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清风
程庆昌
甪直文化园里有两座廊桥,一座在眠牛泾浜,正中悬大匾,刻四个大字,圆润有力:甪直廊桥。另一座在西汇河往东,叫鲁望桥,因河面宽度不一,前者大些,后者要小许多,像是个缩小版。
两座廊桥西边不远,就是古镇,甫里老街是它们的邻居。与千年古镇比起来,这两座廊桥连小老弟都算不上。
廊桥,聚集了先民的智慧,亦称虹桥、蜈蚣桥,简单说就是有顶的桥,可以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大致分木拱廊桥、石拱廊桥、平木廊桥、风雨桥、亭桥等。每一种廊桥,都会有它的精彩,也会因为扎根的地方不同生长出不一样的故事。廊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朝就有关于廊桥的记载,这也是中华文明一种最直接、最乡土的展现。
文化园里的廊桥,都是石拱廊桥。文化园是休闲的好去处,每天来这里运动健身、散步遛弯的人很多,只要经过廊桥,都会停留半刻,看看廊桥下的水,看看四围的树木、房屋,一幅幅不一样的画面,就这样活泛在眼前,慢慢进到心里面。一日一日,重叠在一起,就成了不一样的江南、不一样的古镇,古与今也融汇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
眠牛泾浜上这座廊桥,因河面宽阔更有气势,南端飞檐上挂有牌匾,上书“廊桥清风”四个大字,动感飘逸,入眼,宛若就有清风滚动,一笔一画都在风中手舞足蹈。
最喜欢夕阳西下时在廊桥上驻足。阳光慢慢变成橙色,随意洒在水面,微风习习,縠纹隐隐,波光粼粼,像是有无数小鱼儿在水面嬉戏。看不见阳光的脚,却能感受凌波微步。风沁入心头,阳光落进心坎,片刻的闲适,也能令人沉静如水。
也喜欢有月的夜晚,在廊桥上停留。最好是一弯鹅毛月,被一颗颗明亮的星星簇拥,镶嵌在湛蓝的夜空,倒映在河水里,天上和水里的星星月亮,都会随风荡漾。夜游的小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弄出些细碎的声音,恰似一颗颗夜露,“叮咚”一声落进水里。河边上的人家,染上夜色和灯火,有些朦胧,也多了更深夜静的随意。
高高的瞭望塔就守在边上不远,每一个日子,它都洞察得细致入微,每一个来往的人,都不会离开它的视野。尽管它不说话,习惯沉默,习惯坚守,一样能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廊桥下的立柱上镌刻有对联,东面:“一舟喧客语,半日返童心”,联短而意足。泛舟水上,心旷神怡,又趣味盎然,忘却年龄,江南之风情,生活之淡然,跃然而出。西面:“歌声掭锦绣,苍影接柔桥”,一个“柔”字,境界全出。“柔”,已经到了骨子里,也只有在江南,在江南的水乡古镇,能寻觅得到这种令人心动的温软与婉媚。
桥名“鲁望”,是因为甫里人家一直忘不了有位“烟波钓叟”,曾经流连于吴淞山水。“鲁望”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的字,一度隐居松江甫里,自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湖散人,愤慨世事,忧念民生,泛舟江上,是当时一股清流。甫里与他的渊源颇深,一碗“甫里鸭羹”贯穿千年时光,留存在舌尖的味道,也因为时间的酝酿,更多出几分醇厚。斗鸭池、清风亭还在,依然令人回想,都留有久远的故事,芒鞋竹杖的鲁望先生,或诗或文,无疑也为甫里的文风兴盛,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立柱上也有对联,似乎这样,才配得上廊桥的风貌。“老街情景四时画,古镇风流一枕涛”,枕河而居的人家,枕水而立的廊桥,惯于四季风物,不光有桨声灯影,也该不少人面依旧吧?
忽然想,停在这样的廊桥里听雨,应该很有味道吧?能不能在雨花中,欣赏到不一样的水墨江南?抑或在雨声淅沥中,捕获到染上江南烟雨的灵动音符?
文化园朝云暮烟,呼吸吐纳,一大一小两座廊桥,静卧在风景里,勾勒出不一样的风景。
老家的马嘶铺也有两座廊桥,跨河而建,属平木廊桥,当地人习惯叫上下花桥,一南一北,多少年来守护着偌大的一片乡土。一个“花”字,味道全出,大抵也是乡人对未来的期望。虽说在大山深处,地方很小,名气也不大,马嘶铺也是文风兴盛的地方,赵家的四代翰林,都割不断跟它的渊源,更不用说新科状元赵文楷。这花桥的每一块木板上,是不是在落满岁月烟尘的同时,也染上了书香墨色?
老家的这两座花桥,也是风景中的风景,“廊桥清风”这四个字,一样适合它。每一载,山风细细、文墨飘香,耕读传家的山民,一样把山中日子,经营得有声有色。
这世间,风物无处不在,风华四季可人。
守着老街,守着灯火,守着枕水而居的人家,文化园里这两座廊桥,早就明了日子的细致入微,风来风去或者雨骤雨霁,都不会惊扰它的幽清,明月、星光抑或晨曦、葭影,都长在它的故事里,跟故事有关的人,也一直站在烟水深处,深情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