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品鉴】沈周《涧水村居图》

沈周《涧水村居图》,扇面,纸本,纵18.5厘米,横51厘米,河南博物院藏。

沈周《涧水村居图》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玉田生,人称白石先生,有居竹居主人之称,长洲(今苏州)相城人,世代隐居吴门,终身不仕,专事诗文、书画。沈周出身于士大夫诗画及收藏世家。沈周祖父沈澄、伯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均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泛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沈周画艺精博,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尤以山水画最负盛名。沈周是吴门画派的重要的开创者,与稍后的文征明、唐寅、仇英一起被后人称为“明四家”。

《沈周像》,绢本,设色,明代,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涧水村居图》以写生手法,生动描绘山清水秀的旖旎风光。所绘屋舍造型朴实、错落有致,用披麻皴皴擦坡岸,以浓墨点苔,树木葱郁,笔墨圆润;采用水墨没骨画法画出山峦形体,近山设淡墨,反衬林泉与村居主题;而远山则墨色加重,如感峰峦之苍黛,其组合绵延起伏,气势浑厚壮美。画家巧妙利用扇面的形状,画面下浓上淡,将构图逐层推向深远的天空,布景繁复但不失空灵,结构严谨,画面沉酣深厚,风格精谨缜密,秀美端正,其艺术处理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画幅左上部,山峦低凹处,题“涧水沧溪石,村居接野桥”,署名“沈周”。“启南”朱印一枚,书法带馆阁体,以端丽秀美为格。画面左下部印章已模糊不清,右下角有白文“希曾”、朱文“李彤审定”各一枚。该画虽为盈尺小景,但画家在布局上却深思熟虑,从眼前树木开始入画,通过错落有致的取景布局,将古桥、溪流、屋舍融入茂林深山之间,寥寥数笔尽显山的雄浑之势。充分反映出画家对自然真切而生动的感受,彰显了画家自身开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想象力。

因画中未署有确切年月,不知具体创作年代,但《涧水村居图》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取胜,在结构、笔法、情趣等方面均比较接近中年变法时期的艺术风格,笔者推断为沈周中期的作品。

比较研究

沈周所作山水画除少数作品是描写高大山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外,大多数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当时文人雅士生活的幽闲意趣;画法上,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诸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形成粗笔水墨山水的本色风貌,自成一家。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各有奥妙。早年多小幅细笔,四十岁以后,开始向大幅作品发展,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取胜;晚年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沈周一生作品丰富,但留传下来的为数不多,且多被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珍藏。

(一)早期作品

沈周早期绘画作品国内存世量不多,通常认为其40岁以前为其绘画艺术的早期时代。早期代表作品有:《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35岁作,瑞士苏黎世莱特堡博物馆藏)、《幽居图》(38岁作,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采菱图》(40岁作,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等。

《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绘一老者,着长袍,戴斗笠,携长杖,独自沿溪径而行,仰头观赏山林秀色。其前有一巨松,亭亭屹立,直上全画之半。松旁则有数株小树点缀。由松针间向远山眺望,隐约可见一瀑布分两支向下宣泄,与巨松向上延展之姿巧成对比。从瀑布将视点往上移,可见山头有主副二峰构成。此画呈长窄形,自下而上,全被山形所罩。山头树木颇多,皆由大点画成,山形则以牛毛皴表现,一看便知由王蒙传统而来。

沈周题跋:“石梁苔雨歇,平跨古松荫。静了千翻具,闲迂一锡金。涧声秋涤耳,山色晚经心。不待沃州去,幽期从此寻。吟情笔意辛已沈周为碧天上人赠。”三十年后沈周又题:“三十年前写此山,山房重看石仍顽。山翁那得长如此,当被青山笑老颜。此图距今已三十一年,余亦六十五龄。头童齿齿,不复如故吾矣。沈周重题。时弘治辛亥三月望也。”钤:“白石翁”白文印。另有项圣谟题跋并钤印。

《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创作于1461年,当时沈周35岁,从沈周所题的“甲申”纪年,可知这是他现存作品中有确切纪年的最早作品。画法从杜琼直追王蒙,山峦重叠繁复,皴染稠密,反映其早年精谨缜密的风格特点。

《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纸本,设色,纵127.5厘米,横28厘米,瑞士苏黎世莱特堡博物馆藏

《幽居图》画山麓溪旁的幽居景致,布局接近刘珏的《清白轩图轴》,技法仿王蒙,又取巨然法,勾斫笔致细碎峭利,皴笔柔长,点叶密集,此图体现出他早岁山水谨细和稚拙的笔意。作于1464年,是年沈周38岁。这张小品笔法精细,画面显然经过了精心设计,险峻的山峰之下,一座供文人起居的屋舍半隐半现于挺拔的树木之后,从集市中归来的主人赶着牛车走向同样掩映在树枝丛中的溪边小桥。弥漫在山林中雾霭的飘渺与山峰、溪边石上点苔的精细,反映出画家非凡的功力。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幽居图》

(二)中年时期

沈周四十岁以后拓为大幅,不仅是指尺幅的扩大,同时包含着笔墨从较工整细密向雄浑简劲的演变,这一转变期大致延续了二十年。

《庐山高图》为其细笔作品的代表作,此件作品是沈周41岁所作。画家采用全景式构图,以高远法布置画面,山峦重叠,草木繁茂,结构严谨,气势雄伟。画面近景处画山根坡石,劲松杂树。中段以庐山瀑布为中心,飞流直下,其中两崖间斜横木桥,打破瀑布直线的单调。同时瀑布左侧崖壁的石块纹理具有内向的动势,与右侧位于中心的山冈岸壁,似乎产生一种力的碰撞,从而加强山冈向上的张力。下段两株高大的劲松,其姿态明显与中段山冈向上的趋势相呼应,把观者的视觉自然引向画面上段,使近、中、远景自下而上气脉相连。上段主峰雄伟,两边奇峰兀立,云雾浮动。主峰给人以崇高雄浑,厚重质朴之感。画面主要表现庐山峰峦瀑布的近景,其中叠岭重泉,草木繁茂,气势郁郁苍苍,画面布景严紧,长林巨嶂,云山满幅,变换无穷。可以看出,沈周此时主宗王蒙,兼具董、巨遗风。景色繁复,笔法缜密细秀;构图深邃,气势沉雄苍郁,山石作披麻皴兼牛毛皴,在细密而略见清晰的皴法中,用浓墨点苔、焦墨破醒的苔点法,这些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通过云与山、石与泉的虚实穿插,重山叠嶂的凝重与曲折高旋的山势之静动对比,使画面丝毫不显迫塞之感。

该件属“细沈”风貌,然尺幅之大,为沈周存世作品之最,已开“始拓大幅”之例,是早期开始拓为大幅时的精心杰作。作品是为他的诗文老师陈宽的七十大寿而作的祝寿之作,取高山仰止之意。陈宽祖籍江西,沈周用庐山象征老师的崇高人格,实际上是作者本人思想境界的体现。作者用王蒙的笔法,以高度的想象与技巧,集中地表现了这一雄伟瑰丽的名山的形象。近景的坡头上有一人迎瀑而立,比例虽极小,但非常引人注目。然而,由于作者在画法上尽力模仿王蒙,企图重现元人的嘶风,尽管他画得很完美,但从整体看却缺少元人那种不激不励的平淡天真的趣味,多少让人感到有些做作的印象。

画上的题诗气势豪宕,思潮驰骋,感情奔放,把老师的为人与伟大的自然景象联系起来,结尾两句“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充分表现作者追求的崇高理想境界。

《庐山高图》轴(41岁所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庐山高》图题跋

《仿董巨山水图》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时年沈周47岁。远近山景层层深入,林壑幽邃,具有深远高远的构图特色。画法仿董、巨,笔法圆润,墨色厚重。在狭长的尺幅中,创作出长林巨壑之景,在山水画的构图中有为罕见。

故宫博物院藏《仿董巨山水》图,纸本水墨

《庐山高图》、《仿董巨山水图》的共同特点是以表现高山大川为主的传统题材,全幅画面布局丰满,不留空隙余地,具有董源、巨然、王蒙等人的遗风,但在笔墨的运用上,则较前人的画法更加潇洒灵活。

《东庄图册》是沈周在1479年时为好友吴宽所作,此时沈周52岁。吴宽官至礼部尚书,东庄是他的庄园,也是江南士大夫经常聚集吟诗、品茶的场所之一。该册作品是沈周中年时期以园林景物为题,表现文人日常生活的作品。

该图册共21幅,沈周运用各种笔墨技法精心描绘园内亭园,竹树亭桥等各处景色,境界幽静;画法上已经明显脱胎于董、巨和元代的吴镇,笔墨圆润,设色浓郁,风格文雅劲健,已经现成自己的面貌,成为他代表性的写实作品。该页作品为其中之《知乐亭》,本幅无款,从画法风格上看,已经不同于早期仿古之作,而是中年时期开始形成后的真实面貌,通过观鱼表现文人的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从其圆润劲健的用笔,明丽清雅的设色,显示出由细变粗,由繁趋简的过渡画法,实属中年杰作。

南京博物院藏《东庄图册》之一

(三)晚年时期

沈周五十八岁时自号“白石翁”,直至八十三岁去世,为他艺术晚年期。

《夜坐图》是沈周66岁时创作,用笔简率随意,苍劲老练,水墨渲染浓淡有致,尤其浓密堆砌的攒苔,更加使画面提神,该画融入吴镇之法,粗笔浓墨,具备晚年典型风格,为其主宗吴镇的晚年代表作。主要表现作者在失眠的夜晚所感受、思考问题的情景。在山间临溪瓦屋间,疏树数株,一人当庭对烛端坐于胡床之上,夜色依稀可见,使观者产生种种遐想与回忆,画上有作者长篇题跋《夜坐记》与画面情景相映,约占据画面一半篇幅,抒发出作者此时此景的心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夜坐图》轴

《盆菊幽赏图》与《东庄图册》描绘的题材相同。画面中树石茅亭,亭中三人饮酒赏菊,神情悠闲自得,通幅构图布势简洁疏朗,景物宜人。树石的皴点,出入于王蒙、吴镇。如果从题材到结构、取景及格调来说,这幅作品与沈周早年师法画家杜琼的《友松图》相比,可谓一脉相承。

辽宁省博物馆藏《盆菊幽赏图》

《沧洲趣图》是一幅近10米长卷巨制,用平远、深远构图,取景平远深邃,山势起伏绵延,景致简略;该卷未署年款,为“粗沈”面貌,画法上融元四家的笔法集中于一幅山水长卷中,他将元四家不同的笔法衔接得那样天衣无缝,可见他对元四家笔法运用的精熟,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开阔,代表了明代中期山水画特有的时代风格,是沈周晚年的代表作品。

此图所绘沧州为明代属直隶河间府的沧州,地处北方,沈周未曾到过,他只是表现山川之性和趣,故图名“沧州趣”。画面作平远布局,主要撷取江南水乡的景致,山丘逶迤,水面浩渺,坡岸伸展,杂树成林,一派南方山川秀丽风光。同时又融入了北方山峦雄阔之势,积叠的山石多尖峻的棱角,显得坚硬凝重,坡岸、平台亦转折尖直,棱角分明,其质地多呈北方石山的特征,无疑增添了山川的雄健宏阔气势。画法亦源自董巨,运用善于表现江南山水的披麻皴、点苔、圆润中锋和水墨渲染等技法,然运笔于中锋中时见外笔、侧锋,转折粗重,平台轮廓多整饬线条,细劲有力;披麻皴也变为研拂式的短笔皴,率意凝重;点苔亦墨深笔厚,圆横交错。总体笔墨形式刚柔相济,苍中带秀,既具董巨的秀润之韵,又呈较强的硬度和力感,恰当地表现了沈周心目中的沧州之趣。

引首柳楷题“沧州趣”三字。引首钤“煮石亭”印,款下钤“启南”、“石田”二印。后纸自识:“以水墨求山水,形似董巨尚矣。董巨於山水,若仓扁之用药,盖得其性而後求其形,则无不易矣。今之人皆号曰:'我学董巨',是求董巨而遗山水。予此卷又非敢梦董巨者也。后学沈周志”。自题是对本图艺术表现的很好的注脚。可以看出沈周作为文人画家所崇尚的前贤董源、巨然,描绘自然山水犹如名医仓扁用药,是先了解本性,后求其形状,于是无往而不易,必深得山水之真性情。倘一味摹仿董巨的笔墨形式,则仅得董巨之外表形貌,自然山水的真性情却丧失了,所谓“求董巨而遗山水”。沈周创作此画,即从表现自身所熟悉的自然山水出发,并着重揭示其本性和真趣,在此前提下才灵活运用董巨的笔墨,故虽自谓“予此卷又非敢梦董巨者也”,实则却深悟了董巨山水之妙并得其遗意。可见沈周对“师法古人”和“师法自然”两者的认识是相当辩证的,也是他卓然有成的原因之一。

《沧洲趣图》卷(局部),纸本,设色,纵30.1厘米,横400.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深山策杖图轴》画笔墨苍中带秀,刚中有柔,墨法、设色浓而不浊。树干画得比较直,以浓墨点叶;石头造型趋向方正,石台勾过轮廓线后留出大面积空白,焦浓之墨依石块结构略作点苔;执仗老者和楼宇都只用简单的笔墨来表达。笔法仍是沈周惯有特点,短笔,侧锋。用笔痕迹清晰,疏朗,淡墨勾勒,浓墨点苔,墨色层次分明,反差强烈。

画面中一老者身着布衣,手中执杖,站立于桥头,山中除他之外空旷无人,老者目视远方,倾听脚下溪水声,思绪万千。近处树木萧疏,树干苍劲挺拔,溪流缓缓从山谷流下,穿桥而过,汇成潺潺溪水。远处山峦起伏,树木丛生,在悬崖处有一楼宇若隐若现。全图布局前景和中景组成,一气呵成。四周相互交错的山石、虚静的溪水,为孤独的隐者经营出一个圆满自足的山水天地。同时也使观赏者沉浸在此画的意境之中。在这幅画的右上角有一首小诗,诗的部分内容已经残缺,上面写道:“□林绿暗无花,小溪穿树萦斜。一仗□桥过客,问渠何往?□茶来觅□家”。从诗的字面意思上反映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沈周书法受黄庭坚的影响较深,书写雄健,沉稳,厚重,线条锋利,长撇大捺, 遒劲奇崛,行距较少,行气好,自然而有节奏。诗文与图画内容情景相映

落款是“正德戊辰,长洲沈周造,时年八十有三”,有“白石翁”印章一枚。正德戊辰是正德三年也就是公元1508年,而沈周逝世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沈周实际年龄82岁高龄。可以看出沈周此时在笔墨的运用上已经随心所欲,笔墨简逸,气势雄健,满纸烟峦呼之欲出,功力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诚属沈周晚年的佳作。这幅《深山策杖图》是沈周在82岁高龄时所作,是沈周去世前不到一年的作品。此可见,沈周艺术的创作,随着他的年岁增长,技法趋见精进,所谓画随人老,诚然。

《深山策杖图轴》,纸本,设色,纵151厘米,横38厘米,郑州博物馆藏

《夜游波静图》为沈周去世前不久完成的,扇页小而精致,据说,画完这件作品之后两个月,沈周去世。而这或许是目前已知的、有确切纪年的沈周最晚作品。在这件作品里,沈周写道:“明月代秉烛,老怀追少年。”

《夜游波静》图,扇页,上海博物馆藏

沈周的山水画的特色是融南入北,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如沈周的粗笔山水,用笔融进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宋人之骨和势,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之壮丽清润融为一体,其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变为宏阔平和。在笔墨上,既汲取宋元院体和明初浙派的硬度和力感,下笔刚劲有力,运用比较整饬山石轮廓线条和斫拂式的短笔皴法,同时又保留元人的含蓄笔致,如多中锋用笔何松秀的干皴,于凝重中显浑厚;墨色既酣畅淋漓,又注意浓淡变化,磅礴而又苍润。这种笔墨形式,苍中带秀,刚中有柔,既改变了元人软中带硬,加强了笔道的骨梁作用,又避免了浙派的过分外露而流于霸悍。构图意境方面,无论是繁复和简略,都强调山川恢宏的“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在朴实之中见“质”,拙中见巧,有别于浙派的刻意雕琢。故其山水境界以平淡、质朴、宏阔为特色。

总之,沈周的山水画创作追求和审美理念,承袭的是宋元文人画家“闲、静、幽、雅、文、逸”,而他以自身的感悟和实践,事实上却又逐步清晰和完善了文人画的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李耀华,男,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古画修复与鉴定专业,文博助理馆员,现就职于河南博物院文保中心,主要从事院藏书画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及相关艺术品的理论研究工作。

(0)

相关推荐

  • 沈周山水画集古贤之大成,其晚年“粗笔山水”,没几人能懂

    关键词:沈周:山水画:粗笔山水:笔墨线条: 如想了解和学习更多关于书画用笔要领和技巧,别忘了评论和关注!下期更精彩! 沈周 半身像轴 一.何为"粗笔山水"? 何为"粗笔山 ...

  • 沈周的山水画的皴法,凝练其一生的笔墨功夫(附高清山水赏析)

    沈周山水画的主要皴法 本文来源:<沈周的绘画世界> 作者:张昆鹏 <说文解字>对"皴"的解释是:"皮细起也,从皮夋声."而"皴 ...

  • 沈周《涧水村居图》

    沈周<涧水村居图>,扇面,纸本,纵18.5厘米,横51厘米,河南博物院藏. 沈周<涧水村居图>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玉田生,人称白石先生, ...

  • 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水北幽居图》卷、祝允明草书《赠先君》

    (2021-07-05 18:54:19) 转载▼标签: 绘画书法艺术文化图片分类: 传世书画作品 明 沈周 水北幽居图 祝允明 草书赠先君 全卷   尺寸:31×334 cm.约9.3平尺 明 沈周 ...

  • 沈周《水北幽居图》

    沈周《水北幽居图》

  • 明沈周《水北幽居图》卷心(高清)

    明 沈周 水北幽居图 成交价1150万元 此图画法兼参黄公望.王蒙笔意.石田学王蒙,亦由来已久,他四十一岁时的传世名作<庐山高图>学的就是王蒙.他作<幽居图>时年已七十,笔底呈 ...

  • 名家山水画《水村图》欣赏

    水村 宋代 · 姜特立 一水泻寒玉,数峰罗翠屏. 渔樵自来往,不悟落丹青. 排名不分先后 . 顾沄 戊寅(1878年)作 水村读书图 吴琴木 水村图 张崟 水村图 顾西津 水村图 弘旿 1787年作 ...

  • 赏画|沈周《江亭避暑图》

    <江亭避暑图>扇页,明,沈周绘,金笺,设色,纵18厘米,横46厘米. 扇页有自题:"池上一亭好,夕阳松影中.正无避暑地,认是水晶宫.沈周."钤"启南" ...

  • 沈周 | ​《庐山高图》

    ✔为防失联,把"晓涵畫苑"设为星标"★"哦! 明 沈周<庐山高图> 立轴 纸本 浅绛 193.8x98.1厘米 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142 ...

  • 沈周《江亭避暑图》

    :00 <江亭避暑图>扇页,明,沈周绘,金笺,设色,纵18厘米,横46厘米. 扇页有自题:"池上一亭好,夕阳松影中.正无避暑地,认是水晶宫.沈周."钤"启南& ...

  • 【国宝品鉴】皮演墓志

    皮演墓志,青石质,北魏熙平元年(516年),长68厘米.宽66厘米.高10厘米.1995年5月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香玉村北砖厂.现藏偃师商城博物馆. 皮演墓志 皮演墓志刻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