾经热闹的地方  作者|陈明华 大泊,在我们这里读着近似"大白"的音.一般指称田野间溪涧旁所存留的面积不太大水也不太深的水域,比潭要大些,远不能和"梁山水泊&quo ...

  • 云岩闲草|一座且亭,任你且坐且思

    在白云岩抱龙洞正前方山坳,有一座不大的亭子,显得有些粗朴,灰白的亭身,顶层立有一方黑色石碑,刻文曰:且亭.亭边有绿竹数丛,竹叶摇风如窃窃侃谈:有苍松数株,可悬白云巢居幽鸟:有芭蕉几束,卷心任习习山风轻 ...

  • 云岩闲草|两往莲屏,觅得西池一篇文

    先和大家读一篇短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山名曰莲屏,因乎山也,莲屏名庵:因乎仙也,是以仙得庵而益韶,山得庵而益显.历代以来,即为诸菩萨之所次依,诸檀越之所卜吉凶,君子往来之所憩 ...

  • 云岩闲草|陈钟查鼓,尽是急公好义声

    金乔觉上白云间,一寺洞开万仞山. 借问悬崖青鸟使,陈钟查鼓几时还? 这是原白云区区长查明文先生的一首诗作.浩劫初定,查老不免又怀念起当年白云岩寺内那洪钟巨鼓了.当当晨钟,咚咚暮鼓,春夏秋冬里,日日由庙 ...

  • 云岩闲草|简约质朴,云岩二塔别有风

    塔,寺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凡有寺院处几乎都有佛塔高耸,塔基镇地,塔刹凌空,彰显着肃穆,昭示着神圣.佛塔样式繁多,用途多是奉佛,或是收藏佛骨.佛像.佛经等.白云岩古寺,算起来也有千年历史,也曾有高僧卓 ...

  • 云岩闲草|烽烟弥漫,高和尚避难

    高和尚,芜湖人,生年不详,卒于一九六四年,曾一度被称为"末代和尚".年轻时随父亲在芜湖开有一家染坊,有一技在身,有业可做,本也安静.可是,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生活也被日军侵华的炮火击 ...

  • 云岩闲草|古寺遭劫,侉和尚夺庙

    白云岩有寺以来,数百年风雨,数百载日月,薪火相传,筚路蓝缕.虽说是香火不绝,但也有佛灯晦暗之时.大约是清朝末年,外患屡屡,内乱频仍,国祚不昌,山河破碎,法度全无,生灵涂炭. 一日,从北方来了一粗汉,人 ...

  • 云岩闲草|老土灶,在这里遇见

    不久前,和几位友人去了一趟薛家岗文化遗址.在这里见到了不少很特别的文物,如多孔石刀,如镂空陶球等等,看得人不住地感慨.这个离我们很近又很古的人类遗址,给出的兴奋点很多.那深藏于地下的灶台遗迹,忽然让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