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韩信 |汽笛声声
汽笛声声
南方的冬天没有北方的寒冷。
侯德均扣好灰色华达呢中山装的风纪扣,迈着稳沉的步伐走出房间,笔直地站在走廊上,庄严而肃穆。
他在等待矿山清晨的报时汽笛。半年前他就规定,每天清晨6点到下午6点,每小时用蒸汽报时。
今天是民国29年1月1号。国民政府行政院翁文灏副院长将正式宣布他出任南桐煤矿首任矿长。
这两年的艰苦岁月在他眼前浮现。
民国27年初,日本鬼子的炮弹突然“嗖嗖”地飞向河北井陉煤矿,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正在指挥工人撤离和资料转移的他,同很多工人一样倒在了血泊中。从此,他的腹部留下了近20公分的弹片伤痕。
是年春,武汉办公厅四楼会议室。著名地质科学家、主管抗战工业的翁文灏部长紧锁稀疏的眉头,对与会专家宣布:“日寇铁蹄,践我中华。东北沦陷,华北沦陷,国府将抗战到底!根据委员长空间换时间之战略,决定钢铁厂南迁,并在黔蜀交界处新建抗战煤矿供应铁厂焦煤。下面宣布国府任命(此时与会人员全体起立):
“任命侯德君任南桐煤矿筹备处主任,少将军衔;任命张伯平任工程师,中校军衔;任命崔彤任洗炼厂厂长,少校军衔。均纳入抗战工业序列管理。”
翁部长舒展了一下紧锁的眉头,挥手示意大家坐下,面向侯德均:“拓村兄表个态吧。”
侯德均迅速起立:“我意先行小作,亟图早日出煤。故利用汉阳大冶各机械,尽可实施开采,克日观成。”
“好!委员长有令,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及早建成抗战煤都!”
次月,侯德均将筹备处迁到了黔蜀之交一个叫桃子凼的地方。
这里是云贵高原余脉,人烟稀少,古树参天,野兽出入,简直就是一个蛮荒之地。
侯德均一行数十名专家学者,怀着报国之心,徒步半月,考察了方圆几十平方公里。他们看到,在这个炼焦煤含量丰富的西南腹地,只有几个开采表层煤的私人土井,桐油灯照明,竹篓运煤,铁镐挖煤,典型的原始开采。几个像蒙古包一样的炼焦土窑。这里没有公路,只有一条水流喘急的小河。
要在这里建一个抗战煤都,谈何容易!
自己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愿领军法。更重要的是,抗击日宼,还都南京,恢复中华,这里将担负抗战焦煤供应之重任呀!侯德君在租用屋里把自己关了整整一天,足足抽了五包烟,没有进一口粮食。
他通知随行人员一起讨论他的方案时,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了。经过与会人员讨论,赞成了他的两步走方案:收购土井,边改建边出煤;修17公里铁路,解决规模运输。
去年夏天,烈日当空。民生银行捐赠的上千条小木船正式下河运煤。由于河床狭窄,水流喘急,乱石林立,船工不是在船后划船掌舵,而是立于船头,不时用竹杆轻点两岸河石,小木船便顺水而下。从上游叫谷口河的地方,每5分船放一条运煤船。
在这条17公里的河道上就出现了壮观景象:弯弯曲曲的河道上有一条长长的船龙,河道两边是从下游往上游运返空木船的人流和驴队。船龙扭动着长长的身躯欢快东驶,两岸的船流却缓慢西行……
“拓村兄,不简单呀,当年投入,当年出煤,产量每月递增,抗战煤都,可望早成。”
“此乃翁部长鼎力之功。无汉阳大冶两铁厂近千吨之设备,无国府国人无偿之援助,凭我一己之力将一事无成。”
在蒲河一颗上百年的皂角树下,翁部长触景感慨,侯主任适时恭维。
“我为委员长亲临蒲河视察打前站,见到这派壮观景象,委员长一定很高兴。”翁部长满脸笑容。随后又把话题一转:
“拓村兄,这阵式一天能运多少煤?”
“上游装煤,河道运煤,下游转煤,人力回船,人员数千,日运却只数百吨。”
“沿河铁路何时通运?”
“还有一年。”
“铁路贯通,数千人的河运场面就只能载入史册了。”
“河运萧条之时乃铁运繁忙之日,铁运繁忙之日就是日寇行将毁灭之时。”
“说得好!”
翁部长转身拍拍侯德均的肩膀:“到时河运工就会扩充为矿工扩大生产规模。”
“是的!这里将出现一个由移民建成的抗战工业城市。”
……
“呜……呜……呜……”尖利的汽笛声打断了侯德均的思绪。
他习惯性正正身,用右手压住腹部,神态凝重地注视已经井架高耸,烟囱林立,机器轰鸣的矿山,全神贯注地聆听声声汽笛在矿山上空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