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2021年A股仍在牛背上 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
2021年A股仍在“牛背”上!华泰最新策略出炉,全球经济复苏可期,科技创新仍是核心驱动力
11月23日,华泰证券2021年度投资峰会如期在上海开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疫情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叠加了正在发生的全球性结构变化,而变得更加深远。”华泰证券研究所联席负责人张光耀表示,在投资要关注的核心变量中,科技创新将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第一驱动力,未来相关领域大有可为。而激活“双循环”、降低制度成本则是提升增长效益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华泰证券新任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迎来了首秀——她判断:越过短期噪音,2021全球经济复苏可期,“重启”是2021年海外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关键词,企业盈利可能回升,长端利率终将迎来阶段性上行压力。
而华泰证券研究所策略组负责人张馨元则提到,基于经济长、中、短周期的位置判断和A股盈利、估值、供需的预测, 2021年A股仍在“牛背”上。建议沿自上而下主线“全球再通胀和制造业投资周期回升”进行资产配置,以大宗为盾,以制造为矛。
宏观易峘: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可期
自10月初由中金转会华泰后,新任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也迎来了策略会首秀。她表示,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可期,而中国的经济将步入再通胀、政策温和退出。预计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将在今年四季度回升至5.5%,2021年或跳升至9.5%,且未来2-3个季度GDP环比增速有望保持在潜在增速以上。
据易峘分析,2021年名义GDP同比增速有望从今年的2.7%反弹至11.8%,核心通胀指标或将处于持续回升通道。货币政策或将逐步退出宽松,融资成本或有所上行,而财政政策有望保持宽松,主动财政刺激力度可能较今年大体持平、甚至略有上升。同时,她也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判断偏积极,2021年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预测为6.47。
从行业角度判断,易峘认为,明年随着名义增长和融资成本的回升,高估值行业可能面临更严苛的市场环境。相比今年下半年,明年奢侈品消费、制造业投资、服务业投资以及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相关的行业增速都可能再上一个台阶。在周期性因素(企业盈利)和结构性因素(通信基础设施大规模升级)的双重推动下,制造业投资增长有望进一步回升。
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仍有三大“不确定性”——美国大选结果、疫苗量产时间表、疫情发展压制全球消费和投资需求,但预计至少有两个有望在未来6个月中落定。因此越过短期噪音看,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可期,“重启”是2021年海外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关键词。
整体而言,2021年海外主要经济体赤字率或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考虑疫情反复等因素,财政救助等扩张性政策短期难以很快退出,但长期终将退出。
固收张继强:一季度末关注股债强弱切换
回顾2020年市场走势,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固收首席张继强表示,2020年疫情是市场运行主线,货币政策宽松使得流动性驱动特征明显,大类资产表现大开大合,呈现高相关度。
据他判断,2021年顺周期力量将接棒推动经济继续渐次修复、温和再通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先后回归常态;大类资产表现以复苏交易为主线。预计货币政策的重心会转为稳宏观杠杆率,资金面“不缺不溢”,宏观流动性弱化,盈利驱动取代估值驱动。
此外,张继强认为全球经济三低一高(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杠杆)格局难改,美国大选后政策取向、双循环与十四五规划、新冠疫苗出现、资管新规过渡期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
短期来看,资产排序是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A股、国债、黄金、美债。判断2021年一季度末左右需要关注股债强弱切换。社融、经济、通胀数据等指向债市处于探顶、磨顶阶段,而经济见顶、信用收缩显现、供给减少等可能成为转机触发剂,等待存单“锚”切换到资金“锚”。
“预计利率债供求将有所好转,在短期逆风中孕育中期转机。2021年债市表现可能重演2019年走势,波动空间有限,但酝酿强弱转换。”但他同时表示,明年信用环境基本面好转,融资条件转弱,依赖“信仰”的弱国企和尾部城投债需提防风险。近日信用债正在经历国企违约风波,有可能引发信用利差的系统性重估。
策略张馨元:2021年A股仍在“牛背”上
当前,大部分市场声音都在异口同声看好A股长期投资价值。对此,基于经济长、中、短周期的位置判断和A股盈利、估值、供需的预测,华泰证券研究所策略组负责人张馨元明确, 2021年A股仍在“牛背”上。
其中,中长周期方面,张馨元预计,当前至2028年左右,中国制造业有望受益于美国“婴儿潮”和中国“少儿潮”的接替。从三个关键技术领域考虑,中国有实现弯道超车、引领下一轮康波回升的可能性。明年中美朱格拉周期共振向上且互补,美国回升主力来自于家庭设施、信息设备更新,中国回升主力来自于生产设备、信息设备更新。
而在短周期方面,2021年全球疫后压制需求进一步释放、疫前库存周期底部的接续回升、各国财政刺激进一步落地、贸易环境转暖。其中,中国企业部门产能保存最完整、资产负债表压力相对较小,或将受益于美国家庭设备更新周期。同时流动性内收敛、外填充,预计A股估值来年压力不大。
因此张馨元建议,2021年可沿自上而下主线“全球再通胀和制造业投资周期回升”,配置思路是交易“再通胀”,以大宗为盾,以制造为矛。其中,“盾”可关注海外定价权较高、与制造业投资相关性最高的工业金属、小金属;而“矛”则关注中下游设备零部件的“制造新生”,机械、电新、汽车等行业,顺疫情、经济、政策、技术,重点寻找符合工业自动化、绿色化、互联化方向的隐形冠军。
另外,沿着“企业资本开支回升”逻辑,张馨元同样建议关注计算机——企业增加资本开支的两大方向为自动化和数字化,计算机是新制造的重要牵引机,国家产业基础高级化的政策 支持中也包含基础软件的研发支持。
张光耀:科技创新仍是核心驱动力
“展望未来五年,放眼历史长河,疫情终将过去,短期的扰动事后看或许只是不大不小的泡沫。”华泰证券研究所联席负责人张光耀强调,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疫情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叠加了我们正在经历的全球性结构变化而变得更加深远。
在他看来,当前中国引以为豪的工业强国基础面临极大的挑战,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也正在走入深水区。结合十四五规划建议,在投资要关注的核心变量中,科技创新将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第一驱动力,相关领域未来大有可为。同时,激活“双循环”、降低制度成本则是提升增长效益的关键,绿色低碳和国家安全则是国家发展时必须兼顾与平衡的两大重点。
张光耀判断,在传统行业方面,补齐供应链短板,结合科技推动产业往更高端、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将是未来的重点。预计在技术攻关、工艺提升的双重带动下,未来中国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格局的建设有望进一步加快。
与此同时,我国广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仍亟待挖掘,更加深入的城镇化将是消费增长的终极动力。围绕新型城镇化战略,户籍、社保制度的改革都迫在眉睫,一系列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也有待进行。改善收入分配也是有效提升消费需求的举措,“公平”二字将成为未来民生制度改革的重点。